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姜文,主动走下神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0 08: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文,主动走下神坛?

来源 摇滚客
10小时前
a1.png

a1.jpg 姜文7年磨一剑的新片《你行!你上!》,终于上了。

依然自编自导自演,但这回讲的是郎朗的故事。

没错,就是那个弹钢琴的郎朗。

姜文+郎朗,两个看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居然合作了?

作为“叛逆符号”的姜文,居然会去拍一部成功人士的主旋律大电影?

a2.png

有此疑问的肯定不止我一个。

果然,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深层”解读。

有人从片中老师的名字出发,指出姜文是想通过郎朗拍一部中国发展史;

比如葛优饰演的老师在苏联留过学,但他要求郎朗“离开父亲、跟着他干”,这不在隐射当年“老大哥苏联”逼着我们当跟班小弟吗?

a3.png


再比如,有人看出这张爱因斯坦吐舌头照片也大有深意。一通引经据典后,居然都能牵扯到民国的“德先生”与“赛先生”之争?

a4.png


但就是这样的“深度解读”,仍然被评论反驳不够深刻。

a5.jpg


大到角色背景、小到道具口号,有人甚至能从一个灯泡的颜色看出姜文的隐喻:为啥这灯泡偏偏得是红色?

总之看完网友的讨论后,我觉得姜文拍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谜语大全。

作为2025“最烧脑”电影之一,《你行你上》,到底拍了个啥?


a6.png

《你行!你上!》原名叫《英雄出少年》,是个电影版的郎朗传记。

作为天才钢琴家,郎朗的横空出世带起了国内长达几十年的钢琴热:一个平民出身的穷小孩,居然靠着钢琴这玩意一举翻身,不仅跨越阶级,而且一步迈入老钱阶级,成功登上大雅之堂。

a7.png


这可是比发财更美的美梦啊。

我想过郎朗的故事可以让任何一个人来拍,没想过最后居然是姜文。

姜文,以最刻板的印象来说,他这个人就是“反叛”的符号。

A8.png



从《鬼子来了》到《让子弹飞》,姜文的电影已经成为自媒体起号素材库。只要想象力丰富,干出个百万播放量也是轻轻松松。

这其中的某些解读,连姜文本人看了都惊讶:居然是这个意思吗?

a9.png

现在让一个反叛艺术家去拍一个最主旋律的故事,这大概是2025年又一黑色幽默事件了。

当然郎朗的故事也有很多角度:

天才的贫困、教育的高压、这都是体现人物反叛的新角度。

而姜文偏偏选了个最主流的:就拍郎朗怎么一路爽赢全世界。

a10.png


于是影片里郎朗的口头禅变成:我只拿第一。

为了证明他真没吹牛逼,郎朗先拿到沈阳第一小试牛刀、再赢遍德国扬我国威、最后把小日本打得落花流水。

长达2个半小时的电影,讲的就是郎朗如何赢家通杀。

而作为郎朗老爸的姜文,全程几乎只有一句台词:干他!

a12.png

这样平白直叙的一部标准商业片,很难相信是姜文拍的。

难怪大家要拿着放大镜在电影里找隐喻。毕竟这对姜文来说就是妥妥走下神坛啊:

当初那个说想站着把钱赚了的人,如今也站不住了?

a13.png

姜文在新片里有没有想说的话呢?

当然有。

如果关注今年姜文出镜的采访,就会发现他很在乎一个话题:爹味。

著名发言有:我当然有爹味了,因为我本来就是个爹;

人有爹味没什么不好,最怕一把年纪还要装嗲的。

a14.png

姜文为何如此关注爹味呢?

因为他在《你行你上》里确实就演个爹。而电影讨论的,恰恰是爹味。

首先,爹味一定得是“真爹”才会有吗?

未必。

郎朗拜的每一位师傅,都代表一位“大爹”。

这里面最反差的,是葛优。

几十年来葛优都擅长演一类角色: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中年人。

A15.png

这次葛优又演了个失意老头。

半辈子不得志的人,终于碰到郎朗这么个好苗子,郎朗就是他证明人生成功的道具。

说实话以前我不懂为啥音乐人出名后,为何经常与当年的恩师闹到对簿公堂?

A16.png

当郎朗只是全国冠军,葛优还能保持好恩师姿态;

当郎朗成为全球冠军,葛优立马就飘了。因为他太想证明自己牛逼了、所以只能把郎朗踩在脚底、哪怕这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

只有一个葛优,姜文就消解了传统儒家文化中“恩重如父”那一套。

恩师,并无大恩。

再具体点说:这恩情,都是有代价的、将来要加倍偿还的。

葛优代表一种典型中式大爹、但大爹之上还有“巨爹”。

这里姜文大胆提出了一个问题:为啥郎朗只能从国外红回国内?

a17.png

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国人就是崇洋媚外吗?

未必。

电影里说的很清楚了,郎朗在德国比赛上拿了两个大奖,这足以证明专业水平。

但回国后再参加比赛,只拿了个第四名。

一个在国际舞台上都能大杀四方的人,还干不过国内的小虾米?

因为咱国内比的,从来就不是专业水平。

所以与其说崇洋媚外,倒不是反问一下:为何国内出不了国际认可的专业赛事?真的只是因为学阀垄断吗?

A18.png

从这点看姜文确实挺叛逆的。

他如实描写了天才成才路上的坎儿。但这不是为了批判黑暗,而是为了反衬郎朗的真正牛逼。

所谓天才,就是老天都会帮你!

A19.png


看《你行你上》的最大感受,就是一个字“爽”!

郎朗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我们从小听的版本全都郎朗怎么被关在家里练琴、郎爸怎么以死相逼、一个东北平民家庭怎么奋力托举。

说白了:还是太苦了。

还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励志故事。

而姜文的这部郎朗传记片,从头到尾郎朗只罢过一次课,还是因为老师不肯教;

父子俩话赶话逼得郎朗要跳楼,但这都是人肾上腺素上来后做的激情行为。事后郎朗还摆了他爸一道。

姜文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天才”的世界。

A20.png

啥叫天才?

就是他真正沉迷于自己所做之事。同样是练10小时钢琴,你不爱就会觉得是折磨;而这对郎朗来说是享受。

郎朗的升级打怪之路,更是一马平川、毫无对手。但凡比拼琴技的比赛,他都赢了;他一路从沈阳赢到北京、再走出国门、最终在美国打破种族歧视走向世界舞台,这就是专属于天才的爽文世界。

A21.png

而姜文饰演的郎爸,更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虎爸。

他做到了为儿子牺牲自己,但没把这份牺牲折算成亲情勒索的筹码。

要说姜文式的爹味:

最关键的一点,他是真正信任自己的儿子。

A22.png

做到这点其实不容易。平心而论,你真能因为孩子的一句“想学”就毅然辞去公职、甚至倾家荡产送孩子出国留学吗?

可以说在郎朗事业的每个关键节点,郎爸都没有拖后腿。

这俩虽然是中式父子,但丝毫不玩儒家“君君臣臣”那套,反而父子齐心一路奋进的爽文。

这样的成长教育片,在中国几乎闻所未闻。

我们习惯的是像去年《抓娃娃》那样,创一代父亲养废大号再炼小号的恐怖故事;

A23.png


是各种主旋律励志片里浸透着苦汁奋发向上的鸡血故事;

很少有人能在一部中式教育片中感受到快乐;

更少有人能把“爹味”拍成个正面词汇。

而这些姜文都做到了。

a24.png


或许我们借此可以谈谈何为真正的“反叛”?

所谓反叛,就是得藏着掖着说一些“大逆之言”吗?

所谓反叛,就是得摆出一副愤青的架子、嘴上嘟囔着“我不服”吗?

所谓反叛,就是要在电影里藏着各种隐喻符号给观众恰恰递小话吗?

姜文当然是反叛的。

但他的反叛,不是装叛逆。

是他从根上就不认可那套被主流建构的符号语言。

你以为是反叛,实际上人家只是在日常表达。

但就是这样一个只说大白话的人,却又被捧上神坛,大概我们的公众话语空间里,真的少有这种不被规训的人。

《你行你上》上映之后,我曾担心姜文是否会就此走下神坛;

现在看或许姜文从不在乎、跟不想走上那所谓神坛。

毕竟他太知道了,以大众的尿性,造神与毁神,往往只需要一句谣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1 10:50 AM , Processed in 0.0416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