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1|回复: 0

[哲史艺丛] 从匡扶李唐定难,到割据西北称帝,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5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匡扶李唐定难,到割据西北称帝,定难军为什么走上了造反之路?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6-14 18:31 Posted on 山东
10.jpeg

西夏


1038年党项拓跋部元昊称帝建国,成为一方独立势力,直到1227年为蒙元所灭,其割据时间近200年。拓跋部并非西北大族,其前身不过是党项族的一支,在民族众多的河西地区并不占优势,河西老牌霸主先有汉人归义军,后有甘州回鹘,但为何是拓跋部统一了河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夏前身定难军。


一、唐代拓跋部


西夏王朝的建立者是元昊,也叫李元昊,他属于党项族拓跋部。党项在隋唐时活跃于青海、甘南、四川西北一带。《隋书》是最早记载“党项”二字的史书;《旧唐书》中认为“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也”,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


但是西夏学专家吴天墀认为,党项是鲜卑族的一支。他认为在隋朝以前西北地区有宕昌羌,因此《隋书》《唐书》将之错认为党项。此外,吴天墀认为像元昊拓跋部这种未大规模汉化的民族,对自己的祖先记忆十分深刻,元昊给宋仁宗的表文中说自己的家族出自北魏鲜卑拓跋。今天有观点杂糅两种说法,认为党项族主体是鲜卑人,他们迁到西北后与西北当地羌族、吐谷浑交融,受到羌文化强烈影响,如此才出现党项族。


11.png

羌族


《新唐书》中说党项以部落为姓名,拓跋部仅是党项族一支,和拓跋部实力相当的还有细封氏、费听氏等所谓的党项八部,因此党项族部落林立。在唐代,八部之间互相争夺,629年,细封氏率众投奔唐朝,唐朝册封其为党项首领,党项诸部顺服,只有拓跋部桀骜不驯。唐朝遂派军进剿,拓跋部取得吐谷浑支持,四处和唐军打游击。到636年,吐谷浑衰弱,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率部众归降,唐朝在其部设置羁縻州,任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李姓。


12.jpeg

党项部


开元时期,党项请求内附,唐玄宗让其迁徙至河西地区的陇右,自此党项族开始扎根于河西。此后党项部按居住区分为居住在银州(陕西榆林)、夏州(陕西靖边)的平夏部,居住陇山以东(今甘肃庆阳一带)的东山部,居住绥州(陕西绥德)、延州(延安)一带的六府部。其中平夏部以拓跋氏为首。安史之乱后,趁着中原无力管辖,拓跋部趁机占据了西北的绥州、宥州。881年,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起兵勤王,协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唐朝皇帝授拓跋部军号为定难军,拓跋思恭(李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不久再封其为夏国公。


借着唐朝官军身份,拓跋思恭巩固了银、夏、绥、宥四州统治。895年,拓跋思恭之弟拓跋思谏继承定难军节度使职位,这是定难军拓跋家私有化的开始,也标志着拓跋部割据的完成。


13.jpeg

定难军


二、后梁时定难军做大


897年,岐王李茂贞反叛,唐昭宗让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谏(李思谏)抵抗李茂贞。李茂贞打败拓跋思谏,兵围定难军核心夏州,拓跋思谏无奈只得求助朱温。朱温派兵救援,李茂贞战败后上表皇帝请罪。自此拓跋思谏开始和朱温合作,定难军成了朱温的小弟,朱温完成了自北面包围长安的举措,这也是后来朱温敢于篡唐的主要原因之一。史书评价此乃“李氏变节之始”。


14.png

《画江湖》中的李茂贞


907年,朱温篡唐,拉开了五代的序幕,中原陷入大乱,西北也是群雄割据。西北方面以河西走廊为核心,有汉人归义军政权、甘州回鹘、吐蕃人,北方蒙古草原方向有达靼人(五代达靼而非明朝鞑靼)、契丹人,加上夏州党项定难军,可谓政权林立、吃鸡战场。


909年,拓跋部部将高益昌杀死第三代定难军节度使拓跋彝昌(李彝昌),自立为节度使,但拓跋家在夏州经营多年,党项部大部分人忠于拓跋家,旋即杀死高益昌,拥立拓跋彝昌的族叔拓跋仁福(李仁福)为新节度使。


朱温出身低下,对部下极其苛待,又是造反出身,总担心有刁民会害朕,所以后梁将领多如履薄冰。910年,朱温部下刘知俊担心自己功高震主,为朱温所杀,于是勾结李茂贞反梁。二人一拍即合,旋即起兵。二人首先就要拔除朱温在西北的小弟定难军。拓跋仁福不敌,再次求助朱温,朱温再救夏州,朱温和定难军联合击败了李茂贞、刘知俊。此事之后,定难军对后梁更加恭顺,后梁对此很满意,封拓跋仁福为陇右郡王。《西夏书事》说这是“李氏封王之始”。凭借后梁的册封支持,在西北的定难军有了大义名分和天命BUFF,更加扩充实力。


15.jpeg

《不良人》中的朱温


三、唐晋汉周时期的定难军


就在定难军广积粮的时候,后梁为后唐所灭。在后梁灭亡过程中,定难军冷眼旁观,丝毫不给昔日的大哥提供援手。因为定难军的中立,后唐册封拓跋仁福为朔方王。拓跋仁福去世,后唐加封其为虢王,让其子拓跋彝超(李彝超)继承定难军节度使、朔方王位。


至后唐明宗李嗣源时期,为解决定难军割据问题,曾和定难军爆发过多次大战,但都无功而返。这也意味着拓跋家对以夏州为核心的绝对控制权,拓跋家成了西北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中央王朝的无力,刺激了拓跋家的野心,拓跋家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西夏书事》说“此李氏显据夏州之始”。


此后后晋取代后唐,后晋对定难军依旧采取招抚策略。后晋二代皇帝石重贵拒不向契丹称臣,结果为契丹所灭。在抵抗契丹南下途中,定难军曾出兵帮助后晋抵抗契丹。


16.png

契丹贵族


后汉建立后,为了拉拢定难军,后汉皇帝刘知远将静州(今宁夏永宁)划给了拓跋部。至此定难军有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后周时期,后周和北汉都在争夺定难军的效忠,双方不断加价,最后后周以西平王称号,终于换来了定难军对后周的臣服。


四、北宋时的定难军


960年,北宋建立。定难军节度使拓跋彝殷(李彝殷)主动上表称臣归附。同年,定难军和宋军一道抵抗北汉军队。967年,拓跋彝殷去世,宋朝追封其为夏王。977年,拓跋继筠(李继筠)时期,定难军和宋军一起攻灭北汉,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之乱。982年,新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向北宋朝廷献出定难军统治下的五州版籍,自己迁居开封,彻底归顺大宋,随后宋朝派官员进驻五州。北宋改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


17.jpeg

宋朝皇帝


原本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不服,带领大量拓跋精锐愤而出走,割据在夏州以北,并以民族主义的旗号,忽悠大量羌族部落归附。986年,李继迁联系到辽国,辽国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为和辽国对抗,宋朝在988年又改封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定难军,一个是宋朝封的,一个是辽国封的。


宋真宗时,宋辽议和,定难军失去援助,穷途末路之下李继迁向北宋称臣归附,北宋授其官职,予以封赏。但积蓄力量后,李继迁旋即又以夏州为起点,攻占灵州(今宁夏银川)反叛。宋军反击失败。宋真宗无奈在1006年签订和约,宋朝将夏、银、绥、宥、静五州官吏撤回,由党项自治,灵州也由党项统治,自此灵州成了党项部的核心。而李继迁则继续称臣,宋朝封其为“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至李元昊时期,党项部已不再是盘踞五州的节度使,而是统治整个西北的一方霸主。


18.jpeg


文史君说


李元昊时期,利用宋辽矛盾、辽和甘州回鹘矛盾、回鹘和吐蕃矛盾,纵横捭阖,占领了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等十四州,其疆域涵盖整个河西,是五代西北政权林立的战场上最后的吃鸡玩家。1024年,李元昊上书宋仁宗,宣布建国称帝,此后宋夏爆发长达20年的对峙和几次大战。至1044年,实在打不过西夏的北宋,终于宣布承认西夏独立。自此深受中原王朝影响的定难军,终于脱离中央影响成为独立势力。


参考文献


《西夏史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汤开建:《党项西夏史探微》,台湾省允晨文化,2005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13 04:45 PM , Processed in 0.0378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