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回复: 2

[史地人物] 五一去贵州“慢游”,体验中国最“村”最潮的宝藏之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2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一去贵州“慢游”,体验中国最“村”最潮的宝藏之地

 风物君 地道风物
 2025年04月28日 05:25



IMG_9404.JPG

《哪吒2》电影,又又又又一次延长上映了,它真可以说是国人一整个春天的旅伴。这部电影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便是随着哪吒复生的场景而响起的歌曲《宝莲盛开》。


这首歌曲的灵感来自侗族大歌,演唱者来自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称黔东南)的舞乐蝉歌乐团。而在这首歌走红网络之前,侗族大歌早已是闻名世界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肇兴侗寨的村歌嘹亮赛强势加入了自黔东南兴起的村超”、“BA”、“T”等贵州村宇宙,让数亿人体验其歌声融于天地的魅力。


IMG_9405.JPG

黄岗侗寨,人们在演唱侗族大歌。

摄影/杨代富


贵州,是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黔东南,更是拥有415个中国传统村落(截至2023年),拥有数量位居中国市(州)第一,是来贵州逛村寨的宝藏之地。且让我们从走入肇兴侗寨开始,在这个春日的尾巴,领略黔东南的“千村浪漫”!


IMG_9406.JPG

黔东南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国传统村落

制图/韩守青

 

 


IMG_9407.PNG

饭养身来歌养心

黔东南的侗寨有多治愈系

 

 

在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侗寨肇兴侗寨游玩,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第一站,便是用脚步去丈量肇兴侗寨宏大壮阔的风采。入寨之前,且看村口那数十棵高大的杉树,已然气度不凡。


IMG_9408.jpg

肇兴侗寨整体格局

如同一艘山谷里的航船。

摄影/卢文


若是想一览侗寨全貌,则要登上半山处的观景台,看那远山朦胧之间,五座鼓楼、五座戏台、五座风雨桥与众多吊脚楼共同勾画出的山水人家长卷,领略千家肇洞的风姿。


IMG_9409.JPG

在肇兴侗寨密密麻麻的吊脚楼中

鼓楼颇为醒目。

摄影/赵高翔


走入寨中,处处都是绝美打卡点。最经典的,莫过于五座分别名为仁、义、礼、智、信鼓楼,层层檐角翩然如鹤首,正适合搭配妈妈们身上漫卷云舒的丝巾。离开主干道,走入如同树枝般散开的小巷,时不时便能见到三三两两抽着旱烟摆龙门阵的“嘎佬”,坐在小板凳上或捶布或绣花的阿婆,安闲自适,随手一拍便是岁月静好。


IMG_9410.JPG

肇兴侗寨,谷雨节的祭祀活动。

摄影/龙建睿


逛完侗寨,便可加入到如今肇兴侗寨最为火热的村歌现场。


春天到了好时光,布谷鸟叫催春忙……” 2025317日下午,习总书记就曾前往肇兴侗寨,在寨门听村民们唱了侗歌《布谷催春》。歌声里,满满是侗族人对于天地四时,人间万物的所感所知,也抒发了贵州人“会说话就会唱歌的气质。


IMG_9411.JPG

肇兴侗寨火爆网络的“村歌嘹亮”大赛现场。

摄影/龙建睿


一场村歌,是对天地自然的礼赞,也是一场迎接八方来客的庆典。一支支来自周围村寨的侗歌队,穿着盛装向着寨里最大的鼓楼坪前进,芦笙吹响了村歌的前奏曲,夜色渐浓,欢庆拉开序幕,琵琶歌如高山流水,叙事歌诙谐可爱,最后再来一首经典的《天地人间充满爱》,让夜晚的篝火更加燃放,连最矜持的银发阿姨也会忍不住踩着芦笙的节拍转圈,围着篝火,跃动起久违的青春感。


看过大寨的壮丽风景,参与了村歌等活动的热烈欢腾,若你还想要为这场侗寨之旅进行一段余味悠长的收尾,大可在寨中漫步,顺手买一张肇兴侗寨的招牌侗绣,也可去一趟位于村口的侗品源织染香体验中心,或跟着正在锤布的染娘们,亲手将侗家人最为重要的非遗技艺之一蜡染,拓在布上,印在心间;或体验缝制绣片,让侗族纹样在自家的茶几上活色生香。


IMG_9412.JPG

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陆勇妹演示靛染技艺;

漫步于侗寨之间,

也可以在路边看见缝制侗绣现场。

左图摄影/吴光辉,右图摄影/康林


肇兴侗寨,不过是黔东南侗寨魅力的冰山一角。


如果你听了肇兴侗寨的村歌现场,觉得意犹未尽,还可以前往宰荡侗寨、小黄侗寨等一处处黔东南的歌窝子,走进专用的习歌鼓楼,说不定就能体验到一段生动的现场教学。


IMG_9413.JPG

鼓楼是侗族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

也可以用来学习侗族大歌。

摄影/吴光辉


如果你觉得肇兴侗寨过于热闹,想要寻得一处清净所在,大可前往小而美侗寨的典范——大利侗寨。这座侗寨位于山谷之间,整体格局尤显巧思,河流穿谷而过,一座座鼓楼、花桥、四合院,点缀于半山之中,远望犹如一座山水盆景。漫步于盆景之间,便可得见众多半悬空的木构建筑,重檐叠阁,如同积木般搭在山腰,尤为精巧。正是因为用地有限,才让当地居民有了如此独特的山地智慧。


IMG_9414.JPG

大利侗寨里结构设计精巧的吊脚楼。

摄影/赵高翔


在黔东南深山之中,还有更多、更独特的侗寨画风等着你去解锁:从江的占里侗寨与附近的付中苗寨是兄弟村寨,兼具苗侗风情,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吹芦笙、一边蹦苗迪;位处天柱县,被誉为北侗第一寨”的三门塘,没有典型的侗族鼓楼,却可以在这里一秒穿越到白墙黑瓦的水墨江南……


一山一浪漫的黔东南侗寨,真可以说是贵州春日最为精彩的乐章之一。


IMG_9415.JPG

在侗寨里,人们用一场“抬官人”仪式迎接新春佳节。

摄影/尹刚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2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416.PNG

探苗岭腹地,寻绿野仙踪

来一场高山“spa”



走出黔东南的侗寨宇宙,一路向西,便是贵州四大山脉之一苗岭的主峰雷公山。苗岭横贯贵州中南部,是苗族、侗族、水族等众多民族同胞的家园。在苗岭心脏地带雷公山区的广袤林海之中,苗族村寨最能体现山地稻作民族的独特,每一座苗寨,都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山水秘境。


坐落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心脏地带的乌东苗寨,是黔东南村寨高冷清幽气质的典范。村寨驻地海拔约1300多米,在乌东苗寨躺平一天,就仿若参与了一场透彻身心的高山“spa”


IMG_9417.JPG

苗岭主峰雷公山下的乌东苗寨。

摄影/傅鼎


清晨日出之时,你便可以看到整个山谷都笼罩在云海之中,如同身处仙境,若是运气足够好,更可以从谷中远远望见云雾缭绕中的雷公山顶峰。走出晨光,漫步于村寨之间,三条溪流轻柔地拥抱着一处处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在乌东主寨西南部汇集,形成一道柔若白练的瀑布,走累了坐在风雨桥头,每一口呼吸都氤氲着森林的气息。所谓的绿野仙踪,无外乎如此。


乌东苗寨因水而兴,饭稻羹鱼的悠远传统正在这里得到了悠远传承。如今时节虽然没有秋获时打糍粑的热闹,却也能品一杯醇美的乌东稻酒,来一碗跃动的酸汤鱼鲜,品味这高山之上,林海之间,别具一格的鱼米之乡


IMG_9418.JPG

乌东苗寨的酿制稻酒体验活动。

摄影/吴学文


郞德苗寨、南花苗寨、雀鸟苗寨……在雷公山区,像乌东苗寨这样的世外桃源可谓数不胜数。这其中含树量最高的,莫过于森林覆盖率超过95%中国秃杉之乡格头村。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统计,这里计有秃杉3500余棵,正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原生性最强的秃杉群。不仅如此,格头村的植物、动物种类极其丰富,漫步于村间小道,春花簇生,百鸟和鸣,宛若走入一片天然的植物园,正适合舒展身心。也难怪,早在2018年,格头村就荣获国家级的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


IMG_9419.JPG

被村民称为“护寨神树”的千年秃杉王

守护着格头村。

摄影/吴学文


如此优越的生态环境,让苗家在营建家园时,颇为注重山水一体。梯田是苗寨最为亮眼的名片,只能种一二行作物的带子丘、俗称青蛙跳,最小者甚至仅有簸箕大的碎田块,这样一块块农人汗水里的微小日常,在漫长的岁月里拼成了世所罕见的农业奇观。村寨与梯田相互环绕,而在周围的山上,人们又广种林木,形成了守护村寨的风水林。如是种种,绘出了一幅山、水、人、田、林紧紧依偎的家园画卷。


IMG_9420.JPG

加榜梯田围绕着苗寨,

形成一幅美丽画卷。

摄影/张扬的小强


贵州苗寨里最具盛名的西江千户苗寨,正是这样一处苗家住山头的典范。这处苗寨最初只是山头上的一个小村落。随着苗家人口兴旺,亲族便渐渐分居到周围的山腰、山脚,人们将数百年发展的时光编织成一座座挤挤挨挨的吊脚楼,最初的村落便也生长为了宏大壮阔的四村八寨


暮色初上之时,在半山之中远望千户苗寨,挤挤挨挨的吊脚楼间,万家灯火逐渐亮起,大地的水墨粉黛,妆点上了粒粒闪耀的金粉,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在目前。


IMG_9421.JPG

远望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

摄影/吴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2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422.PNG

左手鼓楼花桥,右手江南风情

在黔东南 ,开启一段人文奇旅

 


一山一世界的黔东南,远不止苗寨和侗寨这两大村寨名片。黔东南虽然位处群山万壑之中,却并不封闭。㵲阳河、清水江、都柳江三条大河,沟通贵州、湖南、广西,成为黔东南对外沟通交流的通道。


IMG_9423.JPG

黔东南区位及地形示意图。

制图/田东玉


它们迎来了明初数十万沿着湘黔驿道,经镇远、黄平、凯里一线进入贵州的军屯将士;数百年间在天柱、锦屏、黎平一带顺水经商的八方来客,为黔东南的村寨带来了各色文化,也让在黔东南逛村寨的旅途,不仅能体验热烈的民族风情,山水秘境的自在,还能迎来一场独特的文化洗礼。


前文所述的三门塘村,正是这么一处汉族、侗族以及各方文化融合之地。在三门塘行走,民居倚山面水,马头翘角,白墙黛瓦,吊脚楼偶尔穿插其间,意外有一种穿行在皖南古村的体验。三门塘建筑的代表刘氏家祠,大门上方雄鹰雕塑展翅飞翔,两列墙柱上拉丁字母一字排开,却又微带一些罗马风情,而大门主体和宗祠院内,却均为徽派建筑风格。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正可见此地之文化包容。


IMG_9424.JPG

三门塘刘氏家祠前,

村民们举办篝火晚会。

摄影/金可文


三门塘村为什么“画风”如此独特?从这座村落沿清水江下游再走十多公里,经远口镇即可直抵湖南。古代,有大量的“苗木”通过清水江放排进沅水、入长江,三门塘村正是一处木材流转的重要节点。除了木材,还有桐籽、油茶、柑橘等湘黔土产,在三门塘村、远口镇一线集散,吸引来各地商人,也汇聚了八方人文。


IMG_9425.JPG

三门塘侗戏,融合了中原文化元素

摄影/金可文


黔东南的风采,同样因这样一条条长河里流淌的人文气韵而闪耀。


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的隆里古城,是明初入黔军屯将士最早的驻地之一。数十座青砖黛瓦的宗祠,一场舞动的花脸龙,一段传承于湖广戏剧的“迎故事,无不呼唤着数百年来,隆里人的文化坚守与深远乡愁。


IMG_9426.JPG

在隆里古城舞动的花脸龙。

摄影/李贵云


贵州的东大门镇远,开贵州改土归流之先,在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建省之际,归贵州布政司统辖,是控扼湘黔的军事重镇,又因㵲阳河贸易而兴,各地行商,让这里成为一座坐拥江西、湖南、湖北等各地会馆的“会馆博物馆”,你甚至还可以在㵲阳河畔,看到一座带着满满海洋气息,闽地风情的天后宫。


IMG_9427.JPG

镇远青龙洞下,人们欢庆佳节。

摄影/张晋铭


行走于这样一处处多彩村寨、深厚古城之间,又何尝不是领略了贵州在建省600余年来,化身西南文化通衢的史诗?在黔东南逛村寨,正是品味一场多维度的感官盛宴:是侗寨里指尖染蓝的非遗体验、耳畔萦绕的大歌天籁;是苗岭深处山高水长的森林之息;也是身在西南山地,穿越到江南烟雨之间的山地奇旅。


来到黔东南,大可放下一切烦恼愁绪,在山水之间滋养身心,细细雕刻出一段段春日时光。




文 | 苹果
图片编辑 | 陈金鱼
封图 | 尹刚
首图 | 王四红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

审稿专家

曾祥慧
黔东南州苗学会副会长

📖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中华书局

《贵州传统村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2 07:49 PM , Processed in 0.0583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