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71|回复: 27

[原创] 晋商逸事1--俺不是假冒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2 06: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eoabad 于 2010-2-12 06:02 编辑

晋商逸事1--俺不是假冒的
有人建议贴在HT,S老大未置可否。各位若喜欢,就捧个场;若不喜欢,我就缩回我的小天地。
俺是晋商后代。
咱先辩明真伪。为了证明不是忽悠大家,我先讲两个不常见的小事。
1,谁知道,一百年前,北京的繁华闹市在哪里?我说,肯定不是王府井!
2,“走西口”中的田青,能不能找到工作?我说,肯定找不到工作。
先侃第二条。晋商讲究诚信。
父亲的故事
父亲11岁时,请他五叔将他带出山西。后来父亲一直念他五叔的好处:若不是五叔,可能一辈子就在乡下当农民了。
父亲的五叔(我五爷爷)在北京郊区开着香油作坊,是东家。父亲就去他五叔的柜上作了小夥计。
作为资历最浅的小夥计,要为东家倒夜壶,生火炉,看孩子。就是说先当佣人,直到下一个小夥计来了以后,才升格,到柜上扫地打杂。
五叔的儿子,我父亲的堂兄,也住在一起。尽管是堂兄弟,但一个是少东家,一个是小夥计。少东家就会使唤小夥计。小夥计就会不高兴。直到有一天,小夥计就打了那狗日的少东家。这时,五婶不干了。五叔也没了办法。
父亲的四舅也在北京,这时已经升上了三掌柜。五叔给四舅写信,四舅去五叔那里领上我父亲。然后四舅作保,送我父亲去北京大删栏一家商店(晋商)作了学徒。这是,父亲十三岁左右。
父亲十六岁时,北京解放了。
父亲自幼淘气,不安分。刚解放,他就领着小夥计们要求涨薪水。东家被折腾得没了办法。最后一着,是让保人领回。
四舅去领回了外甥,打发这个不争气的外甥回老家。学徒被辞是件丢人事。可是外甥和舅舅捉起了迷藏。
四舅送外甥上了火车,眼盯盯的直到火车开动,才离开。万万想不到,待他回到柜上,又见到了外甥。原来外甥从另一端跳下了火车,赶不走,又回来了。
舅舅也没办法了。只好摊牌:你若不走,人家就会告我的东家。我就要丢饭碗。我养活着一家老小呢。
父亲就回了山西老家。
看官会问,这是一个小夥计的故事,何来晋商?
首先,这是真实事件。
其次,这是晋商生态网。一个小孩,有可资他利用的社会关系网。有人带他离开乡村,有人荐他找到饭碗。
再次,是晋商社会的铺保制度。保人也需要诚信资格。夥计出了问题,保人要受连带的。这往往是几代人的诚信记录。
下一章,该爷爷出场了。他从小夥计做到了大掌柜。
   01300000088923120609166875840.jpg
爷爷经营的,是干货,即干鲜果品中的干品--包括糕点和干果(例如核桃),还有什么,我也不清楚,大概相当于日杂百货。爷爷的店,在上图的东北角。是当年北京的三大闹市之一。
提问:图中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桃花源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07: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资料 -- 王府井的东安市场,历史并不长,而且刚开始大多是摆摊的。

http://info.yipu.com.cn/topic/wl ... 0923C13160ld46.html


    东安市场,1903年就有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38号

     东安市场本是清朝的一块练兵场。当时,东安门外大街两旁有不少店铺和商摊儿,经常导致道路拥挤。于是将沿街摊贩全部都迁到东南面的八旗兵神机营的练兵场。由于邻近东安门而得名。

    东安市场是北京城里最早的一座市场,由于东安市场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场子里的店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前门外大栅栏被火烧成一片瓦砾。那里的商贩也纷纷转到了东安市场。几年工夫,东安市场就从最早一个摆摊设点的露天市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括各行各业各类商摊、商号、书店、游艺在内的无所不包的超级市场。据1933年12月的统计,当时东安市场共有16个经营区,包括畅观楼、青霖阁、中华商场、丹桂商场、桂铭商场、霖记商场和东庆楼等七个小商场,分布着各行各业商贩925户,其中店铺257户、摊贩658户。不仅北京人,就是远道来京的中外人士,也要到这里逛一逛。
           
    东安市场有4个门,分成北门、西门、中门和南门。市场自北而南的正街是条干线,和干线垂直,自北向南有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三条街。自头道街起,在正街的东西两侧还有两条平行的东街和西街。从北门到三道街,从西门到头道街的东头,是一块基本呈正方形的场地。从西门向南的一线上开有市场的中门和南门。

    从建场到1956年公私合营,东安市场里的摊商一直多于铺商,只不过早期的商摊更简陋些罢了。
开始时,市场的地也是土的,只有建成的店铺内才墁有条砖地。1920年,市场遭遇第二次大火,全场的甬道才铺了黄色的耐火砖,并在市场上面搭了板棚。

    早在辛亥革命以前,东安市场较之北京其他市场就繁荣了。直到解放,东安市场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政治时期,无论是前清、北洋、国民党还是敌伪时期,它都得以保存,而且在一定时期得到了不小程度的发展。东安市场之所以能比较长时间地保持繁荣,其原因较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北门的吉祥戏院。

    吉祥戏院的前身是1906年大公主府总管刘燮之修的吉祥茶园。刘总管开茶园的目的就是使皇城以东以北的达官显贵们看戏不用非到前门外不可了。当时,谭鑫培、杨小楼、金少山、谭富英、梅兰芳、马连良、姜妙香等人都来此登台献艺。后来,清朝灭亡了,跟这儿演戏却保留了下来。为了方便晚场戏散后的观众吃饭购物,东安市场的店铺和商摊,一直坚持营业到深夜。所以,过去东安市场上午的顾客要少于下午和夜晚。这种全天乃至夜里都营业的市场,比一般集市和庙会更具吸引力,人气旺了,市场里买卖当然就做得长远。

    当然,好买卖都是靠人做起来的,没有经营之道,单靠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也照样赚不到钱。

    在市场的北门里,东来顺就是由商摊发展成店铺的一个典型。这家清真名馆在东安市场初开之时,还只是一个卖小米粥,贴饼子之类的小食摊,经过20多年的经营,到1930年时,已扩展到了一个三层楼的饭庄,能承包酒宴,摆大席面,做高档菜肴。

    据西德顺爆肚王的传人王欣讲,早在1903年,第一代“爆肚王”王福奎就在东安市场摆个小摊,支上扁担叫卖。第二代“爆肚王”王金良14岁继承父业,由于他在经营上颇有心计,有了熟顾客,就在东安市场杂技场路东找个铺面,成了坐商,立起了字号叫“西德顺”。当年侯宝林在绒线胡同开广告社的时候,还给西德顺画过幻灯广告。后来,侯宝林的清唱和评书里头都会说:“您上东安市场,有个西德顺……”当时,东安市场里边有多少家字号,现在肯定统计不全了。现在数得着的还有东来顺、稻香春、爆肚冯……

     东安市场中,最殷实的行业要算是特种工艺了。在这一行中,规模最大要算是西门里路北的志成楼。这家商号是一家制做金银首饰、穿制珠翠饰物的首饰楼,大致开设于1908年至1909年间。店内设有金银、首饰、镶嵌几个部分,店员多时达到四五十人,不仅是东安市场里的大买卖,就是在全城也颇为有名。据说,司徒雷登曾托人到志成买了一只金托“祖母绿”的翠戒,后来有人告诉司徒雷登说是假的,司徒半信半疑,便找到当时著名珠翠鉴赏家铁宝亭,铁氏拿过戒指仅看了看志成的印记,就告诉司徒说,你只管放心,有志成字号的货没有假的。由于顾主对该店的信任,因此1932年,当溥仪在满洲国“登基”时,他所戴的金冠都是他让“太后府”在志成定做的。1935年,在袁良主持的北平市物产展览会上,志成制做的金银器皿和首饰银嵌花兰及象瓶曾获得了最高的优等奖。

    书肆也是市场中的一大行业,这些经营图书的店铺多集中于市场西面的畅观楼、丹桂商场、桂名商场等地。它们是20年代后期兴起的,最早开设的有“瑞文斋”、“多文斋”、“佩文斋”、“新智书局”等,最多时达60多家。至于书摊则多集中于南花园和西夹道处。市场内的书肆以外文和古旧图书为主,所有书店和书摊都是开架售卖。它们的售书的方式不单单是等着顾主上门选购,还采取亲自送书上门和邮寄的办法。此外书肆的从业人员一般在图书知识方面都较高。出售外文图书的人,一般能讲外语;售卖线装古书的人,对于目录学和版本学知识都相当丰富。昔日不少知名学者和名人常到市场选购图书,如胡适、朱自清、张学良等人。解放前夕,有些书商还将不少进步书籍以伪装形式出售给爱国进步人士。

    此外,东安市场还有百货、服装、鞋帽、文具纸张、医药、照相器材、古玩玉器、干鲜果铺以及茶馆、球房等多种行业。早年间,市场东部还有个杂技场。

    总之,东安市场是北京一个有着较长历史,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基本上保持着繁荣的大型综合商场,它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声誉。正是因为如此,近现代史上一些中外名人都到过这里,或与它有着一定的关系。比如鲁迅在这里吃过饭,胡适在这里买过书,溥仪在这里买过蜜饯,宋美龄在这里选购过首饰。解放后,西门里的“佳美利”鞋店为毛主席做过鞋,周恩来总理还来过这里给店员们讲过话。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也在这里买过烟斗……

    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东安市场的命运,文革开始后,东安市场被改名为东风市场,吉祥戏院变成了电影院,工艺店铺也都没了踪影,餐饮业倒还算红火,只是由于物资极度匮缺,买什么都要排队,还不一定能买到。

    1988年,东风市场又恢复了东安市场的字号,但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革命印记已将这个北京的商业文化遗产破坏得不成样子。所谓的新东安真是一个新,似乎没有一点老东安的内容。

    据说,由于吉祥戏院的改造,引发了海外对东安市场改造的兴趣。1993年,北京东安集团与香港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合资在东安市场原址兴建新东安市场大厦。经过了5年改造,东安市场于1998年重张开业了,营业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也是购物、娱乐、餐饮一应俱全。不过,像东安市场这样的大商场,京城实在太多了,没有必要非要再到那里去买东西了。除了老字号的名字以外,东安市场跟赛特、燕莎甚至金源MALL没什么两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 jeoabad

Interest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原创? 厉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原创? 厉害!
quickcow 发表于 2010-2-12 11:51

历史资料是转贴的。
http://info.yipu.com.cn/topic/wl ... 0923C13160ld46.html

但构思绝对原创。这是第一次公开。
举个例子。咱们去逛新东安市场。我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挑了一家卤煮火烧。加了点儿我的调料,演示了一下我的吃法。咱就来了原汁原味儿的北京卤煮火烧。
挑选一些公开资料作为素材,一方面,证明确有其事,我不是在忽悠大家;另一方面,本人手慢。加上我的思路,我的理解,我的分析,咱们一块儿去探索,那明清500年,直至共和国成立后公私合营,中国BUSINESS(不好翻译,不是实业,工业,不仅仅是商业,金融业) 的发展踪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收藏此帖。 关注。
你的家事很有故事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2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王府井是摆地铺摆出来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3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4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4 03: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t's funny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4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upport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04: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oabad 于 2010-2-15 05:28 编辑

晋商逸事2:爷爷的故事
上一回,我尝试着暴一些独家故事。也就是说,我听说过,但是没有读过--尚没有形成为文字的故事情节。例如,百年前王府井还不是北京闹市。但事后在网上一查,感到很难创造“独家”情节。例如王府井,根据网上资料,东安市场依赖于吉祥戏院,而吉祥戏院始于1906年。东安市场大多是摆摊儿的,而这些摊贩是1903年从东华门大街迁来。-- 这样很容易得出百年前王府井还不是北京闹市的结论。所以这不是独家情节。
但无论如何,这是活生生的生活素材。从中我们可以由小知大,我们可以发现,书中的历史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例如王府井是北京闹市,是因为当今政府的行为(建北京百货大楼),现代商业中心,强势集团的文化活动,等等,的结果。但是六十年前,北京的闹市,已经知者不太多了。
再把这个照片贴出,看谁先抢答。

01300000088923120609166875840.jpg

这是历经几百年的北京闹市。
是什么地方?


我没有见过我爷爷。我父亲也没什么印象。父亲三岁时,爷爷就因病去世了。
爷爷留下的,有这样几样东西:
1,好名声。二十年后,父亲追求当地一位望族的姑娘,未来的岳母,我姥姥说,这家人我知道,是正经人家。
2,家中还有一些“华佗再世”,“扁鹊再生”之类的匾 -- 爷爷不光当过大掌柜,而且还是个小有名气的中医郎中。病休回乡后,爷爷又行医多年。由此可以看出晋商的文化水平,不光是会打算盘珠子。
爷爷的店铺,就在上面照片的十字路口的东北角。周围还有四大钱庄,就象今天的四大银行一般。在闹市中心的黄金街角,估计就相当于今天的北京百货大楼。
爷爷当大掌柜是在1920年代。1930年左右,爷爷病休回乡。当大掌柜是有“身股”的。所以病休后,依然享有分红,衣食不愁。1935年,爷爷病逝。留下了孤儿寡母。

爷爷的家族
爷爷同族有兄弟五人。老大和老二是亲兄弟,都在天津当掌柜;爷爷老三,在北京当掌柜;老四早夭;老五在北京郊区,当东家,有自己的香油作坊。老大育二子,老二无子,老大过继一子予老二。老五有一子。之所以如此繁琐,是强调人丁不旺,大概与掌柜们三年探亲一次有关。

爷爷的婚姻
爷爷结过两次婚。第一房太太(大奶奶)是个大美女,生了一子一女。女儿也很漂亮,嫁了钱庄东家(我大姑父将另讲)。第一房太太很早就病逝了。爷爷病休回乡后,又续弦,娶了个小家碧玉,就是我奶奶。我奶奶又生了一子一女。
大奶奶的妹妹,我称呼三老姨,一直活到1980年代。三老姨八十多岁时,仍然可看出其年轻时的美貌: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三老姨的女儿(在北京)是美女;三老姨的三个外孙女儿们,有两个是北京的标准美女。
讲了半天美女,是为了说明:成功的晋商,是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

有关晋商美女,可看以下
http://www.daynews.com.cn/culture/jdsx/694906.html

桃花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04: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oabad 于 2010-2-15 03:09 编辑

历史资料2-2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925.htm
东四六条  位于东城区东部,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南与月牙胡同、流水巷、育芳胡同相通,北与月光胡同、南板桥胡同、德华里、石桥胡同相通,属东四街道办事处管辖。因在东四北大街诸胡同排列顺序为第六得名。
  明代永乐年间,在今东四十字路口和与之东西相对西四路口各建了一组牌楼,这两组牌楼各由东、西、南、北四座牌楼组成,均为四柱三楼式木牌楼,檐下施如意斗拱,因而人称“四牌楼”。东四牌楼南北牌楼上书“大市街”,东侧牌楼书“履仁”,西侧牌楼书“行义”,习惯称东四牌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毁于火。后照原样重建。旧京有“东四、西单、鼓楼前”的顺口溜,说的是北京几处繁华的地方。明清时,在东四牌楼四周集居着不少富有人家和资金雄厚的店铺、有名的钱庄,如:著名的恒兴、恒和、恒利、恒源四大钱庄便都位于东四附近,还有晋阳春饭馆,恒信公、华盛东绸布店,永安堂药店,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楼,制黄白蜂糕的美蓉斋,瑞芳斋饽饽铺等。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交通,将牌楼拆除。据市政府建设局档案记载:“我局于1954年奉指示,拆除东西四牌楼及北海三座门大高殿牌楼,于1954年12月21日开工,至1955年1月14日竣工。”牌楼虽不在,但东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以东四命名的街道除南、北、西大街外,还有东四头条至十四条。以东四命名的实体更多,如东四商业大楼、东四医药店等。



北京的牌楼(二)
http://unn.people.com.cn/GB/chan ... 00011/23/10879.html

东四牌楼


    ■牌楼之说辞

  牌楼乃“牌坊”、“坊”之俗称。其为古代时人群居住的基本单位,由“里”和“坊”的大门演变而来。除了作为街区门牌标志外,后又加入商业标志的街道牌坊。这些牌坊“高耸若楼台”,故有“牌楼”之称。

  ■牌楼有讲儿

  单从形式上论,北京的牌楼有两类:“冲天式”和“不出头”。第一种说的是牌楼的间柱高出明楼的楼顶;后一类的柱子则不出明楼的牌面。从结构上分,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等。顶端的楼数,有一楼、二楼、三楼乃至十几楼。

  宫里和皇家园林内的牌楼多是“不出头”的,一般街道上竖着的牌楼又是“冲天式”的居多,什么道理现在说不清,还得请教正宗的“老北京”。

  ■牌楼诸种

  从建筑用料说,北京牌楼有五类。头一类是木牌楼,现存的没几座。第二类是琉璃牌楼,这类牌楼多半建于寺庙群落中,北海公园北岸的天王殿牌坊即如是。三类是石牌楼,昌平十三陵区南端的五间六柱十一楼就是最大的石牌楼,至今完好无恙。另有两类,一为水泥牌楼,一为彩牌楼,两者不多见,故不细表。

  ■牌楼出地名

  “东单”、“西单”、“东四”、“西四”,这类京城商业旺地尽管当下被新冒出来的商圈诸如“国贸”、“亚运村”等等抢去了大半风光,但平心而论,这拨老字号的街区对于老北京人包括外地人说来,仍旧最具亲和力。因为这里边有历史和文化的浓韵。

  东四和西四元朝时叫大市街,热闹红火。东四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四个街口各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的冲天式大牌坊,分别叫作“思诚坊”、“仁寿坊”、“保大坊”和“明照坊”。而西四十字路口的四个牌楼南北朝向的各书“大市街”仨字儿,东边的牌楼取名“行仁”,西边的称作“履义”。往后,这四个牌楼又有了新名:“金成坊”、“鸣玉坊”、“积庆坊”和“安福坊”。

  东四和西四自打有了分别的四座牌楼后,老百姓就不说“大市街”了,干脆直称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再往后,更省事,直呼“四牌楼”。到北平解放的时候,这些牌楼还健在。50年代为了扩建马路,实在没辙才拆掉。牌楼没了,叫法也就省事了:“东四”、“西四”。

  东单和西单也是这么来的。这个“单”字,那是因为这儿的牌楼就是单崩儿一个。西单的牌楼叫“瞻云”;东单的叫“就日”。这样,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就叫开了。同样,50年代扩路,牌楼拆了,于是也就剩了“东单”和“西单”。您瞧,叫着这么简洁顺口的地界儿,原来还是牌楼给留下的家底儿呢。

  ■牌楼说史

  中山公园正门一进口处的“三间四柱三楼”蓝色琉璃瓦顶、汉白玉石结构牌楼,上书“保卫和平”四个大字,宏伟气派,不过这座牌楼最早是在东单北边的西总布胡同口戳着,原是“克林德纪念坊”。这位德国公使是被义和团击毙了的入侵者。《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为讨好洋人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老百姓把这座耻辱的劳什子拆了,用原来的材料移至中山公园再建,取名“公理战胜坊”。新中国成立后,由郭沫若手书,改称“保卫和平”。

东四牌楼

20041115221856389.jpg

西四牌楼

2004111522428522.jpg

汉白玉石牌坊

NewsMedia_1947.jpg

前门外大街正阳门五牌楼

NewsMedia_1948.jpg


隆福寺和东四
http://www.tourinhand.com.cn/shopping/shopdetail-16.html

    说到大名鼎鼎的隆福寺,就勾起了很多老北京旧时的回忆,爆肚、灌肠、茶汤,很多老北京人,都是吃着隆福寺小吃长大的。隆福寺最初的繁华,是由庙会开始的,隆福寺庙会一开便会吸引四九城北京人的脚步。因为东西多,隆福寺的声望极大
    而今隆福寺的标志就是矗立在巷子东侧的牌楼,1452年命名隆福寺,第二年在东口修建“第一丛林”牌楼,后来将牌楼拆去。又于1723年修葺隆福寺、l9l0年火灾后再次修建隆福寺,按照风水之说都没有再建过牌楼,1999年修建隆福大厦时,才重新修建了这座牌楼。
    今天,隆福寺两侧是各种私人小店铺,悬挂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白天的隆福寺多少显得有些冷清,因为人少,小店里都贴着促销的广告招牌。隆福寺的喧闹在傍晚来临,下班的年轻人来这里逛街、吃小吃。
    隆福寺的小吃,在北京也是数一数二,隆福寺小吃店多年来生意不衰就有着无尽的奥秘,另外,丰年灌肠、馄饨侯、白魁老号,都是靠着灌肠、驴打滚儿、豆汁、卤煮火烧、馄饨这些不起眼的小吃而闻名的。
    很多京城里的文化人逛隆福寺却是另有爱好,据说隆福寺以前也有过一条旧书铺林立的街道,而那些书店只剩下一家中国书店见证着隆福寺的变迁。
    隆福寺内的这家专营旧书的中国书店非常有名,原名叫做“修绠堂”,孙殿起的《琉璃厂小志》上说它创办于1917年。
    东四是内城朝阳门内第一个大路口,原来东四牌楼的所在地。
    东四的商业区形成也很早,元大都城建立以后,东四路口一带商号、店铺拥挤一团,买卖兴隆、交易活跃,是全北京城的三大商业中心之一。
    与今日的小店铺相比,昔日的东四不可同日而语,资金雄厚的店铺和有名的钱庄聚集在东四一带,四大恒钱庄、东恒肇当铺、永安堂、宏仁堂药店、合昌纸店、德祥益绸缎庄、双顺便装店、聚寿堂、瑞珍厚、鲁园春、白魁老号饭庄、景泰茶园等,使东四成为东城区的一个不夜天。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5 06: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小说还是自传啊
令尊解放时就16岁了,那lz如果是老大,现在至少50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5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SO美貌~~~Haha just kidding

Nice read. Thank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9 06:08 AM , Processed in 0.0998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