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4|回复: 0

[女性天地] 当妈妈和奶奶撞上女性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4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妈妈和奶奶撞上女性主义

 人物作者 人物 2023-10-24 20:00 
0.jpeg


过去一年,伴随着出版热潮,女性主义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尤其是年轻女性,从阅读中收获了新的语言、命名,用新的方式理解自身的遭遇。我们因此有了一个新的好奇:


当上一代女性开始阅读女性主义,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前不久,我们在网络上找到了两位妈妈和两位奶奶,她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年龄与生活背景,年纪最大的81岁,最小的是48岁,都是因为女儿和孙女开始阅读和了解女性主义。


在最初的设想中,我们想要了解女性主义给上一辈带来的改变。但她们的讲述为我们呈现了更复杂的经验光谱:


两位妈妈都是主流意义上的「精英女性」,通过各自的努力获得事业的成功,深信女性拥有「自我决定」的自由。对她们而言,女性主义是一把刺向外部也刺向自身的利剑。48岁的草心受到上野千鹤子的启发,决心打破从母亲传向女儿的暴力连锁,实现对丈夫的「一人一杀」。55岁的寒露却被女儿推荐的《关于女儿》深深折磨,但出于对女儿的爱和信任,她不得不开始一场艰难的自我说服。


两位奶奶因为不太方便接受采访,我们选择和她们的孙女聊了聊。18岁的七天是在偶然中发现奶奶拿起了她带回家的《看不见的女性》,重新认识了另一个名字——秋云的一生。另一位奶奶因为不识字,是和孙女在闲聊中开启的女性主义,在许多个脆弱的时刻,她们用语言抚慰并托举起彼此。


这是4个上一辈女性「撞见」女性主义的故事,也是三代女性命运的交织和汇流。听完她们的讲述,你就会理解,女性主义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关乎生而为女的经验,也与时代、境遇的方方面面纠缠在一起。无论是拥抱还是拒绝,答案不只是「选择」那么简单。


以下是她们的讲述。





文|青青子
编辑|槐杨

图|(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提供



「从我这里开始,

打断暴力连锁,一人一杀。」

草心,48岁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这本书是我女儿推荐我读的。去年暑假,她跟我说,妈妈,这本书很好,你看一下。但我本身比较懒,年轻时候就不爱主动读书,45岁之后更想躺平了,翻了两页,我就去研究菜谱了。一直到今年8月,女儿要搞这本书的读书会,让我准备一下发言,我不想辜负女儿,赶紧恶补了一遍。


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做女人好难。我们经常说,做女人首先是从做女儿开始的。书里第一章讲的就是母女关系,有一节的标题叫作「如何打断母亲传向女儿的暴力连锁」,我马上想起小时候母亲对待我的那种暴力方式。


我是家里的小女儿,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妈从小就特别喜欢他,什么都惯着他,到现在,有了钱也是第一个想着给哥哥,不会给我。其实我妈妈在生下我之后,觉得边工作边带两个孩子很辛苦,就在我8个月大的时候,把我带回了老家,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到5岁那年,他们才回来接我。


一般来说,爸妈要回来,孩子应该开心,我当时却觉得天都要塌了,我一直听人说我妈是一个很凶的人。我记得她回来那天,我本来在门口坐着,邻居和我说,你妈妈待会儿要来接你了,我一听,撒腿就往山上跑,想躲起来,最后还是被我妈拎了回来。


我地狱般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那个时候,哥哥已经住读了,我一个人要干完所有的家务活。小学六年,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给自己做好饭,六点半,再一个人出门。为了省钱,我经常走路上学,一走一个小时。我妈从来没有送过我,也没有给我做过早饭。


我们家住在城乡结合部,去学校要穿过一大段小路,没什么人,我一个人害怕,就捡了一根很粗的木棍子,揣着走,一直走到接近公路的地方,把它藏在路边,回来的时候,再把木棍带到家附近藏好。


现在想起来,从小到大,我妈真的没管过我。我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到血不停流,拿面巾纸垫在裤子里也止不住,差点以为自己要死了。最后是家里一个女性长辈看见了,才教会我要怎么弄。


最难的还不是这些。我妈妈的性格很刚烈,经常找我爸爸吵架。每次吵,爸爸逃到小姑家,妈妈没处发泄,都发泄在了我身上。那几年,我身上基本没有一块好的地方。我记得有一回洗澡,我把灯绳拉断了,不敢喊她,怕她会打我,一个人乌漆嘛黑地在那穿灯绳,触了好几次电。


为了少挨打,我只能自己想办法。第一个策略就是逃。小学放寒暑假,我从来不会在家里过,都是厚脸皮地跑到要好的闺蜜家里,一两个月都在别人家里头,看着他们一家人和睦恩爱,我好像也被治愈了一点。至少他们让我知道,一个正常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还有一个说起来有点好笑的办法,我会给自己唱歌。每次被打了,我就一个人跑到院子里,唱齐秦的《花祭》,「太多太多的话我还没有说,太多太多牵挂值得你留下」,一边唱,一边哭,唱完发泄完,把眼泪擦干,也就好了。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初中,我出去住读。


1.jpeg

大学时期的草心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反复地想,为什么我的母亲会这样对我?我想不通。我父亲还在世的时候,我也无数次问过他,你们夫妻俩吵架,凭啥是我来承担后果?他是个很沉默的人,我这么问,他不是低头不说话,就是和我讲说,你是知道你妈这个人的,我也没办法。


长大之后,大概因为我很早就在我妈那里遭受了毒打,哪怕被社会毒打,我也觉得没啥,心态反而特别好。后来,我爸爸因为癌症过世,我突然感觉自己就放下了,家里面的很多事情,本来就没有「正确」的答案,想多了,对身体还是一种伤害,不如放过彼此,过好自己的生活。现在,我妈有大事才会找我,平时两个人各自安好。


但在我女儿身上,我还是能感受到我妈对我的影响。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对女儿也有过暴力输出。我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骂她,偶尔还打过她。当然,女儿也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我记得,她十岁那年,有一次我们在车上,忘了因为什么吵起来,我就和她说,你有本事就下车。我女儿说,你开门我就下。


回过头想,我是流过几滴猫尿的。包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想过,在我女儿的成长里,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好。我想和女儿说,妈妈也是第一次当母亲。我不会再继续把这种暴力传递下去了。所以现在有些时候,看到我女儿的一些做法,我有我的担心,但我不会再强势干涉了。还是那句话,放过彼此。


2.png
草心和女儿小时候的合照。


在女儿眼里,我一直都是一个要强的人。我24岁怀孕,是偷了户口本结的婚。30岁之前,我一边在家照顾女儿,一边凭本事找活干。因为大学念的是法律专业,我就自己开发客户,帮人写诉状,空的时候,还会做些小生意,在家附近找了餐饮店,给他们批发大米。30岁那年,女儿上小学,我身上的负担轻了,重新回到职场。38岁,我又通过法律从业资格考试,后来还去念了研究生,和一批90后一起上课。


那段时间真的很累,我年纪大,很多东西记不住,在家又怕打扰女儿和老公休息,经常晚上一个人跑到厕所,坐在浴缸旁边看书,现在那面墙上还留着我发卡靠过的痕迹。我那么努力地做这些,不仅仅是想在职场上更进一步,更想给女儿打个榜样。


其实我们川渝地区的性别平等环境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虽然男人在外面辛勤工作,女人也都是在做事的。但哪怕是这样,涉及家庭事务的时候,我还是会不自觉地牺牲个人权益,像本能一样。所以看到书里讲「一人一杀」,我的代入感很强。


我就想,是啊,我们女性哪怕改变不了社会,至少可以改变家庭。本身男性作为既得利益者,就比我们处在一个好得多的位置,但他们除了工作以外,很少承担家务劳动。我说得直白一点,除了提供一管精子,他们还贡献了什么?我给自己定了两个小目标:一是再也不给老公洗什么内裤了,这种低能的事情必须他自己来做。二是我要把被他占了的停车位抢回来。


当年买房子,我们家就买了一个停车位,没想到社会发展那么快,现在一人一车,就只能在隔壁小区新买了一个车位。那个车位离家大概要走10分钟左右。我老公一直用近的停车位,我用远的。


我们家主要是我负责日常用品的采买,每次买回来,我都要先把车停在小区门口,提着大包小包回家之后,再去停车。楼下物业管得严,一看到我的车又停在门口,就会给我发消息,让我赶紧移车,我心里很烦。提了几次换车位,我老公都和我打太极,我说不过他,只能作罢。


这次,我和女儿说,一人一杀,我们找机会把这个事情办了。有一次,家里聚餐,我故意在一大家子面前提起换停车位的事,我说,作为丈夫,你能不能体谅一下,换一个车位,对我来说省很多事。我女儿也在旁边说,妈妈天天穿高跟鞋,来回拎东西,真的很不方便。我老公可能觉得人多,男人要面子嘛,不太好再用他那套歪理,就答应了。


3.jpeg

草心的读书笔记。


说到这里,我还想分享一个有点难为情的事。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是有一点「厌女」的。比如在网上看新闻,看到哪个明星离婚了,我就不爱说男的,爱说女的。你说,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厌女」?


前段时间不是还有个女诗人余秀华,耍了一个年轻的男朋友,后来又分手了,闹得很难看。我当时看到,下意识地就想去评判她,和我闺蜜说,一个四十几岁的人了,还去交这么年轻的小男友。现在我会觉得,别人爱耍哪个是她的事,我这样说她,也是对女性的一种伤害。


我对自己可能也是有点厌恶的,尤其是年纪上去之后,长胖了就很难减下来,我又是个懒癌,不想运动,42岁之后,我每年都要定期去搓肚皮,不是抽脂那种,是一种按摩仪器,半年一个疗程,搓完就不想吃饭了。如果说还有什么是我放不下的,可能就是对容貌的在意。但我发现,我女儿就没这种自我要求,要比我chill很多。


其实在很多方面,你们这一代都要比我们更勇敢也更果敢。我女儿从上大学之后,受到女性主义的启蒙,不仅会给我推荐书,还一直做相关的社群活动。我第一次知道这些,是她们学院一个女生出校门遇到性骚扰,大家在网络上的反应很激烈,不仅是声援、谴责,还科普了很多性别平等方面的知识。我看到视频,很感动。


高中的时候,我也遇到过性骚扰,但我的处理方式就比较简单、粗暴。高一军训完的那天,我背着大包小包坐车回家。在车上蹲下去拿东西的时候,胸有点露出来了,一双手就伸了过来。我马上拿起手上的东西打回去,对他不停地骂。后来,那个人骂骂咧咧地下车,车上的人还给我鼓掌,让我注意安全。当时我心里还是有点怕的,坐到终点站,确定没有人跟着,才另外又倒车回家。


所以,你们是真的不一样了,比我们那个时候敢想、敢说,说出来的话也更理性和规范。最后阿姨也要说一句,你们的人生是开阔的,能看到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事情,我很欣赏你们。但就是有一点,记得保护好自己。



「我不理解女儿的痛苦,但我爱她。」

寒露,55岁


2022年上海书展的时候,秋秋抱了一摞书回来,递给我这本《关于女儿》。我记得上面印了一行粉红色的话: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她和我说,妈妈,你看看这本书吧。


我是抱着要和女儿一起成长的心态打开的。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本书?这是一本韩国人写的小说,里面有三个主要人物:珍、母亲和女儿。大概是这样一个设定:曾经是教师的母亲,为了抚养女儿辞掉工作,老了之后只能在一家养老院当护理员。珍是母亲养老院的一名患者,曾经为国际难民儿童事业付出全部青春,老后却遭到社会抛弃。女儿原本在一所大学当临时老师,因为同性恋的身份丢了工作,还带着女朋友住进了母亲家里。


可能因为整本书的讲述者都是母亲,一下子就把我代入进去了。这个珍,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这个妈妈好像是我,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女儿。刚读完的那几天,我连续失眠,书里写的都是我最担心会发生的事情。


我给秋秋打电话,我说,我很难受,这里面的三个人,都没把自己活好——这个珍,年轻时候那么风光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奉献给不相干的人,最后落得在养老院孤独死去。这个女儿,不管她是不是同性恋,后来连房租都交不上,过得这么落魄。还有这个妈妈,明明知道独自养女儿不容易,为什么还要放弃事业,选择去做家庭主妇,老了还要照顾别人赚钱?女儿当时可能觉得送错了书,就没说话。


把这本书合上以后,我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这是文学作品,不是现实。


我也很纳闷,我究竟在怕什么?其实我们家的女性都很厉害。我母亲是三零后,最早是纺织厂女工,生了我和两个哥哥,无论多么艰难,都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在她那个年代,最后做到处级干部。退休之后,又帮社区做了很多事,所有人都尊敬她。现在90多岁了,依然很有信念地活着。


我是34岁那年才生下秋秋。之前我一直忙事业,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贸公司当会计。后来跟着时代浪潮下海,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失败过很多次,但我能吃苦,最终还是成功了,既有钱,也有势。在九十年代,我基本能做到挥金如土,随便买一件衣服就六七千块。


生下秋秋之后,我决定换一条赛道,回家做家庭主妇。我全心全力倾注在家庭生活上,在我的评判标准里,我也算是把家庭主妇做到了极致。从小到大,对于秋秋的生活和学习,我是有求必应,不求也应。就连秋秋上幼儿园,我也是一直等到中班,才正式把她送出去读。我真的比别的妈妈付出更多。


4.jpeg

看向窗外的寒露


可能你们会批判我有偏见。我当时读完,看到这本书里的人最后都过得那么失败,我不否认有社会的责任。我也查过,韩国社会的阶层固化,她们母女俩拼尽全力,都没能走到社会的中层,等于还是在社会的底层。但是,她们自己就完全没有责任吗?你看,这个女儿都是大学老师了,怎么就能让自己落到这种地步?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总结——她们都没有把自己活好。


然后我就想到自己的女儿。我很怕她这么优秀的一个人,会走上歪路,没能活出最好的自己。自从秋秋去北京上了大学,我真的觉得她变得越来越陌生,思想上无法沟通,行为上不能包容,整个人还很痛苦。经常和我们打电话,没聊几句就崩溃了,回到家,也是不开心的样子。


2023年春节的时候,我想着疫情过去了,带着秋秋到海口住几天,散散心。原本,我以为我们两个人在一起会很开心,在海边互相照照相,结果现实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我发现,她和我在一起时,情绪很不正常,还有一种不耐烦。对我来说,如果我和我妈出去玩,我肯定会提前安排好一切,让妈妈休息。但秋秋一到那里就躺下了,不愿出门,待了两三天,就说要回来。我当时真的只有四个字:忍无可忍。


但我也没说什么。我不想强迫孩子,不想绑架她。我妈就是一个很强势的人,曾经有段时间我很讨厌她的这种说一不二,当然后来长大了,我也理解了她的不容易。我知道被妈妈否定的感觉,所以我一直都很尊重秋秋。


5.jpeg

在海南游玩时秋秋拍下了妈妈的背影。


我是觉得秋秋有书读,也不愁吃穿,多好多幸福,为什么有那么多无来由的痛苦?我真的不明白。而且我发现,现在年轻人痛苦的时候,总是会去找原生家庭的问题。我经常想,是我做错了吗?我哪里做错了?每次我女儿和我说,妈妈,不是你的问题,你做得都特别正确。我就觉得,我什么都没做错也是一种错。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哭过好几次。里面有一句话:「难道我不该让女儿读这么多书吗?」我马上想到那句「女子无才便是德」,真的很难过。你知道我从小让孩子读书,就是想让她成为强大的自己。但是孩子读了这么多书,最后还这么难受,那么痛苦。这句话是不是也是母亲的一种反思?


我真的能感到母亲的无力感和局限性。说句实话,我到现在还是不理解秋秋的痛苦,但身为母亲,我必须要去理解。我就想说,可能我们以前的痛苦,是饿了就去找吃的,苦了就去努力过得更好。现在这一代,既不缺吃也不缺喝,是不是这种痛苦反而更痛苦呢?但这种痛苦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刚开始从秋秋那里了解到女性主义的时候,我也无法接受。我问周围的人,啥叫女性主义?一个朋友就说,女性主义后来都过得不幸福。我听李蕾讲经典,里面讲到《厌女》,说什么女性不要结婚,老了之后互相帮助,还说如果平等的话,我们要女性站着撒尿。有些地方我真的听不下去。


可能我对女性主义的理解不对、不全面。但我觉得,不要把什么东西都贯通到「主义」上,太大了。而且日本有日本的国情、民情和历史,中国有中国的,为啥非得跟着日本这个女性主义走?你看,日本那个千鹤子最后不也结婚了吗?(秋秋在旁边小声说:不是的,不是那种传统意义的结婚。)


我出生在城市,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感受到男女有不平等。我们家的女性都要比男性厉害。我妈妈也说,我们家是重女轻男。当然这不是说,不平等就不存在,我知道中国人骨子里的重男轻女。当时我妈妈这么说,我后来还调侃她,你说重女轻男,是因为你有了两个儿子才有我,如果你要是有三个女儿,或者是只有一个儿子,你就会重男轻女了。


到现在,我还是不太了解什么是女性主义。但奇怪的是,有一回,我跟哥哥讲,孩子怎么会是个女性主义呢?哥哥竟然对我说:你以前也是啊。我当时就无语了。我跑去问女儿,她说我的女性主义就是要变得比男人强。我就觉得,她好像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我想起小时候在粮油店工作那会儿,哪怕干体力活,我也要跟男孩子争个输赢。有一次卸货,为了减少搬运成本,我和另外一个女同学,两个人卸了一车面,一袋四五斤。等到我有了自己的企业,我也从来不会看男同志的脸色说话,都是他们服从我的管理。


有一段经历我从来没和女儿说过。当年我做生意做到那么成功了,我还是不快乐。我不清楚为什么我会不快乐,明明我拥有了那么多东西。最后,我把这种不快乐归结为:一、成功是没有止境的。二、我读书不多,如果我读了更多书,应该还能往上走。


说实话,做家庭主妇的这20年,我也没觉得很快乐。但对我来说,人生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体验。年轻的时候,我努力地奋斗,有了孩子,我无私地付出,每个阶段我都做好自己的角色。我想到这本书里的女儿和母亲,她们都没有肩负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母亲的心态好一点,接受女儿有个女朋友作伴也挺好;如果女儿能多照顾一点妈妈的感受,不要让她那么担心,那么日子会不会过得就美一点呢?


6.jpeg

寒露读《关于女儿》时的折页。


现在秋秋离开我了,忽然变得那么快,我知道她在学校里接受了新的思想,我也不想落后,不想让女儿说到我的时候,就好像说家庭主妇不能跟孩子沟通,光给她吃饭了一样。如果是这样的话,她还会回来吗?还会跟我沟通吗?


有一次,秋秋问我,「如果我是这本书里的女儿,我是一个同性恋,是一个『异类』,你能接受我吗?」我当时没有回答,因为我没办法回答,她是我的女儿,我永远接受她,但我不一定会完全接受她的行为。


我觉得这就是爱,爱就是付出,就是温暖。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你不是控制她、胁迫他,你是真的要付出、要包容她。我女儿的思想水平、文学水平都要比我高很多。她那天还问我,如果是「异类」选择了我呢?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后来我真的去研究了同性恋,的确不是一种病。当然我女儿应该不是。


其实对于秋秋现在的实习工作,我一开始也是不接受的。她在一个性教育科普平台工作。这个平台是做过一些农村地区的科普、帮扶,这些都是很好的。公号文章有时候也会告诉女孩不要月经羞耻,但有些文章标题,我真的不想说。在我们这个年龄的观念里,性应该是美的,怎么到她们那里,会写成这样。我一度怀疑这个平台会不会涉黄,还好好调查过,发现没有,才放下心。


可能因为前段时间我太痛苦、太焦虑了,我最近也想明白一个道理: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如果因为这些事,我们走散了,不也是一种失去吗?你看,那本书里还写过一句话,「女儿的世界已经离我太远,女儿再也不会回到我的怀抱里。」读到这儿,我又泪目了,我就想,我不能让孩子离我太远,我不是要控制她,而是我们不能走失。如果孩子走失了,妈妈是有很大责任的。


我就又给她打了一次电话。我跟她说,随便吧,你想做什么就去做,我都支持。女儿说我像是变了个人。其实我内心就跟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觉得我不能不负责,任由女儿这样下去,一会儿又觉得我应该信任她,相信她不会走上和书里女儿一样的路。


这一次,女儿和我说,让我接受这个采访。我一开始也是不同意的。我跟她说了三个原因。第一个,我不认同把一些不同的思想和另类的行为定义为「主义」,比如女性主义。这是我实实在在的想法。第二个,我更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佛教经典,我是追求智慧和幸福的人。第三个,我享受当下的宁静和快乐,不希望被打扰。


但是,最后我还是接受了。我为什么还是接受了呢?你说爱的力量大不大?



「那是我第一次认识秋云。」

七天,18岁


我是偶然撞见奶奶在读《看不见的女性》的。2023年春节,我把这本书带回家,想趁着假期读完。有天晚上,我从堂屋吃完饭上楼,看到阁楼的灯亮着,上去一看,奶奶坐在缝纫机前,手里捧着这本书,手指一点一点戳着字读。


阁楼的灯光很暗,奶奶读得很投入,完全没有注意到我。她的脸几乎快要贴到书上了。奶奶眼睛很早就不好了,经常读几页,就要滴眼药水。但那天晚上她没有。过了好一会儿,她回过身,看到我,对我说:「我活了那么久,头一次见到这样的书。」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脸上是带着笑的。


我一直知道奶奶有读书的习惯,从我记事起,每次回老家,都能看到她捧着书在读,经常是在吃完午饭或者晚饭后,她一个人上到阁楼,坐在缝纫机前读。小时候,奶奶有一段时间来城里照顾我,还专门订了报纸,当时她的眼睛还没有这么不好,字很小也看得清。后面几年,她的眼睛越来越花,就只能看字大一点的书。但我从来没想过她会拿起这本书,可能在我印象里,老一辈是不太能接受这样的书的。


我问她,怎么想起拿这本书来读了?她说,就是觉得名字新奇,怎么女性还能是看不见的?我又问,那你读了啥感觉?奶奶又重复了一遍:「怎么会有这样的书?我从来不知道还能有这样的书。」


这本书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将人类默认为男性,是人类社会结构的根本。这是一个古老的习惯,像人类演化理论一样深入人心。」


7.png

奶奶房间的窗户。


那天在阁楼上,奶奶和我讲起以前的经历。我是第一次听她这么讲。


她讲起自己的身世:家里排行最小,是唯一一个活下来的女孩子。虽然家境不富裕,她的妈妈还是坚持供她读了小学、高中。高中读了两年,为了帮家里谋生计,就不读了,找活干。那个年代,农村的老师资源很稀缺,奶奶因为读过高中,找到了一份代课老师的工作。那是她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候,天天盼着正牌老师请假,自己就能去上课。


她讲起被太爷爷卖给爷爷的事:教书没多久,家里状况越来越不好。爷爷家是当时村里的富户,想花八十块把奶奶娶过门当填房。奶奶不肯,还想读书当老师,在老屋祠堂里跪了两天两夜,不吃饭、不喝水,想把自己饿得再面黄肌瘦一点,对方可能就不要了。但没有用。她就再去求太爷爷,但太爷爷说:你要是不想嫁过去也成,把八十块钱还给我。奶奶没办法。


嫁进爷爷家之后,婆婆对奶奶不好,一直催她生,奶奶前后生了4个孩子,头三个是女孩,婆婆就怪她,「都是你不停生女孩,才害得我病恹恹。」这句话奶奶记了几十年。直到怀上我爸,计划生育政策来了,家里使过各种偏方,用棒子打奶奶的肚皮,每天灌她一碗石灰水,胎儿还是没能落下来,最后,奶奶一个人躲到了山里,大家都没想到,这回竟然生了个男孩。


奶奶边讲边哭,我也跟着哭。讲到最后,奶奶不哭了,只叹了几口气,像是在认命。她平静地对我说,再难熬的日子都熬过来了,但就是和爷爷生活了那么多年,还是觉得不快乐。我想起从小到大,只要我一叹气,奶奶就会骂我,她说,叹气会把福气叹光的。


我忘了我们是怎么结束这段对话的,等我躺到床上,感觉自己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人,她不再是我的奶奶,而是秋云。秋云今年81岁了,是被自己的父亲用八十块钱卖给了爷爷,才成了我的奶奶。


整个寒假,奶奶每天都在读这本书。偶尔我们会聊几句,经常是我问她,读到哪儿啦,怎么还在读?她就会和我分享她的发现:


比如,书里讲到通用阳性词。奶奶说她一开始不懂什么意思,看了解释,说的是很多词看上去是中性词,其实还是阳性词。奶奶就记起来,小时候认字那会儿,她也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男人旁的「他」,也有女人旁的「她」,合起来还是用男人旁的「他们」?奶奶没想到,自己这么多年之前的疑问,竟然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解释。


比如,书里还讲到中性厕所的性别歧视。奶奶一直住在农村,只知道旱厕,不知道啥是中性厕所,看完发现,城里的中性厕所明面上是男女通用,但实际上还是为男性设计的。奶奶就觉得,原本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男女应该已经很平等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不平等是自己不知道的,而且这些不平等好像学会藏起来了,不摆在台面上了。


我后来还翻出过奶奶的读书笔记本。里面有两行字,一行就是通用阳性词,旁边的标注是:他。还有一行是被划掉的「社会性别」,旁边有模糊的字迹——社会强加的。记下这个词,主要是因为她看不明白。后来书里解释了,原来除了身体分男女,还有社会强加给男女的义务,奶奶就把这个词给划掉了。


那几天,每次和奶奶聊天,我就感觉我们好像不再是辈分上的关系,而是一起读书的朋友,她和我分享读书的感受,我和她吐槽学校里的男生。聊到结不结婚,我一开始不敢和她说我是独身主义,还是奶奶先讲了一句,要是以后没有遇到对你好的人,还是不要结婚了。这话我妈都不敢这么讲。


8.jpeg

奶奶平时洗衣服的地方。


我是在去年唐山打人事件之后才接触的女性主义。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和家里人吃饭,我看到新闻,底下评论里好多人说一定是被打的女性做了什么,才招惹到那些男的,我嘴里含着饺子就哭了出来。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们被打,还说是她们有错。


后来,我慢慢接触女性主义的书,它们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和力量。但在同龄人里,我很少遇到可以聊女性主义的朋友。有一回,班上一个同学和我说,以后她一定要交一个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朋友,霸道总裁那种。我就问她,你不会觉得被人控制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吗?她没说话,我也有点尴尬。


寒假结束后,我回到学校,准备高考,就没再想这些。六月,高考出分,我考得很不理想,大哭了一场,跟奶奶打电话,说不知道怎么办,她安慰我,能考上大学,就应该好好庆祝,你看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大学是什么样的。


直到10月份,国庆放假,我才又一次回到老家,这段时间,发生了两件让我印象很深的事情:


一个是在饭桌上,当时全家人正在一起看亚运会,我在微博上刷到实时统计的金牌排名,就给大家报了个数,我爸点评了一句,国足踢得太烂了,奶奶立马反驳,说,「明明是男足踢得烂,女足踢得很好。你不要因为男足烂,就说女足也不好。」——比我反应还快。


一个是闲聊说到小姨带着孩子出门,小孩哭闹,服务员就指责小姨说她没教好。奶奶竟然和我一起皱起眉头。我说,「为什么大家总觉得孩子哭闹是妈妈没教好?爸爸没责任吗?」奶奶说,「怎么现在的社会对女人还是那么刻薄。」


我在社交媒体上提到过这次经历。很多人评论留言说,奶奶识字就已经很幸运、很可贵了,但我还是觉得,在我奶奶那辈,她作为一个识字、有文化的女性,却不能做选择,是更痛苦的一件事情。


9.jpeg

奶奶家门口的风景。


这次回家前,我又给奶奶留了一本李银河的《女性主义》。我的想法很简单,至少我不在的时候,奶奶能够从阅读里获得一点慰藉,少一点精神上的孤独。


她当时拿起这本书,没有放在看书的桌子上,而是放到了枕头下面。我要走的时候,她还问我,「这个名字应该是中国人吧?上回那本里的人名太长,好多都不大能记清楚。」



「因为爸爸,我和奶奶聊起男性特权。」

春山,23岁

我想先和你介绍一下我的奶奶。她今年68岁了,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在我心里,她一直是个很有生命力的人。每天早上,奶奶起来干完家务活,就会出去串很久的门,下午吃完饭,她偶尔会推着爷爷散步,边走边唱。她笑起来的时候很慈祥,不笑的时候会有点凶。整体而言,她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那种E人。


奶奶不识字,所以没有读过女性主义的书,我们真的是从「零」开始聊起的女性主义。起因主要是我爸。我和你形容一下他,一个五毒俱全的男人。在家从来不干活,这么大了,连水都不会倒,不是让我奶奶就是让我倒,平常喝大了还各种找茬,总觉得爷爷亏待了他。


爸爸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爷爷身体很早就不好了,半身不遂,需要人照顾,我爸当时主动提出回老家,妈妈就带着我和妹妹生活在城里。这几年,爸爸和爷爷的关系越来越差,经常是奶奶一个人又照顾爷爷,又照顾我爸。


10.jpeg

奶奶推着爷爷散步。


今年春节前,爸爸和爷爷又大吵了一架,这次吵完后,他们连饭也不一起吃了。我放假回家,听奶奶聊起这件事。可能因为这类事情发生太多次了,当时我就想,一定要让奶奶对男性这个性别祛魅,就以我爸为范本,讲起男人的特权,也讲起女人的不容易。


我说,「你看男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样的,女人结了婚之后基本都在为家庭付出,而我爸从小到大,在人生各个节点受到家里的帮助都是最多的,反而觉得你们对不起他。」


奶奶听完之后,大概是想到了我妈。在我初中的时候,我爸妈的婚姻几近破碎,两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背叛,但身为女性的妈妈明显受到更多的道德指责。也是因为这件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妈只能带着我妹在外省生活。这是奶奶第一回和我提到这件事,她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感动的话,「这个事一点都不怪你妈。」其实她不说,我也是知道的。当年发生那些事,奶奶从来没有责骂过妈妈一句。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能看到女性在家庭里的不平等。爷爷虽然不是那种特别重男轻女的人,但只有一份钱可以供孩子读书的时候,还是会让我爸去读。两个姑姑有时候说起来,我能感觉她们心里是有怨的。


奶奶也是。虽然她老说这辈子没有遗憾,爷爷对她好,操劳也心甘情愿,但她还是会反复惦念两次短暂的打工经历:


一次是在我刚出生的时候,当时姥姥在城里打工,奶奶因为农闲,就跟着来了,两个人在冷库干了20多天。到现在,奶奶还是经常和我讲起那个时候,每次我和她说起我在学校的生活,她就会说,真羡慕你们小姑娘,上学住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要不是自己不识字,没文化,就想出去打工。


第二次是因为更年期抑郁。那段时间,奶奶每天都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见人都麻烦。我也是后来才听她和我讲,说当时每天都不想活了,实病虚病都看了,还是没什么起色,最后是嫁到外地的老姑提议把奶奶接过去一段时间散心,奶奶才慢慢好起来。


谁也说不清奶奶是怎么好起来的。刚到老姑家那会儿,老姑怕奶奶一个人想不开,就拉着她一起去捡山芋,卖钱。头几天,人家还和老姑说,你看你妈,也不跟人说话,自己跟那坐着,没个笑模样。过了几天,奶奶可能慢慢融入到新环境里了,就一点点变得爱跟人说话,最后在那干得可高兴了,心里也不麻烦了。我还记得奶奶回来那天,整个人变得喜气洋洋的,给我们每个人都带了礼物。


这两次打工之后,奶奶这辈子没再离开过农村。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为什么每天哪怕家里再忙,奶奶还是会跑出去串门。对她来说,这就是现在生活里能够找到的最小规模的「逃离」。她一直在想办法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11.jpeg
奶奶家里的一头羊。


但就是对我爸,奶奶总有一种「我还能怎么办」的无可奈何。还有一回,又是因为我爸,我和奶奶聊起来,她说了一句,「女人生来就是低等的。」听到这句话,我很难过,也很无奈。


对我来说,我能想到唯一的对抗方法,就是不要结婚,不进入这个体制。但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自己只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态,我以后不结婚,就能比她们少吃一些家庭的苦。


在结婚这件事上,奶奶能接受我晚婚,但不能接受我不婚。在她的观念里,女人必须得嫁,男人必须得娶。她和我妈都认为,婚姻的不幸是遇人不淑导致的,而不是婚姻本身。


我当然知道她们是出于爱。比如我奶就经常会和我讲,父母只能陪孩子一段路,婚姻再不好,至少能让你后半生有个家。但从我角度看到的婚姻,处处是我爸这样的男人和我奶奶、妈妈这样的女人。我不想要。


你问我,和奶奶聊女性主义,奶奶有没有发生变化。我其实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每次和奶奶聊起女性的处境,我真的能从她的反应里体会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包括春节的时候,我和她讲了我去年因为封校而崩溃的经历,她没有觉得我的情绪是不必要的,还躲在被子里偷偷哭。现在说起来我还是很感动,我在自己的公号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我的诉说是一场雨的话,它很幸运地落在了青草地里,而不是砸在了水泥板上。」


但是,在涉及女性是否要为人妻、为人母的问题上,奶奶的观念又变成了一堵铜墙铁壁,无法穿破。而且我和她聊了这么多,好像也没办法具体地改变她的生活处境。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里面提到过一个观点——妈妈听到女儿不结婚就会激烈地反对,因为这等于否定了她的人生。当时我就忽然意识到,我这么和奶奶讲我爸是一个多么多么差劲的人,是不是也是对她身为母亲的一种否定,甚至是伤害?


到现在,这些问题我也没有答案。


但在奶奶漏尿这件事情上,我觉得我改变了她的看法。奶奶会漏尿,是生孩子留下来的后遗症。她以前虽然不会说什么,但每次裤子尿湿,洗完挂出来被我们看见的时候,她还是会半带调侃地说,人老了就是没出息,夹不住尿。我知道,她心里怕我们嫌弃她,嫌她有味道。


那段时间,我刚看完《身体由我》,就和奶奶说,女人生完孩子漏尿挺常见的,不是什么羞耻,你看网上好多明星生完孩子也漏。奶奶可能发现,孙女是懂这个事儿,不嫌她脏,慢慢也开始和我分享更多事情。我们有一次还聊到过宫颈糜烂,我和她说,这根本不是病,而是一种常见的生理过程。它也不应该被叫作宫颈糜烂。


我奶奶是那种胖胖的体格。她之前经常和我说,自己又丑又没文化,我爸还老揶揄她。也是春节那会儿,有一次,我爸朋友来家里做客,我和我奶奶忙活了一上午,准备了涮羊肉。在我们这里,女人都是先做后吃。等到他们都吃完了,我和我奶才上桌,刚动筷,我爸看到来了句,都那么胖了,吃什么羊肉。把奶奶气得不行。


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多鼓励奶奶,消解掉我爸对她的打压。奶奶喜欢跳广场舞,我就说,你看,你跳得多高兴,你真好看。奶奶喜欢花不溜哨的衣服,又怕自己这个年龄这么穿不好。我就和她说,奶奶你一点都不老,你很年轻。每次我和她说这种话,她就特别开心,觉得自己真的还挺不错的。现在只要我回家,她就会拉着我,你看你姑姑又给我买新衣服了,翻箱倒柜地拿出来,一件件穿给我看。


我也是比较胖的体型。虽然我没有觉得胖很可耻,但我妈是特别瘦的人,和她待在一起的时候,她经常会说,你看你胖的,快瘦一点吧。我就很自卑。直到我长大之后,我发现人对自我的认同感真的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即使很瘦很漂亮的女孩子,心里面也不是对自己完全接纳或者是完全认同的。我就有了更多困惑。


直到我接触到女性主义。是在大二的时候,我偶然听了B站上一个讲文学理论的节目,还挺火的,有一节专门讲的是女性主义文论,老师提到波伏瓦的那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那一瞬间太神奇了,我这么多年的自卑和困惑,突然就找到了解答。我意识到,原来胖本身不是错,问题出在女性一直都是被凝视的,很容易会内化别人的眼光,再用这种眼光来审视与要求自己。


看完这个节目后,我就去找了更多女性主义的书来读,第一本是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当时我还发了朋友圈。


12.jpeg

《一间自己的房间》里,让春山触动很深的一段话。


现在回想,女性主义的确改变了我和奶奶的关系。尤其是在那些脆弱的时刻,我们不再只是因为血缘而相连,更是因为性别而聚合在一起。


所以,我也想改变一下我的回答。是的,跟奶奶聊女性主义,可能无法给她的生活处境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但起码在相互的诉说中,她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理解和认可,然后她为此感到高兴,这就够了。


春节回来的前一天晚上,我忘了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就和奶奶说,我们跳广场舞吧。我们那里的冬天冷,奶奶没办法出去跳。我拿了电脑,找了几个视频,我俩就在屋里边跳。奶奶特别高兴,还说,咱俩喝个酒。


我记得很清楚,喝完酒都1点多了,我、奶奶和爷爷,三个人躺在炕上。奶奶又回忆起年轻时候追爷爷的故事,说当时和几个闺蜜聊天,以后要嫁啥样的人,一个说嫁有钱的,能给我买个缝纫机的,一个说嫁一个对我好的,奶奶就说,我看嫁什么都不如嫁个好人材,你要和他过一辈子,那不得长得好看才行。


后来,她又说起和爷爷约会看演出,那天演了一个歌儿,奶奶唱给我们听,唱着唱着,她还坐了起来和我说,这个词讲的就是你们年轻人: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像八九点钟的太阳。」


13.jpeg
图源电影《妈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9 11:14 AM , Processed in 0.1746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