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0

[杂谈] 未来的能源世界将是什么景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4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20年的能源世界会呈现怎样的景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最可能的答案是能源世界规模将扩大,但和今天不会有太大不同。

Daniel Hertzberg

于供应正在枯竭,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即将耗尽。为了避免灾难发生,必须尽快转向风力发电。

不过这一预警的发出时间不是今年,而是早在1881年,比《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首份报纸问世还要早八年。发出预警的人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的开尔文爵士(Lord Kelvin)。

这件事提醒人们,现实中的“能源未来”与那些基于“能源现状”平台作出的最佳预测是多么地不同,而且这种提醒一直存在。就在六年前,由于成本水涨船高,再加上国内天然气供应不足,美国准备每年拿出1,000亿美元进口液化天然气(LNG)。而如今,美国还有不到两年时间就将成为LNG出口国,与此同时,欧洲企业正在向美国转移,以利用这里廉价的天然气。到2021年,美国将成为全球三大LNG出口国之一。

这里可以总结两点经验:一是能源行业总会发生意外情况,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此外,市场至关重要。那么考虑到这两点,未来20年的能源世界可能是怎样的呢?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最可能的答案是能源世界规模将扩大,但和今天不会有太大不同,原因主要有两个。

转变速度缓慢

首先,考虑到现时基础设施规模以及投资交付期漫长等因素,对于能源行业来说,20年并不很长。

其次,未来20年的需求增长几乎将全部出现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基本上倾向于使用常规能源。设想一下,未来20年中国每年的新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100万辆,而美国仅为1,700万辆。

具体说来,二十年后(在被我们称为全球重构(Global Redesign)的情境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将增长35%-40%,这是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收入提高所产生的结果。

今天,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为82%。二十年后,它们所占的比例将会略微下降为75%-80%。但这些传统能源内部的比例将会发生很大变化:美国的煤炭消耗量将下降,但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煤炭消费量将上升,它们将使用价格不太高的煤炭作为发电原料。而天然气在全球能源消耗量所占的比例将上升。

AP
叶尔金
20世纪50年代,石油取代煤炭成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能源种类。但到21世纪30年代,石油的统治地位就将结束,它将和煤炭以及天然气三分天下。到21世纪30年代末,天然气有可能成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燃料。

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发展新的核电站。但下个十年初期,德国将会关闭核电站。只有一些日本的核电站将会恢复运营,部分美国的核电站将会提前退役。因此核能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可能维持在6%,除非诸如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新的设计开始进入市场。

事态进展

什么因素会改变这种前景?

很明显,科技是其中之一。风能正在从“替代能源”转变为“传统能源”。成本继续降低可能会加速对风能的使用。过去几年,太阳能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如果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么太阳能将更快地进入市场。如果电力存储技术突飞猛进,则将克服是否刮风和有日照对于风能和太阳能的限制,从而进一步提振这两种能源的使用。

那么电动汽车呢?中国已经设定了到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的目标,到目前为止中国离这一目标还非常遥远。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中国前面。然而,即便解决了成本问题,电动汽车获得了很好的推广,但整体汽车数量如此庞大,电动车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依然有限,到2030年这一局面才会有所改变。

但政策以及政策与事件的互动可能产生很大影响。需要什么样的奖励和补贴才能推动传统燃料(向新兴能源)的转变。直到最近德国都认为自己是全球迅速引入新能源方面的模范,但现在德国却走向了另一面,因为补贴威胁到了企业的全球竞争力,用德国经济部长的话说,可能产生“显著的去工业化”后果。

但一系列事件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刺激全球新一轮加快新能源应用的大潮,这些事件可能包括:连年的极端天气,这可能会引发有关气候变化迫近风险的更强烈的共识;一场打乱石油运输的严重的安全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惊恐的公众的推动下,政府将会推动新政策付诸实践。

补贴并非可靠柱石

当然情况也可能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欧洲各国政府对再生能源的补贴不再慷慨。如果再来一次经济大滑坡,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再生能源行业可能会出现一次重大倒退。

本世纪30年代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近年来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出现了巨大泡沫。总的教训是,能源创新需要一个较长的进程才能实现市场化。

在当前这一波能源创新中,很多事情可能会让人大失所望。但其中的一些努力不会白费,其效果或许要到本世纪30年代才能体现出来。这类创新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却不容小觑,届时或将改写能源行业的面貌。

(叶尔金是研究和信息公司IHS的副董事长,他最新出了一本书名为《探索:能源、安全和现代世界的重建》(The Quest: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并成为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得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5 07:20 AM , Processed in 0.0636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