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模式是谷歌抵御AI搜索引擎竞争的重要举措,它将AI优势与谷歌搜索无与伦比的网页索引能力相结合。
核心亮点被淹没。在谷歌年度开发者大会I/O上,这家搜索巨头发布了应对Perplexity和ChatGPT等新兴AI搜索引擎威胁的解决方案,但谷歌搜索的全新“AI模式”却被淹没在一连串其他公告中,其中有些内容更为重要。
让我们逐一梳理。
艰难争夺AI话语权。尽管十年间对AI投入重金,当OpenAI的ChatGPT在2022年11月实现技术超越时,谷歌仍陷入被动追赶。虽然I/O大会上公布的某些尖端产品尚未面世,但通过持续投入和快速迭代,谷歌的基础AI技术似乎正在缩小差距。
先天劣势。AI模式是谷歌抵御AI搜索引擎竞争的重要举措,它将AI优势与谷歌搜索无与伦比的网页索引能力相结合。但具体实施暴露出这家搜索巨头的竞争软肋:启用AI模式需额外点击操作,这很可能降低使用率。在设计新界面时,谷歌不得不小心维护用户熟知的搜索体验——输入关键词后回车。而Perplexity和ChatGPT没有历史包袱,能提供更自然的AI搜索体验。
造AI易,造产品难。I/O大会的AI产品清单包括:AI模式、Gemini 2.5 Pro深度思考、Gemini 2.5闪电版、Gemini实时版、Chrome版Gemini、Veo 3、Imagen 4、Flow、Beam、Canvas、代理模式,更不用说Aura计划和Astra计划等实验性产品。试问不看说明书,谁能说清这些产品的具体功能和用户价值?产品命名与使用场景脱节,极易引发用户困惑。
这折射出谷歌长期存在的技术产品化难题。据KilledByGoogle.com统计,谷歌已关停296款产品,曾推出13款通讯应用(现存4款)。谷歌的挑战在于如何像1997年整合搜索服务那样,将这些分散的技术编织成用户能直观理解的产品叙事。
智能体时代来临。从谷歌I/O到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科技巨头们传递出清晰信号:AI"智能体"才是未来。这些基于语言模型的应用程序能通过简单指令自动执行系列任务。微软侧重企业客户,谷歌则推出面向消费者的代理模式。
对谷歌而言,掌控这些AI助手至关重要。一旦智能体进驻浏览器,它们就能替代人类执行包括谷歌搜索在内的各种操作。问题在于,AI智能体不会点击广告。在不远的将来,大量网络流量或将来自智能体,这对谷歌搜索等广告支撑的服务构成威胁。但若由谷歌提供智能体,则可通过商业化弥补流量损失。
本周《巴伦科技》要闻
- 英伟达向芯片对手开放AI服务器平台,博通未获资格
- 黄仁勋称中国禁售H20芯片将造成150亿美元"剧痛"损失
- Netflix市值逼近5000亿美元,现股价仍具买入价值
- Reddit股价因分析师预警"谷歌搜索问题长期化"下跌
- Netflix虽获赛事直播加持,仍遭摩根大通降级
本文为Barron's原创文章。英文版见2025年5月21日报道“Google Has Made Progress in AI. Its Challenge Is Making Products.”.(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