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0

[历史] 《五年十年》第7期:抢购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5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抢购”一词的演变史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生活所需,到而今的网上抢购,折射的都是生活方式的悄然变化。图为1989年4月8日,四川省重庆市民抢购香烟。(图/新华社 刘前刚摄)




2.jpg
战乱年代,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为避免辛苦积攒的货币变成废纸,有更好保值效果的黄金成为“经济必需品”。1948年底,国民党败局已定,经济濒临崩溃。为了回收部分通货,笼络人心,国民党在上海部分银行发放一部分黄金,允许市民兑换,结果引发抢购惨案。(图/新华社征集稿件)




3.jpg
1948年12月24日,上海国民党中央、中国、交通、农民等六家银行决定发售1万份兑金申请书。但23日下午5时银行关门后,兑金的市民就在各银行门前排起了长队。地处外滩的中央银行和汉口路的中国银行门前排队兑金的人最多,交通堵塞,秩序混乱。(图/新华社征集稿件)




4.jpg
当天清早,银行一开门,成千上万的市民潮水般涌入,秩序大乱,酿成了挤死7人,伤57人的惨案。这次“黄金惨案”是上海解放前夕出现的一次社会大动荡。图为1948年12月24日,国民党军警在某银行前驱赶排队的群众。(图/新华社征集稿件)




5.jpg
与战乱年代“保命必需”的黄金抢购不同,七八十年代以后的抢购则多数源于物资匮乏和轻信谣言两种情况。图为1980年,浙江绍兴柯桥农民在抢购年货。(图/新华社稿)




6.jpg
1978年11月,北京市在两个大菜市场试行郊区社队直接运送活鱼上市销售,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图为通县宋庄公社社员在崇文门菜市场职工协助下卖鱼。(图/新华社 郑书福摄)




7.jpg
1984年,内地消费者疯狂抢购新款衣服。(图/新华社-美联社)




8.jpg
1988年2月25日,江西省南昌市粮食局为控制行业用粮,规定每户居民在二月份内只能凭粮油供应证一次购买大米10斤,导致居民中谣传大米要涨价,于是群众纷纷涌向粮店,冒雨购米。图为南昌市大士院粮店门口情景。(图/新华社 刘继伍摄)




9.jpg
1988年9月1日,担心涨价的顾客拥挤在北京隆福大厦柜台前购买毛线和毛织物。(图/新华社 宋连峰摄)




10.jpg
1989年10月5日在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上海分公司门市部进行为期6天的展销,1500余种国外最新音像制品和百余种最新国外时装书刊。大批乐迷闻风而来,“疯狂”抢购。(图/新华社 任珑摄)




11.jpg
再后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单纯的“物资抢购”,还出现了“投资抢购”。1992年8月8日,深圳市民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数十万群众争购股票抽签表,引发了中国股票市场最激烈的一次抢购潮。图为抢购现场。(图/新华社征集 深圳特区报社 张建国摄)




12.jpg
1987年1月23日,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单位上海灯泡厂的职工争相认购股票。(图/新华社 张刘仁摄)




13.jpg
1993年4月18日,新疆宏源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认购表。从1993年4月15日起,乌鲁木齐的数万名群众就在发售点前排起长龙,昼夜等待购买认购表。(图/新华社 沈桥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5 09:52 AM , Processed in 0.0613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