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0

[哲史艺丛] 晚明第一硬汉:斥责崇祯被连降六级,誓死抗清流尽最后一滴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5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明第一硬汉:斥责崇祯被连降六级,誓死抗清流尽最后一滴血

 沙尘暴 历史学堂君 2023-05-21 07:54 Posted on 广东


作者:沙尘暴

编辑:莉莉


清朝的乾隆皇帝喜欢臧否历史人物,而且是个毒舌,历史上很多牛人他都瞧不起,但却罕见地这样评价一个明朝人:“不愧一代完人。”


有意思的是,得到他如此好评的那个人,是个著名的抗清战士。

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这样概括他的一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

他叫黄道周,福建东山人,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明朝灭亡后又为南明服务,后因抗清失败被俘殉国。

有人说黄道周是明朝第一硬汉,但之前出了个宁愿被灭十族也不愿为朱棣做事的方孝孺,所以他只能屈居“晚明第一硬汉”。

年少家贫,但自幼聪颖好学的黄道周,五岁就进了当地著名的铜山崇文书院,十一岁时写的文章就很好了,有“闽海才子”之称,但三十八岁才考中进士。

0.jpeg
黄道周(1585年 —1646年),字幼玄

黄道周的硬,首先表现在敢于和皇帝“掰手腕”,而且首战告捷。

事情发生于袁崇焕案期间,朝中群小认为袁崇焕“通敌叛国”,指袁崇焕为“逆首”,指大学士钱龙锡为“逆党”,如果罪名坐实,都得斩首。

袁崇焕是否冤枉暂且不论,但钱龙锡显然是冤枉的,而且满朝文武都知道钱龙锡是冤枉的,却“举朝无敢出一言者”,只有黄道周被“激怒”了,连夜起草上疏,然后来到宫里,“破门而入”为钱龙锡辩冤。

这道上疏,实际上是对崇祯皇帝的强烈“控诉”:擅杀大臣,除了对国家没好处,你还能得到什么?

崇祯大怒,姓黄的,你简直是对朕的诋毁,是对钱龙锡的曲意包庇、袒护!

虽然此次上疏的结果是被连降三级,但也得到了他希望的结果,保住了钱龙锡的命。

至于降级不降级,他才不在乎呢,于是在他因病请求归休、即将离开京城时,他又给崇祯上眼药,叫他“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时,崇祯皇帝不但不领情,反而给了他一个“滥举逞臆”的罪名,将他削籍为民。

在漳州紫阳书院讲了几年学,黄道周不但未吸取“教训”,骨头似乎更硬了,官复原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痛斥杨嗣昌等大臣的“卖国行径”。

杨嗣昌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此前曾主张与满清和谈,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集中力量剿灭农民军后,再回过头来解决满清事宜。

1.jpeg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1644年)

然而,在黄道周看来,杨嗣昌的主张是“私下妄自议和”,崇祯皇帝只好召开御前会议,让大家讨论,黄道周却差点与杨嗣昌打起来,“观者莫不战栗”,把吃瓜群众都吓尿了。

千不该万不该,崇祯皇帝不该偏袒杨嗣昌,斥责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这可把黄道周惹火了,厉声斥责崇祯皇帝“忠佞不分,正邪混淆”,难怪你这个皇帝很不称职。

这一次,黄道周被连降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

所谓“照磨”,是负责对本部门的收支进行审计的小吏,正九品,比芝麻官还小。

这次御前会议上对崇祯的顶撞,把崇祯的心扎得够呛,所以,当后来江西巡抚谢学龙以“忠孝”为名举荐,请最高领导重新起用黄道周,并称他可以为相时,崇祯还没听完就大发雷霆,干脆下令把他和黄道周两人都抓来关起——你们都特么有病,得治,你们这是“伪学欺世”,得重治!

皇帝大人说重治,很可能是丢命的事情,之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几个大臣,再也不好意思当吃瓜群众了,几乎是哭着请求皇上开恩,崇祯皇帝才改为廷杖八十,永远充军广西。

2.jpeg
黄道周书法

四川有句俗话,叫“为好不得好,反而遭狗咬”,一腔热血换来的却是这种结果,黄道周心塞了,所以,当崇祯十四年杨嗣昌暴病而亡,崇祯皇帝不得不再次起用黄道周,他仅仅入朝“溜达”了一趟,就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到老家福建,在祖先的墓地旁边搭了个小茅屋,躲在里面专心著述。

而那时,正是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河南已被李自成攻占,关外的领土也全都成了满清碗里的菜,京师即将被“夹攻”,朝廷却依然昏庸无道,黄道周深感“国运已尽”,无力回天,一声叹息,怅然地回头最后一望,作别紫禁城的云彩……

然而,人虽去,心依旧,他依然是大明的人,依然是一颗大明之心,所以,当明朝灭亡、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他义无反顾地出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

弘光政权昙花一现之后,朱聿键又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权,封黄道周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和兵二部尚书。

3.jpeg
明末农民起义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新生的隆武政权还是个婴儿,就遭到来自清朝这个壮汉的暴击。

尽管黄道周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加上朋友的资助,也仅能组织起一支不足万人的“扁担军”,而马匹仅有十多匹,口粮不足一月。

明知有去无回,但他们还是出发了,并且兵分三路,向清军发起进攻。

夫人蔡氏用一声叹息,为丈夫率领的这支队伍送行:“道周死得其所了!”

除了一腔忠义,这支拼凑起来的军队什么都缺,缺作战经验,缺武器,缺粮缺饷,但救国心切的黄道周,还是带着它出闽入赣,不料清军抢先占领了徽州,而这是黄道周计划占领的“大本营”。

正当黄道周向隆武帝紧急求助,而总领大军并且把持了财权的郑芝龙置之不理,隆武帝只能干着急的时候,已投降清军的黄道周的学生(原明朝婺源县令,当时婺源已被清军占领)发来密信,请老师攻取婺源,他可以为内应,不知有诈的黄道周率兵前往,结果中计,半路被清军伏击,全军覆没,黄道周被俘。

4.jpeg
郑芝龙雕像

关押了两个月,清廷也劝降了两个月,还派降将洪承畴来劝降,皆无济于事。

绝食十二天后,黄道周收到妻子的来信:忠臣有国无家,请勿内顾。

隆武二年三月五日,是黄道周生命的最后一天,临刑前,跟了他多年的老仆失声痛哭,他安慰他说:“我为正义而死,是为国家尽忠,你为何悲伤?”

刑场上,黄道周面向南方再拜,撕下衣服,咬破手指,给家人留下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然后大呼:“天下岂有怕死的黄道周!”

就要行刑了,侩子手令他下跪,黄道周死也不跪,侩子手只好搬来板凳,让他坐下……一刀下去,黄道周头断而身“兀立不仆”。

行刑完毕,当侩子手在他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这个亲手把无数生命送入地狱、早已心如冷铁的“冷血动物”,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参考资料:《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6:23 AM , Processed in 0.1022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