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6|回复: 0

[哲史艺丛] 三线小城“襄阳”,为何敢称“华夏第一城池”,到底什么来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6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线小城“襄阳”,为何敢称“华夏第一城池”,到底什么来头

 计白当黑 历史学堂君 2024-02-06 08:27 


作者:计白当黑

编辑:莉莉


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有一段江水受山势所阻,形成“U”型河道,经江汉,入长江。襄阳坐落这段汉江南岸1.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位置特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华夏第一城池”之称。


这座三线城市,有什么底气能够如此显摆呢?


0.jpg

上图_ 东汉时期 襄阳.樊城 的位置所在



“天下之腰膂”


襄阳东控桐柏、大洪,西扼武当、荆山,汉江环抱,其战略地位非比寻常。清嘉靖地方志丛书《湖广图经志书》认为:襄阳“挟大江以为池,而崇山以为固……南极湖湘,北控关洛,独霸汉上。”一番话道明了襄阳优越的地理位置。


明朝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方舆纪要序》中,结合历史事件,系统论述了湖北的地形,一针见血地指出“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何言乎重在襄阳也?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故曰重在襄阳也。”


腰膂是人的腰背,襄阳是天下的腰背。它地处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狭长通道的核心位置,是中原地区南北陆路交通的重要中转站,还是沟通中原和长江的水路航运的关键节点。《孙子兵法》有言:襄阳“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可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jpg

上图_ 南襄夹道 地形


2.jpg

上图_ 古代 荆襄古道 示意图



“南船北马”汇集地


秦岭横亘东西,阻遏南北。襄阳位于秦岭山势低矮之处。从陆路看,襄阳是陆路交通汇集的枢纽,其中尤以“南襄隘道”“荆襄大道”最为著名。


北上的南襄大道经伏牛山和桐柏山的丘陵隘口,直趋南阳盆地,进入中原,穿鲁阳关,沿“趋洛之捷径”三鸦道,可抵洛阳。此道在军事上视为“出奇之道”。据《左传》记载,楚庄王出兵南襄隘道,示威周室,成就了“问鼎中原”的典故。


3.jpg

上图_ 严耕望(1916—1996),名德厚,字耕望,著有《唐代交通图考》、《唐仆尚丞郎表》等


南下的荆襄大道是古代最重要的官道之一。历史地理学家严耕望在《唐代交通图考》指出:“古代中国之疆域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体,而中隔秦岭、伏牛、桐柏、大别诸山脉,使南北交通局限于东西中三主线。西线由关中越秦岭西段,循嘉陵江入巴蜀。东线由河淮平原逾淮水至长江下游之吴越。中线由关中东南行,由河洛西南行,皆至宛郡,再循白水流域,南下襄阳,复南循汉水至长江中游之荆楚。而襄阳向来就是联系长江中游与中原、关中地区的交通枢纽。”


由襄阳东去,穿过桐柏、大洪之间的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组成的“义阳三关”,经随枣走廊,趋安陆,直逼汉口,直接威胁江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安全。著名的“曾候乙墓”就是在随州发现的,高大上的随葬品足以证明随枣走廊的繁荣。襄阳出南襄大道向西有“蓝武道”,出武关,下商洛,抵蓝田。历史上有“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围绕蓝武道相互攻伐,秦国最终掌控蓝武道,进占南阳盆地后,攻灭了韩、魏、楚等国,为争霸天下跨上新的台阶。


4.jpg

上图_ 南阳盆地标注处


就水路而言,襄阳向北取道汉江支流唐白河,便可泛舟南阳,向南顺汉江,进江汉,下长江。早在春秋,楚国灭邓,在襄阳建立了“北津”码头。晋代史学家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称:“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为楚国之北津也。”


时移唐朝,借助便利的水陆交通网络,南来北往的船只从汉江和长江云集襄阳,一时间“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盛唐诗人张九龄坦言:“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有诗云:“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亦云:“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由此奠定了襄阳“南船北马”繁荣盛况。


5.jpg

上图_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兵家必争之地


清末学者吴庆焘在《襄阳兵事略》中说:“自汉以来,起中原而争天下者,惟晋以楼船出巴蜀,沿江东下取吴,外此,这出师之途无过二:曰淮北,曰汉南。而江不与,淮北不得志,则汉南重,而襄重起东南者亦然。”襄阳扼守着南北交通的咽喉,本身三面临江,背靠岘山,军事价值不言而喻。


《三国演义》共有120回,有31回和襄阳有关。赤壁之战败北后,曹操命曹仁主动放弃荆州,着力经营襄阳,保持了制衡荆襄的形胜之势。事实证明,曹操以退为进的战术,确实起到了分化孙刘联盟的作用。


荆州作为荆襄大道的终点,周瑜占据后不但在此对抗曹操,还要在合肥抵挡曹军,二线作战着实吃力,而刘备退居二线,坐享其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自荆州北伐襄阳和樊城,曹操大惊,一度动了迁都的念头。而襄阳位置太过重要,东吴按捺不住,向关羽亮出了刀子,三国由此进入新的阶段。


6.jpg

上图_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十三世纪,宋蒙交恶。以巴蜀为主的西线,蒙古大军进展不顺,连蒙哥大汗也死于钓鱼城下,直到南宋灭亡,巴蜀仍未平定。以江淮为主的东线,有淮河和长江为屏障,该地区城市密布,河道纵横,不利于骑兵机动。


咸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南宋叛将刘整向忽必烈提出“先攻襄阳,撤其捍蔽”的中路灭宋策略,他主张:“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忽必烈认可了刘整的建议。次年,宋蒙襄阳大战拉开帷幕。咸淳九年(1273年),南宋守将吕文焕力竭不支,被迫降元。六年后,南宋正如刘整预料的那样惨遭灭国。


7.jpg

上图_ 《襄阳府志》中的 襄阳府图



8.jpg

上图_ 《襄阳府志》中的 襄阳县图


清朝名士王万芳在《襄阳府志》评价:“襄阳为楚北大郡……代为重镇,故典午之东迁,赵宋之南渡,忠义之士,力争上游,必以襄阳为扼要;晋之平吴,元之伐宋,皆先取襄阳,为建瓴之势。”足见襄阳贯穿于古代战争史之中。


在古代有关中、巴蜀、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等四大经济区,控制了它们,相当于掌握了天下,而襄阳处于连接四大经济区的中心位置。它既能在南北对峙时,作为促进统一的前进基地,又是在战乱时变成地方割据或平安叛乱的中心,故此,吴庆焘总结:“ 大率襄之为地,一统,则小丑跳梁者易以平;分裂,则重镇屹立者难与争。”


综上所述,襄阳称作“华夏第一城池”当之无愧。


参考资料:《襄阳府志》《襄阳兵事略》《襄阳耆旧记》《唐代交通图考》《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方舆纪要序》《湖广图经志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6:18 AM , Processed in 0.1547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