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哲史艺丛] 信息传播落后的古代,同样有“网红”,且蹿红方式远胜现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8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传播落后的古代,同样有“网红”,且蹿红方式远胜现在

 计白当黑 历史学堂君 2023-09-28 06:10 

作者:计白当黑
编辑:莉莉丝
 
在现实或网络中,总有一些人因为某一事件、行为或技能,受到国民关注,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人物,由此产生了“网红”。在古代,信息传播手段落后,怀才不遇的文人比比皆是。

一些古人脑洞大开,不按套路出牌,同样能够迅速蹿红,成为关注的爆款。


20.jpeg


饥饿营销 弯道超车:诸葛亮


诸葛亮“自比管乐”,塑造世外高人的形象。黄承彦很欣赏诸葛亮,将女儿嫁给他,然后把女婿包装成文青,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刷爆社会名流的圈子。诸葛亮混得脸熟之后,获得了知名HR司马徽的认可。有了一定知名度后,诸葛boy在隆中隐居山林,整天和好友徐庶、崔州平来往,等待时机。

很快,司马徽向CEO刘备大大推荐了诸葛亮。刘大大如获至宝,亲自前往面试,结果一连两次被诸葛亮放了鸽子。老刘被诸葛亮的饥饿营销折服,不惜自降身价,第三次登门面试。诸葛亮见火候已到,成功应聘大汉蜀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是说诸葛先生作为政治家,治理国家还可以,作为军事家,不是他擅长的。从史实上看,陈寿所言确实有点道理。诸葛亮的名气之所以那么大,与他的自我炒作有密切关系。


21.jpeg


营造舆论  借势上位:左思


西晋文学大咖左思,年轻时其貌不扬,在家憋大招,十年后,终于憋出大招——《三都赋》。奈何小左要颜值没颜值,要干爹没干爹,要美刀没美刀,空有《三都赋》也不能当饭吃。左思的窘境,还被当时的文学大V陆机嘲笑。

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左思并不甘心做一条咸鱼。左思有个好项目,缺少的是投资人的关注。《三都赋》的第一笔投资,来自于畅销书《博物志》作者张华。在张华的推荐下,知名学者皇甫谧给《三都赋》作序,文坛名人张载、刘逵、卫权等人先后加注。有了这些投资人的关注和赏赞,《三都赋》火了。洛阳城内的骚年们纷纷传抄,一时间造成城内纸价成倍上涨。“洛阳纸贵”的典故,说的正是左思和《三都赋》。

现在,很多的图书会请名人作序、站台推荐,甚至亲自签名售书,其实这种手段,都是左思玩剩下的。左思是个出色的招商经理,巧妙利用舆论影响,走高端路线,借助名人效应,搭车走红,应该奖励他一个大大的鸡腿。


22.jpeg


一掷千缗 造势炒作:陈子昂


公元679年,子昂出川,北上长安,科举不中,复读三年,再次落榜。两次落榜的学子,大有人在。陈子昂腹中怀有经纬之才,只是缺少平台,无人赏识。陈同学决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日,陈子昂在市场闲逛,见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钱。长安的名流土豪竞相围观,无人接盘。陈子昂挤进人群,掷钱千缗,当场成交。陈同学买琴之后,邀请同窗好友次日在长安宜阳观琴。消息很快传遍长安,名流权贵纷纷到场。小陈捧着琴说:“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说完将琴当场砸毁,就在所有人惊愕之余,小陈拿出自己的诗文,分发给众人,一时间陈子昂红遍长安城。

陈子昂的炒作,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有钱。千缗在初唐时期的购买力,相当于590万元,陈同学为了出名,真舍得花钱。二是有才。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陈子昂是初唐“仙宗十友”之一,有底气,才敢巨款砸琴。三是有时机。索价千缗的胡琴本身就是一条爆炸性新闻,加上陈子昂的土豪手腕,不红才怪。不过这种运作代价太高,万一失败,血本无归,而且只能用一次,不值得效仿。


23.jpeg


人脉助力  一鸣惊人:孟浩然


陈子昂砸琴时才二十多岁,孟浩然出道已经是三十九岁的欧巴了。他与王维的关系铁得不要不要的,世人将两人合称为“王孟”。老孟才华横溢,久不得志。公元728年,孟浩然科举落第。心情郁闷的他在此时认识了王维,两人兴趣相投,结为挚友。

王维聪颖好学,工于书画,在长安的文化圈中很有名气。在王维的推荐下,孟浩然参加了大唐中央机关青年诗歌沙龙,主题是续古诗,以一句古诗为题,每人续一句诗,以此类推,以文采高的一句诗为胜。轮到孟浩然了,他胸有成竹地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诗一出,KO全场文艺青年,拔得头筹。

孟浩然的这句诗,看似简单普通,实则别具一格。既有高远恢宏的气势,也有清新雅致的细节,体现了大唐盛世的豪情。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犹如一股清流,为大唐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关键是他在最高层次的赛诗会上,一鸣惊人,成功登上了热点。老孟的自我炒作,靠的不是钱,是脑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4.jpeg


突破常规  另类造势:李昌符


唐朝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书生若要求得功名,要么有名人举荐,要么具备一定名声。如果是普通书生,即使满腹才华,也无济于事。受制于现状,李昌符虽文采四溢,无奈三次科举,均名落孙山。

公元863年,一些描写婢仆言行的诗,在长安上流公卿阶层流传。这些诗直击婢仆的短处和忌讳,如“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不久,这些诗的作者李昌符,在家中遭到一群女婢拳打脚踢,脸还差点破相了。这事件很快成了头版娱乐新闻,人们八卦内幕的同时,纷纷传阅小李哥的诗句,李昌符一夜走红,名动京城。事实上,这些打人的女婢,是李昌符花钱雇佣的。随后,李昌符参加了第四次科举考试,顺利及第,成为很多人艳羡的人生赢家。

不得不说,李昌符是个心机boy,这种心机是不走寻常路的智慧。当其他人考在冏途时,李昌符上演“苦肉计”,营造轰动效应,将自己炒作成新闻焦点,迅速圈粉走红,实现了“鲤鱼跃龙门”的梦想。


25.jpeg


徒有其表  夸夸其谈:柳开


在北宋的《梦溪笔谈》中,也记载了一个自我炒作的真实故事。与前面成功的炒作不同,这是个失败的case。北宋时期,有个名叫柳开的书生,性格浮夸任性,盛气凌人。为了求取功名,柳开打算炒作一次,而且要将逼格调至“hard”模式。

有一年,柳参加科举考试。为了显示自己高深的学问,他将参考资料装裱起来,有足足一千轴,考试那天,柳一身书生打扮,推着车子,载着千轴资料进了考场,以此吸引考官的注意。与柳开相反的是,有一个叫张景的书生,只写了一篇文章就交卷了。主考官看了两人的文章,发现柳开的文章空洞乏味,缺少主题,而张景的答卷合情合理,切中要害,受到主考官的青睐,列为优等。有多大脸,现多大眼,柳开炒作失败,贻笑大方。

“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是炒作失败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扎实的学问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张景有才,通过科举选拔,成功获得赏识。而柳开无才,试图自我包装,最终咎由自取。

现代“网红”花式互掐、炒作绯闻、出轨偷腥,不断颠覆吃瓜群众的三观,古代“网红”冲出重围,占据C位,同样需要采取非常规手段,不同的是,古人注重个人修养,知识改变命运,否则,就会和柳开一样,名留青史,妥妥地嘲笑千年。

参考资料:《博物志》《三国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7 04:48 PM , Processed in 0.0513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