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1

第二次台湾光复前夕,美国促和,中国促统,攻守之势异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4 06: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次台湾光复前夕,美国促和,中国促统,攻守之势异也

雁默
台湾自由撰稿人

来源:观察者网
2025-10-24 14:22:29

a1.jpg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假设第二次台湾光复是两年后,那么,第一次台湾光复前两年,发生了什么事?此时此刻又发生了什么事?1943年与2025年今昔对比,我们不妨借由台湾问题寻找一些具有连续性的现象,以及历史反差,来看美国霸权的盛极而衰。

1943年1月7日,《重庆大公报》发表了一篇社论——《中国必收复台湾,台湾是中国的老沦陷区》。该文的背景是,盟军在中途岛战役(1942年6月)以及瓜达纳尔岛战役(1942-1943)转守为攻,盟国内部开始讨论战后和平方案,并有意将战后的台湾交由国际托管。闻此,《重庆大公报》予以驳斥。


时间往前推两个月,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在重庆一场国际记者会时称: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及琉球,朝鲜必须独立。美国方面有一流行口号,“日本为日本人之日本”,其意在指日本所侵据之地均应交还原主。

宋子文针对战后领土问题,是恢复到九一八以前的状态,或是恢复到甲午战争之前状态做了正式的表态。

在1941年12月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以前,国民政府在领土上的立场是恢复九一八以前的状态,对台湾的归属并未清楚表态。直到正式宣战,与日本签订的所有条约失效,台湾在法理上就应回归中国。而宋子文直到1942年底还被记者询问此一问题,代表在现实层面,国民政府于台湾战后归属问题上仍在与美国周旋。

《重庆大公报》用“老沦陷区”定义台湾,意在将台湾与东北四省一同划归为中国失土,该文针对的是美国内部的一份媒体倡议“太平洋关系备忘录”。该备忘录由美国三大杂志《时代》、《生活》、《财富》合撰,主张战后应在太平洋建立一条防御地带,列入台湾、琉球,划归国际共管。

《重庆大公报》严正指出——台湾是中国东南海疆的屏障,与海南岛是中国监视海疆的一对眼睛,谁愿意让人拆去屏障?谁愿意让人挖去眼睛?若盟国之中有人做此想头,必受中国人的强烈反对。

a1.jpg

1945年,台湾民众欢庆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国际托管——古帝国处理藩属国的现代形式

“太平洋关系备忘录”是当时美国重要政策倡议文件,反映美国精英阶层对战后秩序的早期构想,旨在防止日本复辟军国主义,并推动反殖民与国际合作框架。该文件影响了美国务院与日后的开罗会议(1943年11月)。

开罗会议反映了中美周旋近两年的结果:台湾、澎湖归还中国,但中方在琉球问题上妥协。而此备忘录虽未在当时成为政策,却也成了冷战期间美国对台湾采取“战略模糊”的滥觞。

“太平洋关系备忘录”呼吁美国主导“美国世纪”,透过托管防止帝国复辟,象征美国从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不过,在实质意义上,是为美方,或美国所控制的“国际方”在太平洋地区筑起海上长城,防止区域内任何单一国家独占,包含日本与中国。此备忘录间接形成了联合国托管章程。

美国当时的反殖和反帝立场,具体表现在促进前殖民地自决,并借由此一道德高地确保美方的战略利益。

国民政府在当时也洞悉美国意图,并趁着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美国急需中国消耗日本国力作为筹码,坚决要求收复台澎,促成朝鲜独立。

起草“太平洋关系备忘录”的媒体称之为“进步的国际主义”,但从历史角度看,论其实质,只不过是古代大型帝国处理藩属国的现代形式而已。白话说,就是间接统治,稳定边疆,与帝国监督。

中国作为古老的文明大国,当然看得清“文明幼崽”的意图,只是当时实力不如人,太平洋战争也不是中国打的,致使琉球没能保住,东南亚那些战后脱离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古藩属,也成了广义上的美国势力范围。

a2.jpg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满洲(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无条件地归还中国。

二战后,随即进入冷战时期,国民党迁台,也将其亲美立场带到台湾,台湾虽闪过了国际托管,但还是躲不过美国遥控。

如果将国际托管视为一种理想主义的和平方案,对于朝鲜战争之后的台湾问题,美国转向现实主义的风险管理战略,采取“模糊威慑”的方法平衡中美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战略模糊是一种“不愿采取承诺形式的道德立场”,进可制中,退可弃台,目标是尽可能延长实质由美国托管的台海现状。

但若要细究“现状”,80年来经过两次变迁。在两蒋时期,台湾问题还是两岸间可以解决的问题,直至台湾民主化以后,才得以让美国更细腻而牢固地控制台湾,以致2000年后的台湾完全失去自主性,现状才变成中美问题,统与独,台湾都无法做主。

由于1943年的“国际托管”真相是“美国托管”,因此,“台独”所追求的并非真正的独立自主,而是类似马绍尔、帛琉那样,独立后仍由美国做主,或是类似日菲的半自主。

不过,“台独”并没有搞清楚,或不愿面对的真相是,自冷战时期开始,美国就是在施行现实主义的风险管理,以不愿采取承诺形式的道德立场与中国大陆进行斗而不破的博弈。风险低的时候美国保台,风险高的时候美国弃台,其模糊立场只是要确保美国能收获战略利益,也能体面下庄。

综上,“国际托管”在当时国民政府的坚决反对下未在台湾实现,但国共内战使得台湾又得以让美国以战略模糊的方式间接控制。今天的现状,则是在中美建交时,中方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因而避免美方重启“国际托管”歪念下的现状。

1943年与2025年一样,一切都还是服膺实力原则。1943年,中国是付出大量军民的惨烈牺牲才换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妥协,也才有“台湾光复”;2025年,中美在硬实力上攻守易势,自然有底气要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再次妥协,为第二次台湾光复创造条件。

今年,中美经过数次激烈的交锋后,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给出了一份涉及中美全面性关系的报告,在台湾问题上,建议美国政府要支持“渐进式统一”,以稳定中美关系。

与1943年的“太平洋关系备忘录”相较,这份报告象征着美国又从全球主义转向了孤立主义,帝国由盛转衰。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4 06: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5-10-24 06:50 AM 编辑

美国求和,中国促统

特朗普在10月20日表示,他认为中国大陆没有“入侵”台湾的意图,也看不出会采取军事行动。此言有意淡化风险,以应对共和党内部强烈支持对台军售的压力。

承上所言,特朗普远比拜登更谨守美国一直以来的现实主义风险管理作风,也重现了1943年共和党的孤立主义。对他而言,对台军售是小生意,他的胃口大得多,台湾能卖出的价格可不止区区数百亿。

“兰德公司”这份报告的题目是“稳定美中竞争”(以下简称报告),可以说给了特朗普一份合理的报价。

报告引起岛内广泛关注,因为在台湾的部分,兰德公司建议美国政府有条件支持“和统”,声明“拒绝支持台独”(注1),扬弃零和思维,以避免中美爆发全面军事冲突。

在“渐进式统一”的部分,报告倡议的具体措施是:

1. 危机管理强化:重建中美高层沟通管道,制定台海危机的“接触规则”(rules of engagement),包含网络、太空与常规军事领域。

2. 能力克制:双方都自我限制旨在破坏对方防御态势的能力,美方避免过度军售台湾,中方减少导弹部署,以维持“存在性威慑”平衡,并透过第三方(联合国或东盟)监督验证。

3. 合作延伸:将台海的稳定作为中美更广泛合作的基础,借此降低风险,缓解中国“生存威胁”感知。

4. 由易至难的路径:先从低敏感度的议题上合作,如渔业纠纷管理,再处理中高难度的议题,如金门马祖巡逻规范,双方可促成条约形式,或非正式“理解”形势建立行为法则。

从以上4点看来,与其将这份报告视为美国支持两岸和统的“弃台论”,更正确的解读是,报告只是给出了一个缓兵之计,表面上是促成两岸和平统一,实质上是放慢中方的促统节奏,让美方能游刃有余地管理事态发展。

而为了避免出现让美方连滚带爬的意外,报告强调,应透过对台湾的影响力,遏制“台独”,以换取中美稳定和延长现状,即便最坏的状况发生,也得以体面下庄。

这些具体倡议只让岛内的缓统派感到安心,我则是看成美国更新版的贼心。

话说回来,即便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却也代表当下对美国最好的选择,就是求和,只是帝国要面子,其求和的姿态仍高高在上——中方可以促统,但需要谨守“不武”,且美国需要“知情”,以免其威望受损。

所以才说,报告给了特朗普一份合理的报价,解决台湾问题,需要避免与中方硬碰硬,并按照美国可接受的时间表渐次实现,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中美大交易。

然而,报告现实吗?

a1.jpg

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需要想一个体面的方式下庄。美联社资料图


自8月斯德哥尔摩会谈至今,在缓和关系的表象下,美方没少给中方穿小鞋,仍在将中方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并对中制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甚至间接施压荷兰直接“没收”中企安世半导体等等恶劣行径,引发中方于10月启动大反制。

从贸易端到技术端的针锋相对,再加上金融层面的斗争,若从解决台湾问题的角度看,中方正在全面性测试反制裁工具的有效性,而每一次的精准打击,都标志着未来收复台湾时,泛西方若敢蠢动,将撞上一堵又一堵的南墙。

换言之,中美已经在非军事层面进入战争状态,而美方长期依赖的各种威慑工具,都被证明已然失效或接近失效,以致屡屡吃鳖,节节败退。

与此同时,中方仍在减持美债,当前的水位已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对比持有美债的最高纪录下降超过40%。中方减持美债,转而增持黄金,形同在金融层面不断降低风险,渐次抵消美方最拿手的金融制裁效力。

这一切,都还在斗而不破的风险管控里,本来就不想“破”的美国,现在更是察觉已到不能“破”的地步。

由此观之,报告所倡议的“渐进式统一”,就攻守易势的当前局面来看,恐怕还不能让中方满意,中方也不能表现出满意,因为台湾作为美国筹码,正在急速贬值,美方想借台湾向中方要价,这个窗口正在关闭中。

上次说过,福建舰的进展已让“台湾牌”易手,如果美方在台海议题上再向中方挑衅,北京可以斩断华盛顿意欲建立官方沟通管道的念想,直接采取隔离战术打“台湾牌”。

甚而,索性打“琉球牌”来重拾开罗会议的未竟之业,倡议国际托管琉球或琉球独立,以实现其非军事化,开个历史玩笑,幽美国一默。

斗而不怕破,就不会破,对美国(与欧洲)要敢于要价,才能赢得尊重,这些我曾主张的概念,中国都在一一实现中,所以读者们别怪我太嗨,因为当前的事态发展就是这么令人振奋,而这就是“打得一拳开”。

因此,将2025年比作台湾光复两年前的1943年,并不算离谱。虽不能说美国单极霸权只剩两年寿命,但80年前美国从孤立主义主转向全球主义,80年后再反向转回孤立主义,这一个闭环现象十分明显。

就美国当前的国力来看,已负担不起全球主义,兰德公司的报告代表理性的美国精英认为帝国软着路的时候到了,如果不想落得太难堪,稳定中美关系是唯一的选择,求和,是唯一的自救途径。

结语

与1943年“太平洋关系备忘录”的进取姿态相较,2025年的“稳定美中竞争”报告表现出“退一步”的战略思维,但仍延续了美方“控制欲”与“风险管控”互为表里的一贯作风。

只是,事态的发展显示,美方只退一步是远远不够的,完全从“台湾问题”上退出,方为缓和中美关系的良药。

2025年中美攻守易势开启了第二次台湾光复的大门,就好像1943年太平洋战争的攻守易势也开启了台湾光复的大门。在这两次光复前,我们总是在与美国周旋,上一次中国相对弱势都能挣回台湾,何况这一次中国已占据优势地位。

对于正在失去霸权地位的美国,我们只能说,“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1:原文是“拒绝支持台湾独立、永久分离,或反对和平统一”(Reject support for Taiwan independence, permanent separation, or opposition to peaceful unification)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26 05:57 AM , Processed in 0.0522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