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1

圣诞?温州教育局说:不过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4 07: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州教育局禁止学校过圣诞 你怎么看?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2-24 17:36:01

a256.jpg 场里又响起了熟悉的歌声:金够败,金够败,仅够LV。

“多年以后,圣诞节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根据中国北方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顿饺子,庆祝耶稣基督的降生。俗话说得好,圣诞不端饺子碗,生下基督没人管。”网络流行的段子讲述圣诞节在中国如何入乡随俗。上海的相亲活动请圣诞老人接替月老牵线搭桥,北京的圣诞大餐有火鸡和树根蛋糕,而在被CNN称为“中国耶路撒冷”的温州,一项当地学校的过节规定近日引起热议。

随着圣诞节来临,温州的商场、街上,甚至是微博、微信圈里都充斥着节日的欢乐气氛。这几天,温州的校长们却收到了一条来自市教育局通知,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

有网友还在其微博上晒出了这样一条微信,“通知:请各县(市、区)教育局通知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祝,并负责督查、落实到位;市直属中小学由市教育局直管处负责通知落实。”文字后紧跟着教育局的电话和联系人。

据温州晚报24日报道,一位陈姓校长说:“我们几天前的确收到了这条短信,这还是教育局第一次为圣诞节特意发通知。”市区一所重点中学的英语周老师说,近年来我市的一些学校也有庆祝圣诞的活动,不过很多时候圣诞节还和学校的“英语节”捆绑在一起,比较“隆重”,有时还要提早准备。

那么,为何发出校园内不举办圣诞有关活动的通知?昨天,温州市教育局基教处相关工作负责人接受采访:“以往我们就已经在对圣诞节这类的洋节日进行引导,今年是第一次发出更明确的通知”。

该负责人直言,发送这个通知的最根本目的还是希望学校能对传统节日引起重视,而非如现在这般只是一味推崇西方节日,“我们也不是一味打压,而是希望学校能进行平衡,西方节日我们可以了解,但不宜太热衷。另外,我们中华民族自己就有很好的传统节日,像是刚过去的冬至,不少学校举行动手制作汤圆的活动,告诉孩子这有成长寓意,这些节日首先具备千年传统,其次通过引导还能使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孩子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校对传统节日有主张,爱热闹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过法。《齐鲁晚报》对此有看法:“在圣诞节气氛弥漫的大背景下,年轻人聚一聚、外出玩一下,家长在家给孩子庆祝或娱乐一下都无可厚非,作为学校,讲解一些与圣诞节相关的文化知识也很有意义。”但《齐鲁晚报》还是赞成圣诞节学校没必要凑热闹。“如果为了圣诞节,非要停课举行仪式,就偏离了教育的本意。通过戴帽子、粘胡子等简单模仿能在孩子心中留下什么,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能对孩子有多少教益,让人生疑。”

“被过节”在中国也算是新常态。据说为了过圣诞节“有面子”,一些小学生也开始花高价买“平安果”。在河北邢台,“平安果”今年更是在学校门口扎堆热卖。可这也怪不了基督。万圣节、情人节、感恩节,哪一个商家没有借此带动节日消费。有进口也有出口,《环球时报》英文版称,阿里巴巴正把销售规模达90亿美元的购物节日“光棍节”推广到海外。

a254.jpg

在河北邢台,“平安果”今年更是在学校门口扎堆热卖。


不凑热闹也能过得热闹,河北成安县校园里,圣诞节正上演另一番景象,捏面人、皮影戏、剪纸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在成安县各个校园陆续上演。在当地富康小学,年过七十的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滑学文教学生们捏面人。五颜六色的面团经过滑学文老师的捏、搓、揉、掀后,瞬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小动物和鲜花。当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自己的手中绽放时,孩子们的脸上乐开了花……

a255.jpg

河北成安县校园里,圣诞节正上演另一番景象


有自信就好。温州的主管部门其实有自知之明,道出了这次通知要求的出发点还是引导。与其用政策去“堵”,不妨多想想点子,多关心孩子们到底喜欢玩什么。

上海铺天盖地的圣诞装饰,让英国《金融时报》今天很困惑:“在美国常被问,中国不是共产国家吗,怎么也过圣诞节?”原来中国不怕西方文化“侵蚀”,这个时候,当然不易向西方读者解释了。

但FT似乎还是不能放过温州,今天在中文网站首页展示了《基督教中国“殉难记”》的视频。CNN等西方媒体对温州4月时拆除违建教堂一事早就加过指责,宣称中国“压迫基督徒”,违反宗教自由。观察者网在此事发酵后已有评论:“不能因为信教就有什么特权,更不应该让信这个教的人比信那个教的人有特权”。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07: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T谈圣诞在中国:空虚没灵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12-24 07:31 AM 编辑

FT谈圣诞在中国:与双11一样用包裹填满精神空虚

来源:FT中文网
2014-12-24 15:35:55

a259.jpg 英帝国早已做不到“日不落”,但英帝国的媒体还是习惯于四处置喙。据观察者网此前编译,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豪迈地对着中国人吃猪肉的习惯开火,说这事儿危及世界。

无独有偶,英国《金融时报》12月24日(平安夜)刊发文章,称圣诞节在中国从不涉及灵魂。中国自古“敬鬼神而远之”的世俗化传统,在西方媒体眼里或许等同于“异教徒”的标签吧。然而即使是《金融时报》也得承认,在西方圣诞节也失去了灵魂。都没了灵魂,中国人大肆庆祝圣诞节对西方媒体而言就格外刺眼了。

经济的持续强劲带来消费的繁荣,正如有见地的中国媒体所说,即使圣诞节不是公众假期,中国人也并不介意多一个狂欢与消费的日子。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冀浩然则指出,洋节日的“本土化”本来就形式多样。比如在日本,圣诞节直接被标榜为“恋爱的节日”,情人旅馆城市搞促销。日本人还相信70年代肯德基造出来的“美国人圣诞节吃火鸡,日本人就应该吃炸鸡”的营销文案,留下了“圣诞节要吃炸鸡”的习俗。

a257.jpg

中国的圣诞节就是这样


以下为《金融时报》全文:

大约是在我不再相信世上真的存在红鼻子驯鹿鲁道夫(Rudolf)的时候,圣诞节(Christmas)在西方失去了它的灵魂。自那以来的几十年里,它已成为在意这些事的人的焦虑来源。但在中国,圣诞节从一开始就不涉及多少灵魂方面的内容。正因如此,它才变得如此有趣。

在中国,圣诞节与历史、传统、亲属或礼物转送无关。它堂而皇之且无愧坦然地只关乎金钱和欢乐。中国内地人庆祝圣诞节(他们真的庆祝,尽管它并非公共假日)的方式是购物、外出就餐,可能会唱唱卡拉OK,然后继续购物,丝毫不牵扯西方圣诞节期间(或中国春节期间)往往会涉及的自责、压力或家庭摩擦。

中国确有基督徒,但中国庆祝圣诞节的人要比信基督教的人多很多。这种脱节在全球都存在。但在中国,不附带基督教精神裨益的圣诞节更多的是一个浪漫的节日,而非伪宗教节日。

例如,去年圣诞节当天,仅在中国南方一座城市的一个区,就有250对新人在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在西方,很少有人选择在圣诞节当天结婚,以免宾客因要出席婚礼仪式不得不错过圣诞鹅而发牢骚(反正中国的宾客不出席登记处婚礼仪式)。在中国,丘比特(Cupid)和圣诞老人(Santa)似乎已合为一体,给耶稣的生日带来浪漫的情调。去年圣诞节期间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婚介活动中,主办方鼓励踌躇满志的相亲者告诉圣诞老人他们最喜欢哪一位参与者,这样圣诞老人就可以帮助他们牵线搭桥。考虑到这种活动的低成功率,可能当时还不如向圣诞老人讨要一部iPhone。

如果中国的圣诞节与基督、弥撒或处女母亲(最后一类事物在所谓的“一胎化”政策下即使不违法,也是特别不受欢迎的)无关,那么中国人为何还要庆祝这个节日呢?

a258.jpg

中国的圣诞节庆祝的形式多样,西方媒体说这很“空虚”


珠宝零售帝国周大福(Chow Tai Fook)的继承人郑志刚(Adrian Cheng)说,过去五年出现了送圣诞礼物的大热潮。他表示:“中国人喜欢节日场合。如果你给他们一个欢庆某个节日的理由,他们就会去庆祝这个节日,即使不明白其背后的意义。”周大福在内地市场销售饰品已有几十年了。

中国的社会学家表示,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太辛苦有关;中国劳动者工作压力非常大,因此他们会抓住一切理由放松自己。

对他们来说,幸运的是老一辈人从不过这个节,所以不必去看望他们。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或许会在约会时拿出一套引人注目的驯鹿角戴上,但他们会让餐馆和购物中心来负责其余的装饰工作。很少有人劳神在家里布置圣诞树(这肯定让他们省了不少心),而且没人自己做蔓越莓酱。

瑞雅礼仪(Institute Sarita)的何佩嵘(Sara Jane Ho)说,“在西方,我们在家里制作火鸡,但我在北京吃节日大餐时,火鸡是由凯宾斯基(Kempinski)制作的,而树根蛋糕来自丽兹(The Ritz)。”瑞雅礼仪是向暴发户传授礼仪的专业机构。

“中国没有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何佩嵘在提及另一项“传统”时说道。这项“传统”在我相信世上存在鲁道夫时可并不存在。“但在中国,整个12月都是黑色的”,其间零售商会彼此展开竞争,争取在圣诞节前后多赚人民币。

圣诞节、万圣节(Halloween)、情人节(Valentine's Day)、感恩节(Thanksgiving)——中国置身于文化超级市场,决定全部引进。但要注意:官方喉舌《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旗下刊物、《环球时报》(Global Times)英文版称,节日贸易不再是单向的。该报称,由阿里巴巴(Alibaba)推广到海外的、销售规模达90亿美元的购物节日“光棍节”(由于发生在11月11日,在中国也被称为“双11”),可能是中国首个可出口的现代节日。

该报得意地称:“中国人创造的节日‘双11’现已可以比肩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或情人节,甚至可能盖过了它们。”该报还称,这个节日“强大的情绪感染力已开始渗透到国外”,而且有可能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首个标志”。
我觉得,这是一种填补精神空虚的方式,即用淘宝(Taobao)包裹来把它塞满。这很可能与用圣诞树来填满它一样管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7 02:02 PM , Processed in 0.0546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