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0

[转贴] 那些画下夜光表盘的姑娘,尸骨还在发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4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些画下夜光表盘的姑娘,尸骨还在发光

国家人文历史 2022-10-11 00:35 Posted on 北京


本 文 约  7600 字
阅 读 需 要 20 min


1901年,一位科学家早已经将镭忘得一干二净。他的马甲口袋褶缝里,藏着一根细小的玻璃管,里面装的就是镭,但由于总量微乎其微,他几乎感觉不到镭的存在。他将要在英国伦敦发表演讲。在他漂洋过海的整个旅程中,那一小瓶镭就一直放在口袋中阴暗的角落里。


纵观整个世界,拥有镭的人屈指可数,而他便是其中之一。1898年12月底,玛丽·居里(Marie Curie)和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共同发现了镭。由于从铀矿石中提取镭的难度相当大,即便将世界各地所有的镭全都统计到一起,其总量也就几克而已。不过,这位科学家真是个幸运儿。居里夫妇在自己都没有足够的镭可以继续各项实验的情况下,竟然匀给了他一点点,以便他在演讲中使用。


10.jpeg

实验室中的居里夫妇。来源/央视《解码科学史》截图


居里夫妇的慷慨大方倒也没有影响整个实验的进展。他们每天都会发现与镭相关的新知识。“镭穿透了包裹底片的黑纸,在底片上留下了星星白点,”居里夫妇的女儿后来写道,“如果把镭包在纸张或棉絮里,它就会渐渐地腐蚀外包装,并将其腐蚀成粉末状物质……还有什么是镭无法做到的呢?”玛丽将镭称为“我那美丽动人的镭”——事实的确如此。镭虽然就放在科学家口袋的最深处,却早已经穿透了黑暗,放射出无尽的奇异光芒。玛丽在对镭的荧光效应进行描述时如此写道:“镭发射出来的道道光芒好像悬浮在夜空中,犹如永葆新鲜的情感和永不消退的魔力,令我们激动不已。”


魔力——隐含着一种魔法的威力,几乎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难怪美国公共卫生署(Public Health Service)署长在谈到镭的时候表示“它让人想起了神话中的超人”,而英国的一位内科医生则将其巨大的放射性比作“未知的神”。


众神可以是仁慈亲切的。然而,正如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曾经写的那样:“旧时崇拜的众神不断要求人们献祭。”在过去的传说中,魔力也可能意味着诅咒。


因此,尽管这位科学家已经将镭抛诸脑后,但镭却没有忘了他。在他朝着异国海岸长途跋涉时,镭无时无刻不在朝着他那苍白柔软的皮肤发射威力强大的射线。几天后,他发现腹部出现了大片红斑,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红斑看上去就像是皮肤被灼烧后留下的痕迹,但他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曾经接近过任何火源,更不用说能造成这种烫伤的火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斑的疼痛变得越发难耐,虽然并没有蔓延的趋势,但不知怎么的,那灼烧感似乎正朝着内部深层发展,仿佛烈火仍然在炙烤着他的身体,而他却无处躲藏一般。转眼间,红斑处起了大片水泡,肌肉烫伤的刺痛感更加明显,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令他疼痛难忍,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疼痛让他的大脑越发清醒,他开始思索,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在他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对自己造成如此之大的伤害。


就在此时,他想起了镭。


1


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
1917年

镭,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种神奇的元素。报刊上几乎所有文章对镭的优点和价值毫不吝惜使用各种赞扬之词。除此之外,还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各种涉及镭的新产品。然而,对于出身寒微的女孩而言,那些产品价格昂贵,远远超出能承受的范围。当时镭是全世界最昂贵的物质,每克的售价高达12万美元(现约220万美元)

几乎从镭问世之日起,这种新元素就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当科学家们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发现镭可以摧毁人的细胞组织时,很快就用它对抗癌变的肿瘤,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镭是一种可以拯救生命、给人类带来健康的化学元素。于是,遵循着这一宗旨,人类围绕着镭进行各种开发利用。在凯瑟琳生活的那个时代,镭早已经被视为无所不医的灵丹妙药。人们不但用镭治疗癌症,而且还用来治疗花粉症、痛风、便秘……只要是你能想到的病症,治疗过程中几乎都会用到镭。药店里出售具有放射性的创面用敷料和药片;还有专门为负担得起高消费的人所设置的镭诊所和镭温泉浴场。对于镭的问世,人们欢呼雀跃。这场景就像《圣经》里的预言:“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你们必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

对于镭,还有一种说法,它可以令人恢复活力。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镭可以让“他们返老还童”。一位镭的狂热爱好者如此写道:“有时候我几乎可以确信,我能感觉到身体内部迸射出来的火花。”镭散发的光芒,“就像善举照亮了这个糟糕的世界”。

企业家们很快就注意到了镭的好处。曾有一款热销产品,是一个内壁涂有镭的罐子,只要把水倒进罐子里,水就可以变得具有放射性。家境殷实的顾客们就把这种水当作奎宁水来饮用;广告推荐的饮用量是每天5—7杯。不过,一些型号的水罐零售价高达200美元(现约3700美元)。能够喝得起镭水的人非富即贵,来自纽瓦克工人阶级的普通女孩没有这样的福分。

镭已经走进了美国民众的生活,而且无处不在。用“狂热”这个词来描述美国人对镭的态度绝对恰如其分。人们给镭取了个“液体阳光”的外号。镭所照亮的不仅是美国大大小小的医院和有钱人家的客厅,还照亮了大大小小的剧院、音乐厅、杂货店和书店。各类动画片和小说都不遗余力地对镭进行刻画。歌曲《镭舞》(Radium Dance)最早出现在百老汇一出名为《噼!啪!砰!》(Piff! Paff! Pouf!)的音乐喜剧里,一经问世,立刻成为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市场上畅销的产品,有镭紧身衣和镭内衣、镭黄油、镭牛奶、镭牙膏(保证每刷一次都会让使用者的笑容更加灿烂),甚至还有镭日化系列,包括含有镭元素的面霜、口红、粉饼和香皂。其他产品相比之下则更为朴实,其中有一则广告宣传道:“镭射喷雾器,可快速杀灭苍蝇、蚊子和蟑螂,也是最佳的家具、瓷器、瓷砖清洁剂。使用方便,对人体无害。”

11.jpeg
含镭的保健品。来源/央视《解码科技史》截图

实际上,并非所有这些产品都含有镭,毕竟镭的价格过于昂贵而且非常稀有。不过,各行各业的制造商都宣称自己的产品含镭,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想尝一尝镭这块美味的蛋糕。

在众多行当之中,镭也影响了画表盘这一工作。一家表盘公司跟政府签订了一份利润丰厚的合同,生产飞机专用的夜光仪表。鉴于欧洲大陆的战争打得正酣,这单生意也做得蒸蒸日上。公司还将荧光涂料涂在枪炮的瞄准器和各种船舶的罗盘上,令其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发光。在命悬一线的时刻,表盘上的夜光数字必须完美无缺。


画表盘在欧洲已经存在了十多年,而那里的表盘画工的工作方式与美国截然不同。每个国家所采用的技术各有千秋,但没有一个国家采用过抿笔尖的方法。瑞士使用的是实心的小玻璃棒;法国采用的是木质小棉签;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作室则运用了削尖的木笔或金属细针。

美国的表盘画工使用的是纤细的骆驼毛木杆画笔。一位表盘画工后来回忆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画笔。我觉得笔头的骆驼毛也就30根左右,简直小巧至极。”然而,尽管画笔精致,但笔头的硬毛却总会分叉,这让女画工们在干活时很受困扰。她们所画的最小怀表表盘的直径只有3.5厘米,这就意味着可供描画的指针只有1毫米宽。此外,涂料不能溢出纤细的指针边框,否则她们将面临巨额罚款。她们的解决方法就是让画笔的笔尖变得更细。她们知道,要想做到这一点,只有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嘴唇的作用。”这种技巧被称为“抿笔尖”。发明这一技巧的是第一批从事这一行的表盘画工,她们都有在瓷器彩画厂工作的经验。



表盘画工并不是毫不犹豫地直接采用抿笔尖的技巧。据梅回忆,工作室创立于1916年,她最初采用这一技巧时,工作室才成立没多久。她和同事们都对此提出了质疑,因为吞下镭还是让她们觉得“有些忐忑”。她回忆道:“我们提出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这东西有毒吗’,他们对此的答复是‘没毒’。萨沃伊先生表示镭非常安全,还说我们根本就没必要担心。”说到底,镭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如果说真会有什么影响,那一定是姑娘们从中受益,因为她们可以跟镭亲密接触。很快,表盘画工们习惯了用嘴唇抿笔尖,心里的疑虑随即也烟消云散了。

12.jpeg
用含镭涂料描画刻度的钟表厂女工。来源/央视《解码科技史》截图

2


伊利诺伊州,渥太华
1929年

1929年2月26日,镭中毒调查员斯文·克亚尔前往渥太华小镇的拉萨尔县法院。他在一份镭表盘公司的姑娘们永远无缘得见的报告中写道: 

24岁的女表盘画工ML受雇于伊利诺伊州一间工作室,于1925年经电镜实验检测证实其体内含有放射性物质。1928年对其又进行了一次检测,结果表明她的身体仍然具有放射性……完整的信息无从获得,而且公司反对将这种疾病称为镭中毒,但检测结果却似乎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ML就是玛格丽特·鲁尼的缩写。公司曾经告诉她,说她“非常健康”。公司还跟她表示,她的体检结果并无任何值得担忧之处。

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她一无所知。

◎ ◎ ◎

坐在红色货车里的佩格·鲁尼抬起头来,朝着查克·哈肯史密斯微微一笑。她觉得有点难为情,但还是感谢他对自己的帮助。

查克也对着她灿烂地咧嘴一笑,然后伸出肌肉发达的胳膊,抓住了货车的操纵杆。“出发……”他多半会朝着未婚妻颇具特色地吼上一嗓子。正如冰冷的运动员石雕飞身拥抱生活……

“最后,当佩格的病严重到根本无法走路时,查克就开着货车载着她四处游逛。”佩格的侄女达琳回忆道。佩格的妹妹琼也忘不了,“他会把她抱进红色的小货车里,带着她到处走走看看”。

然而,不管查克在发动货车前的笑容有多么灿烂,不管他如何下定决心勇敢地面对一切,他也无法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整件事把他击垮了。”达琳难过地回忆道。

全家人的感受如出一辙。因为1929年夏,满头红发的佩格·鲁尼的健康状况已不妙。起初,她只是牙齿陆续脱落,牙洞无法愈合;接着她又贫血了;然后,臀部的疼痛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越发严重,她几乎已经无法行走。于是,查克驾驶着小货车载着她到小木屋参加派对,或者带着她到饥饿岩州立公园游玩。他心地善良,疯狂地爱着她。他们二人打算第二年7月举行婚礼。

然而,查克和他的小货车不可能每天都随叫随到。因此,当佩格去镭表盘公司的工作室上班时,只能自己走过去。她妹妹琼永远忘不了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曾经朝着她回家的方向张望。

“当时我们大家都会坐在门廊上等她回家,因为她走路的样子看上去非常痛苦,”琼回忆道,“[她]一路[挣扎着]回家。我们一看到她的身影就会跑过去迎接,每个人都会伸手帮忙搀扶她。”

佩格在兄弟姐妹的搀扶下回到家中后,不再像以往那样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她只能躺下来休息。看到女儿的身体每况愈下,母亲心急如焚。佩格日渐消瘦。当家人看到她的牙齿陆续脱落,一部分下颌骨也碎裂脱落后,无不惊恐万状。最后,她父母凑出一笔钱送她到芝加哥看病。内科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她的下巴就像蜂窝一样千疮百孔,并建议她换个工作。

也许佩格打算等自己的身体好一些时再换个工作,但她冰雪聪明,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好转。渥太华的医生们似乎对治疗她的病毫无头绪。其中一个医生在1929年6月给佩格看病时,治疗方案只是在她的胸口贴上一个冰袋。即便如此,佩格自己似乎对即将发生的事情颇有预感。“她知道自己要走了,”佩格的母亲悲伤地回忆道,“我们都看得出来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嗯,妈妈,”她过去常说,“我没有多少时间了。”

令她饱受痛苦折磨的并不仅仅是臀部和牙齿,她的双腿、颅骨、肋骨、腰、脚踝……没有一处不令她痛苦。尽管她已经病了有几个月,却仍然每天都去工作室画表盘。说到底,她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姑娘。

克亚尔曾经警告过镭表盘公司,说政府高度关注佩格这一特殊病例,于是公司也一直在密切注意着佩格的一举一动。公司知道1925年和1928年的两次体检都证实她体内含有放射性元素;公司也从自己开展的体检中确切知道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当1929年8月6日佩格在工作时晕倒后,里德先生马上安排她住进了由公司医生负责的医院。

“全家人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发言权,”侄女达琳说道,“我们几乎被拒之门外。我觉得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什么样的工厂会有自己的医生呢?这根本不合情理。”

“镭表盘公司可能会支付所有的医疗费用,”她又补充道,“我们没有能力支付巨额的医药费,根本没有。”

佩格独自一人孤零零地住在那家医院,医院离她位于铁轨边的家很远。佩格有九个弟弟妹妹,所有孩子都睡在一间狭小局促的房间里,三个人挤一张床。可现在,整个病房只有她。院方不允许九个弟弟妹妹前来探视。妹妹琼曾经来过一次,但几个医生根本就不让她进佩格的病房。

佩格已经出现了白喉症状,于是医院立即将其隔离。她的身体极度虚弱,很快又感染上了肺炎。镭表盘公司为了表示关心,密切关注着她的病情发展——关注她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

1929年8月14日深夜2点10分,玛格丽特·鲁尼的生命戛然而止。按计划,她要在第二年嫁给查克;她喜欢翻字典,曾经梦想着当个教师;她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声无人不知。然而,她却已经随风而逝。

佩格离世时,她的家人虽然被院方隔离,但也在医院里。佩格的妹夫杰克·怀特(Jack White)当时也在场。杰克健壮威猛,在火车站当加油工,当时已经和佩格的妹妹凯瑟琳组建了小家。他是那种愿意为了伸张正义挺身而出的人。这就是为什么镭表盘公司的人趁着半夜三更打算将佩格的遗体一埋了事时,杰克极力反对。

“不行,”他态度坚决地跟那些人说道,“你们绝对不能碰[她]。她是个信天主教的好姑娘。我们要为她举行天主教葬礼,还要为她做弥撒。”

“我觉得当时他在场可能是件好事,”达琳精明地给出了自己的评论,“因为我不知道家里其他人——目睹眼前发生的一切——是否能够勇敢地面对镭表盘公司的那些家伙和那个医生。不过,杰克的表现的确更加有力。他直截了当跟那帮家伙说:‘这事绝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公司的那些人还想跟他争论。“他们就是想马上了结这件事,一劳永逸,”达琳继续说道,“这简直就是毁尸灭迹。”然而,杰克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允许他们带走佩格的遗体。

镭表盘公司输掉了这场斗争,但并没有就此打住。公司似乎担心佩格的离世是由镭中毒造成的,这可能会令工作室里其他表盘画工感到害怕,也有可能会惹来数不胜数的官司。高管们需要控制局面。他们转而询问佩格的家人对佩格进行尸检一事有何看法。

鉴于芝加哥医生的诊断,鲁尼一家人早就已经怀疑导致佩格死亡的就是她所从事的工作。他们立刻对这一提议表示同意,条件是他们的家庭医生必须在场,因为他们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鲁尼一家人所提出的条件非常重要。镭表盘公司在搞出了那场午夜阴谋后早已经不值得信赖。

公司马上同意了。好的,好的,他们说,没问题。那什么时候开始呢?

等家庭医生拎着公文包在指定时间抵达现场时,尸检工作早在一小时前就结束了。

在那里,他既没看到佩格肋骨上的多条骨折线,也没看到“颅骨的扁骨上‘较薄的’区域和‘蜂窝’”。镭表盘公司的医生通过检验,在佩格的颅骨拱顶、骨盆和至少16块其他骨头中发现“非常严重的”镭性坏死现象,但家庭医生却并不在场。佩格生前饱受镭的折磨,但家庭医生却没有亲眼看见她浑身上下明显的骨骼变化。

镭表盘公司的医生在佩格·鲁尼“死后切除了”她残存的下颌骨时,家庭医生也不在场。

公司医生带走了她的下颌骨,擅自拿走了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佩格的家人并没有拿到尸检报告,但镭表盘公司却收到了一份。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报告内容非常私密,记录了佩格的最后时刻。根据这份报告,镭表盘公司的那些人就可以了解到她身体内部的器官都处于什么状态: 她各个器官的重量、外部形态;她是否“正常”。在提到她的骨髓和牙齿时,根据公司医生的描述,她肯定是正常的。

“牙齿状况良好,”官方的尸检报告如此写道,“没有证据可以表明上颌骨或下颌骨出现任何遭到破坏的迹象。”

她的死亡证明已经正式签署:死于白喉。

佩格的家人或许并没有拿到报告,但镭表盘公司却理所当然地在当地的报纸上发布了一份尸检报告摘要。因此,应公司的要求,佩格·鲁尼的讣告中涵盖了以下内容: 

这位年轻女子的身体状况一度令人费解。她受雇于镭表盘公司的工作室,有传言说她的病是由镭中毒所致。为了使人们对其死亡原因不再存疑,决定对其进行尸检……亚伦·阿金(Aaron Arkin)医生……表示,毋庸置疑,白喉是其致死原因。尸检未发现镭中毒的明显迹象。

也许是突发奇想,打算争取全社会的支持,一位公司高管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奇怪的评论。当时他说:“鲁尼小姐的父母对于尸检结果感到颇为欣慰。”

他们不可能感到“颇为欣慰”,因为女儿的离世已经击垮了鲁尼夫妇。

“母亲痛不欲生,”琼说道,“自从姐姐离世后,母亲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母亲的心都要碎了。我们过去常常一大早就出发步行前往公墓。到了那儿,就用一台旧割草机把墓地边上的草修剪整齐。墓地离我家有好几英里远,但我们总是走着去。”

对于查克来说,失去心爱的佩格是他永远无法摆脱的痛苦。最后,他选择继续自己的生活,因为他要实现他和佩格曾经共同的梦想。他成了一个大学教授,出版了几本书;毫无疑问,佩格肯定会喜欢读这些书。他结了婚,也有了孩子。他和鲁尼一家人保持了长达四十多年的联系。他的妻子向佩格的母亲透露,每年临近佩格的生日或忌辰时,他都会变得沉默寡言。

“她知道,”达琳直截了当地说道,“他在想念佩格。”


尾声


2011年9月2日,伊利诺伊州州长亲赴渥太华为表盘画工的铜像揭幕。这座铜像雕刻的是一个年轻女子,一副1920年代的装扮,一手拿着驼毛笔,一手拿着郁金香,站在时钟的表盘上。她裙裾飘逸,仿佛随时都会从表盘底座上走下来,活过来一样。

“这些镭姑娘,”州长宣布,“值得我们的尊敬和钦佩……因为她们在必死无疑的情况下,与一家狡猾的公司、一个冷漠的行业、轻蔑的法庭和不屑一顾的医学界进行了斗争。本人特此宣布,2011年9月2日为伊利诺伊州的镭姑娘日,以表彰这些镭姑娘在斗争中表现出的惊世骇俗的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正义感。”

这座铜像不仅纪念渥太华的那些表盘画工,也纪念“曾经在全美各地受苦受难的全体表盘画工”。这个青铜质地的镭姑娘永远不会老去,也永远不会消失。她代表了格蕾丝·弗赖尔和凯瑟琳·肖布,代表了马贾和卡洛姐妹,也代表了黑兹尔、艾琳和埃拉。她代表了所有表盘画工,不管她们是在奥兰治、渥太华、沃特伯里,还是在其他地方,也不管她们是幸存于世还是已经与世长辞。这座雕塑的建造恰到好处,最宜瞻仰纪念。毕竟,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感谢这些表盘画工。

罗斯·穆尔纳博士写道:“对表盘画工的研究,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关于放射性的健康风险知识奠定了基础。这些女工所遭受的痛苦和死亡极大地增加了[科学]知识的储备,最终挽救了后世无数人的生命。”

没错,镭姑娘团结起来,最后取得了胜利。这胜利背后是她们的友谊,她们的不屈不挠和纯粹精神。她们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产。她们的生命不会白白逝去。

她们生命中的每一秒都价值非凡。

本文整理自《发光的骨头》——

13.jpeg

《发光的骨头》
作者:[英]凯特·摩尔
译者:刘畅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



a.png END
作者 | [英]凯特·摩尔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彦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4:50 PM , Processed in 0.0564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