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6|回复: 0

[影乐之声] 新中国动画史上的跨界“握手”,让齐白石的作品动起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7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中国动画史上的跨界“握手”,让齐白石的作品动起来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9-27 05:24 Posted on 北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档案春秋 Author 姚忠礼


IMG_9914.PNG

本 文 约  5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齐白石、万籁鸣、特伟、张光宇、李可染、张仃、华君武……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哪吒闹海》……


一个个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一部部跨界握手、珠联璧合的作品,在中国动画的百年历史中灿烂夺目。


IMG_9915.JPG


握手敲开民族化之门


毛泽东主席于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文艺界春光明媚,莺歌燕舞。漫画家华君武给老朋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送来动画片剧本《骄傲的将军》。特伟和华君武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是上海滩漫画界的风云人物。抗日战争期间,他们以漫画为武器,投向万恶的日本侵略者。其时,华君武去了延安,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关切与教导。特伟则加入了抗日漫画宣传队,转战大半个中国。

IMG_9916.JPG
华君武伏案工作,摄于1951年

特伟拿到华君武的剧本《骄傲的将军》,可谓一见钟情:剧本诠释了临阵磨枪这个成语故事,把得胜归来后开始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将军刻画得栩栩如生。丧失斗志,敌人来了,临阵磨枪晚矣的警示意义今天看来都不过时。

IMG_9917.JPG
正在讲解《骄傲的将军》人物设计的特伟

IMG_9918.JPG
《骄傲的将军》人物设计图

摄制组一成立,特伟就将思考已久的话写成标语,贴在工作室大门上——“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中国动画事业的庆幸是因为有特伟这样的旗手,特伟年轻时在上海画国际时政漫画,有人称他是中国的大卫·罗,特伟马上警觉到:要成为杰出的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模仿是不会有大出息的。进入动画界,党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领导任务交给他,希望他为新中国的美术电影闯出一片新天地。特伟胸怀壮志,他知道,眼下首先要远离模仿迪士尼和东欧老大哥的路径,才能走出新中国动画富有民族特色的康庄大道。特伟率领同仁们远赴京冀鲁等地,搜集古代的雕塑绘画建筑资料。他们还去了会稽山麓的大禹陵,想寻找穿越时空的味道。

于是,将军的人物造型采用了京剧脸谱的风格,特伟带领大家来到京剧院,学习京剧的唱念做打。著名作曲家陈歌辛担任此片的作曲,他把国粹经典《十面埋伏》融进片子里,赢得众人一致好评。

IMG_9919.JPG
此段舞蹈配乐融入了国粹《十面埋伏》

IMG_9920.PNG
电影《十面埋伏》中也有相似桥段

《骄傲的将军》在新中国动画史上,被誉为开创了民族化之路的先锋。华君武与特伟的握手,掀开了日后让人眼花缭乱的动画迷宫之门。
1960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参观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后提出:“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让动画艺术家与水墨画家握手,这会创造出一个何等美妙的世界呢?

IMG_9921.PNG
齐白石《蛙趣图》使用的传统水墨画法

陈毅的这个建议完全符合艺术家们早就有的宏愿,厂里马上成立了水墨动画试验小组,特伟任组长,并且有明确的分工:唐澄任导演,阿达负责人物和背景设计,吕晋负责绘制动画,段孝萱负责拍摄和洗印技术。

动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从业者除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外,还要懂动画制作技法。一笔一笔地画,优美的线条生动鲜活的人物一格一格地定位在胶片上,一个简单的动作要画上十来张,创作者付出的辛勤汗水可想而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向来是画在宣纸上,而不用线。把浓淡的水墨变成动画电影是一件艰难却有创造力的工程。

IMG_9922.JPG
《小蝌蚪找妈妈》创作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手绘画稿。来源/纪录片《电影人物》截图

美影厂举全厂之力攻克水墨动画的难关——传统的二维动画以线条结构为主,单线平涂,按电影胶片24格逐格拍摄。而水墨画泼墨在吸水性强的宣纸上,不靠线条,韵味在墨色浓淡虚实之间。特伟对攻坚组的年轻人说:我们要掌握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形似与神似”的美学理论,走通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他的支持下,几个青年人突破了技术难关,终于试制成功了水墨动画的试验片。接着,特伟以及美影厂的总技师、著名导演钱家骏,就和这个年轻的团队一起投入了世界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正式生产并顺利成片。

IMG_9923.PNG
青蛙跳水实验片段剧照

IMG_9924.JPG
正在工作的钱家骏(左)与特伟(右)

影片一经放映,迅疾引起轰动。评论家说: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水墨画,一旦与动画相结合,就使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蝌蚪、虾蟹等等小动物,栩栩如生地活跃在银幕上,产生墨迹浓淡有致,笔法虚实相成的效果,打破了历来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方法,是动画片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IMG_9925.GIF
《小蝌蚪找妈妈》突破了水墨画与电影拍摄之间的技术难题

茅盾观赏后评价本片:“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陈毅更是诗兴大发,用“白石画能动,干劲真冲天......”来表明自己观后的喜悦心情。

《小蝌蚪找妈妈》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连连获奖:首届中国电影“百花奖”、瑞士洛迦诺第十四届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法国安纳西第四届国际电影节儿童影片奖、法国戛纳第十七届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等等。法国《世界报》在评论这部影片时说:“中国水墨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IMG_9926.PNG
1960年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同意《小蝌蚪找妈妈》一片普遍输出的相关文件。来源/上海市档案馆

奏响牧笛之声


特伟非常明了水墨动画片在中国动画史上的意义与价值,他又迈步向前了——1964年特伟编剧并与钱家骏联合导演的《牧笛》,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又一部杰出的水墨动画片。这一次握手的是大画家李可染。

李可染先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他是齐白石的弟子,尤其擅长画牛。

IMG_9927.JPG
李可染作品《牧笛图》

在水墨动画片没有问世前,李可染从未与动画片有关联。看到恩师齐白石的画作被搬上银幕,并大放光彩,他非常高兴。缘分是绕不开的,不久,他在广东从化温泉疗养地遇到了特伟。特伟正在构想他的下一部水墨动画片——主角是牛与牧童。而早在20世纪40年代,李可染就开始迷恋画牛。抗战爆发,李可染居住在陪都重庆金刚坡下赖家桥的农舍,与牛棚紧邻。他喜欢用水墨写生画牛。日子长了,水墨画牛,成了李可染的快乐之事。如今,听得特伟要拍水墨动画片牧笛,要让水牛与牧童在牧笛声中走向世界,李可染高兴至极。没有多久,他就给美影厂寄来了十几幅原稿。

影片采用了李可染的水墨画风格,格调高雅,意境优美,每幅画面都是笔墨酣畅的水墨画佳作,奇山异峰,深涧飞瀑的场景,令人感到气势宏伟。尽管全片没有一句对话,而牧童与水牛之间的感情,表现得细腻动人。影片在艺术上完整统一,在民族形式上更是独树一帜。此片由动画作曲家吴应炬谱曲,一代笛王陆春龄担纲独奏。美国著名评论家斯通、西哈努克亲王等对本片音乐有极高的评价。该片在1979年的丹麦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上荣获金质奖,这是中国动画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最高奖项。

IMG_9928.JPG
《牧笛》利用赛璐珞与背景合成动态画面。来源/上海电影博物馆

IMG_9929.GIF
合成画面后的影片效果

《牧笛》是特伟在动画电影上的一部代表作。一个成功的作品,总是凝结着艺术家的心血。特伟说:“中国有句成语,‘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就是用磨针的耐力,解决那头牛的水墨效果。”水墨动画片的诞生,使美术电影的民族风格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愈有民族性,就愈有国际性”,这是他始终坚信的一条原则。

IMG_9930.GIF
水墨动画技术在上美影厂《山水情》中更进一步

实现未尽的理想


在中国动画百年历史上,由万籁鸣导演,张光宇美术设计的《大闹天宫》被称为扛鼎之作,其艺术高度至今令后人高山仰止。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史称万氏兄弟,他们童年时代,沉浸在母亲给他们讲述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之中。老大老二最喜欢的是《西游记》,最崇拜的英雄是孙悟空。在繁华的上海,他们被神奇的动画片迷住了,于是兄弟租下闸北一间亭子间,开始了动画之旅。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书写了中国动画的优美篇章。

在完成亚洲第一的动画影院长片《铁扇公主》后,万籁鸣本想继续拍《大闹天宫》,但彼时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他们生活艰辛,无奈地远走香港,远离了他们的孙悟空。

IMG_9931.JPG
工作中的万氏三兄弟,左起依次为: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

数年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了,第一任厂长特伟广招天下贤达,钱家骏、金近、包蕾、马国亮、虞哲光等动画艺术家纷纷加入麾下。当然,特伟不会忘记万氏兄弟,他们从香港回到上海,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在万籁鸣过了花甲之年时 ,美影厂举全厂之力,派优秀女导演唐澄做他的副手,成全了他拍摄《大闹天宫》的梦想。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担纲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万籁鸣立刻想到了他——大艺术家张光宇。

IMG_9932.JPG
1927年,张光宇在上海第八届天马会美术展览会留念

张光宇在艺术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与同仁在1936年联合《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两杂志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并参与成立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和漫画抗敌协会,张光宇等人的这一举动是漫画界的第一,从此也为中国漫画事业的发展开创先河。

抗战爆发后,张光宇一日不忘国耻,他用满腔热血和怒火完成了长篇讽刺漫画《西游漫记》。1945年在重庆问世展出之后,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鸣。

IMG_9933.JPG
1945年张光宇《西游漫记》

而万籁鸣请到了张光宇,两位醉心于《西游记》的巨人终于握手了。接到万籁鸣邀请时,张光宇正患高血压病,他与万籁鸣当面商谈,又通过书信来往,切磋艺术。他用时间,用精力,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双手,一笔一画描绘出《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玉皇大帝哪吒等一众形象,《大闹天宫》的群英谱就此绘就。影片一经放映,轰动天下。

IMG_9934.JPG
《大闹天宫》电影胶片

万籁鸣大喜过望,他纪念文中写到:“把《西游记》绘成动画,特别是最激动人心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一部分,是我二十几年前就怀有的愿望。在旧社会,我饱尝辛酸,始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我为之绝望过,感到此生再也没有可能绘成动画了……(现在)我们摄制组全体同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画稿近七万张,终于使孙悟空的动画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实现了我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喜莫过与夙愿得偿。”

IMG_9935.GIF
《大闹天宫》电影片段

巨人握手,扛起巨鼎,实现未尽的理想。从此,中国动画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掀起艺术的混天绫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美影厂隆重推出由王往编剧,王往、严定宪、阿达执导的,中国首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此片赢得观众一致叫好。哪吒将作恶多端的龙王三太子剥皮抽筋,为了不拖累自己的父母而剔肉还父,削骨还母,他自刎前一声悲呼“师父”,让无数少年儿童落泪。哪吒是他们心目中的小英雄。

在这个小英雄背后,还有一位大画家的名字——张仃。

IMG_9936.JPG
张仃

张仃是国徽的设计者之一,他是中国不多的曾经和毕加索会面过的艺术家。20世纪的中国美术不能没有张仃——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抗日救亡漫画、国徽、政协会徽、共青团的团徽和团旗、1956年巴黎博览会中国馆、新中国的第一批纪念票以及我们最熟悉的《哪吒闹海》,这些成就还仅仅是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

IMG_9937.JPG
张仃、张光宇等参与设计的国徽方案之一

张仃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和绘画家,更是一位教育家和理论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壁画专业,并在1979年将哪吒闹海的故事以大型壁画群的方式,绘制在首都国际机场的墙壁上,为机场带去了一份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IMG_9938.PNG
首都国际机场墙壁上的“哪吒闹海”壁画群

1978年的那个炎热的夏天,张仃先生应邀来参加《哪吒闹海》的美术设计工作。当时的时间十分紧张,长达一小时零两分钟的动画片,却必须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要如何完成呢?张仃在仔细研究了剧本与导演的意图后,定下了两条人物设计的原则:一是要尊重动画剧本本身的风格,二是一定要有民族特色。为了设计出符合剧本的人物形象,张仃先生参考了敦煌、永乐宫等壁画以及大量的民间绘画,并结合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最终设计出一批符合故事风格的人物形象。

IMG_9939.JPG
哪吒人物形象设计稿。来源/上海电影博物馆

其时,正是上海最为炎热的夏季。六十一岁的张仃与摄制组的同事一起为这部经典动画不懈努力着,人物造型曾多次修改,只为拍摄出一部优秀的作品。

《哪吒闹海》也不负众望,获得了当年文化部的优秀影片奖和青年优秀创作奖,1980年获得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3年斩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IMG_9940.GIF
《哪吒闹海》电影片段

巨人握手,掀起翻江倒海的混天绫,直到今天,《哪吒闹海》还在影响着后人:以哪吒为主角的动画电影一部又一部,向着前辈艺术家致敬。

作者:姚忠礼(上影集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动画学会会员。代表作品《葫芦兄弟》《舒克和贝塔》《蝴蝶泉》等)

IMG_9897.PNG END

作者 | 姚忠礼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12:58 AM , Processed in 0.1429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