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0

[转贴] 地图告诉你,大航海时代为什么从欧洲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4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图告诉你,大航海时代为什么从欧洲开始?

李不白 国家人文历史  2022-11-02 06:02 Posted on 北京
本 文 约  5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为什么是欧洲


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使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连成一体,同时也引发了欧洲人的科技革命。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时,欧洲人在航海技术方面并不领先,中国人、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都比欧洲人强,但为什么偏偏是欧洲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欧洲的历史。


之前提到过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这都是原生文明,其他的文明都是次生文明,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原生文明的影响。欧洲最早的文明——古希腊文明,正是受到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双重影响。


希腊半岛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这里山峰林立,几乎看不到平地,所以在早期产生不了农业文明。而巴尔干半岛的北部巴尔干山脉(也称老山山脉)几乎将整个巴尔干半岛与欧洲腹地隔绝,所以生活在半岛上的人们一直很苦闷。我们在希腊神话故事里,经常看到某某王子去放羊,就是因为这里不产粮,生活条件很艰苦。


不产粮的原因除了没有大平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气候。巴尔干半岛地处地中海北岸,深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13 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我们知道中国的东部处于季风区,季风气候最大的好处是雨热同期。所谓雨热同期,就是雨水和热量同时到来。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两样东西——水和热,所以雨热同期能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中国正是由此发展出了延续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而地中海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很不友好:夏天光照强的时候,农作物需要大量水分,偏偏老天不下雨;冬天天倒是有水,但光照又不行,阳光太弱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IMG_6025.JPG


因此,希腊不产粮,但有两个特产——葡萄和橄榄。这两样东西都耐旱,山地也可以种植。葡萄可以酿酒,或晒成葡萄干,橄榄树的果子可以榨油,而且葡萄酒和橄榄油都很好保存,是很好的商品。


但希腊人不能拿葡萄酒和橄榄油当饭吃,他们还是需要粮食。好在离得不远的埃及沿尼罗河两岸就是产粮区;如果再远一点,还可以到达两河流域,和那里的苏美尔人交换粮食。幸运的是,每到夏季的时候,地中海风平浪静,不需要很高超的航海技术就可以穿过。于是希腊人和埃及人、苏美尔人有了交流。


有了交流,就有了文明的传播。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最早传到克里特岛, 然后通过爱琴海上星罗棋布的小岛,一步步传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半岛,于是希腊人有了自己的文明。

与希腊半岛隔海相望的意大利半岛却完全不同。意大利半岛北部的波河平原, 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关中的渭河平原(3.6 万平方公里),足以孕育出一个农业帝国。波河平原的北部是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也是欧洲海拔最高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前面说过,这里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天炎热少雨,但波河平原并不缺水,原因就是有阿尔卑斯山的雪山融水源源不断流向这里,为农业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平原的南部是一条长达1400 公里的山脉——亚平宁山脉,一直延伸到半岛的最南端,甚至包括西西里岛。按地理位置,亚平宁山脉又可划分为三段:北亚平宁山、中亚平宁山、南亚平宁山。亚平宁山脉几乎贯穿整个意大利半岛,所以意大利半岛又称为亚平宁半岛。在亚平宁山脉的两边,靠近地中海的沿海地带,有一些比较小的冲积平原,这些地方受希腊文明的影响,早期也建立了一些城邦国家,如亚平宁山脉南边中部的罗马。


IMG_6026.JPG

罗马人要前往埃及和两河流域做生意远不如希腊人方便,他们有耕地,可以自己种粮食。和全世界一样,农耕文明的人口增长很快,随着人口的增长,罗马人的耕地不够了,于是向外扩张。罗马人先是占领了亚平宁山脉西部的一些平原,然后翻过亚平宁山,占领了亚平宁山北部的平原,最后占领了波河平原。这时的罗马, 已经不是一个城邦,而是地中海沿岸的大国。


罗马扩张到波河平原后,前方有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阻挡,于是调转方向,把目光放在了地中海的几个岛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可惜的是,这3 个岛已经有了主人,那就是迦太基。


当时的地中海被两大势力控制:东部是希腊人,西部是迦太基人。


希腊人在鼎盛时期,不仅控制了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还把势力扩张到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和西西里岛的东部,他们称这里为大希腊。


而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在北非西部(今突尼斯)建立的国家。腓尼基人原本生活在地中海东岸(今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后受到亚述、巴比伦等国的挤压,一部分迁移到北非,向生活在那里的柏柏尔人借了一块地,建立了迦太基国。


腓尼基人是出色的商人,擅长航海,地中海每一个港口都有他们的身影。据说,腓尼基人的商船经常出没于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向北到过不列颠,向南到过好望角。在频繁的商贸活动中,腓尼基人经常需要书写、记账,于是他们参考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创造了简单而又方便书写的22个腓尼基字母。


这22个字母传到希腊,希腊人稍加改造,就成了希腊字母。后来,希腊字母传到罗马,罗马人又稍加改造,就是罗马字母,也叫拉丁字母。可以说,腓尼基字母才是欧洲文字之母。


腓尼基人和希腊人一样,都是商业文明,都把目光放在海上,双方为了争夺海上霸权经常发生冲突,谁也没有留意到身后的罗马从一个部落发展成了一个大国。


后来,辉煌一时的希腊,在逐渐衰落后被北方的马其顿人征服。马其顿出了一个亚历山大国王,在短短的13 年时间里,不仅统一了希腊,还征服了西亚,收服了埃及,扫灭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可惜的是,亚历山大只活了33 岁,他死后,帝国瞬时土崩瓦解。而希腊的辉煌却一去不返。


所以,此时罗马人在地中海唯一的对手就是迦太基。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迦太基被灭国,迦太基城化为一片灰烬。而原本留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后来逐步被希腊人、罗马人同化。从此,腓尼基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至此,罗马人控制了整个地中海西部沿岸的陆地,以及海中的岛屿。


随后,罗马人进入巴尔干半岛,逐步消灭半岛上众多的邦国,于是,希腊也被并入罗马的版图。


从公元前509 年到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存在了将近五百年。从公元前27年到395年分裂,罗马帝国存续了四百多年。此后,欧洲也没再“分久必合”,大一统过。

IMG_6027.JPG

 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


13世纪,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印刷术传到了欧洲,《马可·波罗游记》出版, 信息的传播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捷而广泛。阿拉伯人无意之中做的两件事,仿佛是专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的。几乎是在同时,中国的指南针也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航海时代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文艺复兴解放了欧洲人的思想,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功效。


文艺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4世纪开始,一直到16世纪,前后持续约三百年,原因就是宗教势力的反扑。科学带有天生的客观性,和宗教具有与生俱来的矛盾。欧洲的知识分子抬出古希腊的科学,也是为了打破教会对一切事务的话语权。罗马教廷当然不会坐视,把一切不符合宗教利益的行为都视为异端邪说,有的人甚至因此而死,比如布鲁诺(Giordano Bruno)


正因为文艺复兴,欧洲人打开了眼界,这才发现自己居然这么落后,而东方早已把他们远远地抛在身后,尤其是传说中的中国,按《马可·波罗游记》里的说法,那里就是遍地黄金,富得流油。得益于古希腊的文化基因,欧洲人天生具有海洋商业文明的嗅觉,商业文明的特点就是哪里有钱就往哪里跑,既然东方富有,那就去东方寻找财富。只是,由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横亘在中间,欧洲人既去不了印度,更去不了中国。


按传统的路线,欧洲人去往东方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陆路,走地中海东岸,过两河流域,越伊朗高原,再经过中亚,然后可以到达中国;另一条路,从埃及,过红海,入印度洋,走海路。


这时统治两河流域的是土库曼人建立的黑羊王朝。从广义上讲,土库曼也是突厥的一支,迁到这里的原因和奥斯曼一样,连信仰也一样,都是伊斯兰教。而这时统治伊朗高原到中亚地区的是帖木儿帝国,同样信仰伊斯兰教。帖木儿帝国是在伊儿汗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由蒙古人控制的帝国,帖木儿虽是蒙古人,但早已被伊斯兰化。所以选择陆路,对欧洲人来说无异于送死。


与此同时,从地中海东岸到北非,包括埃及,经过阿拉伯人几百年的统治,也都阿拉伯化了,或者说伊斯兰化了,在他们眼里,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是异教徒, 是要被消灭的对象。


15世纪初,奥斯曼越过爱琴海,攻占了巴尔干半岛的绝大部分地区,东罗马帝国被包裹,原本是欧洲人内海的地中海大部分已经成了穆斯林的天下。欧洲人虽然反对教会的权力,但并不会反对宗教本身。无论从信仰还是经济上,欧洲人都需要突围,而那些原先在地中海混得风生水起的海洋国家如威尼斯、热那亚、那不勒斯等,一时难以舍弃传统的利益,反而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为在地中海没有传统的利益,率先发起向大洋寻找新航路的运动。


IMG_6028.JPG

伊比利亚半岛资源贫乏,不适合农业种植,如果没有贸易,这两个国家会贫弱不堪,更要紧的是,这里还是抵抗北非穆斯林入侵的前线,如果不寻找出路,作为基督徒的欧洲人运命堪忧。


最先吹起大航海时代号角的是葡萄牙人。相对于西班牙来说,葡萄牙国土更小、资源更少,更迫切需要到海外寻求财富。另一个原因,这时的西班牙还是一分为三:西部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东部的阿拉贡王国、北部的纳瓦拉王国。而南部, 还在穆斯林的手里。所以西班牙还在统一的路上纷争不断,无暇他顾。


与风平浪静的地中海不同,大西洋波涛汹涌,气候变化多端,一路上充满着凶险。所以在远洋探险之前,葡萄牙人须解决几个问题。


1415年8月下旬,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John I of Portugal)亲率19000 陆军、1700海军和200艘战舰,攻克了北非摩尔人的重要据点休达。摩尔人是西班牙人和柏柏尔人的混血。休达对欧洲人来说极其重要,因为它直接控制着地中海连接大西洋的出入口——直布罗陀海峡。此时欧洲的传统大国还大多在地中海沿岸,休达在摩尔人手上,等于欧洲人被困死在地中海,现在葡萄牙人把这个枷锁打开,欧洲人的视线就不再局限于地中海了,而是转向大西洋。


IMG_6029.JPG


在这次战斗中,若奥一世的儿子——21岁的王子亨利(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 也译作恩里克)也参加了。亨利王子无心政治,见多识广,20 岁的时候就遍游欧洲,拜见过罗马教皇、卡斯蒂利亚的胡安二世(Juan II de Castilla)、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Sigismund,Holy Roman Emperor)、奥斯曼帝国皇帝苏丹穆拉德二世(Murad II) 和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 Palaiologos),还参加了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波希米亚镇压胡斯派的战争。


两年后,摩尔人反攻休达,亨利率兵救援。赶走摩尔人后,亨利王子在休达停留了3个月。他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有一条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可以穿过撒哈拉大沙漠,经过二十天的行程就可以到达树林繁茂、土地肥沃的“绿色国家”(即今几内亚、冈比亚、塞内加尔、马里南部和尼日尔南部,因森林众多,故称),从那里可以获得非洲的胡椒、黄金和象牙。葡萄牙人对从陆路穿过沙漠没有经验,于是亨利王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海路到达“绿色国家”。这一主张得到国王若奥一世的赞同,若奥封他为骑士,随后又加封为维塞乌公爵以及科威尼亚领主。亨利王子对这些头衔毫无兴趣,他在靠近圣维森特角的一个叫萨格里什的小村子定居下来, 并在这里创办了一所航海学院,培养本国水手,提高他们的航海技艺;设立观象台,网罗各国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研究,制订计划、方案;广泛收集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种种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为己所用;建立了旅行图书馆,其中就有《马可·波罗游记》,还收集了很多地图,并且在此基础上绘制新的地图。随后,亨利王子在拉各斯修建了港口,作为航海的基地。


IMG_6030.JPG


就这样,一个改变欧洲人命运的大航海时代在亨利王子的带领下正式开始。


本文整理自《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

IMG_6031.JPG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
作者:李不白
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



0.png END
作者 | 李不白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彦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9:14 PM , Processed in 0.0355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