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回复: 0

31省公布出生率数据,保时捷前三季利润暴跌99%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7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省公布出生率数据,保时捷前三季利润暴跌99% | 财经日日评

Screenshot 2025-10-27 at 9.37.41 PM.png

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



10月26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中美经贸磋商。双方以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围绕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重要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磋商,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


何立峰表示,中美经贸磋商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和今年以来历次经贸磋商成果。美方表示,美方愿同中方通过平等、尊重的方式解决分歧、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新华网)


|点评| 这次中美经贸谈判,双方在相互关心的关键性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为月底的元首会面打下基础。美国向中国征收20%的额外关税,对中美双方的生产贸易带来了极大干扰,由此引发的贸易冲突一度扩大。中国对芬太尼出口早已进行严格而合理管制,如果美方愿意正视问题所在,中国与美国在解决芬太尼问题上可以进行更多合作而非对抗。

经过几轮的贸易协商,中美双方若能达成了“合则两利”的共识,对世界经济善莫大焉。在大豆进口、TikTok运营、关键矿物出口等美国民众较为关心的事情上,中国已经释放出善意的信号,愿意以共赢的方式解决,美国也初步表示愿意降低部分不合理关税。不过,根据以往中美谈判的历程,两国经贸关系在短暂修复后,总是会迎来更多挑战。

9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6%



10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732.0亿元,同比增长3.2%(按可比口径计算)。较1—8月份加快2.3%。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较8月份加快1.2%。不同规模类型企业利润均有改善,私营和外资企业利润明显加快。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分别增长5.1%、4.9%。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发生营业成本87.34万亿元,增长2.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6%,同比提高0.04%。1—9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6369.2亿元,同比下降29.3%;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0671.8亿元,增长9.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6691.0亿元,增长10.3%。(国家统计局官网)


|点评| 去年9月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双位数负增长,过低的基数给今年数据大幅修复提供了空间。除此之外9月出口需求较为旺盛,内需小幅修复,生产端走强成为利润回升的主要因素。利润率修复速度相对缓慢,上游产业由“反内卷”行动带来的价格提升传导效果偏弱,产品价格回升的动力较弱。

当前内需仍相对疲弱,企业投资与招聘意愿有待提振,9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仍需进一步观察。随着外部贸易环境逐步明朗,国内在加大投资力度和强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方面的举措,有望为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在此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扶持与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二者同样重要。

31省份去年人口出生率数据公布



10月27日消息,《中国统计年鉴2025》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比2023年增加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比上一年提升了0.38个千分点。根据梳理,2024年有14个省份的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共有10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8‰,分别是西藏、宁夏、贵州、青海、新疆、海南、广东、云南、广西和甘肃,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


数据显示,去年出生人口最多的10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江苏、广西、贵州、浙江、云南,去年出生人口合计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达到了58.6%。数据显示,广东2024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10万人,达113万人,这也是广东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连续5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第一财经)


|点评| 低生育率已成为全球性难题,龙年效应叠加各地政策刺激,去年全国出生率整体有所反弹,但对扭转生育形势影响较为有限。西部地区出生率整体高于东部,西藏、宁夏、贵州、青海四省出生率均超过10‰,但受限于人口基数,其新生儿数量在全国占比较小。以出生人口统计,广东、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位居全国前列,凭借产业优势还在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流入,虹吸效应显著。

对比之下,东北三省尤其是黑龙江出生率仍处于垫底位,且面临自然人口与机械人口双下滑的局面,未来这一趋势或还将深化。人口结构调整下,今年全国性育儿补贴已经推出,但要缓解年轻人生育压力,还需要教育、医疗、住房等多方面共同改善。

多家车企自掏腰包补贴新能源车购置税



10月27日消息,一场由政策变化引发的车企补贴“大战”正在上演。奇瑞汽车公布购置税补贴方案,将对符合条件的用户全额补贴因购置税政策调整产生的费用差额,确保用户不因跨年开票承担额外购置税支出,单辆车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5万元。深蓝汽车、小米汽车亦在近日推出类似方案。小米方面也宣布了跨年购置税兜底方案,据测算,小米此次购置税兜底投入将超2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家品牌宣布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包括极氪、智己、蔚来、理想、智界、尊界、问界等。据悉,明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转为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财联社)


|点评| 新能源车行业的补贴正在退坡,行业市场化竞争加剧已成趋势。部分新能源车品牌目前交付周期较长,特别是类似小米等尚在产能爬坡的车企,提车周期动辄需要二三十周。为了赶在年底再冲一波销量,提前锁定订单,新能源车企纷纷选择为车主让利,自行承担购置税。如此一来,多数新能源车企短期又将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尽管新能源车的自动驾驶、电池安全等技术在快速迭代,但新能源车的综合用车成本与燃油车较为相近,综合性价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电比油省”的噱头被打破后,新能源车下一步更多需要靠产品质量、功能上的提升,来抢夺市场份额。

美团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发债计划



10月27日,美团正计划启动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常规债券发行,寻求筹集约30亿美元资金。美团在交易所公告中披露,计划发行以美元和人民币计价的高级票据。据悉,美团的目标是出售约20亿美元的美元票据,以及等值10亿美元的离岸人民币票据。根据公告,此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为现有境外债务进行再融资,并满足一般公司运营需求。


美团于2020年首次涉足美元债券市场,发行了20亿美元债券。2021年,公司又发行了29.8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去年,美团重返美元债市,通过发行两笔票据合计筹集了25亿美元。在偿还完本周到期的7.5亿美元债券后,美团下一笔主要的离岸常规债券将于2028年到期。(华尔街见闻)


|点评| 美团二季度为了应对京东在外卖行业中的竞争,净利润就已基本清零。三季度阿里加入战局后,双方相继推出力度空前的补贴活动。家大业大的阿里都在加快债券发行速度,美团也选择发债减轻现金流压力,也无可厚非。

眼下,阿里已经在外卖行业中尝到了甜头,正将触手伸到即时零售,未来有可能在本地生活领域内全面加码。在监管的干涉下,美团与阿里的补贴力度减轻不少,可美团始终将要面临来自阿里的挑战,业绩表现或将持续承压。

保时捷前三季度利润暴跌99%



10月27日消息,德国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汽车公司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保时捷公司第三季度亏损达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其销售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下降99%。今年前九个月,该公司营业收入约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中国和欧洲市场出现了同比下滑,中国市场销量下跌幅度最大,同比下滑26%至3.2万辆。据悉,保时捷已启动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于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第二轮裁员方案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公布。(21经济网)


|点评| 德系豪车曾经是燃油车时代的技术领先者,近年却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逐渐陷入困局,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明显。国内燃油车市场缩水,保时捷在华销量已连续三年大幅下滑。与此同时,战略摇摆不定,豪车品牌的转型之路普遍都不算顺利。由于本土化、智能化表现欠佳,保时捷的纯电车型销售同样遭遇滑铁卢。此前保时捷计划放缓电动化转型,战略回调带来额外资本支出,加剧经营压力,或也是其净利润暴跌的原因之一。

传统汽车工业的发展,建立在全球化产业链之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在一定程度对老牌车企造成冲击。这两年,传统车企裁员求生渐成常态,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处境恐怕都比较艰难。

软银向OpenAI追加225亿美元投资



10月26日消息,软银董事会已经批准对OpenAI的第二笔225亿美元投资,只要OpenAI完成公司重组并为最终的公开募股铺平道路。这也是今年4月软银承诺的400亿美元投资的最新进展。当时,软银在公告中指出,其将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向OpenAI出资400亿美元,其中100亿美元由共同投资者出资,软银的有效投资额预计达300亿美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软银已通过贷款和债券筹集了至少240亿美元的资金。其在日本债券市场的表现也十分活跃,今年4月,该公司发行了6000亿日元(约合40亿美元)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债券,这是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债券发行之一。标普全球表示,如果软银的LTV(贷款价值比)超过25%,将考虑下调其评级。(财联社)


|点评| 软银这次大手笔投资OpenAI,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一旦押宝错误,其后果可能十分严重。软银的愿景基金连续数个季度亏损,近期还屡屡大笔对外投资后,现金流似乎有些紧张。此外,OpenAI的重组尚未完成,还有与微软关系的梳理与政府部门的同意等阻碍需要逐一克服。软银迫不及待地向OpenAI追加投资,或在于看好OpenAI上市可获得市场高估值。

OpenAI正在通过浏览器、Sora模型等软件作为切入口,构造自己的软件生态,有望在传统社交软件领域中打开一个突破口,这让OpenAI未来营收的想象力更上一层楼。只不过,软银这次大手笔投资,短期内很难获得直接收益。软银近期抵押Arm股权、发行高利率债券四处筹集资金,财务杠杆的增加,给软银的未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周一两市震荡上涨沪指涨1.18%



10月27日,市场震荡上涨,沪指高开高走涨超1%,再创十年新高,盘中逼近4000点。沪深两市成交额2.34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3659亿。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超3300家个股上涨。盘面上,市场热点轮番活跃,存储芯片概念股全天走强,算力硬件概念股延续强势,核电板块表现活跃。下跌方面,风电板块集体走弱,游戏、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996.94点,涨1.18%,成交额为10434亿元;深成指报13489.4点,涨1.51%,成交额为12967亿元;创指报3234.45点,涨1.98%,成交额为6154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周末中美两国贸易谈判结果趋暖,周一两市高开后小幅震荡走高。在沪指4000点的关键心理关口的突破上,市场显得极其克制,全天多次尝试站上4000点均未能成功,压低市场后续潜在波动率的意味较为明显。早盘市场对于向上突破的信心并不是很强,个股下跌数量一度超过上涨数量,临近午盘市场温度才有所回暖。

从板块上看,红利板块涨幅较为稳定,钢铁、小金属板块领涨。科技方向全天振幅较大,高开低走后尾盘再度回升,板块内的分歧较大。券商、中字头等权重板块小幅拉升,银行依旧作为指数“稳定器”,消费板块早盘尝试冲高后全天回落。沪指进入“4打头”阶段后,短期内行情特征或许也不会有太多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28 04:23 PM , Processed in 0.0560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