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0

[哲史艺丛] 清平乐:富弼做过什么,被晏殊看中做女婿,死后还让神宗辍朝3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5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平乐:富弼做过什么,被晏殊看中做女婿,死后还让神宗辍朝3天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2-12-04 17:30 Posted on 山东
10.png

清平乐 富弼


近日热播剧《清平乐》中,最帅“女婿”富弼的出场引得观众好评如潮,除此之外,他还有“洛阳才子”、“北宋外交大使”的美称。那么历史上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富弼及其生活的年代


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富弼的父亲富言在咸平年间就中了进士丙科,但他不愿在京师做官,在富弼声名大振后,他被封为秦国公。


11.png

清平乐 富弼


伟人的出场总是别有风味,《宋史》中说,富弼的母亲韩氏生他的时候,“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这为富弼的降生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富弼幼时就“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称赞他是“王佐才”。


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富弼以茂才异等科及第。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逝世。在家丁父忧期间,与欧阳修等人交游,组成洛阳文人集团。


12.png

清平乐 富弼


丁忧结束回京之时,恰逢范仲淹因为反对废除郭皇后而被贬,富弼上言“宜还仲淹”,但未被采纳,之后被授任通判绛州。在北宋陷于西夏与辽的双重压迫下,富弼出使契丹,据理力争,最终避免割地,与辽签订《庆历条约》,从而确保宋辽边境长时期的安宁。


13.png

清平乐 范仲淹


北宋建立之初,鉴于五代十国时期武将擅权、政局更迭的险象,采取了一系列“内外相制”、“上下相维”的举措,这对初期巩固政权的确有帮助。但历经太祖、高宗、真宗三代的发展,原本的初衷却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宋初的治国思想却拖了社会发展的后腿。


仁宗即位之初,百姓大量逃亡,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西夏与辽频频侵犯,大宋只能利用岁币求和。这些经济压力又以赋税的形式转嫁到普通劳动者身上,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14.jpeg

清平乐 仁宗


在这种形势下,朝中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挽救大宋危机,就必须变法改革。富弼就是其中之一。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几乎贯穿北宋的大半个历史。富弼历经两次改革,在庆历新政中,他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在王安石变法中又因高龄几乎贯穿神宗统治始末。和当时的很多名臣一样,他在两次变法中的态度截然不同,在庆历新政中所表现出的革新精神,甚至超过了范仲淹,但在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表现得无比决绝。


15.png

清平乐 富弼


二、富弼与庆历新政


仁宗朝的庆历新政主要就是整顿吏治。改革以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院副使为开端,以庆历五年(1045年)两人被免职而终结。


无论如何,富弼始终与范仲淹保持同一政治立场。范仲淹对富弼有知遇之恩,所以富弼坚决维护新政。天圣七年(1029年),富弼在参加科考的时候,范仲淹对他有推荐之功。除了学业上的帮助,范仲淹还扮演了富弼的月老。当时的御史大夫晏殊在择婿时,询问范仲淹的意见。范仲淹将富弼的文章拿给晏殊看,结果被晏殊看中,招为乘龙快婿。


16.png

清平乐 范仲淹


北宋初期的科举注重考生的记忆背诵能力,这样很难选到真正的治国之才。所以富弼就提出“以策、论为先”,此举不仅可以使考生多留心政事,而且可以考察他们对古代治乱兴衰的认识,从而更便于选拔人才。


宋代从立国就一直重文轻武,但“兵之胜败,国之存亡”,所以富弼提出要改变轻视武将的风气。首先要选择良将,加强训练士兵,面对外敌入侵能有所准备。其次,宋初武将在战场上只能按照布置好的阵图打仗,不能任意指挥军队,可是战场瞬息万变,他认为应当给将领一定的权力,在战场上随机应变。


17.png

清平乐 富弼


面对北宋百姓暴动不断、财政拮据的问题,富弼提出轻徭薄赋的安民之策,他说百姓暴动的根源就在于官员的横征暴敛。同时他下令百姓屯田,原本江南圩田都荒废了,加上天灾不断,米价高昂。将大量流民招来屯田,不仅可以缓解米贵现象,同时有利于社会安定。


富弼的各项主张,其实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随着宋夏战事缓和,仁宗又恢复到求稳的心态。加上改革触犯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反对派构陷朋党的罪名猛烈攻击新政,最终仁宗将两人外任地方,新政也就失败了。


18.png

清平乐 仁宗


三、富弼与王安石变法


富弼出任地方数十年后,于嘉佑年间重回京师,当时他与韩琦共同执政,世人称二人为贤相。期间,他多番提拔王安石。明明两个人都有救世安民的理想,为什么富弼却不支持王安石变法呢?


二人的分歧始于“天变不足畏”。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黄河决堤,接着京师地震。按照古人天人感应的说法,这是上天给天子人臣的警告。富弼就是这么想的。但王安石却公然向神宗进言“灾异皆天数,非关人事得失所致”,就是说天灾跟人事没啥关系。此语一出,朝野哗然。神宗年轻气盛,对富弼的话不以为然,并且慢慢疏远他,富弼在相位上干了9个月后,就自请罢相亳州。


19.jpeg

王安石雕像


富弼对王安石变法的抵制主要是青苗法。青苗法是怎么操作的呢?就是在夏秋粮食还未成熟的时候,政府将粮食折成银钱贷给生活困难的百姓,待粮食收成后再加息偿还。这项措施初心是好的,但在实行过程中官吏威逼取息,强制抑配,富弼认为这是聚财之法,会增加百姓负担。因此,他不惜违抗命令,下令所属州县都不得支散青苗钱。


20.png

清平乐 富弼


富弼亲历北宋与西夏的战事,在仁宗朝又负责北方边防事务,他认为与西夏、辽保持和平关系,避免战事发生,才是正确的做法。神宗即位后,也问过他如何处理边事,富弼说“愿二十年口不言边”,这与宋神宗准备开边的理想是相悖的。所以神宗开始支持王安石变法,以实现他短期内边事有所作为的愿望。富弼并非保守怯懦,他多年与边防打交道的经历,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北宋虚弱的边防力量,同时应对辽与西夏,只会让自己腹背受敌。


21.png

清平乐 富弼


文史君说


富弼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士大夫,在庆历新政中,他的革新意识甚至要超越主将范仲淹,而在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中,宁愿遭弹劾也要反对变法。生活在改革与反改革斗争激烈的宋代,富弼的做法是在认清现实后做出的理性判断。富弼对边事的态度,虽然与神宗相悖,但他去世后,神宗还为他“辍朝三日”,当神宗打开富弼的遗奏时,也许对富弼会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吧。


参考文献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曹清华:《富弼年谱》,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7:11 PM , Processed in 0.0387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