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3

[百家杂谈] 站在自己的空间|马岩松 一席第922位讲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8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来一席跟我说,这里内容重要,形式不重要,我说形式从来没有不重要过 | 马岩松 一席第922位讲者

 一席YiXi 一席  2022-11-18 06:38 Posted on 天津


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合伙人。

有人说我们的设计都有点未来,觉得未来是阻碍我们实现这些想法的一个因素,可是我想说这其实看你怎么看待时间尺度了,所有的未来终究都会变成现实,你会慢慢地了解它、熟悉它,最终它就会变成古典。


站在自己的空间
2022.6.19 广州
                            

大家好,我是建筑师马岩松。我看过好多一席的演讲了,挺喜欢的,可是我一直对这个舞台设计不是特别满意,我就建议能不能把这个舞台给改改,因为它太像另外一个演讲的舞台了,那个舞台我还上去过。


后来一席跟我说,我们这儿内容重要,形式不重要。我说形式不重要还搞一个形式感这么强的舞台,形式从来没有不重要过。而且有的时候当形式被复制,它背后的内容和意义都有可能被消解。


于是为了能上这个台演讲,我和一席开了几次会,我还真做了一个席子


IMG_1011.GIF


不过可能因为技术原因还没有推广,但是我觉得没关系,至少今天我能站在自己的这个空间里,给大家做这个演讲。


一件事特别成功,尤其是大家都觉得好的时候,我们就想学习它,想复制它。这时候可能有两种问题,一个是你有可能就丧失自己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对成功的定义都非常类似,大家最后就变成了一种人。


我们的城市其实就是这样的。当你去设计建筑和盖房子的时候,当你去规划一个城市的时候,背后的逻辑、背后的价值观,或者说认为什么是好的,想的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大家追寻的是同一种价值,就有了今天我们谈到的“千城一面”。在今天看来,现代城市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它逐渐变成了权力和资本的一个纪念碑,而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里边。


2005年的时候,我们在多伦多曾经做过这么一个作品。


0.png


大家知道北美的城市,像纽约、多伦多、芝加哥,全是摩天大楼,后来也传到了中国。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设计一组高层建筑但是它跟那种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那种火柴盒式的建筑完全不一样而是一个曲线自然得像跳舞一样的摩天楼


后来当地人就管这两栋楼叫梦露大厦,因为他们觉得梦露的身姿、女性的曲线在城市中被体现了,挺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其实是想批判在工业化时代,城市中对技术、对力量、对高度的那种崇拜,所以我们不想让高层建筑去体现那种技术或者力量感,而是让它温柔起来、自然起来。


IMG_1013.PNG


这个楼就完全是一个自然生长的状态,没有一个建筑部件看起来是一样的,它不重复,也不跟其他城市中的建筑去重复,跟周边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它就完全是自己对自然的对话,在这样一个现代城市中产生了。


这是我在当地看到一个小孩在墙上画的图,挺有意思,画的不对也没关系,与周围重复的方格子的建筑挺不一样。


IMG_1014.JPG


过去是工业大生产的时代,建筑要讲究效率、复制、低成本,然后把人装进去,而这个时代已经变了,所以今天我们不应该再延续这样的一种价值观。


我们设计了一个鱼缸,也算一个小建筑,它是给鱼生活的地方。这个鱼缸大概是一个方形,但是里面还挺复杂的,有一些管道,有一些正负空间,内部丰富有机,我们觉得鱼在这里边可能生活得会更幸福一点。


IMG_1015.PNG


之所以设计这个鱼缸,是因为有一天我们在大街上看见,卖鱼的就把鱼放在一个塑料的方盒子里。这让我们想到了人在城市中生活的处境。


这些简单的塑料盒子,它被生产出来只是因为它便宜,在工艺上容易大批量生产,它其实并不是为这些鱼去设计的,就跟我们的城市空间一样,它的设计可能就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因为技术可以复制而产生的。


我们怀疑鱼并不喜欢这些塑料盒子,于是用一架摄像机去拍摄了鱼在方空间中的行为,


IMG_1016.JPG


大概拍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鱼的行为确实跟这些方空间没关系,因为它在进行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个新的鱼缸。


这是我们的设计图,它完全不是方的了,我们把鱼不会去的那些空间都掏了出去,然后里边的空间就变得更有层次了。


IMG_1017.JPG


后来我把它建了出来,就是这么一个小鱼缸。


IMG_1018.PNG


把鱼放进去后,看鱼在这么一个空间里去生活,你可以想象鱼会不会比以前幸福一些,但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没办法问,它也没办法说。


可是在城市中,大家其实能说,但也不知道说什么——大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空间,挺无力的这时候设计师或者建筑师就要想办法去了解空间是为什么而去做的。


我觉得建筑空间至少应该回应人的行为,再进一步就是人的心理、人的情绪和人的感情,这样的城市才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城市。


我们在北京的四合院边上设计了一个幼儿园,就叫四合院的幼儿园。大家脑补一下北京的四合院,一层灰瓦的坡屋顶,我们如何跟这样古典的生活空间去共处呢?


这是四合院所在的环境,在这张照片里有真古董,有假古董。真古董指的就是一个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四合院,大概就是照片左边的这一部分。


1.png


而照片右边的建筑是新盖的,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和结构,里边的空间也跟老建筑完全没关系。老建筑讲究的是院落内向、自然,但是新盖的建筑就没有,它只是去追求与古建筑外形上的融合,用一种风貌的办法,比如灰色的砖和坡屋顶


所以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真假首先要分清楚,假的古董不要放在真的老建筑边上,我们不应该去以尊重传统的名义去复制老的东西。所以后来我们就做了这么一个新的设计。


IMG_1020.JPG


这是我们新建成的幼儿园,红色部分是新加的教室,幼儿园的中间围着的是最老的古院落,我们把所有假的古董都给拆了。


为什么这点很重要?可能有人觉得新老放在一起,反正长成一样,没什么问题,可是我觉得对于一个教育空间,尤其是当这些孩子需要在这里长大时,如果他连真假都不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相反地,也许当他完全从自己的新的角度去看历史的时候,他会更关注真实的历史,从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但是我们是不是只追求新呢?其实也不是。新老并置的时候,它的内在空间其实追寻了传统院落的那种内向空间的模式。


这个红色建筑的内部也有这样的庭院,而它的房屋又特别低矮——虽然铺的很大,但都是平房。


IMG_1021.JPG


这非常像传统的建筑,尺度非常宜人,你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树、院落和天空。


更重要的就是如果你走进这个传统四合院的院子里边,往周边看,你是看不到新建筑的——新建筑用了一种消隐的方式,融入到了整个传统环境中。虽然很新,很不一样,甚至这个屋顶上还有一点火星的感觉,让小孩觉得跑起来特别有意思,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是生活在古代,他跟古代有距离,但同时又能让他尊重这些古代的东西。


IMG_1022.JPG


所以我觉得对于传统的东西不应该去复制,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是一个今天的个体了。时间一直不停留,过去、现在、未来,它像流水一样在变化,是动态的,所以理解所谓的历史,并不是固化和符号化的。


另外一个例子叫胡同泡泡,也在北京。大家看到这一片老的四合院中间,有这么一个银色的像泡泡形状的东西,它是什么呢?


IMG_1023.JPG


是一个卫生间。


我们做了一个提案,叫未来的北京,2050年的北京。我们觉得在未来的胡同里边应该散落着很多这样的小水泡,里边全是卫生间或者工作室这些新的功能,让老的居民能融入现代生活。


IMG_1024.JPG


而这些小水泡,它的形式没有传统的坡屋顶、瓦、灰色这些东西,它是一个完全有机的形态,并且是反射的。为什么要反射?很多人反对这东西,说这跟周边的环境特别不一样。


我其实想让这个建筑不带任何文化符号,让它极端的抽象,以至于你联想不到任何东西,它就是一个纯粹的空间,但是通过外表的反射材质,可以反射出周边的天空、树木、地面、老建筑、新建筑,却让自己消隐在这个环境中。


IMG_1025.JPG


这个建筑以这种方式呈现,虽然跟传统不同,但是又融入了新老的互动,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历史观。我觉得这个房子也非常小、非常个人,但是它却跟传统发生了关系。


所以光有时候特别奇妙,它是建筑常用的一个语言。


我们在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改造了一个隧道。这个隧道原本是水泥的,我们把它变成了一个反射材质,并且把隧道下面一条很有名的溪流水抽了上来,变成了地面。于是你可以把鞋脱了,走到水面,然后到前面去看风景。


IMG_1026.JPG


这里我们显然是去设计了一个人工环境,我当时就觉得,自然本来就很美了,面对一个这么美的自然,你还能做什么?最好什么都别做。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没有复制自然而是去镜像了它然后创造出一个自然中都很少见的景象:有一个框景,人可以在天地中行走,人与远方、天空、山水有种奇妙的对话。


IMG_1027.JPG


这里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产生新的意境。它虽然是完全室外的景象,但其实模糊了内和外的联系,而光则成为了整个环境的一个材料


后来这里成为了日本很重要的一个现代艺术景观,新年的时候,一个新年节目的开幕式就选在了这里。


IMG_1028.JPG


我觉得坐这凳子挺有意思每个人都好像漂浮在水上一样,这就是我们追求的那种意境。


这种意境其实是非常独特的,它可能就在一瞬间出现在了你的心里,然后你就梦想着可以把它实现出来。在这样的空间中,我觉得一定要让人有一种触动,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很多人。


那么在公共空间里,当人变多了,变成一个集体,变成一个城市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呢?大家都觉得那样做比较好,所以我们就都要成为那样?


体育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公共空间。我觉得中国的体育场,尤其是在最近城市化以后,你基本上可以想象,体育场大多数都非常大,很有力量感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这让我想起来现代奥林匹克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伴随着现代主义城市化的时代,这种价值观也就折射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城市中。在这个过程中,人丧失了跟自然对话的能力和感知自己内心的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我们也设计了一个体育场。


IMG_1029.JPG
▲ 衢州体育中心


大家看,其实它完全是一个绿色的大地景观,你可以看到很多绿色的像火山一样的山丘,那是各种体育场馆,有篮球馆、游泳馆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些建筑立面都消失了,都变成了景观,你可以在里边畅游。


这些绿色变成了一个公众绿地,它变成山,你可以去攀爬它也可以走到山顶去看周边的景色,它是一个可以跟人互动的建筑。


IMG_1030.JPG


几万人的体育场消失在景观中,建筑就成了景观,建筑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这跟我第一次去这个城市,他们邀请我设计体育场馆的时候的想法并不一样。


IMG_1031.JPG


当时他们想让我设计一个标志性建筑,很了不起的那种。但我在去的这一路上,看到在火车站、机场那么多奔波的人,大家都特别匆忙,排队、安检,每个人都奔向一个目标,特别直接。


我联想到我们的建筑和城市,为什么要那么实用主义?所有的东西都非常直接、非常直白,但我们缺少可以漫步的空间,缺少可以让你愿意停下来去想一想自己,或者去想一想跟这个世界关系的那种环境。


体育馆这个地方,比起比赛与竞争,首先它是一个公共空间,希望所有人都愿意来,大家平时可以在这里遛个狗、带个娃,或者在一个人去火车站、机场奔波以后,最终能到这儿来歇一下,想一想内心的事儿,看一看大地和天空,觉得这里是有情感的城市,是有精神的城市。


在过去,我们传统的城市正是这样的,但是今天的城市却非常缺乏这种精神性了。所以我们就设想,如果你可以从任何地方漫游到建筑中,进入到体育场,会感到非常自由。在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中,自由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我认为公共空间的好坏,并不在于人多人少,有时候我们看一个山水画里边,山上一个亭子,可能也就一两个人去那里喝个酒、作个诗,但它是不是公共空间呢?所以我觉得一个公共空间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它是不是有精神性,如果大家到那里去想的事情和做的事情都一样,它其实是一个集体空间,不是公共空间。


我们在海口的海边还做了一个小建筑,特别美的一个地方,叫云洞图书馆


IMG_1032.PNG


这个图书馆好多孔洞从这个地方你能看见天,你可以坐在这里看书,也可以看海。


IMG_1033.JPG


好多人就质疑说,你到这里来究竟是看书,还是看海,还是看建筑?看书的地方为什么搞这么复杂?


我觉得建筑跟看书确实有点像,当你进行阅读的时候,可能最重要的时刻就是你合上这本书的时候,那一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联想,都进入了一个自己的世界。


建筑也是这样的,它不应该是说教式,而应该是启发人的,甚至让人在发现这样的建筑的过程中会有一点迷失,有一点陌生,但是在这种稍微带一点不舒适的感觉里,人就变得很敏感,会去往内心找寻自己与众不同的那一点。


IMG_1034.PNG


这个小建筑正是这样。海很漂亮,每天站在那里看天和海,就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是如果我们设计一个空间,能让人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和方式去看这个客观的存在的时候,美就不仅仅是美了。


一个好的精神空间也许会让你有片刻的迷失,它不是一目了然的,这个过程我们不太熟悉,就像有时候我们看不懂一个抽象艺术,是马上就走了还是尽量去感受呢?走了我们就又回到现实了,那就不停地回到现实,我们最后都生活在现实中,从来没有机会去开始自己心中的旅程和探险。


我们又做了另一个功能性特别强的建筑,这个建筑在浙江嘉兴,它是一个火车站,我们管它叫森林中的火车站,因为你可以看到我们做了很多绿化,做了一片树林。


IMG_1035.JPG


在我们的印象中,火车站一般都是大建筑、大广场。中国的高铁很厉害,火车站也要很厉害,让你觉得了不起。但是其实就开了一个门人们好不容易进去了一个大宫殿似的空间,显得非常渺小我觉得这个特别不人性


所以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就把整个火车站的功能放在了地下,地上就全变成公园,成为一个市民日常能来的地方。


IMG_1036.JPG


有人说,你为什么要把火车站放地下?我们有一个理由,就是我们恢复了一个百年前的老建筑,但是它的意义又有点不一样。


一百年前,中共一大代表从上海坐火车到嘉兴,就是在嘉兴火车站下的车,然后上了“红船”,完成了一大会议。所以我们就想要保留这个建筑,新站不能搞特别大,要低调。


其实另一方面,我们想追求的更是一个人性的空间。公交车、地铁还有停车场全在下面,人走到下可以很容易地进到火车站的站台,不用又上又下又拿着行李走广场。


IMG_1037.JPG


但是铁路系统有点不答应,他说我们全中国的火车站都是那样的,为什么不能复制?我说,复制那是一种成功吗?而且你搞那么大,把最重要的精神堡垒放在哪里呢?他们说,没事儿,这个也能放大。


我说这是一个古董,你把它放大不就变成假的了吗?


最后我们说服了他们,新建筑应该低矮一些,然后把主要的功能放在了地下。这就是地下的空间,它其实不是很黑,而是充满着自然光的。


IMG_1038.JPG


在空间内部,你还能看到老的站房。


IMG_1039.JPG


所以新老建筑其实是有一种呼应和对话的,城市空间就变成了一个可以兼顾历史和未来的时间场。


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传统很重要时,就会把它围起来,保护起来,不能动,不能在边上搞新的东西,或者就在边上搞假古董,仿佛是在与它呼应。但我觉得这两种操作都不太合适,对传统都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尊重,也没有自信。有很多办法,让我们既可以是自己,又可以跟传统有一种关照和对话的关系。


我跟大家说了半天不要复制别人,不要重复,每次挑战不同问题时,我自己也不想复制自己,这还挺难的。在一个项目里我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卢卡斯是《星球大战》的导演和作家,创造了《星球大战》影响几代人以后,他成为了一个传奇,想建造一个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为了建这个博物馆,他组织了一次竞赛,我们也收到了邀请信。一开始我以为是假的,后来发现竟然是真的。一起参赛的还有几个大师,我的老师,我的老师的老师也都在里边,最后我们赢了。


赢了以后,我就问卢卡斯,那么多厉害的建筑团队,为什么选我们?他说,只有看到你们的设计时,我没想到《星球大战》。


给大家放一下我们的设计图,它是一个像帐篷一样的建筑,既是建筑又是景观,慢慢地跟芝加哥的滨水空间连在了一起。


IMG_1040.JPG
▲ 为芝加哥设计的卢卡斯博物馆


我当时就想这种亦建筑亦景观有一种挺东方的感觉,比如园林,像是自然又不是自然,但在西方的建筑和自然都是区隔开的,所以我当时就设计出这个建筑,虽然很未来,看起来也不传统,但是它有这么一种东方的意念。


干了两年要开工了,然后这个项目被喊停了。一方面因为这块地出了问题,有人起诉上法庭了。另外这个设计也有争议,好多人觉得芝加哥这么一个现代主义最辉煌的地方,不能接受这样的设计


当时我挺灰心的。然后卢卡斯有一天说,我们可以去加州建这个博物馆。加州听说芝加哥有这么多事,他们就说把博物馆落地在我们这儿吧。于是在旧金山找了一个非常好的海边,要重新建这个建筑。


已经非常沮丧的我终于又有了一点希望,但是卢卡斯说你得设计一个不一样的建筑,如果它要建,也应该是一个世界级的美术馆。然后我们就重新设计了这个建筑。


IMG_1041.JPG
▲ 为旧金山设计的卢卡斯博物馆


但没想到它又没成。


最终我们又换了一个城市,到了洛杉矶,然后设计了这么一个建筑。这是我们的设计图,还没盖好,但是这个图我还挺喜欢,背景就是一个现代主义的城市,而我们的建筑就像一片云一样,漂浮在这个城市中。


IMG_1042.JPG
▲ 为洛杉矶设计的卢卡斯博物馆


这个建筑是漂浮起来的一块儿很长条的地,我们把地面的公园做成了绿色,人可以在底下随便走,把建筑抬起来,然后在屋顶上又做了一个公园,等于形成了两层立体的公园,人可以在上下活动。


IMG_1043.PNG


在建筑下面是一个广场,你能看天,也能穿过它,它成为了周边其他建筑也是很多博物馆的一个城市入口。


IMG_1044.JPG


所以我们的建筑虽然长得跟其他建筑不一样,但是它在规划上、在空间上,也有办法去呼应其他的建筑,跟其他建筑有一种关联


我认为非常东方的建筑物就是自然,我们同样也把这样的理念运用到了新设计中。这个图其实有一点像漂浮的云在一个瀑布上,东方的神秘主义让我觉得云很神秘。云这种东西无形,然后充满着想象,让人好奇。


IMG_1045.JPG


一个城市文化空间、一个美术馆,它应该有这种特质,让人在还没进去之前就先进入这么一个旅程准备开始一个未知的探索


我当时就想我再设计一次如果再不行我就让它飘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了。不过现在这个建筑终于在建了,这次估计要建成了。


IMG_1046.PNG


但是实际上我回头看,这三个设计、三个地方,我们都没有去重复,因为一个建筑跟一个场地的环境、气候,跟当地的人和文化,其实都应该发生关系,所以理论上就不应该重复。


有人说我们的设计都有点未来,觉得未来是阻碍我们实现这些想法的一个因素,可是我想说这其实就看你怎么看待时间尺度了,所有的未来终究都会变成现实,在你熟悉某个未来的东西以后,慢慢地你会更加了解它,最终它就会变成古典。


那未来和古典是什么关系?我觉得是一个平等的关系。在有时间尺度和历史堆积的城市里,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存在。


比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它在人们眼中曾经也是一个庞然大物,是一个很怪异的东西,被称为“钢铁巨人”。当时很多人反对它,而现在它却是巴黎的标志。在我眼里,其实它开启了现代人对技术、对高度的这种崇拜,之后城市里开始有了这种高层建筑,现代城市慢慢产生。


IMG_1047.JPG


然而在这张图里,右边有一个黑的楼,它其实是巴黎很早期开始建的一栋非常高的建筑,周边建筑都很矮,现在大家管它叫“巴黎的伤疤”。大家不喜欢这个建筑了,但是又觉得它只是曾经的一个现实而已,是历史的一个结局,你不能把它拆了。


后来巴黎就举行了一次竞赛去改造这个楼,我们也被邀请了,于是就做了这么一个方案。


IMG_1048.JPG


我们保留了这个建筑,同时外部用一种特殊的光学玻璃覆盖,但是这个玻璃反射的所有的环境是倒过来的,在某一个角度连埃菲尔铁塔也倒过来了。


我觉得这个好像很浪漫,但其实它有点尖锐。我汇报的时候,他们跟你们刚才的反应是一样的,惊了。“哇,这是什么?”然后开始议论,最后我们就出局了。


他说你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埃菲尔铁塔倒过来?我说那不有一个正着的吗?


我们今天如果要反思这段历史,找到一个不同的未来的话,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最初的地方,也就是埃菲尔铁塔,所以我觉得把它倒过来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思考。


很多人觉得,你这太个性了,建筑城市不应该这么个性,我觉得不谈个性,人性都无从谈起,因为人性就是尊重所有的人。一个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包容所有不同的东西、不同的价值观,所以个性是很重要的。


其实在建筑史中也是这样,我们可能都知道一个西班牙的建筑师叫高迪,我特别喜欢他,他有圣家大教堂这样的作品,我觉得他的作品在当年肯定是离经叛道,被认为是根本就不入流。


IMG_1049.JPG
▲ 圣家堂,图源网络


但今天看他的作品,是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着那时候人类文明的辉煌和西班牙建筑的历史。这个历史的存在,我觉得就是一种偶然。因为恰恰有高迪这种人出现,西班牙建筑史才能有这么璀璨的一段辉煌。


其实历史就是由这些偶然,和有趣的个人、发光的灵魂所组成的,每个人都在这么一个历史中,但是发现自己是挺难的一件事,它不是一个目标,不是我们今天发现自己了,明天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


发现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人有相似的地方有不同的独特的地方尤其是在设计这个旅程里每个人可能都会用很长一段时间去发现自己


他不一定成功,不一定被别人轻易地接受,就好比我这个席子,它没有被接受,它可能也不是很完美,这后边还有一个缝儿。


IMG_1050.GIF


但是没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自己的空间,然后让自己从自己的这个空间出发。


谢谢大家。



策划 | Holiday

剪辑 | 竞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席 马岩松:站在自己的空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9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席】馬岩松:站在自己的空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3:13 AM , Processed in 0.0471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