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影乐之声] 影视丨《家庭简史》导演手记:抽象灵感如何落地?靠假设搭故事,凭气质选演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4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影视丨《家庭简史》导演手记:抽象灵感如何落地?靠假设搭故事,凭气质选演员

Screenshot 2025-09-14 at 11.35.49 AM.png


对导演而言,首部作品从抽象灵感落地成完整影像,是一场充满巧思的「拆解与重组」。今天,《家庭简史》导演林见捷分享了他的创作路径:灵感或许是对「家庭神秘感」的好奇,是显微镜与摄影机视角的碰撞,甚至是火车上一个不愿让座的陌生身影;从模糊概念到具体故事,他会用「家长替孩子考试」这样的假设搭建情节,用荒诞幽默或寓言式风格定调。而在《家庭简史》这部电影中,选角更是让故事「活」起来的关键——祖峰与角色重合的书法、网球爱好,郭柯宇如「浓雾」般的神秘气质,都让影像的情感基调与视觉风格愈发清晰。


导演首部作品一般是如何从抽象灵感或概念,逐步发展出具体的故事脉络、视觉风格和情感基调的?










答主:JJ林

《家庭简史》导演



各位知友大家好,我是电影《家庭简史》的导演林见捷。


灵感的来源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挺神秘的过程。它可以来自一些很具体的东西:比如一个承载记忆物件,一个听到的故事,一则看到的新闻,一张照片;也可以来自很抽象的东西:比如一种感觉,一个梦,一个概念,一个假设(What if)。它可以和自己密切相关,比如一段经历,一个朋友,也可以和社会密切相关,比如热门事件,公众人物。它可以主题先行,像保罗施拉德写《出租车司机》;也可以人物先行,像达内兄弟的大部分作品。也有很多时候,不同地方汲取的灵感碰撞,才有了一部作品。 


我在纽约大学拍摄的两部短片,其中一部来源于情境:我想拍一部关于考试的短片,因为它是我从小到大经历过许多次的事件,但每一次经历都令人无比紧张。但考试的过程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意思,但如果考试的主体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会是什么样?于是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想要送自己的孩子进全市最好的学校,但因为孩子其实很平庸,所以她想到给校长送礼。没想到她自己却经历了一场人生考试。我一开始想写一个写实的片子,但写着写着它变了样,变成了一次黑色幽默的旅程。那也是我第一次在创作过程中尝试现实主义之外的风格。


另一部短片,来自我在火车上听到的一个人物。当时我在一个学姐的毕业短片里,给她录音,因为我职位的关系,周围噪声被过滤了不少,我也能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听觉上,世界有了新的样貌。那时候,同组的同学过来聊天,她跟我说起隔壁车厢的一个男人,不愿意给人让座的事情。说者无意,听着有心。在火车上给人让座本是很常见的事,我被问过许多次,从来没有说过不。于是我对这个说不的男人产生了好奇。我到隔壁车厢,想看看这个男人长什么样。但他已经下车。但这样似乎更好,对我而言,没有一个真实的形象,打开了我的创作空间。于是从这个事件出发,我用想象填充了这个人物,以及他将要经历的一段旅程。这个不愿意让座的男人,把询问的人指责了一通,似乎是一个不讨喜的主人公。之后我们跟着他回到县城,他久违的家,去参加和妻子的离婚裁定,并和已经陌生的儿子告别。


《家庭简史》的最初灵感比前两个短片更抽象,是一种感觉。我一直对家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它很简单又很复杂。而且人们总说家庭和睦,对我而言,从小在不同的家庭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家庭生活有种神秘感。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手势,眼神,和暗号构筑而成。每次我看到全家福,看到那些微笑的脸,我都会想在那些微笑背后,每个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希望可以去捕捉这种神秘感,因为它很适合电影的媒介。于是我想到了一个神秘的男孩来到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里面,和每个家庭成员都产生化学反应的故事。


另一个重要的灵感,是显微镜视角的「灵光一闪」。我在大学学习生物,后来转投电影,当时有好几个方向,但选择电影是因为觉得电影离生物最遥远。但在构思《家庭简史》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或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遥远。摄影机和显微镜,都可以用来理解生命。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机体,希望可以更了解它们的结构,推演它们的功能,但当我将这个视角放在片中这些人物身上,我发现相反的事情反而成立:摄影机镜头离他们越近,虽然看得越清楚,但他们却越神秘。这两个灵感的碰撞,成就了《家庭简史》。电影和所有艺术形式一样,不光是内容,也是形式。不光是故事,也是讲故事的方式。


我今年的新短片《河马》是在拍摄家庭简史之前一个月拍的,当时《家庭简史》因故要延期,我刚好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想把它拍出来。我在纽约大学期间,学校对拍摄的短片有个要求,不能超过 15 分钟,但我之前拍的两个短片都在 18-20 分钟。虽然参加了不少影展,但我一直认为我没有正式毕业。能够在 10-15 分钟内完成短片叙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一次拍完 12 分钟的《河马》,我才觉得我正式毕业了。


《河马》最初源于我在准备《家庭简史》期间看到的一则社会新闻。但我希望找到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讲这个不寻常的事件。一天我脑海里突然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注视着河马无精打采,充满皱纹,难以捉摸的脸。小女孩好奇的目光试图穿透现实温顺的外表,抵达父母小心维持的秘密的核心。于是我决定用荒诞幽默的语调讲述这个有些灰色的故事。和《家庭简史》类似的,内容上的灵感和形式上的灵感碰撞出了这个奇特的短片。



1.gif



看完林见捷执导,祖峰、郭柯宇主演的家庭片《家庭简史》你有什么感受?










答主:JJ林

《家庭简史》导演



各位知友大家好,我是电影《家庭简史》的导演林见捷。今天影片就正式上映了,也期待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去感受关于家的谜团和真相。


拍摄《家庭简史》让我最欣慰的是找到了四位完美诠释四个主要角色的演员。因为影片的寓言气质,对表演的要求也并不是完全现实主义和生活化的。选角成为了成败的关键。


寻找父亲的扮演者,花了我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我见了许多演员,但一直没有找到让我觉得一见倾心的演员。机缘巧合之下,剧本递到了祖峰老师手上。他当时正在拍摄另一个片子,转场休息的时候,他想先看看剧本的开头,结果一口气就看完了。他觉得读下来很顺畅很吸引人,剧本也很简洁很成熟,第二天他就给我打了电话。我们视频聊了一次,40 分钟左右,我感觉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涂父。选择的过程很长,但决定的过程很短。


更有趣的是,在剧本里,我构想的父亲角色要会写书法、喜欢听古典音乐、会打网球。我本打算建议祖峰老师去学习了解一下这些,没想到他书法很好,也常打网球,古典音乐也是爱好。那一刻,我感觉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郭柯宇老师的加入,同样充满了惊喜。有人向我推荐了《再见爱人》这个综艺,看了几期节目后,我被她的气质深深吸引,觉得和母亲这个人物有不少相似。第一次见面,我们没有聊太多剧本,更多地是聊生活。她对剧本的感受是:「就像穿过浓雾一样。」之后我在看景的时候,有一天,突然起了大雾,我忽然想到她的话,这种神秘的雾一样的感觉与我想要营造的影片氛围不谋而合,于是决定,跟着感觉走,郭老师就是我的「母亲」。她的复出也为角色带来了新鲜感,让观众眼前一亮。 


两位小演员,孙浠伦(饰演严硕)和林沐然(饰演涂伟),性格截然不同,也正是这种不同,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火花。我明白观众对故事的带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涂伟和严硕的选择,以及他们之间的火花。


他们是从一百多位孩子中挑选出来的。我被林沐然的真诚和幽默感打动,剧本里的涂伟有一些后知后觉,像个地主家的傻儿子。但我知道林沐然自身的特质,看似单纯实则复杂的内心,他的真诚和幽默,能够赋予这个人物更多的层次。孙浠伦则拥有严硕最重要的气质:神秘感。我在看他的试戏的时候,就发现他可以用很少的表演痕迹,不经意的展现角色的多义性。复杂暧昧神秘,你不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但能够吸引观众去深入他的内心世界。他也是所有面试的孩子中唯一有这样气质的。


十分高兴最终每个角都找到了最适合的演员,也希望大家都能喜欢演员们在电影中的表现。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09:20 AM , Processed in 0.0481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