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2

环中国岛链异动(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0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逍遥山人 于 2009-6-20 11:04 编辑

2009年的中国海疆,从年初开始就显得颇不宁静。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或是看似“巧合”的事件,将国人的目光再次引向浩瀚的海洋,引向那一列点缀在大洋中环绕着亚洲大陆的岛链。

   最近,美国《防务新闻》周刊重新提到了一个概念——“第一岛链”。这一概念随着美国海军监测船“无瑕”号出没南海、“胜利”号开赴黄海而显得更加诡异。

    “第一岛链”,主要是指靠近亚欧大陆东部海区外侧的那条弧形岛屿带,即北起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涵盖了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

    此外,在美国人的战略构想中,还存在“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的说法。“第二岛链”源自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硫磺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及哈马黑拉马等岛群;“第三岛链”则主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对于美国而言,它既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

    2009年环中国岛链发生的“狭路相逢”事件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样的异动折射出美国对亚洲快速发展大国的一种复杂心态。

《环球》杂志驻华盛顿记者/杨晴川

  自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关系总体呈现了“高开高走”的良好开局,可在中国周边海域,两国船只今年却已两度“狭路相逢”。尽管奥巴马政府目前似乎采取低调处理态度,表示将寻找外交途径解决,但美国鹰派势力借机大做文章,无理指责中方“骚扰美国船”,企图再次掀起鼓吹“中国海上威胁论”的新一波声浪,要求奥巴马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起事件都发生在美国战略上围堵东亚大陆的所谓“第一岛链”上,事件的实质仍然是美国担心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式微,而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增强抱有强烈戒心。这种心态是美国战略观决定的,并不是随着美国政府换届就能轻易改变。

“狭路相逢”背后

    对于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这两次“狭路相逢”,美国官方的解释是双方对于相关海洋国际法规理解不同。在这两起事件中,中国都严正指出美方监测船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中国沿海专属经济区内从事“不友好”活动。

    该公约明文规定,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可以延伸到海岸外322公里内的海域,禁止一国在他国专属经济区进行“不友好的”或“具有威胁性质的”军事活动。无论是在3月8日的“无瑕号”事件还是5月1日的“胜利号”事件中,美国军方用于搜集情报的监测船显然都不是在从事什么“友好和无威胁的活动”。

  但美方却称,专属经济区给予一个国家开发海洋的经济权力,却没有给予这个国家领海权。“一个国家对沿岸19公里内的海域拥有领海权”,而这两起事件中,美船是在“中国领海权”范围外活动。美方还称,这两艘船从事的是“和平活动”,因而不需要经过中方允许。

    美方监测船在距离本区万里之遥的中国沿海专属经济区游弋,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其实世人心知肚明。美国的专家学者并不讳言美国监测船在中国沿海频繁活动的军事目的。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安全问题专家史文说,“美国想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实力、尤其是中国在海南岛附近新建的潜艇基地进行侦查”。“无瑕号”便是此类侦查活动之一。他同时指出,“即使不存在对法律解释上的分歧,中国也不会愿意美国在中国的海岸线附近肆无忌惮地搜罗中国的机密军事情报”。

    话再说得透一点,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防范,正是这两次“狭路相逢”的最主要原因。

  从战略上看,黄海和南海都处于美国对中国战略封锁的“第一岛链”。在美国战略界看来,如果中国在周边海域取得战略优势,将突破美国对华封锁的“第一岛链”。

    “第一岛链”主要是指靠近中国大陆海区外侧的那条弧形岛屿带,即北起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涵盖了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第二岛链”则源自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硫磺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及哈马黑拉马等岛群。“第三岛链”主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对于美国而言,它既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

    从“冷战”期间开始,美国通过各种双边、多边军事合作方式,先后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上建立了以日韩为核心的东亚军事基地群,以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为核心的东南亚军事基地群,以美国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军事基地群。这些军事基地体系配置有序,并能相互支援,扼守住了亚洲大陆走向太平洋的所有咽喉要道。对美国而言,这些“岛链”既是遏止亚洲大陆国家向海洋发展的重要筹码,也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岛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更加凸显。在东北亚,美国调整了在日韩两国的驻军,强化了与日韩的军事同盟关系。在东南亚,通过反恐合作,美军重返了菲律宾,获得了在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基地和港口停泊军舰、起降飞机的权利,新建了包括新加坡樟宜基地在内的一些基地、港口和机场。

    对于“第二岛链”中部的关岛基地群,美国自2003年开始大幅加强其军事力量,把B-2隐形战略轰炸机、AGM-86型巡航导弹、大型两栖攻击舰和核潜艇四类最先进的战略武器部署到了关岛基地群。

    随着近年来中国海上力量的增长,美国一直担心“岛链”被中国突破。2003年,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学院的一份出版物中专门有一章《岛链战略下的中国海军》,全面分析了岛链对中国安全及海军建设的影响。最近美国《防务周刊》更直接地报道说,中国加强海军建设,计划建造航母,就是意在突破“第一、二岛链”。

    在此种心态下,美国对中国在“岛链”附近的活动十分关注,近年来不断增加侦察活动。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和今年两次“狭路相逢”事件,都与此有关。

    美国国防部今年3月25日公布的最新《中国军力报告》中,对南海争端颇为关注。报告称,南海是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一个重要的安全考虑因素。东北亚地区严重依赖经由南海航道进口的石油。

    报告认为,中国在南海与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领土争端,促进中国大陆寻求获取超越台湾岛以外的远程军事能力。例如,中国在各地部署的常规战区导弹可用于各种除台海以外的紧急情况。中国空军的机载预警和控制装置和空中加油机计划将使其得以扩大在南海的行动能力。报告还对一些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在海南岛建设大型海军基地的说法给予高度关注。报告称,这个包括水下设施的基地将大到足以容纳攻击和弹道导弹、先进的潜艇和水面作战舰艇,并将使中国海军能够直接进入重要的国际海上通道,并能使得中国拥有在南海深海区域部署隐形潜艇的潜在能力。

介入南海争端

    最近两次“狭路相逢”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值南海争端加剧的时刻。特别是“无瑕号”事件,就发生在南海海域。对于这些争端,美国表面上不介入,但近十几年来美国的南海政策已从不介入转入介入,对东南亚国家在南海的蚕食活动进行明暗支持。

    在冷战结束以前,美国对南海问题一直采取不介入政策。正如美利坚大学哲学博士兼海军研究中心的高级分析家肯尼所说,美国的传统倾向是避免卷入南海争端中去。“毕竟,南海离美国1.2万多公里,太遥远了。”

    但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基本政策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

    1995年5月,美国国务院拟订了更全面的南海政策。该政策称,美国对南海保持和平与稳定有着长久的利益,重申美国对“航行自由”的基本利益,称“航行自由”对整个亚太地区包括美国在内的和平与繁荣十分必要,为此要求南海有关国家加强外交努力。

    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政策具体表现为:确保和加强军事存在,努力争取对南海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权;构建多边安全机制;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的发展,加强在南海地区对中国的侦察和监视。

  促使美国介入南海的因素,除了上述的对华战略防范外,还有两点。

    一是所谓对于盟友的安全承诺。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从菲律宾撤军,东南亚国家担心美国会从该地区脱离,失去美国的安全保护伞。美国国内一些保守战略人士,竭力主张美国为东南亚国家在南海的活动撑腰。

    二是经济利益。美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不断密切。美国认为,一旦南海出现领土权益争端,会威胁到美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美国一直强调在南海地区的所谓“航行自由”权利,以确保其海上商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运输畅行无阻。

    此外,美国还担心如果中国在资源蕴藏丰富的南海区域占据优势,美国公司参与开采南海资源将受到限制,而且在购买南海石油时无法按理想价格交易。尽管美国原油进口仍要主要依靠中东,但中东局势动荡不安,促进美国寻求能源产地多样化,南海石油也是潜在目标之一。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另一原因,是希望用安全问题牵制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无论是明年即将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是2015年启动的东盟“10+3”自由贸易区,都没美国的份,这使得美国心中暗自不爽。

    但另一方面,尽管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南海存在争议,也并不希望沦为美国手中制约中国的一张牌。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认为,有的东南亚国家确实希望美国保持它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以平衡一个崛起的中国在亚洲事务中的地位。但它们也不希望看到美国与中国在亚洲的对峙,从而迫使他们在双方之间选择立场。“他们力图在美国方面获取安全保障上的最大的战略优势,也同时想要在美国和中国两方面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难以调整心态

    随着中国海外贸易和海外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海洋权益的现状要求,中国发展海上力量本无可厚非。但美国鹰派势力却认为,只有永远维护美国在亚太的绝对优势,才能确保美国安全。美国影响力的任何一点下降,在他们眼中都无法容忍。“第一岛链”上中美“狭路相逢”,多少与此种心态有关。

    美军太平洋总部去年11月出炉了新版的美军太平洋战略,尽管增加了“合作、对话和伙伴”之类的新语汇,但其主旨仍是确保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卓越地位”。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在去年访问日本时表示,美国不会从亚洲“退却”,亚洲盟友对此应该放心。

    这份文件强调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所谓“行动自由”权利,尤其是在“岛链”上的马六甲和南海周边地区,并“不会容忍威胁和破坏全球供给链及通讯和商务通道的行为”。尽管文件宣称,希望与中国发展“成熟的两军关系”,但却警告“中国不要低估美军实力和必要时使用武力的意志。”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媒体似有更现实的看法。《时代》周刊近日刊文指出,美国在亚太影响力下降,是该地区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面貌的核心部分。二战后,美国一直是亚太水域的绝对主宰,但这种形势正在变化。不仅因为美国陷入中东事务脱不开身,而且因为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正在改变。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军事评论员戴维斯指出:“亚太过去基本上是一极时代。但如今美国和中国必须学会彼此共存。”新加坡国际问题专家莫汉说,随着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亚太大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它们发展海上力量是一种正当的诉求。

    为了避免被指“延用冷战思维”,近年来美国军方一直口头上宣称“欢迎中国的崛起”,但实则心有不甘。因此只能用“负责任”和“透明度”等一些不明所指的词语来表达对中国军力发展的不满。

    美国一些专家对此倒看得很透。卡托学会专家班道最近撰文指出,美国军方最近总是拿中国军力增长说事,把中国当做“最大潜在对手”,但其实倒是中国更有理由担心“美国威胁”。他说,不久前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宣称“美国欢迎中国以负责任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但却没有说明如何“负责任”。“这不由使人怀疑,这里说的负责任,就是要中国默认美国在亚太的霸权。”

    班道指出,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发展军力实际是为了减少与美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因为“中国最重要的目标显然不是攻击美国,而是免受美国攻击。”

    美国海洋政策学者瓦伦西亚和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认为,今后中美在海上“狭路相逢”可能变得越来越频繁。“但考虑到两国之间巨大的共同利益,很难想像这一问题会导致中美关系‘翻船’。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境外媒体密集炒作“中国珍珠链战略”  





    近一段时期,中国东海、南海上空风云迭起。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媒体也不断炒作“中国海军威胁论”,有关中国“蓝水海军”的评论此起彼伏。

热炒所谓“珍珠链战略”

    “中国在三亚的新潜艇基地使北京获得了与其他5国争夺有争议的南中国海水域的重要优势。而在更远的地方,中国和印度正在角逐谁将最终影响印度洋。从缅甸到巴基斯坦,中国海军已经建立起一条珍珠链……”

    5月1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上这篇名为《世界在警惕地注视着中国海军的壮大》的文章指出,中国迅速发展的军力已经打破了亚太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军事平衡,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文章哀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已今非昔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关岛到日本的广阔水域投入建设一系列海军基地,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军事存在。1996年,中美关系紧张台海出现危机时,华盛顿可以把两个航母战斗群部署在台湾外海以监控中国大陆的举动。但这样的举动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

    事实上,“珍珠链”一词近来频频出现在西方媒体对中国海军的报道中。2005年初曝光的五角大楼一份名为《亚洲的能源未来》的内部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海军正采取“珍珠链”式战略的说法,报告列出了所谓“珍珠链战略”中的几颗“珍珠”:首当其冲的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其他“珍珠”还包括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以及泰国等。在美国一些战略学者看来,中国要发展蓝水海军就不可能没有补给基地,于是他们炮制出所谓中国的“珍珠链”战略,声称中国正透过资助等各种方式取得军舰海外停泊基地。

    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商业活动也被一些西方媒体渲染为中国“珍珠链”战略的一部分。就在最近,当斯里兰卡政府宣布**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被彻底打垮之际,英国《泰晤士报》却把这一事件与中国联系起来。该报连续刊文称,斯里兰卡政府军取得胜利,是因为中国向其提供了军事援助,回报则是中国正在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建造的海军补给港。

    文章引述一些西方分析师的话推测称,尽管汉班托塔港短期内不会变成中国的海军基地,但中国显然深谋远虑,经营这个港口肯定有更长远的打算。“如果台海爆发战争,或是南海起冲突,中国如何打破海上封锁?毫无疑问,中国的战略家早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准备。”在结尾处该文作者写道,“中国正在斯里兰卡南部的汉班托塔、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以及缅甸等地区加紧建造或升级一些港口,一个完美的珍珠链已经形成。”

妄称中印将打响印度洋制海权争夺战

    印度洋一直被认为是大国势力关注最密切的地方之一,也被很多西方战略家认为是中国海军建立海外基地的首选。今年3月美国国际安全专家罗伯特·卡普兰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印度洋将取代太平洋和大西洋成为21世纪的全球中心,中印将在21世纪正式打响印度洋的制海权争夺战”。文章警告说,中国正在全力加强海军军力,掌握对印度洋的控制权。卡普兰认为,中国为了打破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也就是“马六甲困局”,将与印度争夺印度洋的制海权。中国还将利用印度洋上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中的244个岛屿,阻止西方进入马六甲海峡。

    4月,卡普兰在接受美国《大西洋月刊》专访时进一步指出,“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海军军购和建设,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长期威胁。中国在潜艇上的政策是不断买进和建造直到对手撑不住放弃为止。中国希望主导西太平洋地区,也希望在印度洋驻留。中国将是美国未来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卡普兰甚至猜测,中国致力于改善两岸关系的目的之一就是“将把部署在台湾海峡的海军调往印度洋”。

    卡普兰的观点得到了一些印度媒体的回应。据《印度时报》报道,在最近美国太平洋美军司令基廷应邀访问新德里期间,“中国建航母的举动以及潜艇舰队的扩张”成为美印双方讨论的主要议题。《印度时报》在题为《印度和美国官员讨论中国在印度洋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的文章中写道:“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及其在印度洋以及太平洋的战略活动令印度和美国都感到相当警惕。”

    一些印度战略专家也纷纷发表文章指出,考虑到能源需求以及贸易的重要性,印度洋对于世界以及海洋国家来说都具有新的战略意义,未来在印度洋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大,为实现维持在印度洋的“霸主”地位、抗衡中国远洋海军实力的增长和保障印度洋海上运输线安全三大目标,印度海军只有一艘轻型航母“维拉特”号“ 显然不够”。

日印紧密关注中国建航母的一举一动

    印度知名外交政策评论员、长期关注中国事务的专家拉贾·莫汉4月23日在《印度快报》上发表专栏指出,未来中国计划建造6艘航母,印度必须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新的海洋强国的崛起。拉贾·莫汉在文中说,“媒体一直在推测中国正在建造两艘航母,其中一艘计划在2015年开始服役。不过最近的迹象则显示,中国领导人已经决定不只建造两艘而是四到六艘航母。很多人认为,拥有航母仅仅是一个政治大国的标志,然而当一个国家只拥有一艘航母时你也许会同意这种说法,但是当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计划建造六艘航母时,我们就必须认识到一个新的海上强国正在到来。”

    几乎与此同时,一直对“中国航母”话题情有独钟的日本分析家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近年来对于购买及研究发展航空母舰态度积极,拥有航母是迟早的问题。日本智库海洋政策研究财团研究员小谷哲夫5月8日在《亚洲时报》上撰文指出,中国积极想拥有航空母舰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要证明中国是一个“强权”,拥有航母是一种威望的展现。再者,中国想以此在南中国海形成战斗力平衡;中国在这一区域与东南亚国家有领土纠纷。另外,航空母舰可以保护中国从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这一段海上通道的畅通,特别是防止在与台湾发生对峙时,可能遭到海路被封锁的情况。小谷哲夫认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迟早拥有航空母舰这件事不必反应过度,因为就算中国成立航空母舰舰队,也不是美国的对手。

    在日本,中国航母话题已经成为诸多日本军事刊物和防务研究俱乐部里热议的焦点,日本智囊机构迫切希望从中揣摩中国运用航母的战略。作为长期垄断东亚制海权的国家,日本对邻国发展远洋海军始终抱有防范的态度。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已开始实战部署“准航空母舰”——“日向”号,它虽然名曰“直升机搭载驱逐舰 ”(DDH),但全通式甲板和舰岛建筑与轻型航母无异。

    目前除中国之外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部拥有航母,仅美国一家就有11艘。尽管如此,当中国仅仅提出自己有发展航母的权利时,一些国外媒体的评论立刻风生水起,一方面是不愿意看到中国海军军力的强大,另一方面则是在为自身扩张寻找借口。


美军两大“岛链”部署新动向  


  新华网 ( 2009-06-02 16:18:36 )
《环球》杂志记者/刘华

    5月9日,美国军方宣布,美国空军计划下月在日本冲绳部署12架美国F-22“猛禽”隐形战斗机,这是美国空军首次在海外部署这种技术最先进的战斗机。美国太平洋地区空军部队司令赫斯特在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表示,这些战斗机将使太平洋地区的美军指挥官在面对任何突发性事件时拥有更多的选择。

    冲绳,是如繁星般点缀在壮美太平洋上的第一岛链中的关键一环,而第一岛链,在军事上已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一股势力“封堵”中国的防线。

岛链由来

    实际上,“第一岛链”从地理名词成为国际政治名词,是源于冷战时期。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布局,最早并非用来对付中国,而是针对苏联的。

    冷战时期,太平洋方向是东西方对峙的重要战线。在这里,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战略核潜艇随时可以进入太平洋活动,成为对美国重要的威慑力量。

    为了围堵苏联战略核潜艇及其相应的海上力量,美国沿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本土至菲律宾,建设了一条海上防线。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一是以阿留申群岛封锁白令海,防止苏联潜艇从北冰洋进入太平洋;二是以日本列岛封锁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和对马海峡,这样可以封锁日本海,防止苏联舰队从位于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进入太平洋;三是以冲绳和台湾岛应对中国大陆,同时冲绳也起到对台湾的支撑作用;四是以菲律宾和台湾岛等地支撑美国在东南亚进行的越战等活动。

    沿着这条岛链,美军以海空军基地为要点,在各处海峡、水道等等重要水域派遣军舰和飞机巡逻,严密监控对手水面舰艇活动。在水下,美日等国设置了庞大的固定声呐设施,监听潜艇动向。

    而这条防线中仅有一段断裂处,那就是自勘察加半岛南端至日本北海道北端的千岛群岛,这段“缺口”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1000多公里,其中包括南千岛群岛(亦即日本主张的“北方四岛”)的300余公里,其间有多处海峡可供军舰和潜艇自鄂霍次克海进出太平洋,且两侧均是适合潜艇活动的深海。

    在冷战的绝大多数时间,中国的海上力量非常有限,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反登陆和反袭扰,还谈不上冲出岛链的问题。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潜艇才首次出岛链活动。至80年代,中国在执行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任务中,派遣海军舰队出岛链赴南太平洋活动。应该说,在冷战的绝大多数时间,虽然中国经常受到来自琉球群岛等地的西方势力的威胁,但中国并不是第一岛链防线最重要的防御对象。

    但是,9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第一岛链防线的对象逐渐转向中国。一方面,日本防务重心西移,将关注重点从北方转向中国方向。另一方面,美军更加重视中国,更加重视包括第一岛链在内的西太平洋防御体系,形成了目前的力量态势。

多管齐下

    目前的第一岛链防线中,主要力量是驻日美军和日本自卫队。其中,美军的主要兵力驻扎在日本本土及琉球群岛,冲绳岛是其最大驻地,目前驻扎有2万多人,同时也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兵力最为集中的地点。

    在冲绳,有美军唯一驻扎在海外的空军联队——第18空军联队,不仅装备有包括48架F-15战斗机在内的大批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还拥有若干侦察机部队,可不定期派遣RC-135、EP-3等型号的电子侦察机抵近中国海岸附近侦察。2001年,在南海上空与中国战斗机相撞、导致中方飞行员牺牲的EP-3电子侦察机就起飞自该地的嘉手纳机场。

    值得一提的是,自F-22战斗机服役以来,美军已多次向嘉手纳基地试验性地派遣F-22战斗机,最多时达到24架。F-22目前在美国空军中扮演“破门者”的角色,往往是大规模进攻战役的前锋。美军在冲绳部署F-22的意图,值得外界关注。

    陆战队是美军驻冲绳人数最多的部队,其主体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远征部队,包括海军陆战3师(兵力约1.5万人)和海军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前者是美军3个现役陆战师之一,既能从事两栖作战,也可深入对方内陆活动,与驻扎朝鲜半岛的美军第2步兵师组成了美军在东亚地区的主要地面力量。第1航空联队则拥有包括AV-8B、F/A-18在内的上百架各式作战飞机,是冲绳岛上的另外一支空中打击力量。

    此外,冲绳及其附近岛屿还部署有大量电子侦察、特种作战、后勤支援等部队。由于这里距离大陆较近,美日特别在宫古岛等岛屿上建设了雷达和监听设施,用来监控中国动向。

    在日本本土,美军第七舰队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及其战斗群驻扎于东京附近的横须贺港。第七舰队的两栖攻击舰部队则驻扎于九州西北部的佐世保港。装备F-16战斗机的美国空军第35战斗航空队驻扎于本州东北部的三泽基地。

    此外,日本自卫队也是组成第一岛链防线的重要力量。自卫队仅第三代战斗机数量就接近300架,还拥有近百架P-3C巡逻机。

    依仗兵强马壮的实力,美日依托第一岛链的封堵行动显得底气十足,相当张扬。长期以来,每当中国海军和官方船只进出岛链时,美日飞机必会循踪而来,反复低飞通过船只上空,拍照、跟踪,甚至投放监测器材。有冲绳作为基地,美国的电子侦察机几乎每天都在中国沿海执行侦察任务,监听来自中国大陆的雷达信号、电话通信等各种信息。美日还联合在沿岛链各进出大洋的水道处加强反潜巡逻,严密监视,试图发现进入太平洋的中国海军潜艇。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形容,中国虽然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但却处于“有海无洋”的窘境。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此言不虚。中国虽然拥有海域,但在目前情况下进出大洋却异常不便。而且,从更严重的角度看,第一岛链绝非仅仅起到“封堵”的作用,它同时也是前进的跳板。这里的海军陆战队和航空兵,都是攻击性极强的力量。“攻”与“守”之间,只是一瞬间的转换而已。这支力量距离中国最繁华的东南沿海地区不到800公里。

第二岛链渐趋重要

    尽管第一岛链驻军实力强劲,但美军并不满意。他们认为,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特别是远程打击力量的发展,如果第一岛链的基地真的被用于对抗中国,其本身也并不安全。

    以琉球群岛为例,其大多数岛屿距离中国海岸线距离都不超过1000公里。对于当今大部分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而言,这一距离并不算远。

    也许正是考虑到类似的因素,美国近来在第一岛链的侦察监视力量虽然不断加强,但作战力量特别是地面作战力量却在削减。与此同时,美军大力加强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的建设,将部分陆战队从冲绳调至关岛,并将太平洋地区三军部队梯次部署于第二岛链、夏威夷和本土西海岸等地。

   自琉球群岛向东1500~2000公里,就是由小笠原群岛、硫磺列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岛屿组成的“第二岛链”。自2005年以后,美军多次从冲绳抽调部队驻防关岛,其中包括7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目前,美军在关岛设有安德森空军基地、阿普拉海军基地等多个重要的海空基地。这里是美国本土以外唯一能够保障B-2隐性轰炸机部署的基地,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唯一的核潜艇基地,目前常驻有4架左右的B-2隐形轰炸机和12架F-22战斗机。从这里起飞的战略轰炸机可以在8小时之内攻击东亚大陆目标,这里驻扎的核潜艇则可以巡视整个西太平洋。

    由关岛再往东,则是美军夏威夷基地。这里是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下属各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后勤和指挥中心。这里驻有美军第25轻步兵师,一旦有事,也可以快速部署至东亚前线。而在美国本土西海岸,还部署有一批可供快速反应的地面部队,包括编制上隶属于第2步兵师的3个“斯特瑞克”旅,1个预备役步兵师。

    第一岛链及其背后包括第二岛链在内的纵深军事布局,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只要在岛链及其纵深的军事布局没有发生变化,其对象也就并未改变,这是任何外交辞令都无法掩饰的。
发表于 2009-6-21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9 03:54 AM , Processed in 0.0690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