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0

[哲史艺丛] 他帮助刘秀打天下,不惜马革裹尸,为什么刘秀却没有善待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9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帮助刘秀打天下,不惜马革裹尸,为什么刘秀却没有善待他?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11-08 17:30 


0.jpeg


清末革命志士徐锡麟有诗云:“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其中的“马革裹尸”指的是东汉著名将领马援。马援一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最后战死疆场,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按说马援是一代名将,为东汉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女儿后来还成了汉明帝刘庄的皇后,他不论生前死后都应该享有盛誉,受人敬重才对,但实际上他结局很悲凉,死后只得草草下葬,连原先封侯的印绶都被追缴了。那导致出现这种巨大落差的原因有哪些?作为开国之君的光武帝刘秀又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一、马援的纵横家性格


马援出身扶风马氏,先祖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战国将领马服君赵奢。马援慷慨大义,有纵横家之气。他年轻时担任郡督邮,因为同情一名囚犯,“哀而纵之”,自己也“亡命北地”。适逢天下大赦,他便留在当地放牧,因经营有方,很快积累起一笔财富,“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但马援认为人不能做守财奴,钱的可贵之处在于使用,在于救济他人,于是散尽家财以给亲朋故旧。


马援素有大志,不满足于做一名商人,他与周围人说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大丈夫志在四海,当建功立业,名垂后世。因此,在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马援也选择投身军旅,征战沙场。起初,马援是效力王莽阵营的,他与同县原涉被卫将军王林辟为掾属。王林是王莽从弟,他将马援和原涉推荐给王莽,原涉被任命为镇戎大尹,马援被任命为新成大尹。王莽新朝被推翻后,马援辞官,避于凉州。当时政权林立,马援先是投奔到陇右隗嚣帐下,受到重用,被封为绥德将军。公孙述在蜀地称帝后,马援以同乡的名义前去拜访并打探虚实,发现公孙述一味摆谱,不知招揽贤才,难以成事。从蜀地归来后,马援便劝说隗嚣归顺刘秀。


1.png

陈翔版王莽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冬天,马援奉隗嚣之命到洛阳拜见刘秀。刘秀在宣德殿亲自接见了他,半开玩笑地说到:“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这句话其实有讽刺马援之意,暗指他不能忠诚侍君,有失臣节。马援听后,顿首对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光武帝刘秀虽有明君之称,但他本人推崇儒术,提倡气节,面对马援恃才择君这一番露骨的“表白”,内心恐怕也会泛起波澜。只是乱世用人当不拘小节,刘秀对马援还是非常器重,召见他十多次,与其彻夜长谈,君臣相处甚欢。


刘秀的风度、智慧、谋略彻底征服了马援,当他回到陇右后,在隗嚣面前大加称赞刘秀,促使隗嚣下决心归附刘秀,并派遣长子隗恂到洛阳为质。马援负责此次护送任务,他还将自己的家属宾客全都带上,由此也可看出马援归顺刘秀之诚。但时移世异,刘秀对马援再次入京没有表现出多少热情,更没有给予赏赐或官职。几个月后,由于马援从陇右带来的宾客实在太多,开支甚大,他无奈之下上书请求到洛阳附近的上林苑屯田,以增加收入,刘秀同意了。


2.jpeg

袁弘版刘秀


照常理来看,马援劝说隗嚣归顺刘秀有功,应该获得赏赐,可事实却是马援一无所得,身份也从陇右的一位将军变成了洛阳的一介布衣,这种落差一方面与他毕竟来自刘秀敌对阵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马援浓厚的纵横家性格有关。在君主专制政权下,唯有“君择臣”,何来“臣择君”?“臣择君”只会出现在战国乱世的纵横家身上,而马援不仅坚持这种观念,还加以实践,从王莽,到隗嚣,到公孙述,再到光武帝,都是他的选项之一。身为人君,却被臣下“选择”,那臣下被人君“冷待”也在情理之中。


二、马援不知功成身退


隗嚣归顺光武帝刘秀是经过了马援多次劝说才促成的,他本身并不愿归顺光武政权,所以在马援护送长子离开后,隗嚣就选择背汉,继续割据陇西,称霸一方。这让身处洛阳的马援非常尴尬,为了表明立场,他主动上疏刘秀,希望再劝说隗嚣归附,但隗嚣显然不会再听马援的了。建武八年(32年),刘秀亲征隗嚣,到达漆县(今陕西彬县)后,“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马援连夜奉诏赶到,力排众议,劝说刘秀进军,“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一番指画让刘秀大喜,高兴地说:“虏在吾目中矣。”双方交战,汉军逐渐占据优势。建武九年(33年),隗嚣病饿而死。一年后,隗嚣少子隗纯率众投降。在平定隗嚣的过程中,马援功不可没,被拜为太中大夫。


3.png

马援雕像


东汉初年,陇西羌人屡次入塞,侵扰边地,占据了金城郡(治所在今甘肃兰州)不少属县,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由于马援曾长期生活在陇西,对这一带比较熟悉,建武十一年(35年),他被任命为陇西太守。马援上任后,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击溃各羌,很快使得当地安定下来。当时许多朝臣认为金城远在边疆,而且已经成了羌人的地盘,不需要兴师动众征伐,而应该直接放弃。马援据理力争,点明其中利害,指出金城若在羌人手中,“则为害不休,不可弃也”,政治眼光可谓长远。


在任陇西太守期间,马援为政以德,对待属下宽和,百姓安居乐业。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马援以虎贲中郎将的身份奉诏入京。马援擅长兵法,所论常合刘秀之意,因此他提出的许多建议,都被刘秀采纳。


在马援入京当年,交趾(今越南北部)女子征侧、征贰因不满当地太守苏定而起兵造反,九真、日南、合浦等郡也纷纷响应。叛军很快攻占了六十余座城池,征侧自立为王。为了尽快平息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远征。马援不负所望,三年后,斩杀征侧、征贰,传首京师,叛乱平定,他也因此被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4.png

渡海而战


在平定二征之乱时,马援也不忘发展当地经济,“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又制定法律,“条奏越律与汉律马交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越骆奉行马将军故事”。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马援凯旋回京,此时的马援荣宠加身,声望臻于极点,处于人生巅峰,但在这璀璨的荣耀背后,一场危机却向他悄悄袭来。


三、光武帝刘秀的猜忌


光武帝刘秀起兵反莽时,靠的就是“都试”,所谓“都试”也就是地方军队进行的定期军事演习。做了皇帝的刘秀,当然不希望再有类似的事情,所以他在建立政权后,就一直设法把军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建武六年(30年),刘秀取消了都试制度。第二年,直接下诏令地方武装统统复员,在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基本消除了地方官员发动武装叛乱的可能性。


建武十三年(37年),大司马吴汉平定蜀地公孙述,全国基本统一,刘秀着手“罢左右将军官”,这实际上宣告着国家战略的转变,即停止战争,转向发展经济,治理内政。在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代表的东汉开国功臣中,除了五位在统一前已经去世、吴汉还保留职务备战匈奴外,其他人全都交出了兵权,连邓禹、贾复这样的元从功臣也不例外。如《后汉书·贾复传》记载:“(贾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功臣们“功成身退”,放弃兵权,姑且不论他们是否真心,但毕竟是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刘秀“偃干戈,修文德”的战略,从而大大降低了自身的威胁。


5.jpeg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中的吴汉


尽管刘秀声称要以“柔道”治天下,但这只是针对百姓的,根本不会用到曾经替他攻城略地的将军身上。刘秀“退功臣,进文吏”,对功臣养而不用,说到底就是对他们心存防范和忌惮。主动交出兵权,退居后台的,刘秀会非常优容,相反,不断请缨出战,也就意味着不肯放弃兵权的,也就会引起刘秀的反感。当然,刘秀特令其掌握兵权、能领兵打仗的除外。


马援一战封侯,纡佩金紫,功业堪称完满,但他并不满足于就此隐退,而是希望继续征战,建立新的功业。马援从交趾荣归洛阳,亲朋故旧皆来迎候祝贺,他向友人平陵人孟冀询问:“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以相济?”孟冀无话可说,马援继续说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渴望千秋留名,不惜以死报国的豪情,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但这种豪情恰恰不是刘秀希望看到的。


Image
6.jpeg

西秦戏《马援伏波》剧照


马援回到洛阳才一个多月,匈奴、乌桓入侵扶风,马援请命出战,刘秀同意。战事持续到第二年,马援仍无所获,不得不空手而归。这应该加剧了刘秀了不满。所以当建武二十四年(48年)位于今湖南武陵地区的五溪蛮闹事起义时,刘秀并不想派他前去镇压,而是改派了武威将军刘尚。刘尚出师不利,全军覆没,在这种局面下,刘秀仍然不想派遣马援。一方面是因为马援时年62岁,须发皆白,是一名老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马援确实触到了刘秀的底线——不肯放弃兵权,却又没有战绩。


马援听闻刘尚战败,又主动请缨出战,刘秀起初并不同意,但马援非常坚持,当着刘秀的面穿上铠甲,“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刘秀无奈只好任命马援为主帅,同时又派马武、耿舒为副将。马武、耿舒是刘秀的嫡系,而马援是半路投奔而来的,双方并不和睦,刘秀对此一清二楚,却仍作出这种安排,这当中的深意不言自明,那就是刘秀对长期领兵的马援并不放心,需要有人监视。


马援率军长途跋涉,再加上时值盛夏,气候炎热,从北方来的士兵难以适应湖南这种环境,大批人染病而死,马援也身患重病。汉军损失惨重,与马援不合的耿舒写信向自己的哥哥耿弇抱怨,将失利责任全都归咎于马援,还暗指他拥兵自重。耿弇将书信上呈刘秀,刘秀立即派自己的女婿梁松前去调查,而梁松此前也已对马援心生不满,可想而知等待马援的将是什么。


7.png
Image

金浩版耿弇


当梁松赶到前线时,马援已经病死,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但梁松并未就此收手,他借机构陷马援,惹得刘秀大怒,直接追收了马援的新息侯印绶。马援从交趾回京时,曾带回一大车薏苡,此时却被造谣成带回一车“明珠文犀”,刘秀听闻更是怒不可遏。马援妻子儿女惶恐不安,也不敢将马援归葬祖坟,只得在城西草草下葬。马援妻子与侄儿马严以草索相连前去请罪,言辞哀切,前后六次,才得以让马援正式下葬。


为了保护家族不被其他权贵打压,马援小女儿被堂哥马严送入太子宫中。马氏虽然深得阴皇后和太子刘庄喜爱,后来还被封为皇后,但终明帝之世,马援一直没有被平反。直到马皇后的养子汉章帝刘炟继位,马援才真正得到平反,恢复爵位,追谥为忠成侯。一代名将,死后下场如此悲凉,令人唏嘘不已。


8.png

林心如版阴皇后


文史君说


马援死后蒙冤,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马援有纵横家习气,“臣择君”之语貌似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实则伤及了帝王之尊,已让刘秀有所不满。马援并非刘秀的从龙之臣,而是半路投靠过来的,也就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排挤。刘秀并非完全信任马援,对他是既压又用,所以在他真心归顺之初即有意冷落他,但若国家遇有战事还会让他领兵出战。刘秀对马援十分矛盾,而马援一心渴望建功立业,千秋留名,即便他没有二心,但在刘秀眼里就成了马援留恋权力,挑战皇权。专制帝王好猜忌的通病也存于刘秀身上,而好功的马援被诋毁蒙冤也就不可避免。在马援这场悲剧中,刘秀可以说是占了主导地位,马援一生是成也刘秀,败也刘秀。


参考文献


孟祥才:《论马援的悲剧》,《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马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悲剧命运》,《文史天地》2015年第9期。


吕方:《马援的悲剧与东汉初期的国家战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7:44 PM , Processed in 0.0322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