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6|回复: 0

“不可说”是“无实证不可以说”,非“无法用语言述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8 04: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3-5-28 05:07 PM 编辑

“不可说”是“无实证不可以说”,非“无法用语言述说”
杨新宇 阅藏分享 2023-05-25


1.jpg

2.jpg

4.gif


前面从佛说法逻辑非常严谨,讲到“佛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外推”,进而讲到不要按排中律外推。为什么不能按排中律外推呢?是基于证明原则或实证原则,任何命题都要有实际经验支持,仅仅根据排中律外推不满足此原则。本文讨论说明,佛教所说的不可说是在实证意义上的不可说,并不是绝对无法用语言述说。

《杂阿含经·九〇五》中,外道出家人问舍利弗:“如来有后生死耶?”舍利弗答:“佛说此是无记。”又问“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后生死耶?”舍利弗都答“佛说此是无记。”外道很不满,说:“我问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你都说‘此是无记’,你怎么像婴儿一样无智无辩,如愚如痴?你还上座呢!”说完就走了。

舍利弗跟迦叶说了此事,问:“为什么佛不记说这些呢?”迦叶回答:“说如来有后生死,则为色、为受、为想、为行、为识、为动、为虑、为虚诳、为有为、为爱,说如来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后生死,皆为色、为受、为想、为行、为识、为动、为虑、为虚诳、为有为、为爱。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说如来灭后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都不对,故佛说此是无记。”


3.jpg

这段经文初看难以理解,联系实证原则就清楚了。按照实证原则,任何命题都要有经验支持,或者能分解为一些有经验支持的子命题,从而间接获得经验支持。普通人的认知只能建立在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上,用“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来界定事物,最终依据的经验不出五蕴,因而必然是变动不停的、思虑建构的、虚诳不实的、有为的、因爱而执取的,所以不出“色、受、想、行、识、动、虑、虚诳、有为、爱”。

“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是说如来境界在普通人的经验范围之外。既然在经验范围之外,为什么迦叶又在说呢?因为对迦叶来说,这不在经验范围之外,故他可以说,但普通人不能学他,学了也只是鹦鹉学舌,没有意义。

可见,不可说不是说某种境界完全无法用语言述说,而是在实证原则下的不可说,即没有证到的人不可说,有实证的人可说。如果抛开实证原则,允许外推和学舌,没有实证的人也可以用语言述说。故佛教偶尔也有对涅槃和如来境界的正面描述,说明涅槃并非断灭。如上面所引一段,再如《本事经》说:“云何名为无余依涅槃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已善解脱、已得遍知。彼于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究竟清凉,隐没不现,惟由清净无戏论体。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彼非有非无,惟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是名无余依涅槃界。”这里提到了清净无戏论体,也是在正面述说涅槃境界,普通人也能背下来学着说,但按照“无实证不可说”的原则就不应该学舌。

佛经中这样正面述说涅槃境界的比较少,总体上还是坚持尽量不正面描述涅槃境界,这既是实证原则的要求,也最有利于实修。因为,用任何语言描述证悟境界,别人听了都难免根据这些描述想象某种境界。但这样想象的境界还是依据五蕴构造的,与真实的境界有本质不同。心中存有此境界会成为实修证悟的障碍。最好对证悟境界不要有任何想象。比如,禅宗讲实证境界比较多,结果没有实证的人学了这些,说起话来俨然也像开悟者一样,不仅外人难以分辨,他自己也可能自以为开悟了。所以,证悟者坚持不描述证悟境界,学人也坚持不说没实证的话,也不去想象证悟境界,踏实做好可言说之事,这种状态最有利于实修和证悟。


  《杂阿含经·九〇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住耆闍崛山中。

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诣尊者舍利弗,与尊者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舍利弗言:“云何?舍利弗!如来有后生死耶?”

舍利弗言:“诸外道!世尊说言,此是无记。”

又问:“云何?舍利弗!如来无后生死耶?”

舍利弗答言:“诸外道!世尊说言,此是无记。”

又问:“舍利弗!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耶?”

舍利弗答言:“世尊说言,此是无记。”

又问舍利弗:“如来非有后生死、非无后生死耶?”

舍利弗答言:“诸外道!世尊说言,此是无记。”

诸外道出家又问尊者舍利弗:“云何所问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非无后,一切答言:‘世尊说,此是无记。’云何为上座,如愚如痴,不善不辩,如婴儿无自性智?”作此语已,从坐起去。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相去不远,各坐树下,昼日禅思。尊者舍利弗知诸外道出家去已,诣尊者摩诃迦叶所,共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以向与诸外道出家所论说事,具白尊者摩诃迦叶:“尊者摩诃迦叶!何因何缘世尊不记说,后有生死、后无生死、后有后无、非有非无生死耶?”

尊者摩诃迦叶语舍利弗言:“若说如来后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是则为色。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言有后生死者,此则不然;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此亦不然。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

“舍利弗!若说如来有后生死者,是则为受、为想、为行、为识、为动、为虑、为虚诳、为有为、为爱,乃至非有非无后有亦如是说。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是故说后有者不然,后无、后有无、后非有非无者不然,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舍利弗!如是因、如是缘,故有问世尊:‘如来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不可记说。”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还本处。

4.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3:45 AM , Processed in 0.0892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