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5|回复: 0

[哲史艺丛] 死后能让乾隆亲自吊唁,并赐其谥号为“文正”的汉臣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3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死后能让乾隆亲自吊唁,并赐其谥号为“文正”的汉臣是谁

 王金百 历史学堂君 2023-07-22 08:13 Posted on 广东

作者:王金百
编辑:莉莉丝

之前有一部电视剧《天下粮田》,这部剧的时间背景是在乾隆年间,主人公是大清一代名臣刘统勋。虽说,剧情故事与史实有出入之处,但是就刘统勋个人形象之塑造是真实的,他的的确确是一位刚正不阿,公忠体国的肱骨良臣。今日,就和大家表一表这位乾隆朝享有盛誉的大清名臣。
 
提起刘统勋大家伙儿可能会有点陌生,但是要说起刘墉,可能就会熟悉得多,当年一部《宰相刘罗锅》真是演火了刘墉刘罗锅。而这位与和珅斗智斗勇的刘墉正是刘统勋的长子,不但如此,历史上刘统勋之功绩绝对远在其子刘墉之上,知名度那更是甩出儿子好几条街。

30.jpeg
图1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
 
抛了半天砖,就是为了引出玉,刘统勋何许人也?刘统勋山东诸城人氏。刘统勋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祖父刘必显就是清初顺治年间进士,其父刘棨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如此良好的家风,对刘统勋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而系统的良好教育,更是将刘统勋从小塑造成一位品行端正之人。尤其是其父刘棨洁身自好的为官之道,为刘统勋树立了良好之榜样。刘棨官居四川布政使,身为朝廷三品大员,掌管一省之财政大权,为官清廉,更能为民请愿,是屡获康熙皇帝嘉奖,为全国官员之楷模。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祖、父两代进士,刘统勋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统勋天资聪颖而且读书极为刻苦,当天才与刻苦合二为一,那必然是强大到无法阻挡。康熙五十六年,虚岁才20岁的刘统勋就中了举人。依照刘统勋的学习功底,紧接着高中进士,来个“二联捷”应该不是难事。可惜,康熙五十七年,也就是刘统勋中举的次年,父亲病逝于四川布政使的工作岗位上。依照中国传统之要求,在为高堂守孝期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如此刘统勋只能错过下一班科举。父亲的去世令刘统勋十分悲痛,但是父亲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也在刘统勋心中扎下根来,这对之后刘统勋为官风格起到了决定性之影响。

31.jpeg
图2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
 
守孝过后,雍正二年,刘统勋高中进士,这一年刘统勋也不过才27岁(虚岁)。而明清两朝中进士者平均年龄是38岁。也就是说,刘统勋以年轻平均年龄十几岁之优势高中进士,完成了入仕为官的人生梦想。刘统勋的学识能力超人之处,可见一斑。
 
中进士之后,刘统勋就被翰林点选为庶吉士。不要小看了这翰林庶吉士,虽然他仅是个七品“芝麻官”,而且还仅是“学徒”身份“打杂”而已,但是在明清两朝这翰林庶吉士素来有“宰相摇篮”之美称,也就是说将来能够成为“大学士”级别官员,大多都是从庶吉士起步。能够成为庶吉士都是什么人呢?殿试一甲那老三位,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本届全国统考最牛的三人直接入翰林院,其他二甲、三甲选择精英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经过考核通过可以正式入翰林院,所以成为一名翰林庶吉士以及获得翰林院正式编制,不容易!
 
刘统勋在雍正朝从翰林庶吉士入翰林,后又在南书房、上书房等文职机构历练。这些职务虽然多是文字工作,但是因为有机会阅读和书写国家文件,因此对国家大事不但知晓,更其如何处理,确实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宰相摇篮”名副其实。


32.jpeg
图3 乾清宫院落平面图,南书房和上书房在乾清门左右两侧
 
完成历练的刘统勋在乾隆朝伊始就得到重用。乾隆皇帝上位之初,由于自己政治经验的欠缺,加上父亲雍正皇帝确实给自己留下一班强人,所以乾隆皇帝继续重用这班老臣。但是,年轻的乾隆皇帝是一位极有进取心的君主,深知完成个人伟大抱负人才之重要性,培养人才梯队是乾隆皇帝工作重点之一。那么,年轻有为的刘统勋自然而然成为乾隆皇帝重点培养对象。乾隆元年,刘统勋就奉命跟随当时的水利专家文华殿大学士嵇曾筠学习治水之法,来到浙江(嵇曾筠当时官拜浙江总督),刘统勋悉心请教,认真学习,掌握治水原理。刘统勋之后能够成为治水专家,处理水患问题举足若轻,这次学习之作用至关重要。刘统勋跟随老师傅嵇曾筠学习一年有余治水经验与知识,获益匪浅。不幸,乾隆三年嵇老病重,当年就撒手人寰。“祸不单行”,乾隆三年,刘统勋回京述职也就一年多,自己的老母请在老家病逝,刘统勋于乾隆四年到六年,回老家丁忧三年。
 
虽然丁忧期间,刘统勋离开北京,赋闲在家,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忘记这位一身正气的难得之才。刘统勋守孝丁忧期满,就被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相当于当今的监察委。乾隆皇帝之所以任命刘统勋为此官职,一方面是刘统勋年轻并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刚正不阿之本性和绝不徇私舞弊之品行。事实证明,乾隆皇帝没有看走眼。刚上任都察院的刘统勋就参了张廷玉和讷亲各一本。当时,张廷玉是三朝元老,乾隆皇帝最为倚重的师傅,朝堂之上,乾隆皇帝本人都从不直唤张廷玉之名,而是称先生,可见乾隆皇帝对张廷玉之优渥。而满洲贵族讷亲,那是当时的政治新星,不但背景深厚,而且还是乾隆皇帝重点栽培对象。刘统勋刚上任就敢直言上书,不得不佩服其不畏权贵之勇气。

33.jpeg
图4 张廷玉(1672年—1755年)
 
乾隆皇帝对于这件事的处理也十分巧妙,先是在朝堂之上当众肯定了刘统勋的弹劾,强调倘若这二位大臣行为举止果真没有问题,刘统勋也不可能弹劾他们二位,并且将刘统勋之奏折公布于众,也给予了张廷玉和讷亲象征性警告。乾隆皇帝知道刘统勋这样的清正廉洁的官员是可遇不可求的,这般难得之才乾隆皇帝当然要给予肯定,并且顺水推舟地敲打一下朝野上下官员们,何乐而不为?另一方面,张廷玉和讷亲都与自己关系不一般,此时远没发展到需要打击处理的程度,所以这一招“两手抓再两手放”确实是高明。
 
刘统勋一生最大成就还是在水利治理方面。乾隆十一年,刘统勋被任命为漕运总督。这个时间点很有说道,乾隆十年,讷亲接替病逝的鄂尔泰成为首席军机大臣,位列群臣之首。次年,乾隆皇帝将刘统勋外派,除了发挥其长,是否也有弦外之音呢?刘统勋临危受命,在山东、河南等地水利治理十分糟糕,百姓民生被水患破坏严重之情况下,身先士卒认真落实科学治水之策,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刘统勋更是积极打击、弹劾在治水过程中贪污腐败的官员,甚至连乾隆皇帝的老丈人高斌都敢于参劾。这样的人,应该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青天大老爷。
 
34.jpeg
图5 郎世宁所画乾隆皇帝大阅图(局部)

此后刘统勋被乾隆皇帝重用,开始进入核心政治圈。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升任东阁大学士,成为中堂级别高级官员,后来又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尚书房总师傅,掌管全国教育之大事。虽然之后刘统勋年事已高,而且以掌管文事为主,但是乾隆皇帝还是多次委派刘统勋前往地方治理水患。而刘统勋每次授命之后,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因治理水患功勋卓著,多次得到乾隆皇帝嘉奖。
 
乾隆三十八年,为大清王朝兢兢业业近五十年的刘统勋,突然病逝于上班途中的轿子内。乾隆皇帝闻讯紧急命令福隆安携带药物抢救刘统勋,可惜为时已晚,一代名臣刘统勋溘然长逝,享年七十有六。乾隆皇帝亲自前往刘家吊唁,没想到刘家门楣低矮,皇帝的轿子竟然无法通过,无奈拆了轿顶皇帝才勉强进入刘家院落。吊唁之后,乾隆皇帝回宫在乾清门门口,忍不住扶柱痛哭,对随行大臣们说“刘统勋真不愧为真宰相,朕至此失一肱骨”。乾隆皇帝一生非常避讳“宰相”这一官阶称谓,能亲口以“宰相”称呼刘统勋,确实是乾隆皇帝对刘统勋一生功绩之肯定。

35.jpeg
图6 少年时期的和珅

在刘统勋身后谥号之事上,乾隆皇帝更是毫不吝啬地赐刘统勋文臣最高之谥——文正。要知道在刘统勋之前,仅有汤斌被乾隆皇帝追谥文正,真正身后即得谥文正者,刘统勋乃大清王朝第一人。正如《清史稿》对刘统勋之评价:许为有古大臣之风,亮哉!
 
也许是时间上的巧合,正是在乾隆三十八年,和珅开始被乾隆皇帝重用。也就是在两年之后,大清王朝的腐败之风开始悄然而至,从此,大清王朝走向了王朝落寞的不归之路。

参考资料:《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7 08:44 PM , Processed in 0.0707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