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CPI环比上涨0.2%,符合市场预期,与6月份0.3%的涨幅相比有所放缓。同比来看,CPI上涨2.7%,低于市场预期的2.8%,与6月份持平。核心CPI方面,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7月份环比上涨0.3%,符合预期;但同比涨幅达到3.1%,高于预期的3%,创下自2月份以来的新高。
市场认为,尽管核心通胀略有反弹,但7月CPI数据整体温和,消除了美联储降息的一大障碍。交易员大幅提高了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高达95%。(华尔街见闻)
|点评| 美国7月CPI继续保持较为温和的状态,由关税引发的通胀担忧正在被缓解。从7月CPI数据来看,美国的玩具、家居等部分进口需求较大的消费品价格继续上涨,但更为广泛的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保持相对平稳,企业和贸易商们选择缩减自己的利润,承担了大部分新增关税。美国居民对于通胀的担忧有所缓解,服务业需求回暖,机票、娱乐业等价格出现上涨。
相比于通胀数据的波澜不惊,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则大幅低于预期,还大幅下修了前两个月的数据。美国部分行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减弱,就业市场有所降温,结合通胀数据,美联储在9月进行降息的理由已较为充分。
8月13日消息,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为有史以来首次突破这一水平。作为对比,去年11月,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去年7月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而在40年前,美国国债规模在9070亿美元左右。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估计,按照目前的平均每日增长速度,在大约173天内,债务将再增加1万亿美元。
数据还显示,美国7月海关关税收入攀升至28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激增273%。然而,扣除日历差异后,7月财政赤字仍达到291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仅利息支出就高达919亿美元。而6月每4美元税收中,超过1美元用于支付利息。(综合财联社)
|点评| 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带来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所以特朗普频繁呼吁美联储降息,以减轻利息支出压力。美国关税政策确实为美国政府带来了增量财政收入,还有望给美国带来巨额海外投资。然而,美国的社会保障以及国债利息支出日益增加,美国刚刚通过的税收与支出法案还将继续推高美国财政赤字。关税带来的增量收入只能延缓美国财政赤字累积的速度,无法产生根本性改变。
美联储降息只是时间问题,降息确实能减轻未来美国发行国债时的成本,但已有的37万亿美元国债利息支出负担基本不会改变。美国政府短期内可以依靠借新还旧维持债务高塔,长期来看只有真正做到开源节流,才有望从根本上缓解债务压力。
8月13日消息,长三角41座城市的经济数据均已出炉。上海GDP排在第一,总额为26222.15亿元,舟山GDP增速最高,为6.9%。长三角9个万亿城市GDP总额均突破5000亿元,准“万亿之城”温州和徐州GDP总额分别为4831.9亿元、4509.3亿元。上半年万亿GDP城市排位和2024年相比变化不大,仅有南通经济总量超过合肥,前进一位,但合肥6%的经济增速领跑长三角万亿之城。
从经济增速上看,上半年,长三角共34座城市GDP增速不低于全国5.3%的经济增速,17座城市经济增速不低于6%。其中,舟山经济增速领跑长三角,绍兴、淮安并列第二,台州、丽水、黄山并列第三。(21经济网)
|点评| 作为国内经济的压舱石,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稳健,表现稳定。得益于船舶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南通工业及出口表现亮眼,经济总量暂时超越合肥。相较而言,合肥在“新三样”产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突出,带动上半年经济增速领跑长三角万亿城市。整体而言,新旧产业动能协同发力的城市,经济发展更具韧性也更加出色。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万亿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增量。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城市基本盘稳固的同时,上半年不少中小城市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增长。围绕中心城市建设的都市圈,也在为周边城市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8月13日消息,广州市属国企珠实地产正式启动“保价行动”。具体来看,珠江天河都荟、珠江花城等红盘承诺,2025年8月8日至10月15日认购的指定房源,若后续降价,可申请对应价差的同等价值补偿,最高金额为20万元物业管理费。据悉,这实际上是此前促销活动的延续。早在今年6月,该企业就曾推出“以旧换新最高减10万元”的优惠,7月升级为“送9年物业费或20万元家电礼包”,如今将优惠包装为保价概念。
尽管项目方强调“保价周期长、范围广”,但实际操作存在多重限制。例如,天河都荟项目被排除在优惠之外,补偿仅限物业费等非现金形式,且需提供“有效材料”证明降价事实,具体细则由各案场掌握。(每经网)
|点评| 近两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上行压力增大,很多居民担忧购买房产后价格回落,自己多花了“冤枉钱”,从而延后了购房计划。房产公司承诺“跌了补差价”的措施,有助于购房者稳定预期。只是广州这7个承诺“保价”的楼盘诚意略有不足,后续房产降价补偿物业费是房企和购房者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做法,但购房差价需要购房者自行提供证明,无疑增加了“保价”的难度。并且,“保价”金额具有上限,期限只到年底,噱头大于实质内容。
如果真的能将长期“保价”写入购房合同,大概率会缩短购房者买房的决策周期。只是“保价”措施难以保证楼盘快速完成销售,对后续剩余房产销售价格的调整会有所掣肘,需要房企反复权衡。
8月13日消息,美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Perplexity AI确认,已向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出Chrome浏览器的收购要约,报价达到345亿美元。这一报价颇具冒险意味,且所需融资将远超这家初创公司的自身估值。此外,ChatGPT的开发商OpenAI也曾表达过对收购Chrome的兴趣,并在研发自家的浏览器。
据悉,成立仅三年的初创公司Perplexity AI迄今已从包括英伟达、软银集团在内的投资方筹集约10亿美元融资,最新估值为140亿美元。Perplexity拥有一款名为“Comet”的人工智能浏览器,可为用户执行特定任务,收购Chrome将使其更有实力与OpenAI等更大的对手展开竞争。(财联社)
|点评| 谷歌最近正面临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确实存在被强制剥离Chrome浏览器的可能,但最终结果还没有定论。站在谷歌角度,应该会竭力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即使真的被迫出售Chrome,OpenAI等科技巨头估计都会下场参与竞争,Perplexity的资金实力恐怕难以与之抗衡。目前其给出的345亿美元报价,也远低于Chrome的市场估值。综合来看,Perplexity收购Chrome浏览器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过,这次收购的提出,确实为这家初创公司吸引了不少关注,或也能为其应用带来一些流量。不可否认的是,未来AI浏览器有望聚合更多用户需求。科技巨头们积极抢占这一生态,也是因为掌握用户数据和流量入口,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8月12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实现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国际化方面,实现营收28.93亿元,同比增长31.29%。
报告期内,贵州茅台不仅保持充沛的现金流,其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三大核心财务指标均达9%左右。平稳增长的同时,贵州茅台仍保持着充沛的现金流。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428.85亿元。(来源:人民网)
|点评| 茅台此次半年报的最大特色是“理性回归”。营收与净利增速回落并非衰退,而是对供给节奏的有意识管理:在行业调整期,公司主动放缓扩张,意在稳住价格与渠道,并避免盲目扩量对品牌稀释。与此同时,逾30%的海外营收增速,是茅台多元增长板块中最亮眼的部分。这表明其国际化布局从“出口级产品”迈向“整合品牌价值输出”,有助于分散国内消费波动风险,提升抗周期能力。
对于“三个转型”,茅台从“政务+商务”驱动,转向“商务+礼赠+悦己”需求,并推动场景与服务的消费升级。这不仅是对应消费结构变化的战术调整,更是中长期品牌延展与生命周期管理的战略延伸。总体而言,茅台在“稳中求变”中展示出深厚的宏观资产管理能力。虽增速放缓,却更稳;现金波动,但套路清晰;转型推进,不急躁。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这份半年报凸显的是头部企业的“经济定力”与战略定力。
8月13日消息,伴随着沪指冲击前高,本周“股债跷跷板”行情再次启动,债市出现明显调整。周三,在上证指数创出4年新高3682点的同时,30年期国债收益率早盘一度大幅上行触及1.99%,而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7350%,接近7月末调整的高点。
本周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两个交易日大幅上行近4个基点;30年国债中,活跃券2500002事实上在周二已突破7月调整的高点1.9650%。7月以来,上证指数连破3500、3600点整数关口,10年国债收益率已自低点上行了约12个基点至1.75%,债市的调整还一度引发债基的赎回风波。(财联社)
|点评| 随着股市接连走高,“股债跷跷板”这个话题再度被市场提起。去年债市一路上行,部分股市资金流出转向债市,现在情况则发生了反转。去年资金对于债市的关注度提升,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上行压力较为明显。随着国内多项重磅逆周期政策相继出台,出口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仍具有一定韧性,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修复。部分资金再次从风险与收益均较低的债市中挪出,转到股票市场博取更多收益。
活跃资金在股市与债市之间来回切换,确实会引起市场在短期内出现波动。金融市场的定价中包含着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市场最终会如实的反映出经济基本面的变动。短期内市场对于债市的配置需求尚未出现明显减弱,股市上行为债市带来的资金流出压力或许较为有限。
8月13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创近4年新高。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15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694亿,时隔114个交易日重回2万亿上方。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AI硬件股持续爆发,券商股一度冲高,有色金属概念股震荡走强。下跌方面,煤炭、银行、港口、物流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683.46点,涨0.48%,成交额为8870亿元;深成指报11551.36点,涨1.76%,成交额为12639亿元;创指报2496.5点,涨3.62%,成交额为6368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沪指轻松突破3674点,创下近4年新高,两市交易热情继续升温。从板块上看,尽管下游企业对于原材料涨价接受度较低,期货市场已经展开调整,A股市场内缺乏明确热点的背景下,“反内卷”仍然成为热点板块,工业金属、小金属等板块全天走高。早盘沪指创新高后,部分缺乏方向的资金涌入证券板块。临近尾盘两市略有调整,观望资金很快介入。
不同于以往,本次沪指创新高之际,还有不少板块走势和指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前期热点盘整,尚未启动的板块很快形成接力,最终形成指数的慢牛行情。面对着逐日走高的指数,很多投资者都在等待市场出现调整后入场,短期内市场下方形成了较强的承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