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9月核心CPI回到1%,央行开展6000亿逆回购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6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核心CPI回到1%,央行开展6000亿逆回购 | 财经日日评

Screenshot 2025-10-16 at 9.02.01 PM.png

9月核心CPI近19个月首次回到1%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0.3%,前值-0.4%。CPI环比有所回升,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9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9月份,其他用品及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9%、2.2%和1.7%,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1%、0.8%和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

 

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环比继续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上月收窄0.9%,环比上涨0.1%。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2%。(国家统计局官网)


|点评| 9月份CPI同比小幅回升,但整体仍处于低位区间。在“国补”政策的带动下,耐用消费品价格回暖。服务业价格继续支撑CPI,但环比动能有所减弱。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服务业整体表现平淡,对CPI的拉动作用或将走弱。食品价格成为CPI的拖累项,猪肉价格仍处于探底过程中。随着生猪养殖行业启动减产计划,未来猪肉价格有望企稳回升,或将成为推动CPI上行的积极因素。

 

“反内卷”行动拓展到多个行业内,促消费政策对部分工业品需求有所拉动,叠加去年低基数,9月PPI有所回暖。值得注意的是,“反内卷”涉及的行业价格回升动力已有所趋缓,例如水泥、螺纹钢价格环比开始走弱,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也在持续承压。


央行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10月15日,央行网站发布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今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本周三,8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央行已提前在9日开展11000亿续作。结合当月8000亿到期量,这意味着10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3000亿,由此,10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合计加量续作4000亿。

 

除了中长期流动性到期较9月有所增加,另一方面,10月的政府债发行量仍较大。数据显示,预计10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达1.21万亿元,中下旬税期走款规模约1.8万亿元。(财联社)


|点评| 近几个月央行一直在逆回购市场加量续作,提供充足的短中期流动性,维持市场利率稳定。央行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未改,10月政府债发行量加大以及税期走款扰动,央行后续大概率仍将进行对应的流动性投放。近期国债收益率走低,更多是由于“股债跷跷板”效应所致,此前进入债市的避险资金陆续撤出。

 

三季度国内宏观经济数据修复势头放缓,内部财政发力必要性提升,需要央行在长周期上提供更全面的流动性投放。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为国内降息降准提供了外部条件。不过,银行体系净息差改善有限,四季度央行或更倾向于进行降准或小幅度降息。


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3.2%



10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4年的3.3%降至2025年的3.2%,比7月上调了0.2%;2026年则会降至3.1%,与此前预期没有变化。此前,4月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冲击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促使2025年4月的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增长预测下调0.5%至2.8%。随后,在7月的展望中,主要由于关税税率的降低及其对金融状况的影响,IMF又将2025年全球增长预测小幅上调0.2%至3%。

 

IMF本次预计,全球整体通胀率将在2025年降至4.2%,在2026年进一步降至3.7%。这与7月预测几乎相同,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就美国而言,IMF预计其通胀将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回升,因为关税的影响将不再被供应链吸收,而是最终将传递给消费者。(第一财经)


|点评| 美国与全球多国已达成贸易协定,中美保留了谈判窗口,美国关税调整给全球贸易带来的不确定性大幅下降,成为IMF这次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提高全球贸易壁垒,长期来看将制约全球经济增长潜力。其中,有色金属、科技与新能源等特定品类商品面临的进口限制尤为严峻。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两年中,除美国等少数国家通胀顽固外,全球通胀率正在下行,部分地区的物价已陷入负增长,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面对关税增高和需求降低的双重挤压,跨国企业可能会选择牺牲利润率保住市场份额,需要制定各自差异化的应对策略。


全球智能手机三季度出货量增长3%



10月15日消息,全球领先的技术研究与咨询公司Omdia的最新研究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3%。三星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领先地位,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19%。苹果公司iPhone的出货量则同比增长了4%,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强劲的第三季度销售业绩。由于 iPhone 17系列上市后初期需求强劲,苹果成功占据了全球18%的市场份额。

 

小米又迎来了一个平稳的季度,市场份额达到14%,而传音控股和vivo各自占据了9%的市场份额,上述五家公司共同构成了三季度的前五大供应商。(财联社)


|点评| 全球三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小幅反弹,主要由少数头部厂商所推动,整个市场全面回暖的势头暂不明显。苹果是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的重要贡献者,iPhone 17系列将“牙膏挤爆”,全球大量“果粉”的换机需求被激活。其他手机厂商在折叠屏、后盖显示屏等方向上发力,带给用户不同的使用体验,也推动了出货量的提升。

 

由于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越演愈烈,内存、储存芯片等半导体产品价格陆续走高。手机制造商的成本上涨压力加剧,需求端仅小幅回暖,制造商们难以完全将成本压力传导至终端价格,盈利能力将受到考验。


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近1.3万亿元



10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现行政策中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12925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优惠4857亿元;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优惠1120亿元;其他各类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优惠6948亿元。

 

同时,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29.8%,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新华社)


|点评| 制造业是减税降费重点支持的行业,享受的政策红利规模基本保持在万亿级别。作为支柱产业,制造业企业成本下降,效应将传导至上下游及终端消费者,进而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促进良性循环。近年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税收优惠也进一步向鼓励创新与先进制造聚焦。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特定行业增值税加计递减等举措,都体现出当前的政策导向。

 

眼下,国内依然面临内需不足的压力。减税降费及退税或会影响短期税收收入,但从长远来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在执行层面,更需要不断完善管理,让政策红利尽快落到企业的账上。


京东新车即将发布引发关注



10月15日消息,“京东新车即将发布”一事,引发网络舆论的广泛关注。据悉,这款由京东汽车宣布联合宁德时代旗下的时代电服和广汽集团共同推出的新车,根据披露的定位和车辆配置,预估定价在10万元—12万元之间。按规划,该车将于京东双十一期间正式发布,并由京东进行独家销售,在车型方面,有望将采取“巧克力换电”模式,预计为广汽埃安换电车型。

 

京东集团对此回应称,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广汽投资者关系部门表示,京东目前没有参与研发环节,各方暂时也没有成立合资公司的打算。京东负责的主要是销售环节以及售后服务等。(澎湃新闻)


|点评| 京东已经不是第一次与车企合作卖车,早在2021年京东就与天际汽车合作,推出定制车型在京东平台销售,车辆销售情况较差,最终项目以失败告终。这次京东选择的合作方是实力更加雄厚的广汽与宁德时代,但汽车天然不适合以网购的方式售卖,这次由所谓的“京东新车”掀起的流量是否会转化成销量尚未可知。

 

京东涉足汽车业务并非一时兴起,京东在线上售卖汽车配件、线下开展养车业务都有长期的布局。京东虽在物流与供应链方面具备优势,但在汽车市场中施展空间有限,相关业务始终不温不火。汽车市场广阔,新能源车打破汽车市场的固有格局后,很多“局外人”都想进来分一杯羹,许多企业却忽视了“隔行如隔山”这一基本规律。


沃尔玛将在ChatGPT提供购物服务



10月15日消息,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正与OpenAI 合作,让消费者能够在ChatGPT上直接浏览并购买沃尔玛的商品。沃尔玛人工智能、产品与设计执行副总裁近日表示,用户只需在ChatGPT中点击“购买”(buy)按钮,即可直接选购沃尔玛的商品。此功能预计将在今年秋季正式上线。

 

届时,用户现有的沃尔玛或山姆会员店账户将自动与ChatGPT关联,且部分商品还将来自第三方卖家。生鲜食品尚未纳入ChatGPT购物目录,原因之一是消费者通常会每周定期购买类似商品。此外,OpenAI 还与电商平台 Etsy 和 Shopify 达成合作,让ChatGPT用户能够直接购买这些平台上商家的产品。(华尔街见闻)


|点评| OpenAI创始人奥尔特曼近期已在访谈中表示,要将ChatGPT升级为内嵌众多服务、可直接调用App的生态平台,这一宏大愿景也驱使其联合更多巨头豪赌AI基建。不可否认的是,AI技术正在重塑各行业规则。以购物为例,越来越多人习惯在决策前先询问AI建议。站在零售商角度,接入AI入口,或也是想抓住基于对话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获取增量流量并提高获客效率的可能路径。

 

根据构想,OpenAI与沃尔玛等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或只是开始。未来若有教育、医疗等更多领域的产品接入其平台,OpenAI可能成长为跨行业的平台型基建。不过,这一商业模式能否跑通,目前仍待用户的行为验证。


周三两市探底回升沪指涨1.22%



10月15日,市场探底回升,沪指涨超1%重回3900点,创业板指探底回升涨超2%。沪深两市成交额2.07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5034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轮番活跃,机器人概念股午后爆发,机场航运板块震荡拉升,医药板块全天走强,数据中心电源概念表现活跃。下跌方面,港口航运股集体下跌,光刻机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912.21点,涨1.22%,成交额为9616亿元;深成指报13118.75点,涨1.73%,成交额为11113亿元;创指报3025.87点,涨2.36%,成交额为4918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在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持续用力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提振下,周三两市全面回暖。本周三个交易日在调整与回暖之间反复切换,市场风格快速轮动。从板块上看,今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工业多项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汽车产业链全天领涨。工信部部长会见苹果CEO库克,库克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苹果产业链、消费电子板块活跃。临近尾盘,券商、保险板块冲高,带领沪指重新收复3900点。

 

本轮宽幅震荡期间,成交量与指数震荡幅度并不相符,市场风格变化速度过快,很多投资者仍处于观望状态。市场中对于热点高低切换的讨论声音被放大,科技板块经历本轮调整后能否重拾动能,仍待市场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17 09:54 PM , Processed in 0.0733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