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1|回复: 0

白衣上座有什么过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6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3-5-17 04:50 PM 编辑

法师言:白衣上座有什么过患?
狮吼觉醒之路 2023-05-16 05:00

图片_20230516141011.jpg


       法师言:白衣上座有什么过患?

       一,法师云:白衣上座对经论纵然讲到口吐莲花(含二部僧),没有全部戒律的传承,不知全部戒律的开遮持犯,仅知五戒、八戒、菩萨戒,仍不足以住持佛法。

       答:何为白衣?不见自心本性者,无明愚痴是名白衣,若见自心本性者,则白衣亦是佛。

       六祖慧能最初去五祖弘忍处求法,五祖问慧能:“你是哪里人?”慧能回答道:“我是岭南人。”五祖弘忍轻视地说:“你是岭南人,又是未曾开化的獦獠,如何能成佛呢?”慧能答曰:“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却不分南北。”

       既然佛性不分南北,无生无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法师为何认为,持戒者的佛性,就一定比不持戒者的佛性多啊?

       众生本来佛性具足,只因自心迷茫不能得见,佛与众生,一心之隔,心迷则佛是众生,心觉则众生是佛,觉悟佛性者,方能住持佛法,心若迷者,虽然受戒,也没有住持佛法的能力吧?

       若不识自心,无明惑心,虽身披袈裟,僧相亦不能名为真僧;若依据佛法修心,明心见性,本性湛然圆满,则白衣相亦是佛相。

       法师请听论,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现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达摩血脉论》

       达摩祖师言: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他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若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他何。

       汝心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

       法师请听经,《法华经》云:“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由此可见,怎么知道菩萨为度化众生不可以现居士身?

       再说住持佛法,何为佛法?佛经者,途径也,依据正确的途径,破迷离幻,证诸法性空,身心无挂者,即宣说如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大乘修行者,佛法本幻,依幻心而有佛法,佛法熄灭幻心,则生死轮回当下涅槃,则行住坐卧皆是佛法,幻心依幻法觉悟,幻心熄灭,佛法亦不可得,不可得者,何来住持?本无生者,住持是谁?

       法师请听论,达摩言: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

       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既然不见本性,披着僧袍依旧是凡夫,凡夫有何资格住持佛法?

       白衣依据佛经修行,以虔诚心破除贪欲,以智慧心勘破无明,以恭敬心熄灭我执,以清净心熄灭烦恼,亲证圣智者,是朝拜如来,而并非见寺院、僧侣、法事相,为见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佛法是通往实相的道路,而实相是无法获得、无法言说的,当下清净是名实相。

       既然性空无法获得,如何住持?既然随顺清净,住持者为谁?

       佛法为解脱无明众生的药物,应众生八万四千烦恼,所现八万四千法门,因烦恼无实性,故佛法本幻有,《圆觉经》云:“如汤销冰,无别有冰;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依据佛法见证自心本性者,身心脱落,法我皆空,即见实相,实相就在幻相中,幻相不可得,幻性即空,是名实相,故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未曾见性者,不知持戒即是持心,心空法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心无挂是为持戒,若有法可得,则是以无明心持有为法,法法皆是轮回,心心皆是贪欲,何谈传承如来清净义?既然佛义无生,无法被形式所传承,又如何谈得上被持戒者住持。

       论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性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达摩血脉论》

       故而,依法明心者,知心是佛,佛由心作,心幻法灭,随缘性起,无取无证,身心自在,无染无挂,自性圆妙,清净即不动,不动即庄严,是名住持如来正法。

       二,法师云:佛灭度时,把正法眼藏付与比丘僧团,令后世僧宝住持佛法,舍僧宝讲经讲法不愿意听学,反去追捧白衣上座,违背三皈依戒。

       答:“四依法”明确指出,“依法不依人”。

       “四依法”出自大乘涅槃部,第0109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法师请听经,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

       说法者不论身份,地位,男、女、老、幼,都可以上台说法,听众只需要依他所讲的法理,看法理讲得是不是正确,这叫依法而不依讲法之人。能依“四依法”者,为依教奉行。

       据佛教经典《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记载:到佛教末法时期时“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

       三,法师云:三藏经典,“戒律藏”为根本,佛制白衣不得学、看、偷听、偷看沙弥律、比丘、比丘尼律,佛陀密义,凡愚莫测。白衣上座于无上菩提之本的律藏不通,不实修实证,已失佛法之本,经论讲得再好,也是枝末。

       答:佛教,是觉悟者的教育,而不是崇拜佛的宗教,佛教以般若智慧立本,以究竟法义为传承,依据究竟法义,熄灭无明烦恼,是为佛法修证,并不是单纯地以戒律藏为根本,这就是佛教中,大乘、小乘佛教的划分,大乘以智慧为核心,提倡闻思修,实践身心如幻、诸法性空的佛理,实证烦恼即菩提、轮回即涅槃,觉悟当下圆满十方。

       小乘以戒律为核心,提倡戒定慧,以有为法修持烦恼心,烦恼心灭,真理永恒,最终实践我空法有的境界,因为有戒律,有可以依据的标准,故而小乘修行比较稳妥,不容易出现偏差。

       但是,因有所得法,必有能得心,心法相续就是轮回,故而,修小乘佛教的僧人,能脱离分段生死,不出变易生死,变易生死就是识阴存在感,心对存在有所分辨,被分辨凝固的心,妄求幻法,即生诸境。

       心依存在,才谈得上有真理可以获得,有所获必定有能获,能所相续,心法变易,就是生死轮回,故而小乘修行者,必定要听闻法我皆空的大乘了义佛法,方能永断无明,彻底解脱六道轮回。

       故而菩提不在戒律中,而在无明众生烦恼身心中,依据究竟了义佛法,熄灭无明贪欲,烦恼灭则无明消,非色灭是空,而是色性即空,实证身心如幻、世界如梦,梦幻不可得,不可得者即名清净,故而,烦恼即菩提,轮回本涅槃。

       若不能自证圣智,则戒律就是枷锁,律藏本是烦恼,以烦恼心,去枷锁中求,何谈解脱?

       四,法师云:白衣上座会阻断法的清净传承,减弱法的加持力,三宝一体,比丘讲法,现僧相,僧相即是佛相,僧有无作戒体,不同于父母之精血和合之凡夫身体。比丘登三坛大戒,三师七证代表十方诸佛证明彼是佛子,可以代佛宣化。

       答:法师此言差矣!僧相非佛相,佛相不可见。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僧者,清净心,非受戒之人即是僧,否则,身虽然受戒,心存淫欲,身披僧袍,却淫人妻女者,是魔王波旬的子孙,受戒者受心,心者,烦恼是,经云: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故而,因心有烦恼,方能持戒,心若觉悟,则身心脱落,诸法无挂,并无戒律可以持得。

       法师请听论: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吃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达摩血脉论》

       所以说,能持戒者必定未曾觉悟,既然未曾觉悟,你如何说,无明凡夫披上袈裟就是如来?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僧相,佛相,是否是法相?一切法相皆因烦恼生,烦恼性空,则妄心熄灭,诸心无得,诸法无生,则山河大地齐说法,烦恼众生本菩提,众生界即是佛界,众生心即是佛心,众生相皆是佛相,并没有一个固有的如来佛相可以获得,见一切相皆是虚妄,无挂虚妄的就是佛相。

       五,法师云:白衣上座为诸多没有戒法传承的,白衣开了乱讲经的先河,后来效尤者如恒河沙。

       答:觉自性者名传承,不见本心者,说法皆是误导众生,经者,途径也,没有通过途径到达彼岸者,仅仅是宣说途径,并非是宣说佛法,佛法是指月之手,若见到月,则手指不需再用,若人们只是见到了手指,而遗忘了月亮,那么,不仅仅是月亮你见不到,而指向月亮的手指,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故而,并非戒法传承者可以讲经,而是明心见性者,才是佛法真义的传承者。

       六,法师云:白衣上座阻断了在家信众亲近三宝的机缘,隐没住世三宝。

       答:何为佛法僧三宝?佛者,觉者也!法者,正道是!僧者,清净心!并非是名相上的如来佛祖相、寺院僧侣相、经书文字相,若不明了佛法大义,不实证自心本性,心随境转,则佛教仪轨形式,皆属于心外求法,是为外道修行,僧侣相下,若无究竟法义支撑,则与凡俗相本来无二。

       若见性修行者,虽穿白衣现在家相,却通达佛法,亲证圣智,了达三藏十二部佛经,究竟智慧随处而现,此种人,随缘说法,法法无生,善巧度化,心心无挂,是真正的荷担如来家业之人,因为有此类真正修行者,在凡俗世间实践佛法,佛法在人间才具有了生命力,佛法不再是深居寺院、束之高阁的神秘典籍,而是可以指导凡夫生活的修行标准。

       那么,正是由于白衣凡夫依据佛法,将生活中的环境,变成了修行的道场,佛法才在人间遍地开花,有修行者之处,即为寺院净土,无量凡俗众生,因耳闻目睹在人间修行者,清净慈善的言谈举止,从而对佛法升起信心,从而潜心研习佛经、深入修行自心,这难道不是最大程度、最大范围、最大效果地让人类亲近佛、法、僧三宝的事实吗?

       法师请听论: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达摩血脉论》

       七,法师云:举世闻名的大居士,也不能与举世闻名的大和尚相提并论,我今举虚云和尚为例,你能举出与虚云和尚比肩的居士吗?举世闻名的居士可以入数三宝吗?

       答:比比皆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维摩诘大士,这些历代祖师,都现白衣居士相,都在助如来宣法,而且各有百千徒众。你说举世闻名的大居士,也不能与举世闻名的大和尚相提并论,试问法师,你可曾学习过《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被誉为禅宗宝典,是大乘佛法系统,禅宗七经中,被誉为“宝冠之珠”的究竟了义佛法。

       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有一次维摩诘居士生病,佛陀派遣座下大弟子前去问候居士,结果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开始,每一位大弟子,都诉说曾经受到大居士质询问经的经历,对于维摩诘居士高深莫测的智慧,心有余悸,不敢前去探望他老人家,最终还是文殊师利菩萨,代佛前去问候维摩诘居士,弟子跟随文殊师利菩萨,在维摩诘居士的精舍中,倾听两位白衣居士,对佛法修证精妙绝伦的对答。

       请教法师,佛前大弟子,是不是大和尚?维摩诘居士,是不是大居士?维摩诘居士难道不能与十大弟子相提并论吗?

       从修证境界上而言,他们确实无法相提并论,维摩诘居士是证悟佛性的大菩萨,而十大弟子仅仅是阿罗汉而已。

       法师请听经,《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楞严经》云:“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种应化身度脱众生,示现的其中两种身,优婆塞身指在家修行的男众,优婆夷身指在家修行的女众。

       八,法师云:白衣上座或许能一时造成佛教的繁荣景象,功不抵过,对佛教的长远的伤害,非一时之虚功可以弥合。

       答:法师,你太看重僧相,而排斥白衣相了,须知,相由心生,不明自心者,身披僧袍也是白衣,若自证圣智者,虽白衣凡俗相,因明心见性,即是住世如来,佛性唯有智知,不依相见,佛是中道理体,非名色,更非僧袍,若以世间名色去理解佛陀教化,则佛教不成佛陀教诲,而是崇拜佛相的外道宗教。

       九,法师云:白衣可以随机介绍佛法给大众,时时不忘赞叹三宝,时时推荐公认的无争议的高僧讲经给大众,不忘佛法外护的使命。僧俗各守本分,护佛正法,令久住世。

       答:法师,僧俗唯以心分,何以相分?若以相分僧俗,则僧相、俗相必定有体性,有体性者必定有缘起,有缘起者则本质性空,你如何以幻空名色,去衡定哪一种幻色,可以信受宣扬佛法,哪一种假名,不能信受宣扬佛法?

       法师请听经,普觉菩萨问:末世众生已与佛法渐行渐远,真正的圣贤都隐伏在世间不为人知,而邪法炙然于世,应求何等人修行呢?

       释迦牟尼佛说:当求一切正知见的行者。什么是正知见呢?首先,正知见的善知识一定是心远离一切相,不以二乘的修行得少为足,虽然肉体住在尘世中,没有出家,但是心不染六尘,恒自清净。这样的行者不会隐瞒自己的过失,赞叹离欲离妄的修行,宣讲大乘无相佛法,让众生远离一切恶行,是末世应当依止的大善知识。可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圆觉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11:40 AM , Processed in 0.0624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