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0

[哲史艺丛] 文史知识丨张德英:稳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4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史知识丨​张德英:稳婆

 张德英 文史知识 2023-08-24 19:26    


0.jpeg


 “稳婆”,在元明之际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中被列入“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明清小说中也常常出现“稳婆”一词。它究竟是何称谓?又是干什么的呢?                                                           
一  产生及含义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对稳婆的解释是:“稳婆,收生婆。《元曲选》武汉臣《老生儿》一:‘我急煎煎去把那稳婆和老娘寻,恨不得曲躬躬将他土块的这砖头来拜。’明陶宗仪《辍耕录》十四《妇女曰娘》:‘子谓母曰娘,而世谓稳婆曰老娘。’又旧验尸的女役也称稳婆。见《六部成语注解·刑部》。”《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中说:“稳婆,妇科术语。是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见《妇人良方大全》卷17。”《妇人良方大全》,四库全书本作《妇人大全良方》。上述解释说明,稳婆是接生者,后又参与验尸,但对稳婆产生的年代表述不同,对稳婆的职能及其演变也解释不足。《妇人大全良方》是南宋陈自明所著的一部比较完善的综合性妇产科专著,其年代要比《辞源》所引元曲早,但在《妇人大全良方》(四库全书本,下同)卷17中并未出现“稳婆”一词,书中称接生婆为“坐婆”,这两个词虽意思一样,但却是两种称呼。而《辞源》将稳婆的出现定在元代,亦有时间上的出入。宋齐仲甫《产宝杂录》(续四库全书本)中载:“或初产不能受痛,用力起倒劳倦者;或因稳婆卤莽,用手触犯而肿者,此言之不尽。”因此,接生婆被称作稳婆应是在宋代,当见宋齐仲甫《产宝杂录》。
稳婆之所以称为“稳”婆,大概是源于两个含义:1.接生婆自身要老成稳重,遇乱不慌;2.帮助稳定产妇情绪。《妇人大全良方》卷16中载:“既觉欲产,不得喧哄,人力杂乱,大小怆惶,惊动产妇。宜预择年高历练生婆一人,并稳当曾经惯妇人一两人扶持,不得挥霍,恐产妇忧惊。”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载:“凡用稳婆,必须择老成忠厚者,预先嘱之,及至临盆,备令从容镇静,不得用法催逼,……又或有生息不顺,及双胎未下之类,但宜稳密安慰,不可使产母闻知,恐惊则气散,愈难生下。”可见古人就已重视接生之人的素质,并已知道产妇的情绪对生产的影响,因此,找老成惯练的妇人来帮助接生并稳定产妇的情绪,稳婆的称呼大概就源于此。            
二  职能
自宋代开始,医学分科中将“产科”独立,并在太医局设有产科和产科教授,专门培养妇产科医学生,但医生在妇、产两方面主要是承担治疗疾病的角色,接生的具体操作实际是由接生婆承担的。宋代的接生婆除称作“稳婆”外,也称作“坐婆”或“老娘”。《妇人大全良方》卷16载:“若坐婆拙,不能体候胎气,方转动之际,便为欲生,多端下手,惊动伤早,则横倒之忧从此而致也。”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续四库全书本)卷6载:“老娘须择温善安详惯熟之人,其妄诞挥霍无常者去之。又喜惊动人而收己功者,为害尤甚,不可不知也。大抵有孕妇之家,选择老娘最为先务。”《妇人大全良方》卷17载:“碍产者,盖言儿身已顺,门路俱正,儿子已露正顶而不能生下,盖因儿身回转,肚带攀其肩,以此露正顶而不能生,此名碍产。收之之法,当令产母于床上仰卧,令看生之人轻轻推儿近上,徐徐引手,以中指按儿肩下其肚带也。仍须候儿身正顺,方令产母用力一送,使儿子下生,此名碍产。若看生之人非精妙良手,不可依用此法,恐恣其愚以伤人命。”由此可见,接生之人在接生时非常重要,她们的技术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的顺利与否。
《妇人良方大全》卷17载:“赵都运恭人,每临产则子肠先出,然后产子。产子之后,其肠不收,甚以为苦,名曰盘肠产。医不能疗。偶在建昌,得一坐婆施之一法而收之。其法遇产后子肠不收之时,以醋半盏,新汲冷水七分,碗调停,噀产妇面,每噀一缩,三噀收尽。”可见,宋代的稳婆不仅可以帮助接生,而且已经开始帮助妇女医治产后病症。
《欧阳修全集·奏事录》(世界书局民国二十五年)记载,嘉祐八年,仁宗幸宫婢韩虫儿,事后自云有孕。不久仁宗驾崩,皆传韩虫儿怀有仁宗的遗腹子,可足月不生,太后便进行调查,“晚传内出宫女三人送内侍省勘,并召医官产科十余人、坐婆三人入矣。十九日,入对内东门小殿,帘前奏事,将退,太后呼黄门索韩虫儿案示中书。余等于帘前读之,见虫儿具招虚伪事甚详。云自正月至今,月水行未尝止,今方行也。医官、坐婆、军令状皆云……”原来是韩虫儿为了获得优厚的待遇,诈称有孕。最终,韩虫儿被杖打二十,送入承天寺。这一记载表明,宋代的稳婆有一部分已经开始在宫廷当差,并负责检查宫内女子的身体状况。
至元代,稳婆(也称老娘)的职能稍有变化,除帮助接生、帮产妇治病外,稳婆已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职业,看病范围也有所扩展。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中载:“又有稳婆收生之家,门首以大红纸糊篾筐大鞋一双为记,专治妇人胎前产后以应病症,并有通血之药。”可见,稳婆已用独特的标记来招揽生意,治病范围也扩展到胎前产后的妇科病,并卖一些药来赚钱。
宋代接生婆在宫廷当差的职能在明代有了进一步的扩展,有一部分稳婆被官府编名在册,以待内廷召用,负责检查入宫女子和奶口等。《罪惟录》志卷27载:“稳婆,就收生婆中预选,名籍在官,以待内廷召用。凡选女则用以辨妍媸可否,凡选奶口则用以考验乳汁厚薄、有无隐疾,凡内女侍中疑痞诸征,亦令验视。”可见,入宫女子的相貌美丑、是否处女、身体状况和奶妈的乳汁质量好坏、宫内侍女的病症都是由稳婆来负责检查的,这就使得部分稳婆职权有所扩大、地位有所提高。
明末至清,稳婆除了具有上述职能外,还在官府当差,主要负责验女尸、验当事人。《济公全传》第182回中载:“知县下去验了尸,稳婆说:‘是被人盗去婴胎紫河车。’老爷这件事为了难,没有地方拿凶手去。”《六部成语注解·刑部》中载:“稳婆,验尸之女役也。”但稳婆除了验尸以外,还负责验证当事人(多是女人)能否生育、是否处女等身体状况。明末李清《折狱新语注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第8页)载,汪三才娶了妻子大奴,婚后发现大奴是“石女”,他“悔恨无及,即将大奴送还”。但是,大奴的义兄陈汝能却以汪三才诽谤大奴而告至官府。官府受理此案后,马上“召两稳婆验之,信然”。依此检验结果,官府“杖治汝能,仍追聘金廿两,以结此缘”。《醒世姻缘传》第72回载一故事,孙氏将其淫荡女儿程大姐嫁于魏三封,结婚当天夜里魏发现程大姐已非处女之身,便将其送还回家,孙氏大骂道:“贼枉口拔舌小强人!你自恃是个武举,嫌俺木匠玷辱了你,又争没有陪嫁!你诬枉清白女儿,我天明合你当官讲话,使稳婆验看分明!俺才交十五的个幼女,连东西南北也还不晓得,你屈枉他这个营生!”
另外,稳婆在官府也做一些杂役,《喻世明言》第9卷载:“时值清明,黄太学举家扫墓,独留小娥在家。县令打听的实,乃亲到黄家,搜出小娥,用肩舆抬去。着两个稳婆相伴,立刻送至晋州刺史处交割。”此外,稳婆有时还做媒婆、牙婆、帮人治病等,《金瓶梅》第2回载,王婆“迎头跟着人说媒,次后揽人家些衣服卖,又与人家抱腰收小的,闲常也会做牵头、做马泊六,也会针灸看病”。
到了近代、甚至现代,稳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的接生职能依然在一些落后乡村中存在。                                                                         
三  地位和作用
稳婆的地位在历史上是比较低下的,《南村辍耕录》卷10中说,三姑六婆“盖与三刑六害同也。人家有一于此,而不致奸盗者,几希矣。若能谨而远之,如避蛇蝎,庶乎净宅之法”。清人朱用纯的《朱子家语》中也说:“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清人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说,“倘明晰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诸事预为防范,毋许入门,他又何所施其伎俩”。稳婆作为六婆之一,竟被士子文人看作蛇蝎、淫盗之媒、寇仇,谨而远之,可见稳婆生活在人们鄙视的眼光中,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为什么人们对“三姑六婆”有如此的看法?《镜花缘》第12回中的描述也许可见一斑,“吴之祥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及至妇女察知其恶,惟恐声张家长得知,莫不忍气吞声,为之容隐。此皆事之小者,最可怕的来往既熟,彼此亲密,若彼必于此中设法,生出奸情一事,以为两处起发银钱地步,怂恿之初,或以美酒迷乱其性,或以淫词摇荡其心,一俟言语可入,非夸某人豪富无比,即赞某人美貌无双,诸如哄骗上庙、引诱朝山,其法种种不一。总之,若辈一经用了手脚,随你三贞九烈玉洁冰清,亦不能跳出圈外,甚至以男作女,暗中奸骗,百般淫秽,更不堪言,良家妇女因此失身的不知凡几,……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至于出头露面,上庙朝山,其中暧昧不明更不可问。’”
六婆之一的稳婆中也许的确有一部分害群之马,她们或不学无术,使接生的死亡率较高,或没有专业知识,对被检验的尸体或当事人作出错误判断,或违背职业道德,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然而,在接生技术不够发达、没有足够多接生医生的社会背景下,稳婆凭借她们的接生经验挽救了许多难产妇女和婴儿;她们在司法审判中,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司法人员破获了许多疑案,同时避免了不少冤案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她们可以帮助妇女治疗妇科病,在妇女地位不高、封建伦理观念横行的古代社会,妇女们若患了妇科病,往往难以启齿,正是稳婆填补了这一社会空白,用自己的经验或知识帮她们走出困境。在她们治病的过程中,一些性知识的传播也是肯定存在的,可以说,稳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民间性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许正是此原因,古代的士子文人才将稳婆称为“淫盗之媒”。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03年第3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9 04:19 AM , Processed in 0.2401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