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订单量的突破,阿里进一步着手整合即时零售业务。作为除人工智能外的另一大主线,该业务正在被加速推动至新阶段。
11月6日,天猫发布今年“双11”数据。截至11月5日,淘宝闪购带来的新用户在“双11”期间的电商订单数已超过1亿。近两万个餐饮品牌和863个非餐品牌的成交额相比“双11”前增长超100%。
在数据破亿前,阿里已经开始为即时零售的下一阶段布局。
11月4日,饿了么APP更名为淘宝闪购的消息引发关注。消息称,该应用最新内测版本已更名为“淘宝闪购”,目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同一天,有报道称,上海多名外卖骑手已从10月开始更换工作服,从原先的蓝色更换为橙色加黑色——从饿了么的配色,更换为淘宝闪购的配色。此举或许是为了转变消费者的品牌心智。
目前,饿了么配送运力已全面承接淘宝闪购订单,覆盖更多品类。自今年4月底,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以来,阿里不遗余力地托举即时零售业务,包括在淘宝App首页设置一级入口,由饿了么保障配送服务。在淘宝闪购设立之初,就已经有业务整合的趋势。
自吴泳铭上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以来,针对集团旗下盘根错节的业务,一直强调从分散走向统一,将之前各自为战的各业务进行整合。今年6月,他宣布,饿了么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平台继续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此番将饿了么更名,是完成带动即时零售业务流量后的进一步整合动作,强化淘宝闪购的品牌定位。若灰度测试结束后,此调整大面积正式实施,意味着饿了么将成为阿里即时零售业务的履约基础设施,该平台不再仅是餐饮服务的入口,而是面向更为广泛的本地生活服务。创立于2008年的饿了么,在2018年被阿里全资收购,由阿里以本名经营七年后,“饿了么”的名字将成为历史。
阿里对即时零售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在加速。
10月的最后一天,淘宝闪购宣布推出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计划投入20亿元搭建闪购仓生态。该品牌已于11月1日正式上线。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便利店,无法线下消费,其核心形态为闪购仓,依托阿里系已有的供应链与履约能力,提供“一应俱全、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即时零售服务。
按照阿里的计划,未来一年,集团将投入20亿元资金扶持这一业务,预计明年这一业态将覆盖全国200个城市的主城区,开出2000家门店,并计划联合品牌商打造100个百万单销量的大单品。
首批淘宝便利店将向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商家开放34个名额,主力闪购仓型为SKU在1万左右的旗舰仓、标准仓。针对校园场景,阿里会推出特殊仓型以满足学生用户需求。
淘宝闪购即时零售总经理根仙强调,“我们坚定与生态共赢共进,不建仓、不开店、不与商家争利。”据介绍,淘宝便利店以品牌授权形式,与符合标准的优质商家合作,门店资产属于商家,商家按照平台标准提供服务。
如此一来,阿里得以用轻资产模式快速铺开这一业务,继续以平台运营者的身份支持商家——给予流量倾斜,并提供供应链、选址、选品等能力的支持,降低商家的运营门槛,提高服务质量。
根仙认为,即时零售需要把货放在距离消费者更近的位置。从底层来看,闪购仓属于行业的基础设施。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尚未完善,闪购仓迎来战略级机会窗口。
几乎与阿里同时采取行动的还有美团。10月30日消息,美团闪购宣布联合上万个品牌建设“品牌官旗闪电仓”。此前,美团已开启试点数月,包括欧莱雅、索尼PlayStation、罗技、徕芬等超百家品牌已入驻。品牌可通过该模式在美团闪购开设官方旗舰店,美团方面将提供仓储、配送、数字化系统等即时零售基础设施,品牌方则保留运营自主权。
围绕即时零售的竞争已从线上,蔓延至距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在可以用数字表现的规模之外,玩家们也开始对品质与规范下注。格外热闹的2025年只是即时零售发展新阶段的起点。(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