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前,我们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主动发掘投资机会——然而彼时每月仅收到寥寥数份项目计划书。如今,这一数字已大幅飙升。短短半年间,我们接触的机器人企业已覆盖全产业链:从机器人基础模型开发者,到全栈机器人制造商、人形机器人研发者,乃至为这些技术提供支持的工具类企业。
机器人行业正蓬勃发展,仅2024年一年,风险投资机构就向机器人企业投入超70亿美元资金。多家企业的巨额融资轮次——如Figure(B轮融资6.75亿美元)、Physical Intelligence(A轮融资4亿美元)、Skild(A轮融资3亿美元)——标志着投资者对机器人领域的兴趣大幅增加。据预测,全球机器人市场将呈指数级增长:到2034年,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约600亿美元;到2029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约990亿美元。
尽管机器人技术正迅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最具活力、发展最为迅猛的类别之一,但它也是技术复杂度最高、学习曲线最陡峭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对于评估新企业的投资者而言。与大型语言模型(LLM)不同(此类模型有标准化基准可提供清晰的性能指标),机器人技术尚未建立普遍认可的跨公司能力比较框架。这种复杂性源于该领域的独特定位:它处于人工智能、硬件设计与工程、供应链、制造业以及实际场景部署的交叉点——要打造一家成功的机器人公司,上述每个环节都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支撑;而投资者在评估企业时,也需采用一套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简而言之,将人工智能引入物理世界,比将其引入数字世界更具挑战性。
作为投资者,我们力求尽早介入——不仅是为了支持有潜力的企业,更是为了在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机器人技术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它正迅速成为现实,并将重塑人类的生活、工作与开发方式。
随着人工智能开始重塑物理世界,我们正见证技术进步与重大机遇的罕见交汇。从仓储自动化到通用型机器人形态,这些系统不仅能执行任务,还能在实际环境中学习、适应并持续优化。打造这些技术的企业,正在为构建更高效、更具韧性的未来奠定基础——若能以审慎的方式推进发展,还将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人类始终扮演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为助力探索该领域的同行,我们近期整理了一份关于市场机遇、机器人投资的独特挑战以及企业评估框架的入门指南。鉴于指南内容较为深入,在此我们先概述评估机器人初创企业的三大核心要点:
1. 寻求跨学科优势与前瞻性领导力。
机器人技术绝非单纯的人工智能课题——它是软件、硬件、数据、制造与运营的融合。成功企业需在早期汇聚各领域的顶尖人才,但仅有“精英背景”远远不够。我们寻找具备第一性原理思维,能基于现代技术架构开展研发,且拥有与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相契合的长期愿景的团队——而非固守过往成就。
2. 切勿轻信演示——深入探究其本质
若想真正评估机器人的能力,关键在于理解演示背后的场景。该系统是完全自主运行,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远程操控?物体或环境是否经过布置以简化任务?只要有机会,就应实地观察系统运行状况:在非受控环境中(尤其是当流程未能按照预期推进时)的表现,往往比精心准备的演示更具参考价值。必要时,可适当打断机器人的工作流程,观察其应对方式。
3. 评估实际表现,而非仅看潜力
由于缺乏通用评估标准,投资者需依据企业自身的“成功定义”进行判断。需追问可量化的指标,例如任务成功率、吞吐量、自主运行时长等。了解部署周期、所需培训内容,以及数据策略能否形成持续改进的反馈循环。归根结底,最具潜力的机器人初创企业,既能展现雄厚的技术实力,又拥有可扩展的部署模型,还能为客户提供清晰的投资回报率蓝图。这是从上一轮机器人热潮中汲取的经验教训之一——避免陷入概念验证困境。
随着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初创企业日趋成熟,风投机构需从过往周期中汲取经验教训。2014—2015年,许多机器人公司陷入困境,它们仅能为单个客户提供一次性集成服务,缺乏广泛应用与规模化发展的清晰路径。当前机器人企业受益于硬件效率的飞跃性提升、可扩展的数据采集方法以及以往周期中未曾具备的人工智能能力。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相互融合,使机器人技术终于有望走向主流。
随着数字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物理世界成为下一个至关重要的自动化前沿领域。当人工智能模型在软件工程、客户支持及数据分析等领域增强白领工作者能力时,针对体力劳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仍有巨大挖掘空间。在软件领域,人工智能正推动开发民主化,技术护城河正逐渐消弭;而在机器人领域,由于物理世界集成的复杂性,其技术护城河依然稳固。
其价值并非实现劳动自动化,而是构建能增强人类能力、在实际部署中持续学习和优化的系统。这类企业具备长期发展的战略潜力,且技术门槛高:随着时间推移,其积累的“数据复利优势”及与物理环境的深度融合,将形成纯软件模式难以复制的竞争护城河。
愿意审慎评估这些跨领域企业的投资者,将成为助力构建并重塑未来物理世界的关键力量。(财富中文网)
作者Emily Zhao是Salesforce Venture负责人,Pascha Hao是Salesforce Venture投资人。
Fortune.com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财富》杂志的观点和立场。
作者:Emily Zhao, Pascha Hao
译者:中慧言-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