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回复: 0

歷史上「三大阳谋」 明知是陷阱 却不得不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4 04: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09/14 网推 李佩妘



歷史上三大阳谋巧妙操控人性与权力,即使明知是陷阱,也不得不按计行事。(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歷史上有些计策表面光明正大,实则暗藏杀机,当事人明知前方是陷阱,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行动。从春秋的「二桃杀三士」,到战国的「围魏救赵」,再到汉代的「推恩令」,这三大阳谋巧妙操控人性、权力与局势,让人自动落入圈套,至今仍令人嘆服。


根据《搜狐网》报导,与阴谋暗中操作不同,阳谋完全公开策略,明示目的,却让人无法抗拒地照计行事。歷史上有三大阳谋,至今仍流传千年,展现了古人对人性与权力深刻的洞察。

案例一: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麾下三位将军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战功赫赫,却各自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相国晏子担心他们功高震主,精心设计一个陷阱:让齐景公设宴款待三人,但只准备了两颗珍贵桃子作为赏赐,并建议按战功决定桃子的归属。

面对这个明显的难题,三人起了争执,公孙接与田开疆先行夸耀战功,各自取走一颗桃子;古冶子见状,怒不可遏,拔剑怒斥同僚,最终羞愤自刎,剩下两位将军见状,也因羞愧无地自容,相继自尽。这场阳谋透过人性的骄傲与自尊,巧妙让三位大将自行消亡,无需正面动手。

案例二: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形势危急,齐王派田忌与军师孙膑率八万精兵前往救援。孙膑提出逆向策略:不直接攻向邯郸,而是派主力直捣魏都大梁,并在魏军必经之路设下伏兵。

魏军闻讯,不得不放弃围城,急忙回援,结果在回师途中遭遇伏击,大败而归。此计利用对手的心理与战略反应,巧妙将困局转为优势,堪称战略上的高明阳谋。

案例三:汉武帝推恩令
汉武帝时,诸侯势力日益膨胀,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谋士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必须将封地与爵位分给所有子嗣,而非仅由嫡长子继承。

此举表面看似皇恩浩荡、宽厚仁慈,实则暗藏深意:诸侯国内兄弟争斗不休,势力自然被削弱,中央则坐收渔翁之利。这一策略名正言顺地收回权力,展现了高明的权力制衡智慧。

这三大阳谋至今仍令人讚嘆,它们不靠阴险手段,而是善用公开策略、操控人性与局势,让当事者自动按计行事,充分展现了古人智慧的深度与残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8:46 AM , Processed in 0.0639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