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0

[人世间] 我,以前是空姐,现在在医院陪人看病,当“临时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5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以前是空姐,现在在医院陪人看病,当“临时家人”

 自PAI 自PAI  2023-03-02 21:30

这是《自拍》第367个口述故事
大家好,我是小戴,今年27岁,是一名从空姐转行的陪诊师。空姐这个职业,表面是比较光鲜亮丽,但是做的就是基础服务工作,精神上需要时刻紧绷,没有什么晋升空间,我就辞了职。
2022年,我偶然间发现了“陪诊师”这个工作,日常工作内容就是陪伴客户就诊,陪他们做一系列检查,帮排队取号,帮排队取药等,还有一些代办工作,例如代问诊、代配药等。我感觉前景不错,便尝试干起了“陪诊师”,为很多人充当“临时家人”的角色。现在,我一个月收入能达到一万元多。

IMG_6378.JPG

我假期出去踏青的照片。

我是1996年出生的,家在浙江杭州,父母都是银行系统的职员。因为是独生女,从小父母对我的兴趣培养比较多,他们觉得女孩子嘛,多一点文艺细胞比较好,跳舞、绘画、钢琴我都有学过一段时间。

IMG_6379.JPG

我5岁的时候,爸妈带我去公园照的。

但好像这些我都没有特别喜欢,所以也不是特别专精,我爸妈也没有强制要我学出个什么样来,都是让我自由发展野蛮生长。不过有这些打基础,我文艺方面就相对出众一些,好多次学校文艺晚会,我都会表演独舞。
高三时,一个旅游学院来我们学校招人。旅院老师觉得,我外形条件不错,会弹琴跳舞,是个苗子,就想把我招了。说实话,我的文化成绩一般,上高中后就更吃力了,当时我班主任说,我这种情况就算咬牙拼一拼,最后可能也就只能上个三本,我觉得算是侧面敲击吧,让我别死磕高考、另辟蹊径。

IMG_6380.JPG

10岁时拍照留念。

IMG_6381.JPG

这是我11岁时拍的,因为从小学跳舞,照相的时候想不出拍什么pose就干脆摆个舞蹈动作。

思来想去,我就报考了旅游学院的空乘专业。在我父母那代人眼里,空姐还是比较光鲜和体面的,也算稳定,就很支持我。
我们这个学校是职业学院,学校会定期给学生安排校招的面试。2015年,19岁,大一刚结束,我就感受到了危机,我身边的人都很优秀,几乎人人都有一项文艺专长,还有人外语特别好,而当我看到他们不断遇到面试被刷,我心里有一种巨大的焦虑。我担心,像我这样各方面都很一般,走上社会后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IMG_6382.JPG

大学期间,我经常和同学一起跑面试,参加实习(右边的是我)。

为了缓解焦虑,大二上半学期开始,只要有航空公司的校招,我就去面试。我的标准是离家近一点,基地最好在杭州或上海。
最开始想去上海东航,但他们没安排校招,我自己去了社招的面试。人到大厅刚坐下,负责面试的老师就拿着一个喇叭喊,只招比我们早一届毕业的学生。第二次,我又去了浙江的长龙航空,也没成功。第三次去的厦门航空,他们面试除了基础的业务能力,还会看面部比例和风格,比较幸运的是我的长相刚好符合,面试第一次就通过了,然后我就跟着去培训。

IMG_6383.JPG

大二那年暑假,为了祝贺自己面试通过,我出去旅了游。

2016年9月,也就是我大二的下半学期,我就作为学员空乘,开始飞了。
我们有一本很厚的《空乘手册》,每次飞都要带上飞机,里面的每一项内容都要严格执行。有段时间我还在实习期,乘务长盯我盯得特别紧,哪怕头发丝没完全梳到后面偶尔耷拉下来一两根,她也要指责我半天。那段时间,我精神压力特别大,人没有休息好就会烦躁,还会脱发,导致头发更不容易梳得一丝不苟,梳不好就会被骂,恶性循环了。

IMG_6384.JPG

飞行第一天拍照留念,航班好像是飞重庆的。

半年的实习期后,我正式成了一名空姐。虽说是全国各地飞来飞去,但我感觉工作强度不算大,可能是年轻吧,就是有点熬人,经常日夜颠倒,饮食也不太规律。比如早上六七点的航班,我需要提前三小时起床,梳洗、坐车、签到、酒精测试、领资料、航前准备会、登机,直到下午一两点下班。
从第一天开始飞行,这便是每一个乘务员上岗的不变流程。无论什么情况,绝不允许迟到,如果迟到,就意味着今天失去飞这个航班的资格,会有其他同事临时替补上飞机。年轻人喜欢熬夜嘛,哪怕第二天要早起也会不自觉地刷手机刷到很晚,时间一久,你的生物钟就乱了。生物钟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让你在下午两三点困得要命,也可以让你在凌晨异常清醒,更可以让你时刻紧绷,即便是休息日也睡不着。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多,我有了倦怠感。

IMG_6385.JPG

空姐的生活就是天天飞来飞去,日夜颠倒,但能去很多地方打卡。

一方面空姐的工作确实很稳定,说实话也不是太有技术含量,你只要按照操作流程去执行就好了,我是个很有生存焦虑的人,担心如果以后不干这个了,其他什么职业技能都没有,拿什么来谋生?
我也有考虑过往管理层去发展,不过空乘这个专业比较特殊,100个空乘,只有10个乘务长,和1个队长。仅仅是当上乘务长,也需要沉淀五六年甚至七八年,那时候我岁数大了,体力不知道跟不跟得上。

IMG_6386.JPG

某次飞行,恰好路过上海,去了一趟迪士尼。

另一方面,空乘的圈子很小,我没有交男朋友,年岁一年一年渐长,逢年过节,亲戚们就会你一言无一语地说,哎呀这工作是吃青春饭的,还不如换个工作,再踏实找个人结婚。我的同学其实做空乘的很少,她们很多是去当了大会堂的礼仪,然后早早就结婚生娃了。我有一种被边缘化的焦灼感,又不知道如何去打破这个困境。
想了很久,我辞职了。对于我冒然辞职,父母不是太开心,他们认为这工作稳定,工资减少只是暂时的,不过家里亲戚反倒挺支持我,说飞来飞去太危险,辞了也好。之后的2020年,我干过很多工作,但因为学历不高,我找的很多都是没什么学历门槛的销售类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珠宝销售,品牌知名度不高,只是靠一些自媒体平台做宣传。我们有月考核,标准就是当场成交的转化率要达到10%,意味着进店10个客人就得当场成交一个。干了半年,我只有一个月是达标的,非常沮丧,就不干了。

IMG_6387.JPG

我还在银泰一家男装店做过很短一段时间的服装销售。

第二个是做杭州绿城幼儿园的课程销售,也只维持了两个月。我想不通,怎么现在的家长卷成了这样,幼儿园的孩子已经要上那么多课了。之后,我还陆陆续续地干过一阵子医药代表,去一些线下药店推销药品,时间也很短。家里人看不下去了,说,要不去找个公司上班,行政类、运营类的,哪怕是个前台。
工作不顺心,亲戚又总是催婚,父母还没退休需要上班,待业期间我总一个人在家,越来越压抑。我报了一个健身班,偶尔也靠刷短视频打发时间,有时我就出去面试,面试也是和人交流嘛,还能减少一些孤独感。
反正,那几年我很迷茫,也经常陷入自我怀疑,明明自己资历平平,却时常期待能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

IMG_6388.JPG

我从小没怎么离开过家,只要爸妈在家就喜欢和他们待在一起。

2022年2月我在刷抖音时,刷到一个成都的陪诊师的视频,她拍了很多医院里的场景,帮病人梳理病情、拿药、取报告,也会陪他们做检查,甚至做手术。我看了很多关于陪诊的内容,觉得很有意思。当晚,我又刷到她直播,在直播间卖“陪诊师”的入行课程。我当时心想,哪怕去书店买几本书充电也得花钱,就当学习了,就下单买了付费课程。
了解这个新兴职业,我大概花了两个星期,先搜索相关的新闻,再去认真研究买来的课程内容。恰好我爷爷住院,我刚好不上班,就天天跑医院去照顾他。我发现,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不仅是浙江省,全国各地的人都会来看病,年轻人工作忙,自己都没功夫去医院更别说陪家人去了,再有就是医院里的各种操作越来越复杂……我很笃定,这行业未来是刚需,应该是有前景的。
我决定试一试做个陪诊师。第一步就是跑医院,把医院门诊、急诊的每个楼层都走一遍,熟悉就诊流程,摸清每个科室、检查室的位置。比如浙一、浙二医院是杭州本地最好的综合医院,邵逸夫医院的医疗设备最先进,我就先跑这几家。后来,我看其他陪诊师的直播,有陪诊做人流的,或者看骨科的,我也把妇保医院和一些专科医院都跑了一遍。

IMG_6389.JPG

我在医院的咨询台向护士咨询一些问题。

医院跑熟了,我给自己印了名片,去医院附近的停车场塞名片。之前了解到,一线城市半天的陪诊服务大多定价300元左右,我心想,自己刚入行想先积累客源,便定价为268元半天,500元全天。
但头三个月我一通咨询电话都没接到。听直播说,大多数陪诊师只能在社交平台上拍视频,记录陪诊过程,以此自我宣传来接单。我就开了个抖音账号,发一些在医院的场景,也发一点小知识和干货科普。比如,不仅是老年人在医院的智能终端机器上受阻,很多外地来就医的人,都不了解不同医院的运作机制,有的人连挂完号要签到都不知道。几乎每天,我都要发4、5条视频,有时偷懒只发了2条,父母就会提醒我,说你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啊,要坚持。
这三个月我觉得是陪诊师这个职业的一个沉淀期,不能急,随着你视频内容的累积,大家会慢慢看到你,也会建立起信任。要是没有十足的信任,又有谁会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告诉一个陌生人呢?

IMG_6390.JPG

日常在医院的陪诊,我是长头发那个。

2022年5月,我接到了第一单。有个大姐在我一条视频下评论:儿保滨江院区可以陪诊吗?我们互加了微信,对方是浙江衢州人,做童装生意,女儿5岁,得了腿部纤维瘤,当地医院检查不出什么,女儿又老说腿疼,就想来杭州医院看。
毕竟是第一单,我自己挺紧张的,提前一天去医院踩点,相当于把第二天陪诊的流程提前预演了一遍。第二天早上8点,我在医院大厅接到了这对母女,先带她们去找地方休息,我就去取号,然后带她们上楼找到诊室签到,最后看完病再去缴费取药。所有这些,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这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细节,她那个病历本外面套了五六个袋子,后来我才发现,她只要一紧张,就会不由自主地找袋子,把随身物品再装一次。交完费后,我帮她把病历本、报告单子等等都重新整理好,这个大姐很感激,说再来杭州复查还找我下单。

IMG_6391.JPG

我会详细记录、规划陪诊流程和注意事项,会上网查询有关疾病的基础知识,这样给顾客的陪诊体验就会不一样。

我意识到,这个妈妈其实是当代很多人的一个缩影,他们可能忙于事业上的打拼,生活方面就无心顾暇,遇到孩子或自己生病,手忙脚乱是必然的。虽然这一单,我只收入268元,但看着她们开开心心地走了,我瞬间觉得,帮助到别人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慢慢的,随着我发布的视频内容越来越多,找我陪诊的订单也多了起来。需要陪诊的病人很多是老年人,子女有事无法脱身,只能找个人陪着来医院。我要做的不光是陪他们看病,也会听一听唠叨和抱怨,相当于扮演患者“临时家人”的角色。
一个50多岁的阿姨来看心内科,是她女儿送来医院的,送完就去上班了。阿姨说戴口罩呼吸不顺,我担心她出现危险就让她把口罩摘了,保安来阻挠,我就挡在前面向他们解释这个阿姨的情况。候诊时,阿姨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聊了起来,说自己有一儿一女都不太孝顺,总为了争夺房子吵得不可开交,这次又是气到喘不上气,脚踩在地上已经没知觉了。“我这还没死呢,他们已经开始惦记我那套老房子了……”阿姨叹气道。
看完病,我又搀着阿姨走到医院门口给她打了个车,临走时她告诉我:“有你这样的服务在,我年纪再大点也不担心儿女不要自己了。”虽然这话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听完有些许难过。她后来再也没有找我,以至于我时常想起这个阿姨,不知道她过得如何了。

IMG_6392.JPG

有时候陪诊,遇到愿意唠唠的患者,我也会倾听他们的烦恼,内心也会莫名滋生一种亲近感。

还有一次,我接到一个急单,是陪一个女孩做人流手术。像这种单子,一般客人的检查都已经提前做完了,我只要在手术当天陪着她就好了。女孩说她上午做的各项检查,下午就安排了手术。我赶到医院,发现对方是一个很年轻的女生,拿到医保卡一看,和我年龄一样大。她手术出来之后脸色惨白,还呕吐了很久。我有学习过相关知识,很多女性做完人流手术,因为剧烈的宫缩都有这样的反应,所以我提前准备了呕吐袋,又给她去接了一杯热水。可能是同龄人之间的相惜吧,我看她那么虚弱,就让她靠在我身上休息。
全程我都没有过多问她,因为我觉得,她既然选择线上下单找人陪诊,又那么急切,一定有她的难处。况且人在经历身体和内心的双重创伤时,安慰真的没什么用,陪伴是我唯一能为她做的事。

IMG_6393.JPG

每次去医院,我习惯了戴两层口罩。

除了这些特例,找我下单的有些是一些中青年白领。他们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跑医院,就找我帮忙代问诊、约检查、取报告什么的。虽然小半天的陪诊费也有两百多块,但他们都觉得,要是请个假,这个月的全勤奖就没了,有时我也感慨,现在人的生存压力真的太大了。

IMG_6394.JPG

浙一医院的消化内科和无痛肠胃镜很厉害,需要提前很久排队预约。

陪诊师的工作也有一些隐秘的风险,比如并不是所有客户都会透露自己的真实病情,有些人有传染病,但不和你说。还有陪诊师有些检查垫付了,病人不做了,钱要不回来。我一般会先了解客人的病史和情况,拟一份免责协议。不过,我有看过律师说这种免责协议基本没有法律效力。
我能理解,毕竟这行业刚刚兴起,有很多模糊的“灰色地带”,行业规范什么的基本没有。换句话说,这事就跟大街上看到老人摔那了你去扶一把,讹你还是感激你,全看对方人品。但我会提前和客人说好,先支付部分定金,陪诊结束后再支付尾款,我不垫付任何费用,不接待重病、醉酒人员,还有传染病和精神病患者,也不接待。
我现在的工作时间和医院基本一致,早上的单从7点45到医院开始,下午5点医院下班,我的工作也结束了。平均每天能接1.5单,一个月下来的收入在13000~15000元左右。如今,我已经习惯了门诊部嘈杂的声音,也习惯了住院部浓烈的消毒水味。家里人偶尔还是会担心我会被感染,不过我每次都戴两层口罩,包里也会准备一次性手套。比起做空姐时的起早贪黑,我反而觉得做陪诊师轻松一些。

IMG_6395.JPG

家人对我现在的工作挺支持的,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他们也为我高兴。

干了快一年了,感觉自己的变化挺大的,最明显的是办事的效率提高了,沟通能力比之前做销售时要好。虽然只是陪人看病,我会提前问对方吃了什么药,做过哪些检查,检查报告还留着吗?遇到不认识的病,我就提前去查资料,因为很多病患会在面对医生时突然紧张,说不清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发现的,这时候我就可以尽己所能帮病人获得更好的问诊体验。这样一来,我的医疗知识也增多了。
我知道很多人开始习惯一人住、一人食、一人游,尤其在大城市,但独自就医还不太容易。这时候,陪伴就是稀缺品。
有不少人给我发私信,说也想做陪诊师,这让我看到了这个职业的巨大上升空间。未来,我想做一支属于自己的陪诊团队,根据自己做陪诊的经验心得研发一些课程,带自己的学员,有自己的规范,把每个病人都当成头等舱的乘客一样对待。

IMG_6396.JPG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上感觉比做空姐时松弛很多。

往医院跑得多了,发现这人一旦到了疾病面前,大家都变得平等,不管你有没有儿女,钱多钱少,社会地位高低,但当我面对病患,却会尽量做到有耐心一点,善意一点。
前几天,我陪诊了一个肺癌病人,也是一个50岁出头的阿姨,面色蜡黄,还咳嗽。之前在郑州附属医院看,要化疗放疗,家属不同意,带回安徽老家说吃药做保守治疗,结果没好转,又来杭州看。我握着她的手一直宽慰她,她的精神状态就好了很多。做陪诊师就是这样,你看着他们就会想,能鼓舞到一点是一点,精神力量也是力量。
陪诊算是个体力活,经常早上在杭州这个区,下午就得赶到另一个区。但大部分时候,我会感到这工作挺有价值的,除了谋生,它带给我一种成长——你在对方身体和心理都最脆弱的时候出现,像个家人一样陪伴他们,一起经历痛苦,一起面对生死攸关的选择。这种经历很有意义,不是每个人或每份工作都有机会体验到的。
从空姐变成一名陪诊师,看似跨度很大,其实本质上都是服务行业,只不过服务的对象不同,陪诊师这份工作更加需要爱心、耐心和细心,还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更多的人,这个行业也能更好更良性地循环下去。
*本文由小戴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小戴本人提供。
*本文在今日头条首发。  


小   戴 口述 
郑   婷 | 撰文 
呱   呱 | 编辑 

THE  END-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67个口述故事

0.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0 03:27 AM , Processed in 0.0573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