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4|回复: 1

《活着》No.220:裸老族——深圳农民工养老困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8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6-20 10:49 AM 编辑

1.jpg
农村人的养老金只有城市人的1/20,而漂泊不定的农民工则根本连这微不足道的养老金都无从获取。没有组织为他们购买社保,他们自己也宁愿把少得可怜的薪酬捏在手里。回老家种地,是农民工能想到的唯一养老方式。作者/温庆强 编辑/王崴





2.jpg
“干不动了,我就回到老家农村去继续种地养老。”这是今年60岁的农民工王善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老王是重庆开县人,在深圳做拆迁工超过20年。刚来深圳时,他什么苦力活都干;但最近几年,挥几下铁锤就已经气喘吁吁,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这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叫他干活的老乡越来越少了。





3.jpg
王善云和一帮老乡群租在深圳赤尾村,与他一样年纪的农民工不在少数。老王算了一笔账:“我现在租住在城中村,每个月租金600多元,加上其他杂七杂八,就算我不吃不喝,一天都得50元成本。打工这么多年,我只存了2万元。”





4.jpg
在广场上游荡,是老王在工作之余最喜欢的消遣,因为不用花钱。由于一直打散工,老王没有购买过社保,唯一的养老保障就是自己存的2万元。不过老王已经打算了,以后回乡下把老家的3亩地耕作好,这点钱应该勉强够养老的。





5.jpg
脚手架上的张小云抽着烟,看着拆不完的墙,却丝毫没有半点忧虑。对于他来说,拆不完就是还有工作,还有钱领。1981年,刚20岁的他背着行李只身来到深圳打工,一晃就已经30年,堪称中国第一代农民工。至今,他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初作为“三无人员”的他,躲进莲花山里逃避公安部门的调查。





6.jpg
白发早已爬上了张小云的两鬓,他却仍日复一日地在工地上挥铁锤,境况与刚来深圳时没有太大改变。张小云与老王一样,做了几十年建筑散工,没有任何组织给他购买过社保。





7.jpg
休息时,张小云擦着沾到眼睛里的汗水。布满皱纹的额头沾着灰尘。随着年龄的增大,干体力活愈发吃力。他打算,再熬两年,铁锤挥不动了就回老家养老,带着这些年积攒下来的2万元。





8.jpg
出工钱了,张小云和老乡细数每一张钞票。这些钱对于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虽然少得可怜,但却是他的养老本钱。张小云说:“我们这些临时工,工钱都是一单活完了之后结清。对比交纳社保,我更愿意这钱在我手中捏着。”





9.jpg
张小云就地而睡,这比他闷热的房间舒服多了。据统计,农民工居住方式以市场租赁(占39.81%)和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包括建筑工棚(占38.08%)为主,房租是农民工最大的一笔消费支出。





10.jpg
脚手架上,两位农民工坐下来歇息,递烟解乏。平均下来,他们每人每天抽掉一盒烟,这也是一笔生活开支。





11.jpg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中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84.7%,每人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则为34.6%,每人月均养老金74元。





12.jpg
何德安今年50岁,来深圳打工20多年,通过自己的一双手养活了儿子。他儿子成为第二代农民工,现在在深圳开网店。尽管如此,老家的房子都还没盖,每次回去都是住亲家。





13.jpg
建筑工李兴祥是老乡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什么样的脏活、累活、危险活都干,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他农村老家有老人,老婆在家照料老人和两个孩子,全靠他一个人在外打工赚钱。谈到养老,李新强说:“当下能生活就不错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打算。”





14.jpg
晚上8点,回到租住的民房里,李兴祥吃了简单的面条当晚饭。为了省钱,他每天晚上都是只吃面条,就着点辣椒酱,一顿就这么对付过去了。





15.jpg
李兴祥租的房子密不透风,连个窗户都没有,晚上他只好来到楼下乘凉。每天他都习惯打电话回家和儿女聊聊。孩子,是他在深圳拼命工作的动力。





16.jpg
李兴祥站在天桥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这座城市他待了超过10年,但他没有这个城市里的居住证,连养老保险都没有购买。





17.jpg
“从社会公平角度讲,不应该让上亿的人口把青春献给城市,把养老负担甩给农村。”这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最近在一次记者会上的话语。每一座发展中的中国城市里都涌现着大批农民工。他们把大楼建起来了,让城市活起来了,但他们没有居住证,甚至没有购买任何社保。到了5、60岁再也干不动的时候,该到哪里去养老?





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裸老族
——“老无所依”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温庆强 编辑/王崴

“从社会公平角度讲,不应该让上亿的人口把青春献给城市,把养老负担甩给农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最近在一次记者会上说。每一座发展中的中国城市里都涌现着大批农民工。他们把大楼建起来了,让城市活起来了,但他们没有购买任何社保。到了5、60岁再也干不动的时候,该到哪里去养老?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外出进城农民工的60%以上,总量超过1亿人,正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主体力量。从社会公平角度讲,不应该让上亿的人口把青春献给城市,把养老负担甩给农村。”

这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最近在一次记者会上的话语。在每一座发展中的中国城市里,都涌现着大批的农民工。他们在工地里挥汗如雨;他们蹲在街边等着包工头来揽苦力工;他们租住着城中村里密不透风的房间;他们把大楼建起来了,把公路修起来了,让工厂转起来了,让城市活起来了,但他们没有居住证,甚至没有购买任何的社保,到了60岁以后,再也干不动活的时候,又该到哪里去养老?

“干不动了,我就回到老家农村去继续种地养老。”这是今年60岁的农民工王善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老王是重庆开县人,来深圳超过20年,走遍了原特区内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拆迁工地。来深圳时,他什么苦力活都干;但最近几年,挥几下铁锤就已经气喘吁吁,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这也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叫他干活的老乡越来越少了。

王善云饭后在广场上游荡着,看着大婶们在《最炫民族风》的伴奏下跳舞。由于租住的房子没有窗户,每个晚上收工后,王善云都习惯来到室外躲避炎热。伴着嘈杂的音乐,老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现在租住在城中村,每个月租金600多元,再加上杂七杂八,就算我不吃不喝,一天都得50元的成本。”老王还向我们掏了心窝:“打工这么多年,我只存了2万元。”

还有一笔账,是明摆着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中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84.7%,每人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达到34.6%,每人月均养老金74元(2012年7月12日《中国青年报》)。老王也在老家买了养老保险,每个月能从中领到80元——在如今物价飞涨的时代,80元只够买几斤肉。

老伴走得早,老王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打工,工资只够各自生活,并没有多余的钱给老王。没有购买社保的老王,只能靠着这2万元养老。不过,老王已经打算了,把老家里的3亩地耕作好,这点钱应该勉强够养老的。

同样来自重庆的张小云比王善云更早来到深圳。1981年,刚20岁的他背着行李只身来到深圳打工,堪称深圳第一代农民工。至今,他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初作为“三无人员”的他,躲进莲花山里逃避公安部门的调查。

除了是老乡,张小云和王善云还有一个共同处——他们自来深圳后就一直做着散工,没有购买任何的社保。这种现象在建筑行业尤其普遍,很多建筑公司都是只有资质,没有工人,他们拿着资质去揽工程,揽了工程就去找包工头。就一项工程来说,只有项目部的组成人员是正式的,其他基本都是散工。这也意味着,没有任何组织给这些干活的农民工购买社保,缺乏基本养老保险保障。

张小云说:“我们这些临时工,工钱都是一单活完了之后结清。对比交纳社保,我更愿意这钱在我手中捏着。”数十年过去,白发已经爬满了王善云的两鬓。他打算,再熬两年,铁锤挥不动了就回老家养老,带着这些年积攒下来的2万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4 02:21 PM , Processed in 0.0746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