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0

朝鲜大浦洞-2导弹纸面数据或相当于中国东风-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6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jpg
鲜阅兵首次展示自制新型远程导弹

凤凰军事防务短评4月15日

原创作品,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

4月15日,朝鲜举行纪念金日成100周年诞辰阅兵式,在朝鲜阅兵常见的三轴卡车运载的KN-02短程导弹,四轴越野车运载的“飞毛腿”,五轴越野车运载的“芦洞”(“飞毛腿”放大),以及上一次阅兵压轴亮相的、六轴越野车运载的“舞水端”导弹之后,出现了朝鲜这一次阅兵的最大焦点——外界称之为“大浦洞”-2的远程导弹。

我们注意到,“大浦洞”-2是一款两级导弹,第一级弹体很粗壮,直径目测约2米。相比之下,直径1.2米的“飞毛腿”和“芦洞”,1.4米的“舞水端”就小得多了。可以认为和朝鲜刚刚发射失败的“银河”系列火箭同源,估计采用了四联装发动机。

“大浦洞”-2的第二级很短小,和同胞血仇兄弟韩国的“罗老”号火箭的第二级很相似(“罗老”号第一级是纯俄罗斯制造),应同属于自主研制的小型固体发动机。

我们在朝鲜1998年庆祝“光明星-1号”“发射成功”(实际没有成功)的纪念邮票上找到了这一款固体发动机的踪迹,这是一款很原始很简陋的固体发动机,推力不大,工作时间较为有限,对增加导弹射程有一定的贡献,但无法估计过高。

3.jpg
鲜阅兵首次展示自制新型远程导弹

综合来看,“大浦洞”-2作为两级(严格说算一级半)导弹,射程估计在3000-3500公里之间,可以威胁美国关岛基地。纸面数据或相当于中国的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这和朝鲜银河火箭展示的四联液体发动机第一级+单发液体发动机第二级所能提供的远程(4000-6000公里)打击能力还是有差别的。

而且“大浦洞”-2的投掷能力(即弹头运载能力)显然也不太大,从其较小的头锥中也可以看出来。朝鲜此前2次原子弹试验都不算成功,虽不算“哑弹”,但也属于“闷弹”,威力不大。显示其还没有掌握如何压缩引爆核材料的秘诀,距离解决更难的核弹头小型化(需解决高效引爆,用很少的核材料和很小引爆装置就解决问题)更是遥遥无期。

除了核弹小型化,要想成为一种有效的威慑性战略武器,朝鲜还有几大难题要解决,一是导弹制导精度问题,也许朝鲜通过GPS制导之类能够用很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精度,但也有GPS信号完全由美国控制掌握的问题。

二是弹头的弹道末端攻击段(学名称再入段),如何解决高超音速状态下,气动加热烧蚀对弹头表面材料的烧蚀问题,这一问题不好解决,中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整整攻关了10年。

但是当前最现实的问题是两级火箭分离以及火箭可靠稳定性问题,朝鲜的4次远程火箭发射失败显示,目前还没有掌握诀窍,还需试验攻关。

“舞水端”导弹的另外一大亮点在于,其采用了复杂的八轴(16个全机动轮,俗称16×16)越野卡车,这种越野卡车的动力传输、驱动控制和全向转动极其复杂,朝鲜这样基础工业并不发达的国家很难制造出来(航天导弹可以搞突破,汽车等复杂机械很难),而且假设朝鲜能够自主研制成功这样的技术,肯定可以用于自主的民用汽车工业,对外出口创汇。

中国二炮部队现役最复杂的车辆不过是五轴越野车而已,东风-31导弹使用的是四轴卡车牵引四轴拖车的形式,越野功能很有限。只有俄罗斯的“白杨”战略导弹使用了七轴和八轴越野车。那朝鲜的五、六、直至八轴越野车究竟是从哪来的呢?这真是个谜。

朝鲜今天的阅兵可以算是近20年来规模最大装备种类最全面的一次,也首次展出了朝鲜历史上最具威慑力的尖端武器“大浦洞”-2远程导弹,但这一导弹的可靠实用性,还值得怀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7 04:17 PM , Processed in 0.0687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