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从不缺少故事,而以光模块CPO为代表的AI算力板块无疑是今年最动听的章节之一。自今年4月以来,A股市场阶段性探底后开启小步上涨趋势,大盘屡创新高,光模块CPO概念股更是强势领涨,可谓年内最强主线。
Wind数据显示,光模块CPO指数年内涨幅已超100%,这个数据“快递员”已成为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但近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上周五光模块CPO开始大幅回调,天孚通信、新易盛、中际旭创等龙头股纷纷暴跌,本周初继续下行,周三虽有所反弹,但市场分歧明显加大。
作为数字世界的关键基础设施,光模块被广泛用于数据中心、电信网络、5G基站等场景,其功能是将电信号转为光信号,通过光纤在服务器间传输数据,传输的速度就决定了服务器之间的协作效率。AI训练所需的800G光模块(每秒传输800亿字节)速度是普通低阶光模块的几倍,更先进的CPO(Co-Packaged Optics,共封装光学)技术则相当于给AI服务器装上“超级高速网线”,目前主要适用于对功耗和密度极度敏感的短距高速互连场景(如大型AI算力集群内部)。
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组件,成为AI算力爆发中的关键一环,推动了光模块CPO这波股价暴涨。以“易中天”(即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为代表的厂商抱上了海外巨头的“大腿”,也直接带动了业绩的爆发。今年上半年,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别约为94%、86%和78%,三家公司均深度依赖北美市场,核心客户包括英伟达、亚马逊、谷歌等云巨头;同期,新易盛净利润增长3.6倍至39亿元、毛利率达47%;中际旭创以238亿元的营收规模居首,净利润也近40亿元,3.2T CPO技术领先行业一年以上;天孚通信营收最低但毛利率达51%,为三者中最高,ROE近20%,盈利质量也是最优。
利好光模块三杰的最新消息是,谷歌云CEO Thomas Kurian在9月9日高盛举办的一场会议上透露,在1060亿美元的储备订单中,预计超过一半在未来两年内转化为收入,这预示着云巨头们的资本开支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另外,中际旭创近期也公开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海外重点客户进一步增加资本开支投入AI基础设施,主要需求为800G光模块和400G光模块,公司800G出货量提升快速增长,以及800G中的硅光比例也在快速提升,且二季度1.6T已开始逐步出货,预计未来两个季度1.6T将持续量产和规模出货,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进高端产品如1.6T和800G在国内和海外的产能建设。
然而,繁华背后风险正在积聚。首先,光模块CPO板块已同时出现“估值高+持仓拥挤+官媒降温”三大信号,短期风险收益比明显下降。其次,光模块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主要是进口光芯片组装,投资强度也不高,导致进入门槛低,诸如立讯精密、东山精密和富士康等通讯产品出口商进入光模块,可能成为行业的价格搅局者,甚至导致行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
这也导致市场观点如今出现明显分歧。看多者如国盛证券通信团队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显著上调了对中际旭创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期,其中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被提高至198.2亿元。这一判断建立在其对光模块行业高景气持续、价格维持坚挺的乐观预期基础上,尤其是认为随着AI集群向十万卡甚至百万卡规模升级,通信环节的价值量将持续提升,中际旭创作为全球光模块龙头将深度受益。
不过,这一预测也引发市场争议。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就公开质疑该预测过于理想化,认为当前基于“产能释放+不降价”假设的高利润推演忽视了制造业的周期性和未来价格下滑的风险。他还以白酒行业为例,说明即便是看似稳定的行业,产能扩张也可能成为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以激光装备起家但光模块业务已占据半壁江山的华工科技宣布,其光电子信息研创园暨出口基地一期于8月20日投产,2027年全面达产后将有超4000万只800G、1.6T以上超高速光模块,从这里销往全球,产值超300亿元。而华工科技并非孤例,当前国内多家光模块企业均在加速扩产、推进800G/1.6T高速产品落地,行业整体进入高景气周期,产能扩张与技术竞争同步加剧。
由此来看,行业的真相可能介于两种极端观点之间。作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光模块的需求预计仍将伴随全球智能算力扩张而保持长期增长。然而,行业暴利时代难以持续——随着技术逐步标准化、产能加速释放与竞争不断加剧,利润率将逐步回归理性水平。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到,即使当前处于AI算力爆发的风口,光模块在本质上仍是周期性行业,有高峰就有低谷,技术迭代与市场波动将始终伴随其间,从而建立合理的收益预期和风险防范意识。
更需警惕的是,尽管资本市场对科技板块给予适当关注并形成一定的估值溢价,有助于产业发展,但任何板块一旦被过度炒作,本应属于正常的价格调整可能演变成行情的断崖式崩塌,不仅会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更将对科技企业本身的融资渠道和发展节奏造成负面冲击。而A股在这方面的前车之鉴,已然太多。(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