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5|回复: 1

斯大林逼蒋介石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谈判桌上,斯大林摆出了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且表情粗鲁。他以主宰一切的口气说:"中国必须承认外蒙古独立,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宋子文也不肯示弱,毫不含糊地表达了中国的立场,他说:"中国政府不能宣布放弃它的一部分领土,否则它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将会发生动摇 。"

蒋介石很清楚,斯大林以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作为苏联出兵的政治条件。

杜鲁门总统在回忆录中写道:俄国参加战争,"大半取决于斯大林和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间协商的结果"。

看来,中苏之间的谈判,对美国有重大的利害关系。所以,华盛顿对谈判极为关注。杜鲁门总统叮嘱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要随时向他报告"关于蒋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进展情况"。

实际上,华盛顿直接插手了重庆同莫斯科的谈判。6月15日,杜鲁门致电斯大林:"宋子文今日动身经重庆赴莫斯科,他将于7月1日前到达莫斯科,就苏中协定进行具体讨论。"

此前,蒋介石和杜鲁门就中苏谈判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三巨头在雅尔塔会晤时,蒋介石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连忙指令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打探会议内容。

罗斯福从雅尔塔回到华盛顿后,魏道明就紧紧盯着他,向罗斯福询问雅尔塔的情况。3月12日,罗斯福会见了魏道明,向他透露: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对远东问题提出了三点要求:维持外蒙古现状;中东铁路由中苏共管;苏联要在大连及其附近地区取得一个不冻港。但是,罗斯福闭口不提协定一事。

杜鲁门上台后,仍然对《雅尔塔协定》守口如瓶。5月10日,赫尔利从重庆致电杜鲁门,建议他同斯大林通气后,将协定的全部内容告诉蒋介石。但是,杜鲁门很快否定了赫尔利的建议,并对赫尔利说:"目前由你来向中国政府提供任何消息,都是不适宜的。"

6月9日,杜鲁门在白宫会见了宋子文,亲自向他通报了《雅尔塔协定》的内容。杜鲁门显然知道,这个协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但是,他仍然说:"一旦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那么美国政府对于《雅尔塔协定》不能不给予支持。"

宋子文听后感到非常震惊,当场作出了强烈反应。他说:"中国政府绝对不会同意苏联按照雅尔塔协定的规定,在东北行使这种控制权。"

但是,杜鲁门不露声色。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中国说了都不算数,最终还得看他杜鲁门和斯大林的脸色。

6月,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已经进入烈日炎炎的夏天了。月初,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彼得罗夫到达重庆。

第二天,蒋介石在官邸会见了彼得罗夫,正式向他提议举行中苏会谈。"联俄,这是孙中山先生早就定了的。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这很好,我们欢迎。不过,苏联对中国应该采取明智的态度,这样一来,中苏合作就有了基础。"

"那是!那是!"彼得罗夫连声附和。

蒋介石向彼得罗夫保证:"如果苏联出兵东北,帮助中国恢复满洲铁路,中国愿意为苏联提供满洲铁路和商业港口的使用权,还可以共同使用那里的空军基地。"

几天后,彼得罗夫向蒋介石提出了中苏在谈判中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大连、旅顺;满洲铁路;外蒙古;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等。彼得罗夫告诉蒋介石,中国只有同意解决上述问题,苏联才会同中国谈判,签订友好条约。

6月17日,宋子文从旧金山回到重庆。见到蒋介石后,宋子文报告了他同杜鲁门的会谈情况。宋子文气愤地说:"杜鲁门只向我透露了《雅尔塔协定》的内容,除此以外,什么也没说。"

听了宋子文的话,蒋介石说道:"看来,不能指望美国人了,我打算派你到莫斯科去,同斯大林签订一项条约。"

6月30日下午3时,宋子文携带蒋介石写给斯大林的亲笔信,与外交部副部长胡世泽、满洲事务专家沈鸿烈、钱昌照、蒋经国、张福运、卜道明、刘泽荣,乘坐一架美国飞机从重庆飞抵莫斯科。在机场,宋子文一行受到莫洛托夫、彼得罗夫以及其他部长的热烈欢迎。

当天晚上6时30分,双方举行了初步会谈。这是一次简短的会谈,整个谈话只用了15分钟时间。苏方参加会谈的有:斯大林、莫洛托夫、副外交人民委员洛索夫斯基、彼得罗夫和翻译巴甫洛夫。中方参加会谈的有:宋子文、蒋经国、胡世泽、中国驻苏大使傅秉章。

宋子文向斯大林递交了蒋介石的亲笔信,并表示:"孙中山先生留下遗嘱,中国革命欲要成功,必须联合苏联共同奋斗。因此,我希望会谈能为中苏之间建立友好、紧密和长期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

斯大林回答说:"从前沙俄政府企图瓜分中国,现在,在俄国掌权的是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新人。我相信,双方一定能够互相理解,达成一致。"

根据斯大林的习惯,谈判大都安排在晚上进行。7月2日,莫斯科时间晚上8时,中苏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谈。

会议大厅里,灯火通明,显得威严而又肃穆。双方代表陆续进场,大家就座后,斯大林却站了起来,他今晚的态度并不友好,摆开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且表情粗鲁。

斯大林把厚厚一叠文件往宋子文面前一推,"你知道这个吗?如果你看过,就请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要在罗斯福总统签字的文件基础上进行。"

宋子文低头扫了一下文件,原来是《雅尔塔协定》。上面,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的签字清晰可见。

"当然知道,杜鲁门总统告诉过我,赫尔利先生已于6月15日将协定全文转交给了蒋总统。我这次到莫斯科来,准备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说完后,身为四大国之一的外交部长,宋子文似乎料到了斯大林会来这么一手,也就毫不客气地拿出5月28日斯大林与美国总统特别顾问霍普金斯会谈的备忘录,交给斯大林,不卑不亢地说道:"这份备忘录是杜鲁门总统亲自交给中国政府的。"

原来,杜鲁门派霍普金斯于5月26日到莫斯科同斯大林进行会谈,双方达成协定:宋子文将于7月到达莫斯科,由苏联政府直接将《雅尔塔协定》的内容告诉宋子文;然后,赫尔利在重庆将协定内容正式通知蒋介石。

斯大林没料到宋子文也敢来这一手,便摆出一副主宰一切的架势说:"那好,我们现在就开始讨论吧。"

宋子文禀照蒋介石的旨意,首先回避外蒙古问题:"6月12日蒋总统已经同彼得罗夫大使谈过,现在不能解决外蒙古问题。我想,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

斯大林一听就火了,立即反驳宋子文,以十分坚定的口气说:"中国必须承认外蒙古独立,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宋子文见斯大林的态度如此强硬,顿感这是一道坏菜。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将嘴里的话说了出来:"中国任何政府如果丧失土地完整,必为国人不谅。"

" 苏联政府不能接受你们的意见。否则,一旦敌国从外蒙古进攻西伯利亚,比如日本打算这么做,那么苏联远东的利益就会陷入严重的孤立状态。日本是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即使日本现在战败了,又有谁能保证它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那样,经过10年、15年东山再起?"

斯大林边说,眼睛边盯着宋子文,想从他的脸上找到答案。也许就在这一刹那间,斯大林从宋子文的表情上捕捉到了什么。见宋子文没有马上表态,斯大林继续往下说:"所以,苏联必须保卫外蒙古。这不仅对外蒙古有利,而且对中国也有利。"

宋子文也不肯示弱,毫不含糊地表达了中国的立场,他说:"中国政府不能宣布放弃它的一部分领土,否则它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将会发生动摇。"

接着,斯大林又振振有词地说了一大通,甚至使出杀手锏:"中国是否承认外蒙古独立,这显然关系到苏联在满洲和中共问题上是否接受中国的要求。"斯大林的用意很明确,如果重庆不同意外蒙古独立,苏联就不会出兵东北,帮助中国消灭日本关东军。

可是,宋子文根本不理会斯大林这一套。他说:"我本人无权决定这个问题,在得到中国政府的指示之前,我不能同意。"

7 月3日,宋子文将第二次会谈情况电告了蒋介石。接到电报后,蒋介石急忙从西安飞回重庆。宋子文在电报中提出解决外蒙古问题的三条方案:"第一,同苏联签订条约,在结盟期间,允许其在外蒙古驻军;第二,外蒙古实行高度自治,并允许苏联驻军;第三,外蒙古军事、内政和外交自主,但与苏联各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及英自治领地的性质不同。"

蒋介石很清楚,斯大林以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作为苏联出兵的政治条件。况且,斯大林还说过,苏联可能不支持中国共产党。想到这里,蒋介石毫不犹豫地给宋子文发去一封电报。

7 月4日,美国新任国务卿贝尔纳斯奉杜鲁门之命电告哈里曼,让他非正式地转告宋子文:就美国方面而言,《雅尔塔协定》中关于外蒙古地位所用字句的解释,未经任何讨论。电报还说:美国对外蒙古现状的理解是,"虽然在法律上外蒙古的主权至今属于中国,但事实上这个主权未被行使。"两天后,华盛顿告诉莫斯科和重庆,美国政府作为《雅尔塔协定》的一方,它希望在中苏之间达成最后协议之前,有提出意见的机会。

7月7日晚11时,双方举行第三次会谈。斯大林一开口就直入主题:"如果外蒙古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就不可能讨论中苏条约的问题。"

宋子文依据《雅尔塔协定》关于"外蒙古之现状,应加以保存"的字句,对维持现状作了与斯大林截然相反的解释,并说道:"中国不能承认外蒙古独立。"宋子文几乎是在哀求斯大林:"如果一个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没有不垮台的。"

可是,斯大林管不了这么多,大声嚷道:"我们绝不能同意。苏联政府出兵参战,自然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但我们决不能白干,是要报酬的!"

对此,宋子文仍然以尚未接到中国政府的意见、本人无权决定为托辞,没有答应。

"你不能作主,那你来干什么?"斯大林一脸的不高兴。

面对斯大林咄咄逼人的气势,宋子文只好以试探性的口气说:"我们代表团的意见是让外蒙古实行高度自治......"

斯大林立即打断宋子文的话,问道:"什么叫高度自治?"

"军事、内政和外交权归外蒙古,苏联政府可以派军队去。"宋子文小心翼翼地向斯大林解释说。

斯大林要得到的并不是外蒙古的高度自治,他接着提出了四个协定草案:一、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协定;二、旅顺口和大连的协定;三、中苏和平友好协定;四、外蒙古独立的声明。

宋子文看了这些草案后,不敢接受,当场就退还给莫洛托夫。不料,莫洛托夫的语气也很强硬,满脸怒容地对宋子文说:"你最好把它们收下。"

鉴于宋子文当晚的态度,斯大林意识到再僵持下去已毫无意义,但在临近结束的时候,他还忘不了说一句威胁的话:"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将什么也谈不成!"

第二天,蒋经国以其父的"非正式代表"身份去找斯大林讲理。蒋经国当时任三青团干部学校的教育长,他长期在苏联留学,熟悉苏联的情况。在留苏期间,蒋经国还娶了个苏联姑娘为妻,后来取中国名字叫蒋方良。斯大林对他们很关心,还送给蒋经国儿子蒋孝文一支俄国造的步枪。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蒋经国满以为斯大林会给他一点面子。不出所料,见面后,斯大林果然很客气,询问了他们一家人的情况,蒋经国一一作答。

一阵寒暄之后,蒋经国怀着一腔热血向斯大林叙述道:"您应当理解,中国七年抗战,为的就是要收回失地。现在,日本人还没有赶走,东北、台湾尚未收回,大片国土还在侵略者手里,如果再将这一大块土地割让出去,岂不违背了抗战之本意吗?"

蒋经国说的句句有理,可是,斯大林根本不吃这一套,脸上露出一丝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蒋经国觉得很不自在,仿佛斯大林在讥笑他无知。

"你必须明白,今天是你们需要我们的援助,不是我们需要你们的援助。"斯大林俨然一副救世主的姿态。

苏联需要外蒙古独立,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对此,斯大林毫不掩饰地说:"假如一支军队从外蒙古进攻苏联,拦腰切断西伯利亚铁路,那么,苏联就完了。"

蒋经国听不明白斯大林的意思,日本眼看就要完蛋了,它显然已没有能力进攻苏联。难道斯大林说中国?想到这儿,蒋经国身上冒出一股冷汗来。"你是指哪个国家的军队?"蒋经国不解地问道。"除了中国和日本,难道就没有别的国家?"

"你说的是美国吗?"

斯大林会意地点点头。

之后,蒋经国又同彼得罗夫举行了会谈。作为驻重庆的大使,彼得罗夫明知蒋介石不会承认外蒙古独立,所以他说:"外蒙古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接受苏联政府提出的声明,只不过是承认既成事实而已。"

听了彼得罗夫的话,蒋经国叹了一口气,"要是没有外蒙古问题,那就好办了。"

彼得罗夫看了蒋经国一眼,提醒说:"如果中国代表团不声明外蒙古独立,谈判就难以走出死胡同。"

在中国代表团驻地,宋子文急得团团转。谈判在外蒙古问题上卡住了,斯大林一点也没有松口的迹象,这如何是好!情急之中,宋子文搬出了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请他征询美国政府的意见。

尽管美国提出要在中苏达成协议前发表意见,但实际上,华盛顿同时又宣称:美国在莫斯科的讨论中"不愿对《雅尔塔协定》中的任何一点充任解释者。"看来,宋子文的最后一线希望也落空了。

正当宋子文处于山穷水尽的时候,蒋介石的电报到了莫斯科。

7月9日,双方举行第四次会谈。由于斯大林的强硬态度,加之美国不愿干涉,蒋介石只好妥协。在同幕僚们长时间商谈后,蒋介石发了上述电报。至此,外蒙古问题才有了突破。

会谈中,宋子文公布了蒋介石的电报:"中国政府今愿以最大牺牲与诚意,寻求中苏关系根本之解决,扫除今后一切可能之纠纷与不快,藉获两国彻底之合作,以完成孙中山总理生前与苏联合作之遗志。中国最大之需要为求领土主权行政之完整,与国内真正之统一,于此有三项问题切盼苏联政府予以充分之同情与援助,并且给以具体而有决心之答复。"

蒋介石所说的三个问题是:第一,保证东北领土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中国准备和苏联共同使用旅顺港,大连港辟为自由港,期限均为20年。但旅顺的管辖权属于中国,以期中国在东北之主权行政真正能够完整。中东南路干线由中苏共管,利润均分。铁路所有权归中国,铁路支线及铁路本身以外的事业,均不包括在共同经营范围之内,期限均为20年。

第二,阿尔泰山脉原属于新疆,应仍为新疆之一部。

第三,中国共产党有单独的军事及行政组织,以至军令政令未能完全统一,深盼苏联只对中央政府予以所有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援助,苏联政府对中国之一切援助,应以中央政府为限。

电报还说,外蒙古问题系中苏两国关系的症结所在,为了中苏共同利益与永久和平计,中国政府愿在击败日本及上述各项由苏联政府接受后,同意外蒙古独立。

为了避免将来发生纠纷,蒋介石想出一招,在电报中告诉宋子文,可以采取投票的方式,在投票结束后,他将宣布外蒙古独立。

既然蒋介石在外蒙古问题上作了重大让步,斯大林也就同意在其他问题上作些承诺。

--摘自《苏联出兵东北始末》,人民出版社出版,


外蒙简史

  翻开中国的历史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的蒙古国(外蒙古),从西汉时候起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西汉时期的匈奴部落建立"汗国"(首领和政府迁移不定,即首都("王庭")没有固定地点的"行国")开始,其创始者冒顿就宣称他们是中国夏王朝的后裔,是中国的一部分。《史记.匈奴列传》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淳维,是夏后在商代的称谓,是匈奴的先祖。"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余岁",至汉初头曼子冒顿时期,方强大起来。以后,总是由偏居东北而崛起的中国小部落民族自东而西,迭代控制中国北方广大的游牧区域,由匈奴而大幕、由大幕而鲜卑、由鲜卑而柔然、由柔然而突厥、由突厥而回纥、由回纥而辽金、由辽金而蒙古、由蒙古而鞑靼,由鞑靼而满清。最后,在满清行将结束其历史命运之时,中国北方发生了另一种变化。
  历史发展到了西历20世纪初,外蒙古地方,在国人忙着推翻帝制,进行革命之际,在沙俄政府的策划和支持下,于1911年12月由部分王公僧侣宣布"独立"。随后,侵蒙俄罗斯军队会同外蒙叛乱武装包围驻守库伦(乌兰巴托)的清军,并勒令缴械,清军被俄罗斯军队逐出外蒙。16日,库伦少数贵族正式宣布成立所谓的"大蒙古国",并由活佛哲布尊丹巴任"皇帝"。这就是所谓的独立。实际上,这是俄罗斯侵略扶植的傀儡政权。1912年11月,俄罗斯与外蒙古傀儡政权签订所谓的《俄蒙协约》,把外蒙古变成了俄罗斯的半殖民地。1913年11月,在全国的抗议运动中,俄罗斯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议订五项《声明文件》及《声明另件》四款,中国始终没有承认外蒙古独立。1915年6月,卖国的北京军阀政府,与俄罗斯及外蒙古签订了关于"外蒙自治"的协约,俄罗斯仍然取得在外蒙古的若干特权。1917年后,苏联历届政府都支持外蒙古"独立",1919年8月,苏维埃政府发表的《告蒙古人民书》甚至称"蒙古是个自由的国家,……任何外国人都无权干涉蒙古内政。"1919年11月,活佛以请愿形式恳请中国取销自治,但他们在苏俄控制下已经不能自主。1921年3月,受苏俄控制的蒙古马列主义小组进行革命,并在北面成立"临时人民政府",7月,苏联红军"应邀"占领库伦,年底占领外蒙古全境,并组织了君主立宪政府。虽然,在1924年5月签订的《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苏联仍然承认外蒙古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但是,在苏联一直控制下的外蒙古"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是外蒙古成为除苏联以外的"非资本主义国家"。
  1941年4月,斯大林与法西斯日本签订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苏日中立条约》,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我们不知道,后来中国以什么理由把斯大林作为"四大导师"之一!?但我们知道,正是这个被我们称为导师的人,于 1944年强行吞并了外蒙古的唐努乌梁海地区,他把沙皇的侵略计划变成了事实;也正是这个被我们称为导师的人,1945年8月,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终于实现了沙皇时代就策动外蒙古独立的愿望,借国民政府承认外蒙边界现状而完成吞并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程序。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发表关于外蒙古独立的公告:“外蒙古人民于民国34年10月20日举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近据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务人员之报告,公民投票结果,已证实外蒙古人民赞成独立,兹照国防最高委员会之审议,决定承认外蒙古之独立,除由行政院转饶内政部将此项决议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也默认了外蒙古独立的既成事实。从此,中国又失去了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图就像被人重重打了一锤一样,曲线凹下,版图缩小,钺钟不存。外蒙古是我国一个从"自治"发展到独立为国的典型地区。
  1950年2月,逃到台湾的国民政府,废除了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不承认外蒙古独立(直至今天台湾的中华版图仍包括外蒙古)。这虽然有驾祸于人之嫌,但废除不平等条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可忘却、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我们以为,面对外蒙古已经独立的既成事实,并非铁板一块。德国是在二战后分裂的,其西德和民主德国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什么他们能够统一?为什么他们能够很快统一?道理很简单,国家和民族利益第一的思想使他们再次走向了统一。蒙古族属于中华民族的重要一支。我们现在已走进现代科学和文明时代,文化继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也应该有所增进,不能再受外国势力影响行事。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希望不会像中国历史所一再表现的那样,分裂的政权老死不相往来,等到其中一个分裂政权强大后,再采用军事手段去实现全国统一。
  与中国关系:1949年10月16日,蒙古与中国建交。1960年5月31日,中蒙在乌兰巴托签订友好互助条约,同年10月12日生效。 1962年签订边界条约。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94年4月两国签署《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1998年12月,巴嘎班迪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了阐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方针的《中蒙联合声明》。1999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蒙古进行国事访问。2003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并发表联合声明。2004年7月,巴嘎班迪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发表联合声明。2005年5月,吴仪副总理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


外蒙古“公投”独立真相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背后操办
  19世纪的80年代,沙俄开始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在外蒙古扩张势力,把外蒙视为它的势力范围。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虽然在1919年和1920年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从中国掠夺的一切。但在外蒙古问题上,它事实上是继承了沙俄的衣钵。苏维埃俄国不想,也没有把外蒙古真正看作是中国的领土。

外蒙古
  1919年11月7日,外蒙当局突然致电北京政府,要求取消“自治”,恢复前清的旧制。几年前闹独立的外蒙古封建势力难道真想要回到祖国的大家庭中来了吗?不是的。外蒙古本来是靠沙俄的支撑来维持其“自治”的。现在沙俄政府垮了台,外蒙的外援断绝,导致了财政困难、社会混乱,民众反对“自治”。库伦当局难以自保,只得求助于北京。于是,北洋政府的总统徐世昌顺水推舟,在11月22日下令取消外蒙的“自治”,恢复旧制。

  但是时隔不久,1921年,外蒙古又闹起了第二次“独立”。
  当时北洋军阀由于直皖战争,内斗激烈,北方局势混乱。于是,各种外部势力又想浑水摸鱼。远东白俄谢米诺夫的军队在东北日本军人的支持下侵入外蒙古,2月21日,他们占领库伦,扶植起新的政权。外蒙古的活佛、王公们又一次宣布“独立”。接着,苏俄红军借口白俄军队入蒙,也进军库伦。7月,在红军的支持下,外蒙古成立了亲苏的新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1月5日,外蒙古宣布成为“独立国”。同日,苏联和外蒙古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双方相互承认为合法政府。

  北洋政府对苏俄的出兵以及随后成立的政府,虽然提出过抗议,但鞭长莫及、无能为力。
  1924年11月26日,外蒙古政府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在商讨对日作战问题时,斯大林提出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是“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斯大林的要求得到了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同意。他们就此签订了一个秘密的协定,世称“雅尔塔协定”。斯大林所说的“现状”就是指“蒙古人民共和国”。斯大林知道这是件很烫手的事,所以提出由美国出面通知中国政府,并取得其同意。
  1945年6月15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奉命把雅尔塔协定的内容正式通知了蒋介石。蒋介石感到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同意派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和蒋经国赴莫斯科谈判。转自:

  1945年6月底至8月中旬,中苏双方在莫斯科举行多次会谈,争论激烈。斯大林几乎是以威胁的口吻对宋子文说:外蒙古必须独立。外蒙古人民 “既不愿加入中国,也不愿加入苏联,只好让它独立”;如果中国不同意,苏联就不会出兵打日本。中国事实上已无力来管理外蒙,何况目前外蒙和内蒙正准备联合起来要搞大蒙古共和国,这将危及华北。宋子文据理力争,毫无结果;也曾经提出过给外蒙“高度的自治权”的主张,作为妥协,但苏方一概拒绝讨论。
  这样,在严酷的既成事实面前和强大的国际压力下,无可奈何的蒋介石只得指令宋子文接受苏方条件,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三个条件下,允许外蒙古“独立”。1945年8月14日,宋子文、王世杰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双方关于外蒙问题的换文是这样说的:“鉴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同意,将在日本战败后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外蒙的独立”。

  俄国的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在世的时曾经说,要把沙皇掠夺的亚洲土地还给亚洲人民,他承诺,当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后,蒙古将自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在列宁死后,斯大林完全背弃了列宁的诺言,他杀掉了曾经对列宁的讲话有过记载的一位国防部副部长,然后拒不承认列宁说过的话。从此在苏联再也听不到要归还蒙古的声音。苏联军队就这样还一直赖在外蒙古。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的重要议题就是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无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6年1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有权公投独立。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
  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在退到台湾后,对斯大林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款感到愤慨,并以苏联违约为由,在联合国状告苏联,这就是所谓的“控苏案”。当时虽然大陆已经易手,但在联合国,中华民国仍然拥有中国的合法代表权,并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华民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这就是至今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版图上还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据。

  共产党主掌中国政局后,由于当时与苏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在蒙古问题上,意识形态束缚了中国领导人的手脚。斯大林蛮横强硬的立场,使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国家统一与社会主义大家庭之间左右为难。而新中国百废待兴,又需要苏联的大量援助。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本打算与斯大林讨论黑龙江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土地和外蒙古问题,却受尽了斯大林的冷落。最终在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时,也被迫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1953年,斯大林逝世,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上台后,毛泽东开始与苏联交涉,试图解决包括蒙古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谈判,苏联归还了旅大军港,归还了东北铁路的管理权。但是当周恩来提出蒙古问题时,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断然拒绝。中国大陆再次失去了收回蒙古主权的机会。中国的这次行动,很快传到了蒙古人的耳朵里。他们立即行动,在苏联的监督下与中国交换地图,划定边界。随后,中国和蒙古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86年,邓小平与苏联谈判关系正常化时,提出了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其中之一就是苏联在蒙古边界的驻军。1992年苏联红军全部撤出蒙古。

发表于 2009-7-26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0 02:29 AM , Processed in 0.03552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