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哲史艺丛] 都是一人对一国,为什么左宗棠功成名就,李鸿章却一败涂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5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是一人对一国,为什么左宗棠功成名就,李鸿章却一败涂地?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7-25 18:30 Posted on 山东
20.png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棵,引得春风渡玉门。


话说甲午海战失败后,有不少人想方设法为李鸿章开脱,说什么李中堂不容易呀,一人对一国,输了情有可原!


然而在甲午海战爆发前19年,李鸿章的老对头左宗棠也曾刷过一人对一国的副本。既然人家左宗棠能通关,这就说明不是副本的问题,而是你李鸿章自己的问题。


一、为什么会有一人对一国?


晚清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汉人武装开始崛起,这些封疆大吏划地江南,割据一方。江南诸省的各级官员基本上都出自他们门下。清政府虽然在名义上保持统一,但作为帝国财税重镇的江南地区,却自成一体,大清实际上只不过是当时中国境内一个领土较大的军阀而已。因此清朝后期的各种战争,基本上都是各位军阀跟列强单独过招。


比如说,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清政府穷得叮当响,只能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兵马粮饷全都要靠左宗棠自己想办法解决。要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还有李鸿章这个死对头在后面使劲地拖后腿。真正跟俄国人打仗的,其实只有左宗棠的湘军系。他既要对付外患,还要提防背后的刀子,这样的局面,说是一人对一国,不过分吧?


21.png


19年后甲午战争的时候,因果报应来到了李鸿章身上。当时举世公认的一个共识就是:北洋水师不是大清的水师,而是李中堂的私人武装。所以在北洋水师鏖战日本的时候,清政府的翁同龢等人死命地在背后插刀子。南边南洋水师隔岸观火,坐视北洋覆灭。以至于当时人悲呼:这场战争是李中堂一人对日本一国呀!


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又轮到了慈禧太后一人对一国,朝廷对列强宣战,可其他派系却不买账。


22.jpeg


待朝廷宣战诏书送到东南后:


湖广总督张之洞是这样的:老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23.jpeg


两广总督李鸿章是这样的:假的,这是假的。


24.jpeg


两江总督刘坤一是这样的:这大清,是要完呀。


25.jpeg


最后这些东南督抚干脆撕下了最后的遮羞布,在大买办盛宣怀的牵头下跟洋人签了《东南互保条约》,有事你们找老太后闹去,我们照常做生意。


不是当时的中国不能打,而是国力分散,各怀鬼胎,每次打仗都是一人对一国,这种情况下想抵御外敌,难于上青天呀!明白了这点才明白,左宗棠是多么不容易。


左宗棠其实也是个地方军阀,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可以打,他没必要消耗自己的实力去为清王朝收复新疆。可他还是做了。


所谓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与左公相比,那些所谓的中兴名臣,未免就差了点意思。



二、清政府英明了一回


既然都是一人对一国,为什么李鸿章一败涂地,而左宗棠却能收复失地?


首先是清政府方面的态度。在甲午海战的时候,李鸿章力主和平解决争端,而清政府全员却化身狂热主战派,一个劲地推着李鸿章去打。


这是因为在李鸿章眼里,北洋水师是自己的私人武装,无论胜败,损失的都是自己的力量,就算打赢了又怎么样?他都已经位极人臣了,难道还能当皇帝不成?


而清政府方面则认为,北洋水师是老李头的私人财产,打输了铲除异己,打赢了,那不正好证明我有先见之明吗?怎么算都不亏呀!君臣离心至此,这仗要是能打赢就有鬼了。


26.jpeg


甲午战争分为海、陆两个部分,在朝鲜与东北的陆战上,李鸿章的淮军打起仗来是点到为止,稍微跟日军接触一下就大踏步后退,反正东北是爱新觉罗家的地盘,犯不着为他拼命。


27.jpeg


淮军在陆地上坑了朝廷,朝廷转过头来就在海战上坑了淮军。


甲午海战的时候,光绪皇帝不仅十二道金牌干扰前线指挥,还屡次下旨申饬前线将士,逼得水师提督丁汝昌一心求死,每逢大战就专往炮火密集的地方站。双方就么互相拖后腿,最后成功把民族拖进了深渊。


28.jpeg


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清政府非但没有拖后腿,反而尽可能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因为清政府心里明白,左宗棠的地盘是湖广一带,与新疆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他没必要冒着战败风险跑去那个穷旮瘩跟俄国人作对。人家这是真正公忠体国,不是李鸿章那种挟私怀诈。


再者说,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收复新疆最大的获益者是清廷而不是左宗棠,他没必要给这样的臣子拖后腿。


其实左宗棠还说漏了一句话,保朝鲜者所以保东北,保东北者所以卫京师。北京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蒙古、新疆是他的左翼,朝鲜、东北则是他的右翼。但凡一方有事,都会造成京师震动。如果李鸿章的淮军在朝鲜和东北表现的不那么拉胯,后来的结果也不至于那样。


29.jpeg


三、英国的态度很重要


说完朝廷我们再来说说列强,在甲午海战和收复新疆两场战争中,有一个国家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那就是英国。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当时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其他军阀,都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钱。


没钱那就去借呗!


找谁借呢?


当然是坐拥伦敦金融城的世界霸主英国。


先来说说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左宗棠和李鸿章生活的年代,正逢英俄百年大博弈。当时英国认定俄国是世界霸权的主要挑战者,为了锁死俄国,英国人在西起波罗的海,东至海参崴长达万里的战线上对俄国围追堵截,而新疆和远东都是他围堵战略的一环。


在甲午海战前,中、日两国都向他借钱,英国人先是满口答应借给李鸿章,可开战之前却涮了他一把,转头就把钱借给了日本。


可以这么说,谁借到这笔钱谁就能嬴,这笔钱才是甲午战争真正的胜负手。这跟北洋海军腐败与否没关系,跟日本是否全民捐钱没关系,跟日本天皇吃几顿饭也没关系,只有这笔钱,才能决定一切。因为战争打的就是最后一枚金币呀。事实上战争打到最后,日本人也打不下去了,如果英国人没借这笔钱,他一定是输的一方。


英国本来想扶持中国当远东代言人来围堵俄罗斯的,可李中堂在战前曾周旋于列强之间,请求他们当中间人说和,这副未战先怯的模样,谁还敢投资他呀!而且北洋水师教官大多都是英国人充任,这纸老虎是什么货色人家一清二楚。


30.jpeg


可左宗棠西征的时候,英国汇丰银行却愿意把钱借给胡雪岩,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时占据新疆的阿古柏政权,本来是英国扶持起来,目的就是让他在中亚方面挡住俄罗斯南下的道路。可阿古柏是个再嫁的寡妇,占了新疆后就跟俄国人勾起了手指头,试图在英俄之间左右逢源。这可把英国气坏了,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谁能保证你会不会有一天彻底倒向俄罗斯?


恰好当时左宗棠摩拳擦掌准备西征干掉阿古柏,左宗棠的行为让英国看到了清朝在新疆抵御沙俄的决心。尤其是左宗棠抬棺西征这破釜沉舟的姿态,让英国人最终决定投资他。而左宗棠也没辜负英国人和清政府的期许,成功逼迫领土狂魔俄罗斯把伊犁给吐了出来。事后英国大使也不由得由衷赞叹:“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


我相信如果当年李鸿章是抬棺东征而不是避战保船,英国人大概是不会放弃他的。


31.png


文史君说


人方自助,而后人助之。左宗棠一心为国,施利于人,所以清政府愿意帮他。抬棺西征,破釜沉舟,所以英国人愿意助他。即便是一人对一国 ,也能成就不世功业。反观李鸿章私心太重,锐气太少,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把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丈楼。李中堂,你的意气哪去了?


参考文献:


贝尔斯:《左宗棠传》,哈尔滨出版社,2014年。


梁启超:《李鸿章传》,商务印书馆,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7 07:34 PM , Processed in 0.0338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