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甲午海战打败清帝国,西方对日本军事效能和战术的惊叹和赞许,远多于对贫弱中国的同情。日俄战争(1905)更是打破了西方固有的种族优越论,为日本赢得了“东方不列颠”(Britain of the East)的“美誉”(《纽约时报》1905年9月5日)。对俄国有敌意的英国和美国,更是把日本的胜利描述为一种进步叙事:一个“立宪”、“文明”的国家击败了一个“专制”、“落后”的帝国(俄国)。
如果说美日官方粉饰日本二战罪行还要赶上凑五逢十,以自由派或“白左”掌控的美国学界的“修正派”则是持久不竭(关于美国学界早期的修正学派力作,见《于滨:80年前,他驾驶B-29轰炸机向广岛投下原子弹》)。而最新的修正派力作,是哈佛大学出版社2020年底推出的《帝国囚徒:二战日本战俘营内幕》(Prisoners of the Empire: Inside Japanese POW Camps)(下图)。
这本书中,作者在经过“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后发现,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印尼、缅甸、菲律宾等700余座日本关押盟军战俘营地中,造成14万盟军战俘高达40%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日军对关押如此多的战俘缺乏准备,计划不周,设备和经验不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日军虐俘是源自上级的指令和日本文化使然”(no evidence of any top-down directive or an inherent quality of Japanese culture)。
笔者随后又问科夫纳,如何解释二战期间日军虐杀被俘美军飞行员并食用其内脏的事?1944年,驻守在硫磺岛附近的父岛的日军,将8名被俘的美国海军飞行员残杀后食用他们肝脏。而在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中,唯一的逃生者是一位20岁的年轻飞行员,也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老布什。2003年出版的《血色长空:美军飞行员之殇》(Flyboys: A True Story of Courage)一书(下图)对此有详细记载。
“We started our journey at one of the most tragic places of the war, where there was a massive killing industry; we ended it at the place where the first atomic bomb was dropped on human be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