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样的日子也有代价。那时候找工作渠道有限,有时候十天半个月都找不到下家。为了赶紧找到新工作,我还被中介骗过:交了50元介绍费,中介把我安排到一家餐馆,才干半天店家就寻了个借口把我赶走,中介也不理会我了。我的工资本就不高,常常等不到发工资就走了,身上没几个钱,还经常赶不上回大兴的末班车,留在城里,吃住行都是大开销。有的时候我会找身边朋友的房子借住一夜,因为囊中羞涩,每天只能吃1斤大饼或者三个馒头,菜就是盐和油炸辣椒籽。这些我不愿意跟家里人说,怕家里人担心。记得有一次,我在一家餐馆试菜太晚了,就只能在东直门地铁口睡了一晚,那是10月底,下了小雨,衣服也被雨淋湿了,冷得要命,那一夜给我想明白了,只有好好学手艺,才能不再受这样的罪。
我的厨师生涯真正步入正轨,是进了粤菜馆“烧鹅仔”之后,那是90年代,北京名气很大的粤菜馆,我在那里得到了一个掌勺炒菜的机会。1997年7月1日,我21岁,如愿当上人生中第一个“厨师长”。
当厨师长,得确定开餐时间,各部门工作时间、工作量,确保出餐效果。这时,手下的人愿不愿意听从很关键。幸好我身高一米八,站在那儿自带威慑力,再加上市面上九成菜我都会做,威信自然树了起来,从接手后厨开始,我把一切都管理得有条不紊。
风浪往往不在厨房里,而在门外。社会餐饮的经营不稳定,随时可能因为房租问题而关门,我的工作也跟着起起伏伏。有段时间,我接起了“包厨房”的活,这跟包工头有点类似,哪里的餐厅或者宴会有需要,我就带队上门,一单生意也能赚几万。
那时我二十出头,就能独当一面,难免年轻气盛,觉得自己也可以说是厨艺超群了。可慢慢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