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人世间] 花5元吃饭吹毛求疵,去足疗按摩大手一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0 07: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5元吃饭吹毛求疵,去足疗按摩大手一挥

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是头号大事。


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吃一顿饭的价格越来越贵了。


印象里20块管饱的麻辣烫,现在一个人随便一吃都要四五十。


IMG_3002.JPG


路边的安徽板面,几年前一碗面不过七八块钱,今年就涨到了二十多元。


每当吃完饭,就有人感慨:“再这样下去,饭都吃不起了!”


但在这种“潮流”之下,却有饭店凭借5块钱的价格“杀出重围”,获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IMG_3003.PNG

5元自助餐


前段时间,一家开在山东济南天桥区城中村的自助餐店一夜爆火。


这家店只有十平米,厨房占去一大半空间,另一半空间则是打菜区。


IMG_3004.JPG


店里只有三张很小的桌子,坐不下几个客人。


IMG_3005.JPG


店里每天供应6-8个菜,5元一份,顾客想吃什么吃什么,米饭一块钱一份,顾客自己动手盛。


因为这里的菜物美价廉,来这里吃饭的,也都是外卖骑手、工地工人等低收入群体。


店主小孟是90后,之前在一家餐饮企业做后勤工作,看到务工人员下班晚了经常没饭吃,只能蹲在路边啃馒头,就想开一家主打实惠的快餐店。


为了压低成本,他找到一间每月只要830元的门头房,并且把菜价定在5元这个极低的档位。


5元自助餐店开业第二个月,小孟就收到了一条差评,评论里说这里的菜“量小还贵”。


IMG_3006.JPG


小孟对这条差评十分无奈,但他仍旧像往常那样经营小店,还拍视频为小店宣传。


但有一天,他拍的视频突然火了,这条差评也被许多人看见。


网友们看不下去这种“无理取闹”的差评,纷纷开始为小孟和他的店说话。


IMG_3007.JPG


有网友翻出了打差评那位用户之前的消费记录,发现他之前给了足疗按摩店五星好评,却对这家小店格外苛刻。


IMG_3008.JPG


还有网友用玩梗的方式声援小孟,他们涌入用餐评价软件,给小店的用户推荐菜里加上帝王蟹、香煎牛排、阿尔马斯鱼子酱等“豪华大餐”,跟上面4.99、5.99元的套餐价格比较显得格格不入。


IMG_3009.JPG


不少人还晒出了海鲜大餐、高端日料的照片,只为增加真实性,“骗”更多人知道这个小店。


IMG_3010.JPG


老板小孟还跟着粉丝“玩梗”,展现承接婚宴的“底气”。


IMG_3011.PNG


有人要把价格“打下来”,老板欣然同意,还开出了更诱人的条件。


IMG_3012.PNG


来支持小孟的网友,在店里坐不下,就蹲在店外的地上吃,趴在一旁的三轮车上吃。


IMG_3013.JPG

      图源:抖音@九日儿   


有粉丝花了1000块钱买飞机票,只为了来尝尝5元自助餐的味道。


还有粉丝送来鸡尾酒饮料、自家卤的把子肉和牛腩等,给顾客们“加菜”,小孟也把这些东西送给了来吃饭的客人们。


5元自助餐的生意,就在这些网友的支持下变得蒸蒸日上,甚至被顶上了济南自助餐排行榜第一名。


IMG_3014.JPG


都市的喧嚣之中,还有它为我们保留了一片温暖的角落。



IMG_3015.PNG

三元饭堂


广东汕头,有一家“三元饭堂”,名字虽然叫“三元”,但其实它的盒饭都是免费发放。


“三元”意味着饭堂的经营者出3元钱,再由爱心人士出3元钱,用6元的成本做一顿饭,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每一顿饭基本上都是两荤一素,营养均衡,少油少盐,还剔除了鱼刺和骨头。


IMG_3016.JPG


来三元饭堂吃饭的,有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智力障碍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


没有门槛,无分贵贱,无论老幼,来这里吃饭都不要钱。


IMG_3017.PNG


来自安徽的吕大叔,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靠乞讨和捡废品为生,只能“坐”在车轮上行动,被戏称为“轮子大叔”。


IMG_3018.JPG


三元饭堂的存在,无疑是他生命中的一束光。


从此,他可以不再吃了上顿没下顿,靠残羹冷炙填饱肚子,而是永远有一餐温热可口的饭菜在等着他。


64岁的汪阿姨,在11岁时患上了脊髓炎,经过多次手术,最终才保住了一条腿的功能。


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她在厦门的步行街摆摊,三元饭堂的经营者不仅为她提供餐食,还帮她进行直播引流,改善生意。


IMG_3019.JPG


三元饭堂的发起者名叫肖毅,是一名义工,之前经常跟着公益团队慰问那些孤寡老人。


2016年春节,他去给老人们送米和油,却发现很多老人因为残疾,失去了做饭的能力,即使领到了食物也没办法照顾自己。


一位老人成了盲人,全靠亲戚朋友有空的时候来给他做饭来填饱肚子。


如果天气炎热,饭菜会很快发霉,老人看不见,也没办法自己做饭,就把那些发霉的食物强行吃下。


看到这些,肖毅心里不是滋味,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


“给这些老人送米面油对他们来说作用不大,还不如直接把饭做好送给他们吃。”


但是肖毅和他的伙伴们终究时间和精力有限,一天只能送三四十份盒饭,他们就想建造一个“据点”,方便做饭和配送,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IMG_3020.PNG


于是,2016年的7月24日,三元饭堂成立了。


最初的三元饭堂,只有十几平,后来它搬了几次家,设备有过升级,却始终免费发放盒饭。


在这期间,许多人怕三元饭堂倒闭,纷纷加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


有经济实力的就捐钱捐物,肖毅会把捐款人的名字写在墙壁上,写不下了就写在墙外的门板上、外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让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善心有了形状。


IMG_3021.JPG


囊中羞涩的人就出人出力。


前面提到的饭堂常客汪阿姨,来到饭堂做义工,除了在店里帮忙,回家的时候还顺带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们送饭。


有一天,她拿出200元钱交给肖毅,说是要给饭堂的客人加菜。


IMG_3022.JPG


还有位70岁的老人,靠捡破烂维持生活,但他隔三差五总给饭堂送新鲜的鸡蛋。


有一天,他拿出了50元,交给饭堂。


那是他捡垃圾四天的收入。


IMG_3023.JPG


3元饭堂运营长达9年,义工队伍从三、四人到现在的几十人,送出了近50万份盒饭,抚慰了无数人的胃。


艺人王祖蓝也被三元饭堂的善举感动,来到这里做义工。


IMG_3024.JPG


有人称赞:“如果这世间真的有神明,那一定在汕头。”



IMG_3025.PNG

抗癌共享厨房


吃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头等大事。


但是对于癌症病人来说,他们虚弱的身体并不足以消化那些油腻、辛辣的饭菜,亲人们亲手做的饭菜,不仅可以照顾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更是一种精神抚慰。


但是,癌症病人常年在外面住院看病,亲人们即使想为他们做顿饭,也找不到厨房,只能干着急。


在江西南昌,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有一条小巷子,每当面带愁苦的人们走进这里,神色都会变得轻松几分。


“1元抗癌共享厨房”就坐落于此。


IMG_3026.JPG


共享厨房的经营者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一开始只是在这里经营早餐摊,日子过得平静且忙碌。


1993年的一天,一对夫妻走过来,问他们能不能做个灶台做饭。


原来他们的孩子患上了骨癌,刚刚截肢,非要吃妈妈做的饭,他们为了给孩子做饭,问了几家饭店,老板都不同意。


万佐成和熊庚香看不下去了,没有迟疑便答应了,并且告诉孩子妈妈她用的是“多余的火”,不收钱,她还可以每天都来给孩子炒菜。


很快,这里可以做饭的消息在患者家属之中传开了,每天来借炉子的人从十几个增加到上百个,万佐成为了让大家做饭更方便,还自费增加了十套炉灶。


万佐成一直没收钱,患者家属只需要带着食材过来,从调料到锅碗瓢盆再到燃气水电,都由他提供。


IMG_3027.JPG


后来,家属们过意不去,提议万佐成可以收点费用。


为了让家属们心安,万佐成象征性地收5毛钱,但这并不足以弥补各种成本,只能靠他们夫妻俩别处的生意来填补。


十几年后,物价飞涨,他们才涨价到炒菜1元钱、煲汤2.5元、米饭一盒一块钱,勉强实现收支平衡。


共享厨房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在有二十多个炉子,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同时洗菜做饭。


IMG_3028.JPG


万佐成夫妇希望,患者和家属们能够把共享厨房当做自己的家,他说:“有饭吃才是家,没有饭就不是家,要吃到自己亲人做的饭。”


为了经营好这个“家”,万佐成夫妇每天从早上四点忙碌到晚上十点,一年到头一天都没休息过。


共享厨房24小时炉火不熄,他们放心不下。


哪怕是除夕夜,他们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吃了一个小时,夫妻俩就放下筷子,马不停蹄地往共享厨房赶。


他们的善举,被大家记在了心里。


许多病人家属离开时,都会把电话号码写在墙上,邀请万佐成夫妇日后到他们家做客。


IMG_3029.JPG


有一位癌症病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都要拖着病体,来到共享厨房感谢老万夫妇的照顾。


那些被病魔缠身的人,这辈子都无法忘记老万夫妇的善举。


从共享厨房中飘散出的烟火气,不能治愈他们的身体,却抚慰了他们的灵魂。



IMG_3030.PNG

低价旅馆


出门在外,除了吃,住也同样重要。


在东北吉林,有一家开了24年的女子旅店,一开始住宿只要2元,后来涨到了5元,相比那些三四十一天的青旅算是很便宜了。


IMG_3031.JPG


这里的床像是木匠用边角料拼凑而成,有的床腿用砖头垫着,床单被罩上布满大大小小的补丁。


旅店只有一个水龙头,水管里流出吸管粗细的水流。


但这样的居住环境,配上2元一晚的住宿费,已经足以让所有住户满意。


这里的住户都是女人,都有各自的心酸故事:有的被家暴后逃出来无依无靠,有的儿女不孝把自己撵出家门……


老板娘“孙二娘”给了这些可怜的女人一个容身之所,还带着她们找工作机会。


IMG_3032.JPG


后来,住客几乎都是农村进城来务工的单身女人,还有下岗失业没有住处的女工。


“孙二娘”和她的2元旅馆,成为了她们在城市漂泊中的一处避风港。


像这样的低价旅馆,还有很多。


在浙江温州市区,靠近牛山劳务市场的东屿路上,有一家8元可以住一天的旅馆。


8元的房间是上下铺,下铺有墙壁可以挡风,但上铺只能靠草席和木板遮挡,老板提供的被子很轻薄,居住条件实在算不上好。


IMG_3033.JPG


这里的住客,多是没找到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没有收入,希望尽可能减少开销,这间破旧的旅馆为他们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了容身之所。


冬天寒潮肆虐时,老板会主动提供额外被褥和热水,还会请好几天没找到工作的住客吃饭。


长沙繁华的德思勤商圈旁,有一家廉价旅馆。


这里的房间面积大多为10平米,其中有三间房一直保持着每晚15元的价格,从十八年前开业到现在,价格一直没有涨过。


IMG_3034.JPG


住在这里的很多都是附近的外卖骑手,家里条件不好,没办法提供帮助,每天在城市中奔波,赚的都是辛苦钱。


老板希望他们能够把这里当成一处避风港,会为他们提供牙刷、毛巾等日用品,延迟退房也不再额外收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总有这些小店能够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这些店家知道世道艰难,赚钱不易,所以愿意为那些为了生活苦苦挣扎的人们撑一把伞,留一盏灯。


很多人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然而在苦涩的生活面前,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有人动辄以“给差评”作为要挟,为自己谋得蝇头小利;有人在高温天气下的外卖订单上备注:注意安全,我不着急。


有人在大灾大难之时趁机涨价,大发国难财;有人重义轻利,捐款捐物,舍身忘己。


IMG_3035.PNG


有人在成功至上的信条下,坑蒙拐骗、唯利是图;有人在流量不屑一顾的角落,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终其一生,或许都将默默无闻。


36.jpg


这个社会,人们习惯于向开豪车、穿名牌、戴名表的人投去艳羡的目光,而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里,又是谁会在你最难的时候,给你盛一碗饭、为你留一扇门呢?


人有落魄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任那豪车和名牌消失于车水马龙,请让良心的店面灯火长明……


参考资料:

1. 《5元自助快餐店被吐槽贵?!网友玩梗打抱不平:有帝王蟹、牛排、鱼子酱吗?》 央广网
2. 《五元自助餐是什么梗?五元自助还能有差评?》 知梗鸟儿
3. 《5元自助快餐店因1条差评爆火,9000万人围观:真相,猝不及防》 读者
4. 《一晚五元的女子宿舍,在同情声中默默关闭了...》  中国新闻周刊
5. 《记者夜探民工“8元旅馆”:靠木板草席挡风》 温州都市报
6. 《长沙最便宜的宾馆,十七年不涨价》 特立号
7. 《“几块钱成本谁敢吃!”8年请陌生人吃50万顿饭:他被喷,全网破防!》 爱济南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3 08:12 PM , Processed in 0.0757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