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役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通常人们会将这场失败归咎于王振人菜瘾大又好玩。事实上,王振的狂妄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就在土木堡之战的前一年,由他主导的麓川之战大获成功,彻底终结了自建国以来为祸西南的思氏麓川政权,完成了太祖、太宗的未竟之业!这样的胜利,怎能不让人飘飘然?关于这场战役,有人说他劳师糜饷,骚动天下,纯粹是好大喜功。也有人认为此举有效打击了麓川霸权,维护了西南边疆的稳定。那么,上面哪种说法更为正确呢?
自汉通西南夷以来,中原王朝与云南地区土司部落之间,一直以羁縻政策维系双方脆弱的政治联系。虽然王朝名义上将西南地区纳入版图,但从来没有实现过对这一地区的真正控制。直到1210年,一个叫郭宝玉的人出现,才拉开了汉人入滇历史的序幕。
这一年,郭宝玉从金朝逃往草原,投奔了最新崛起的草原霸主成吉思汗。
两人第一次见面,郭宝玉就为成吉思汗的灭金大业献上了一条良策: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藩,勇悍可用!宜先取之,借以图金,必得志焉!
这郭宝玉极有可能就是金朝派过去的战略间谍,成吉思汗要是按这个馊主意执行,指不定会陷入多线作战的泥潭中不可自拔。因为金朝跟西南诸藩并不接壤。相反,如果真实行了这个所谓的“妙计”,那么就相当于把刀子架在南宋的腰眼子上,最终只能促成金宋联合抗蒙。
但是当40年后金朝已经覆灭,成吉思汗的后代蒙哥要把刀子对准南宋时,郭宝玉这个馊主意一下子就变成了香饽饽。
1252年,蒙哥派其弟忽必烈万里远征,历时2年灭掉大理,在此建立起西南反宋基地。这个基地一直存续到南宋灭亡,才失去了战略作用。这中间足足持续了21年。过去云滇地区并非没有外来入侵的情况,但一般都呆不久,从来没出现过现在这种情况。
而且蒙古人不仅自己来了,还把色目人给带来了,这些人靠着伊斯兰教的加持,在当地落地生根,再也赶不走了。即使到了今天,他们依旧是云南第三大族!大元统一天下后,自然没理由像过去的王朝那样放弃这块待了20多年的土地,元世祖派出回族重臣赛典赤经略云南,并设立梁王跟云南王两个藩王坐镇当地。
此时王朝实际控制的地区,也就今天的昆明一带,其余广大滇西地区,元朝设置宣抚司作为统领,但实际还是由土司自治,只不过王朝也会在这些地区安插一些军事据点以作震慑,比如远干、威远。在元朝设置的诸多宣抚司中,最大的一个就是金齿宣抚司,其领土范围囊括滇西、缅北广大地区,治所永昌府,今云南保山。
金齿宣抚司由诸多土司构成,元朝没办法跟他们一一打交道,于是按中原行政规划设置了“路”,由六个势力较大的土司各管一路,让他们代表这一区域跟云南政府打交道。麓川就是当时的金齿六路之一。
1310年,元帝国陷入内斗,国势大不如前。当时麓川首领思可法见状蠢蠢欲动,他试图打破地区秩序,兼并周边土司。为了控制新征服地,思可法“乃罢土官,以各甸赏有功者”。
我相信,蒙古人一定不会对这个套路感到陌生的。因为他们的老祖宗成吉思汗当年就是靠着这个办法,将草原打造成了一个可怕的战争机器。
有人说,这不就是分封制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实上,分封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垃圾,天子通过分封亲属和功臣,在最初那几十年,是可以靠着血缘跟战友情,实现类似中央集权的效果的。至于分封制的弊端,那是一两代人之后的事,在初期它的作用是很惊人的。
此外,思可法还仿效蒙古人,设置了丞相(叨孟)、万户(昭录)、千户(昭刚)、百户(昭伯)、十户长(昭准)、伍长(昭哈)等一系列官职。其属则制叨孟,以总统政事,兼领军民。昭录领万余人,昭纲领千余人,昭伯领百余人;领一伍者为昭哈斯,领一什者为昭准;皆属于叨孟。又有昭录令,遇有征调亦与叨孟统军以行。
这简直就是低配版的成吉思汗!假以时日,麓川必定成为西南一霸!
元朝方面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威胁,此后30余年一直派人去讨伐思可法,但效果廖廖。1348年,思可法主动认怂,向元朝称臣,元朝此时早已风雨飘摇,只得捏着鼻子答应。思可法死在了明朝建立的第二年,他死后王室内乱,王位几经更迭,最终落到儿子思瓦法手上。
这时候明朝在朱元璋的经营下,已经扫清海内,开始将目光投向西南。但朱元璋对这块地方没什么兴趣,若不是有一个元朝宗室梁王盘踞在这里,他连看都懒得看一眼。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元朝是开拓云南的首功之臣的原因。若不是有元朝势力在这里,汉人压根就不会关注云南。同理,若不是郑成功高举明朝正朔,清朝同样不会多看台湾一眼。
朱元璋本来是想和平解决云南问题的,只要梁王宣布脱离元朝反动统治,接受大明册封,一切都好说。但梁王杀了朱元璋的使者,直接把路给走死了。那就没啥好商量的了,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为主帅,蓝玉、沐英为左、右副手,开始了对云南的攻略。第二年,在明朝将星天团的打击下,梁王这个大元孤忠的顽抗,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梁王倒台后,沐英就接替了他的生态位,成为云南一把手。麓川也像元朝时一样,对明王朝称臣纳贡,双方表面上还算和和气气。等沐英理顺了云南的局面后,双方的关系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对立。
事情的导火索是金齿卫事件。
前面也说了,麓川原来属于金齿宣慰司六大势力之一。除了六大势力之外,元朝在当地曾设置了远干、威远、金齿卫等军事据点以作威慑。这金齿卫就是金齿宣慰司的首府永昌,今云南保山。
后来随着麓川崛起,这些据点相继被拔除,朝廷也失去了在金齿宣慰司的话语权。“其蛮又侵楚雄西南边远干、威远二府,梁王无力克复,至今蛮占”,现在云南换了主人,当然要寻思着修复这些军事据点!
第一个被光复的就是离得最近的金齿卫。这里是滇缅咽喉,战略位置极其关键。明朝只有掌握了这里,才能对缅北那些家伙施加影响力。可谁也不想给自己头上找个爹呀,不仅麓川不干,其他土司也不愿意。于是他们以“不恤众”为理由,联合起来攻击金齿指挥使王贞,最终“生擒王贞,尽夷其城而去”。
按说大明应该发大兵过去锤死这帮卡拉米,但朱元璋没有,他是个非常稳健的人,他闻知此事并没有动怒,而是派人去将麓川的政治制度、军事编制、武器装备和西南势力间的矛盾摸了个明明白白。
这不摸不要紧,一摸吓一跳,西南这山旮瘩居然藏着一个地方千里,拥兵30万的大国,这麓川简直就是个西南高句丽呀!要剿灭这种地区小霸必须得倾国而来。但当时明王朝的主攻方向仍是漠北的北元政权,对麓川的挑衅只能采取绥靖政策。
恰好这一年麓川也出事了,思瓦法被他哥思伦法干掉,新君即位,政局不稳。思伦法也不愿意这时候跟明朝开战,于是双方重新恢复朝贡,并送还王贞。
第二年,也就是1384年,朱元璋就开始动手了。他先是将麓川境内的镇康和湾甸两个地区设为州县,然后委任当地人管理,这相当于让中原诸侯放弃周天子的任命,接受楚王的册封!岂止是打脸,简直是打脸。还有更过分的呢,他将被麓川占据的元朝领土威远和远干,在法律上割让给了麓川的对头,昆明西边的楚雄府土司。这就相当于当年美国把中国的藩属琉球托管给日本人一样,不但能恶心人,还能制造双方对立,将受赠者绑上自己的战车。
如果说这两招都是虚的,那么朱元璋接下来的这个就是干货了,他在这一年又重建了金齿卫!面对朱元璋的步步紧逼,思伦法终于忍不住了,他率先出手跨越怒江攻打金齿,又跨越澜沧江攻打效忠明朝的景东府土司俄陶,打死了来援的明军千户王升,兵锋直指云南第二大城市——大理。
这次,朱元璋还是选择了忍让,他先是派人到车里宣慰司谴责了麓川霸权主义的无理行径,并让他们联合不满麓川统治的土司组建“反帝同盟”,等待明朝大军降临。
这车里就是麓川崛起的下一个潜在受害者,现在正吓得瑟瑟发抖,对明朝的话自然无有不从!然后朱元璋又派人到大理安慰受害者俄陶,表示大明不会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以此来安亲华土司们的心。
外交工作做到位后,接下来就是战备动员了。
朱元璋派出间谍李原名去麓川摸清了他们的军备情况后,开始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部署。
麓川人最厉害的武器是象兵,明军的步骑兵对上他们往往容易吃亏。但李原名了解到这些畜牲不易控制,害怕火光和爆炸声的特点。朱元璋于是便下令让沐英、费聚、陆仲亨等人加班加点赶制火铳,囤积火药。另外,他还命令忠于明朝的土官出兵5万,供云南经历官杨大用统一培训,为日后的大战做准备。
这一练就是3年啊。1387年,积蓄已久的明朝在南、北两线同时铺开战阵。北路,由蓝玉带15万大军北伐元廷,在不久后的捕鱼儿海战役中彻底肃清了北元残余势力。南线,朱元璋调集陕西、山西、湖广各派56000人入滇参战,另外楚王府也出护卫队6000人,再加上云南土司兵50000人,大明21万大军,如泰山压顶扑向麓川。
为了用魔法打败魔法,朱元璋还向广西以及越南、暹罗、占城等附属国征召了310头大象备用。朱元璋这回应该是不打算留活口的,因为他在战前就给麓川开好了明版《辛丑条约》:设若白夷有人出来说话求免时,问他索取后项物件,金齿损了的官军,将出15000匹马来,才赔偿这些人,景东节次损了的出哨官军,将出500象来赔偿,更出屯牛30000头、青腿象奴300个,方才罢征。白夷无人来时,并不许差一个人去。
以麓川的国力,要是答应这种条件,不死也得丢半条命,朱元璋这显然要逼他们一战。
另外,朱元璋不仅管杀,而且还管埋。为了方便战后管控云南,他下令湘西的常德、辰州三丁抽一到云南去垦荒,另外四川还出25000人连带着长兴侯耿炳文的33000陕西农民,一起带着稻种、农具、耕牛到云南去搞生产建设兵团。
怎么说呢,他实在是太稳健了!有这样的领导,国之幸事啊!
到了第二年的五月份,蓝玉在北边取得捕鱼儿海大捷。六月,朱元璋就发起对麓川霸权主义的总清算。思伦法察觉到风向不对,决定先发制人,进攻亲明势力:摩沙勒寨。
这个摩沙勒寨,原本是麓川的马仔,后来改邪归正投了明朝。思伦法对这种叛徒尤其痛恨,一上来就往死里打,摩沙勒寨被打得哭爹喊娘,手忙脚乱地拨通大明的求救热线。
沐英收到消息后不敢大意,遣人大破之,杀伤了麓川1500多人,赢得了首战胜利。随着明朝各路大军到位,战争一触即发。思伦法也意识到明朝是来真格的了,赶紧调集举国之兵30万迎战。
双方会战于定边,麓川派一万步兵迎战,结果被明朝五百骑兵打穿。思伦法又派出杀手锏象兵参战,明朝针锋相对出动火枪兵迎战。思伦法见状呵呵一笑,你以为我不知道火枪能克象兵吗?但火枪填装是很费时间的,等你填装完,我后排的象兵就已经杀到你面前了,这招他以前屡试不爽。
可这次他傻眼了,明军的火力连绵不绝,根本不带停歇的,麓川的象兵被杀得丢盔弃甲,朝着己方阵地反向践踏。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明军统帅沐英,他在这一战中史无前例地开创了著名的三段击战术,完美地弥补了火枪兵装填时间过长的缺陷。此时距离西方鼓吹的那个冒牌货腓特烈大帝出生还有300年呢!
此战之后,明军杀敌3万,俘敌1万,践踏死伤者无法计数。朱元璋命令沐英稳步追击,屯田筑堡,步步为营,等待后续大军到达就送思伦法上天去。思伦法见明的玩不过就玩阴的,他派人到处散播大明威胁论,挑动彝族跟苗族的土司反明,结果无一例外全都送了人头。
最后思伦法实在是黔驴技穷了,只好把两个大臣推出来当了替死鬼,全盘答应朱元璋的不平等条约,还支付了此次明军出兵的全部费用。什么叫漂亮仗,这就叫漂亮仗!
经此一败,麓川元气大伤。1397年的时候,思伦法居然被他的宰相“刀干孟”给赶到了明朝。这事的记载比较模糊,有说是因为思伦法组建火枪兵得罪了宰相。也有的说是当时麓川诸侯都要把女儿送到思伦法后宫,而思伦法的妻子非常善妒,经常进谗言把人家父女一起处死。
不知为何,看到这里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商纣王的伟岸身躯: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
其实,哪有什么善妒的妻子啊,分明是借后宫之争的幌子搞中央集权!毕竟火枪兵是很烧钱的!最后思伦法还是靠着明朝的保护才重登王位,经此一事,麓川沉沦了几十年。
2年后,思伦法去世,由他的儿子思任法接班。此后,大明开始了对麓川的政治肢解。
建文年间,麓川下属的诸侯如威远、孟养、木邦、乐甸、大侯、干崖、湾甸、潞江等,纷纷宣布独立,改奉明朝为宗主。朱棣上台后,思任法过来控诉木邦和孟养侵占他的土地。
朱棣一听大喜,干得好,将他们升为宣慰司,再接再厉。到了后来,朱棣甚至在麓川本土的散金、南甸等地搞起了独立公投,支持他们脱离麓川,投入中原的怀抱。思任法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奈何实力不如人,只好打碎牙往肚里咽。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朱棣折腾了几十年后,国力大不如前。明朝在仁宣两朝开始了战略收缩。
宣德三年,明朝放弃占领了20年的安南,此举在西南造成强烈的政治地震。思任法突然觉得自己又行了,开始憧憬着要恢复祖宗霸业了。朱祁镇继位后,思任法见明朝主少国疑,开始了第一次试探。
按规制,他每年要给明朝交2000两白银的份子钱。于是思任法哭诉说自从遭到大明拆分,自家的财用不足,希望天朝能高抬贵手。这时当家的是张太皇太后和所谓的贤臣“三杨”。
他们依旧沿袭仁宣时代的政治路线,选择了息事宁人,不仅免了思任法的欠费,连以后的份子也不用交了。这种“量大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怂包做法,一下子就让思任法心里有了底,这大明是真不行了。
其实越是这种国力衰退的时候,越是要虚张声势,否则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跳出来朝你呲牙咧嘴,最终只会让防务压力越来越大,达不到节省国力的目的!
思任法摸清了大明的底牌后,开始收复被明朝拆解的乐甸、大侯、干崖、湾甸、潞江、南甸等地,甚至连金齿卫都给占了!
三杨内阁呢,他们在干什么?这帮人除了强烈谴责,啥也干不了!思任法深知这些文官的尿性,每次闹腾完了就上表认罪,过一段时间继续打。打完之后再上表。三年下来,不但恢复了他爹的版图,而且还侵占了明朝不少土地。这下子,三杨再怎么神经大条也反应过来了。
正统四年,这帮人手忙脚乱地开始了一征麓川,结果由于云南当家人沐晟跟朝廷主将方政不和,坐视方政孤军深入被围杀,导致明军惨败。沐晟也在事后喝毒药自杀了,也不知道他图什么!
正统六年,三杨的后台张太皇太后病重,太后还没死,王振王公公就登上了大明的政治舞台。王公公打着让大明再次伟大的旗号,开始筹建第二次西征的领导班子,他以定西伯蒋贵为主帅,兵部尚书王骥主后勤,太监曹吉祥为监军,二征麓川。
明军12万人刚到金齿,麓川守将立马就跪地投降了。蒋贵分兵三路,直插麓川腹地上江堡,思任法负隅顽抗,结果被明军斩杀5万,重创了麓川国力。
思任法一路逃跑到马鞍山组织军队做最后决战。也许是因为麓川不兴修史书吧!这一战的过程跟当年沐英的定边之战如出一辙,依旧是麓川出象兵,明军用火枪,结果蒋贵、王骥一战斩获10万麓川兵,威震西南。思任法跟儿子思机法跑到三宣六慰中的缅甸宣慰司。
这缅甸宣慰司在麓川再次伟大之后,一直被摁在地上暴打。可这次不仅收留了思氏父子,还梗着脖子跟明朝叫板。究其缘由,无非就是害怕明朝成为另一个麓川罢了,果然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啊!
正统八年,王振再次以王骥、蒋贵挂帅,三征麓川,逮着缅甸和麓川一顿暴打。缅甸被教育完后,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过去为虎作伥的错误,老老实实交出了思任法。但思机法却跑到了孟养宣慰司。
这个孟养宣慰司就更是一个白眼狼了。当年他们就是靠着明朝的帮助才从麓川独立的。后来麓川再次伟大之后,孟养被思任法给灭了国。孟养领导人“刀变蛮”跑到明朝寻求庇护,最后还是我们帮他给复的国。没想到,我们又养出了个白眼狼。
正统十三年,王公公四征麓川,这次以王骥挂帅。吸取上次的教训,王振也开始注重起了外交手段,为了避免西南土司再使绊子,他联系了木邦跟上次被教育的缅甸一起助拳,承诺把麓川土地分给他们。三国联军势如破竹,先是荡平了孟养,然后一路杀到麓川城下,思机法不敌,抛妻弃子夺路狂奔,多年后被拉去明朝砍头。
他跑了之后,麓川人拥立他儿子思禄法继续抵抗。王骥见战略目的已达到,便与思禄法结盟,约定除非石烂江枯,否则麓川势力永远不许过怒江。自此之后,麓川一蹶不振,而缅甸势力填补了他留下的权力真空,建立了雄极一时的东吁王朝,领土涵盖今天的缅甸、老挝、柬埔寨和马来西亚,俨然成了第二个麓川王朝。
16世纪中叶,东吁王朝雄主莽应龙多次企图北伐云南,但缅北土司们都害怕再次引发三征麓川那样的打击,拒绝配合。莽应龙只好作罢!
王振三征麓川,虽然劳民伤财,还给缅甸做了嫁衣,但这场战争依旧打得值当!三征麓川不仅给西南土司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威慑,使得日后的莽应龙无法成为边患,还成功遏制了麓川这个西南高句丽的崛起,否则任其做大,等他吞并云贵,川南湘西都要变成战争前线。可惜王振征麓川只是为了立功树威,没有太祖那样的深谋远虑。否则,缅甸归属犹未可知呢!
参考文献:
指文烽火工作室:《战争事典015》,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陆韧:《元明时期的西南边疆与边疆军政管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罗勇:《经略滇西: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