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6|回复: 2

中共悍将陈光自焚而死鲜为人知的细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8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 史海钩沉 于 2015-01-07


陈光原名陈世椿,“双一”出身,随红军长征期间,时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的陈光在林彪指挥下参加强渡乌江、进攻遵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等激烈战斗。抗日战争中,由于林彪意外受伤,陈光出任第115师代理师长。国共内战时期,陈光追随林彪调任东北,历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吉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司令员、四野副参谋长等要职。陈光于1950年1月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同年7月23日,广东军区参谋长李作鹏奉命以“反党”罪名将其软禁。其后,陈光被开除党籍,押送武汉,在中南军区部队监视下居住,1954年6月7日,陈光在武汉自焚身亡。有关陈光之死的前因后果,作家蓑笠翁在个人博客中撰写系列文章《陈光的犯上》指出,“陈在山东和周围的同事也不团结,到处和人吵,其实是个万人嫌,早在红军时还和三军团来的搭档彭雪枫吵。毛把他调回延安,他在延安又和别人吵,又混成个万人嫌。后来到东北,又和林吵,和刘亚楼吵,再混成个万人嫌,后来在广东跑到叶手下,又和叶吵,还是个万人嫌。”而陈光得罪的恰恰不是别人,而是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的三位心腹——罗荣桓、林彪、叶剑英。




6376a1d68461cffe71382257d92bb0d3.jpg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部分干部合影。前排左起:罗荣桓、张文彬、陈光、杨立三、陈琛、宋裕和、林彪;后排左一为赵尔陆、左六为毛泽东、左八为谢今古

陈光的犯上和林毛叶的矛盾

陈光是很牛的。说两点,一个1937年3月2日路过隰县以北的千客庄的林彪被误伤后,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一得知林彪负伤的消息,就迅速研究由谁来接替林彪担任115师军事领导人的问题。由于军中不可一日无帅,而聂荣臻当时已经到了晋察冀,林彪的继任者只能从115师司令部、政治部和各旅领导人中来挑选。但是当时八路军总部和中央军委不在一起,情况紧急又来不及协商,正因为如此,而反映了当时真实地情况——谁是谁认可的问题。当天夜24时,军委主席毛泽东与军委参谋长滕代远联名致电罗荣桓:“林之职务暂时由你兼代。”但在这一天的17时,八路军总部已经决定,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师长。由于八路军总部对于部队的直接情况了解是比中央军委多的,看见陈光的军事指挥能力是得到了当时朱德和彭德怀等人的认可的,可是也同时反映了中央军委的认识,说明了陈光在真正的最高层还是没有足够的赏识。为什么这样说,你看,无论林彪的几次离队,接任他的都是代字当头,看见林在毛心中的地位。说句题外话,最后你说林彪的死能不让老毛伤心嘛?

另一点就是陈光在山东根据地时的成就。山东根据地的发展,陈主军,罗主政,使山东成为当时最大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民族英雄方面,陈光应该是有一席之地的。1938年5月12是抗战军史上有名的“陆房突围”之日,两个月后,陈光又用手里仅有的三四百人,将日军长田大队包围,打了一个大胜仗。战后第二天,八路军总部传令嘉奖,称是一嘲漂亮的歼灭战”。陈光的威名,遂在山东流传开来。他和政委罗荣桓紧密配合,精诚团结,以致山东军民一提到115师,便呼为一个人“陈罗”。到抗战结束山东八路军的总数就达到了近30万人,是力量最雄厚的一支。

林彪和陈光

陈光也曾经是林彪最赏识的部下,林彪去苏联时还带着他们的合影照片,并向留学生大讲陈光的英雄故事。林彪同陈光再次见面是1943年下半年的事情。当时因为陈光在山东同罗荣桓合不来,被叫到延安参加七大,罗也是毛的爱将。当然罗的能力也是很牛的,罗荣桓后来干的很出色。林彪在重庆谈判后回到延安,这时两个人又见面了。但是后来两个人就开始闹矛盾。最初的不合是因为陈光爱打牌,他甚至把他的铺盖卷搬到贺龙家里,同贺胡子一起吃喝玩乐,斗鸡走马。军队系统是讲出身的,再加上贺妻曾经陷害过林妻,林彪对陈光的做法不满,林彪不是一个肚量很大的人。林彪劝了陈光几次,也没有用,陈是个大老粗,两个人的关系开始疏于。贺龙哪,早就看不起林彪,也添油加醋。虽然如此,林陈的矛盾也还是在萌芽状态。

当林彪再次带兵(去东北)时,还是去找了陈光,让陈光当他的副手,将帅再度联手。刚到东北时,林对陈很是重用。16师(即新四军7旅,7旅还是林彪的“娘家”。他当连长时,就在这支部队)是林彪的“看家部队”,也是其毕生的“最爱”,几十年如一日没失宠过的。16师到东北不久,林彪就从“黄3师”的系统中将它“剜”出来,与17师一块儿归陈光领导(六纵,也就是后来的43军,林的“近卫军”),看见林彪对陈光的厚爱。陈呢,才华依旧,也干的不错,所以陈就“飘飘然”了,和彭真走的越来越近,以图高升。陈有过两次拒绝林调电台的命令(这就是大功率电台的问题)的极录。《雪白血红》还对林彪拿李作鹏出气的事进行了描述。

到九台路上骑马。林彪眼睛好像睁不开,晃晃悠悠,有点坐不稳的样子。深夜,秘书照例去机要组那儿,看看有无什么重要情况。刚蹑手蹑脚走几步,就听林彪喊:干什么?别管它,别管它。声音不高,速度不快,不熟悉的人很难听出什么不满来。但对林彪的秘书、参谋和警卫人员来说,却非同一般了。20多个月里,这是林彪对季中权唯一一次发火。对季中权来说,林彪这火发得毫无道理。对李作鹏和何敬之那次,那火发得虽然不无道理,却也是与林彪的一贯作风悖背的。从四平撤退后,一路上到驻地后,林彪第一件事就是和部队联系,了解所处位置、伤亡、逃亡、情绪以及其它意外情况。在九台出发前,林彪让季中权通知参谋处,让电台和机要组乘汽车一起走。不知是李作鹏忘了,还是怎么了,他们到了舒兰,电台马驮人挑还未到。林彪说:带我去。季中权情知不好,也只有把林彪引到李作鹏住处。因能喝酒而得名“大烧锅”(东北人称酒坊为“烧锅”)的李作鹏,正和何敬之等人坐在那里喝酒。林彪瞅了瞅,双手抓住桌沿,“唏哩哗啦”一阵响,桌子翻了。(有的老人说,林彪还随手抓过炕上的行李什么的,摔向李作鹏等人)然后转过身,说声:走。据说,林彪感情渲泄爆发到这种程度,不光在黑土地,就是在整个战争年代,也是空前绝后的。在场的人全目瞪口呆了。那目瞪口呆,与其说是吓的,倒不如说是惊的:“林总”这是怎么了?!

李作鹏是陈光的铁哥们,实际上林是拿陈的老部下李作鹏出气。长春之战陈光没有请示林彪,但是因为打赢了,什么都好说。但是随着林彪的在东北的失败,陈林的矛盾开始激化。就在林彪最倒霉时,即46年5月—6月上旬,彭陈联合想取代林,彭真积极宣传陈在东北的战功,但是毛并不欣赏彭的做法,因为林是毛的嫡系。在彭林关系急剧恶化的时候,叶曾去东北调解,但未果(这也种下了以后叶陈不合的种子,谈的肯定不投机)。毛最后决定林彪在东北党政军一肩挑。林彪重整军队后,仍然重用陈光,让他任最精锐的六纵的司令员。但是,陈光在1946年底再次抗拒林彪的一个命令,林彪这次动了真格的,就直接给陈光手下的三个师长下命令,把陈光“晾”在一边,这就是著名的林彪指挥到师一级的由来。当然,陈光也真生气了,加上陈本人的脾气和傲气,一下子气病了。林彪顺势让洪学智接任六纵司令员,再后来交给了黄永胜李作鹏的手里。后来1949年初,毛来电报任命陈光担任了第四野战军的副参谋长。在3月进驻北平时,林彪在防止居功骄傲的会上,点名批评了陈光。

老毛和陈光

不知道什么具体的原因,当然115师不好领导是真的。中央调陈光离开山东时,用重病缠身的罗帅来代替年富力强的陈光,而且还不容许罗休息。是不是说明陈光就已经开始失去毛的信任了呢?不一定。因为陈回延安后,毛在整风运动中把江青放在以陈光为书记的支部里,这时候应该说毛对陈还是信任的。但真正让毛生气的是陈光在“七大”上的表现。1945年,陈光在延安出席党的“七大”,并成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他在出席七大代表的人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陈本来是有望当候补中委的,一开始是侯选人,后来老毛“嫌”井冈山的人太多,把侯选人中的陈和李井泉拿下,换上习仲勋和张宗逊。李井泉表态坚决支持;陈可不干了,骂骂咧咧的,“毛主席,我哪点对不起你了……”有个性啊,敢骂老毛的可是没有几个。后来有人以“陈光欲抵制党代会”为告状,想想老毛能高兴嘛?事后,老毛是写了信,还特地邀请陈光和夫人史瑞楚一道来家中作客吃饭。老彭在华北座谈会后在周等人的见证下也和老毛交心过,有什么用?老毛是记一辈子的。陈在七大的事情和是林彪无关的,后来有人说是林彪栽赃,这才是真正的载林彪的赃。实际上当时林的威信极高,选中委得票排第五,周恩来是第22,彭总第33……。不知道为什么,林彪的几次得票都很高,在文革前,看见后来人说林彪如何如何是有点问题的。此事不仅是对老毛有影响,而是影响很坏,而且是触了众怒。说实在的,陈光的战功乃至作风、为人都与林彪实相差很远的,同是“七大”,林彪几乎得全票,而陈光连候补委员都没当上。而这恰恰是两人差别的一个客观反映,陈光自己却看不到这种差别,谁都看不起,包括看不起林彪、罗荣桓,这种居功自傲、行事主观武断的老粗做派无疑为其后来的倒霉埋下了祸根,实际是他自己害了自己。

真实的陈罗关系

115师领导之间在山东时有过很大的问题。除了,原山东省委个别领导人对一一五师师政机关多有指责,更有朱瑞陈和罗三人之间的矛盾。朱瑞给中央的电报中称陈在115师威望不高,陈罗之间矛盾很大的,并且在在40年6月到10月间关于统一山东军事问题朱给中央发过多封电报,还建议徐向前任115师师长,陈罗最好都给与休养。而罗和陈当时都给中央去电要求回延安学习,罗则推荐朱任115师师长兼政委,而陈推荐的是罗。1940年7月18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建议:山东暂由陈、罗统一指挥,8月8日,中共中央同意。1941年8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军委决定:以(山东)分局为统一山东党政军民的领导机关,暂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组成,朱瑞为书记;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首长指挥;山纵及一一五师合组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黎玉、陈光、肖华、陈士榘、罗舜初、江华为委员,罗荣桓为书记。在山东分局委员的分工上,决定朱瑞主持党的组织工作,罗荣桓主持军事工作,黎玉主持政府工作,陈光负责财经工作。但山东党的一把手与军政的一把手并非同一人,而在在实际工作中又难免有分歧与争议,就是在罗和陈之间对于战斗的部署也会有冲突(在115师征战实录中有描述),所以实际上仍未解决山东的统一指挥问题。刘少奇1942年春亲自来山东调查解决领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返回延安后,毛随即决定罗荣桓负责山东根据地党政军全面工作的重任——一元化的领导。

刘同毛谈了陈的实际问题是——同多数人的关系很紧张包括和罗的关系紧张,这样在权衡利弊之后,虽患重病的罗仍被委以重任。1943年3月12日,中央决定成立新的山东军区,任命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陈光的代师长一职随之被撤销。1943年8月,中共中央又任命罗荣桓为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全面工作。在山东的统一领导问题解决后,为了便于罗独立开展工作,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调陈光和朱瑞到延安学习。1943年3月,陈在走之前曾对工作人员说:“我要去延安学习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罗荣桓同志是正确的。希望你们今后在他的领导下,搞好团结,好好工作。”

但是,到了东北的时候,在林同陈光发生矛盾后,以作政治思想工作出名的罗没有去。最明显的是,处理陈时罗具体主持中南工作,(林有很长一段时间到苏联养病去了),罗的表现是不反对处理陈的。1951年初,陈被转移到中南军区驻武汉办事处,关押在一个独门独院的一栋二层小楼的楼上,允许他看书看报,不许下楼、出院,不允许任何人探视。罗完全有条件改善陈的生活条件,但是也没有做。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在1986年10月前后罗帅夫人林月琴罗瑞卿夫人郝治平等16为老同志联名给中纪委书记陈云写信为陈光同志鸣不平。陈云于同年11月7日批示“鹤寿同志,请中纪委组织人对陈光一案进行复查。”这里面有没有补偿的意思,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陈光和林彪之迷

扣押电台,其事是客观存在的,虽然也有客观的原因。说轻了是不服从命令,说重了对抗中央,因为林是中央派来的在东北的一把手。陈身为纵队司令(军长),脱离指挥系统,自己个奔前方侦察,真的有点不明白啊,因为老毛早就讲过了指挥官们,要珍惜你们的生命。

陈光拒绝林彪的命令,使林彪非常恼火,可是为什么这么恼火令人深思。因为东野拒绝林彪命令的不只陈光一个人,最有名的是钟伟,把林彪都指挥了。事后林彪还把他直接升为纵队司令,连生三级啊,古有张好古,今有钟伟。怎么对陈光就严格要求了呢?林彪越级指挥到师是有的,实际上也不是从陈光开始的,用韩先楚的话讲就是作林彪的纵队司令是可以睡大觉德。真正的原因在于陈有“篡位”的野心。陈当时打了两个漂亮的胜仗,再加上彭真的支持,而林彪则因为老毛的“天才控制”(在后来的庐山上和黄可诚对战的时候承认了,毛泽东电文命令四平必须守住并多次来电:“时局正在变化,望死守四平,寸土必争”,“要打到敌人精疲力竭”。在一次电文中,中央甚至把四平保卫战称为“中国的马德里”,要不惜一切代价。但林彪在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后不顾中央电令,决定撤出四平守军,在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进攻后,留住了一批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成了“逃跑将军”。而陈光生气呢,也不是因为林彪越级指挥到师,而是在陈光不服从命令的情况下,林一怒之下直接指挥到师,而且没通知陈。林也是性情中人,老毛、老朱的帐都经常不买的,何况你陈光,救过我的命又怎样。难道只许你陈司令有脾气,就不许我林总有脾气嘛!

陈三番五次的抗命,导致了最后林对他的看法。即使如此,在1947年春,林给陈安排的职务也很高的,是中共管辖的最大城市的“卫戍司令”。而后来南下时,陈是刘亚楼的副手,这时的陈肯定心理更不平衡了。有一次,在东野总部开会,林去了苏联,陈见刘是横空出世,便一百八十个不服气,动不动就摆老资格,惹翻了刘亚楼这个“肝火王”:你给我走人!给陈轰出了东野总部。连脾气好的罗政治元帅也被他给惹翻过多次,从山东到东北。更早的时候,同彭学枫也干过架,看见陈的问题是“原则性”的,不是对人的,这样子的话,最终会倒霉的。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任命陈光为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而就在3月下旬,第四野战军在北平朝阳门内的“九爷府”召开了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林彪讲到“防止居功自傲”问题时当众点名批评了陈光。刚接到新任命不久的心情极好的陈光,受到当众点名批评,好像被劈头泼了盆冷水,十分恼火,认为这是林彪有意打击他。至此林、陈的关系由此降到了冰点。林彪曾经对陈赓说:“有他(指陈光)无我,有我无他。”陈光同样说过类似的话:“林彪把我害得太苦了。”“我陈光不死,林彪的乌纱帽是摘不下来的。”可见,两个人的矛盾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从冒死相救到水火不容,这也是少见的情形——根本原因是两个人都是性情中人。

叶的处理陈光的报告报于中南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林彪后,在对陈的处分决定中把电台事件贪污事件抗命等都写上去了,客观的讲,林在处理陈光时没有落井下石,但也没有拉陈光一把。而陈光也是对林一腔怨恨:“我说他无品质的人,我说他无修养的人,我说他无气量的人,我说他没有共产党道德的人!”“我与他打唐云山之战就相识了,当时的景况由他自述好了。当时他的脸色如何,我在当时看见如此。以自己性命全抛在九宵云外,一切不顾来挽救他。”“我对林恨透了!——你去苏返国后我觉得有很多变化”陈光并且对看望他的肖向荣等人说:林把我害得这样苦。我的前途只有三个字,一是骂;二是臭;三是死。说来也巧,陈和林都没有受到大批判就都去世了。

叶的处理和结束语

建国后,陈光回湖南老家宜章招了200多烈士子弟,秘密办一个军事训练班。时任广东军区司令员的叶剑英向中南军区打了报告,由中南军区报经中央批准后,决定对对陈光采取措施。秘密办一个军事训练班,说的好听还可以,说的不好听是建立自己的私人队伍。叶决定抓陈光,考虑到陈性格暴躁,就请李作鹏帮忙。正是李设计智擒陈光,当时李作鹏是陈的参谋长。

1950年7月23日,星期天,李作鹏出面,骗请陈光全家及警卫人员乘船游览广州珠江。返回之后,按叶、李作鹏事先定下的计谋,陈光一上岸,便被几个警卫挟持,收缴手枪,推上汽车拉走。其余人员上岸时,一个一个地搜身,武器被缴械,可疑物品被没收。接着,便对陈光一家实行抄家封门,全部“家当”充公。陈光被抓起来以后,他们完全像对待犯人一样,给他戴上了手铐、脚镣,拒绝家属探视,够很和严的。

毛历来讲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当上面认为你错了,你就得认错,只要认错,就会给出路,如果坚持错误,就只有死路一条。而陈光事发后,还跟叶剑英当着面拍桌子,非但没有一点悔过表现,而且态度极为恶劣。你想叶会不生气嘛?你陈光犯罪事实确凿而且清楚,不是犯罪也至少有错误,这桌子一拍,林彪死后还平不了反,要等我叶剑英死了之后才行。

陈光文化不高,有骄傲情绪,自律不严,有违反组织纪律等错误,这都是确实存在的。如果仅是这样就算了,可是最重要的是没有搞好同人的关系。陈在山东和周围的同事也不团结,到处和人吵,其实是个万人嫌,早在红军时还和三军团来的搭档彭雪枫吵。毛把他调回延安,他在延安又和别人吵,又混成个万人嫌。后来到东北,又和林吵,和刘亚楼吵,再混成个万人嫌,后来在广东跑到叶手下,又和叶吵,还是个万人嫌。

再看陈光得罪的人,什么罗啊,林啊,叶啊,都是牛人,有个关系好的贺,也没有替他讲话。同这些人比,陈光毕竟谈不上有大背景,而且以上三位恰恰是毛的三位心腹干将。可以这样说不是那些含而胡之的所谓过错,是不会作人把陈光害了。你说在红军时期上下不分可以,到解放战争时期就变了,在七大前自述什么救林彪,这种东西自己知道就行了,怎么能写下来交上去,以后林彪还会感激你嘛?老彭最后抱怨说老毛在建国后也变了,是同一个道理。可到东北后,认为林亏待他了,于是更加有情绪了,关系也就越弄越僵,东北完全是林的势力范围,你和他较劲还有好?恶性循环,越发不满,终于有了大会点名批评,在广州又自搞一套,看不起毛的钦差叶,还会有什么好下场?说穿了那些问题实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是不会做人,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

不胜唏嘘。

附:关于陈光的错误:

特别是1986年10月13日,我们直接征求了聂荣臻元帅对陈光问题的意见,其他如肖克、吴富善、苏静等过去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也都认为,陈光是一员战将,战功卓着,但缺点、错误不少,过去认定的事实,有些是属实的,一部分是不实的。在处理上,属于定性过高,处理过重。我们“联合复查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研究,于同年9月初写出了《复查报告》,并及时提交审理室办公会议进行研究。经过讨论,审理室办公会议一致认为,陈光同志自湘南暴动参加革命后,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战勇敢,战功卓着。但个人主义严重,无组织无纪律。原认定的错误事实,大部属实,部分失实;原对错误的定性过高,给予的处分过重;建议恢复党籍,恢复原职务待遇。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igbadwolf 于 2015-1-8 09:28 AM 编辑

1个人生平编辑

10岁入学读过短暂的3年私塾,14岁弃学务农。1926年,北伐军入湘。陈光所在的家乡-宜章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他成为农协会员。次年底,经当地地下党员陈东日、陈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初,朱德、陈毅率“八一”南昌起义的余部1000来人进至宜章,陈光异常兴奋,当即将“马日事变”后收藏的12支步枪献出,组建了一支农民赤卫队,然后配合红军参加了湘南暴动。曾率部浴血罗霄的原红二方面军主要领导者萧克将军解放后评价说:“陈光当时献出的12支步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时赤卫队武器很少,多是一些大刀梭标、土枪,能有这十几支步枪真不简单,对宜章暴动的成功,有着重大的意义。”

湘南暴动成功后,陈光随朱德、陈毅走上井冈山,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三师第二十九团一营任连长。[1] 1930年2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陈光这时已是红四军一纵队(纵队长为林彪)一支队副支队长。在中央苏区进行的反围剿战斗中,红四军3个纵队在红六军二纵队的配合下,首先在富田一带彻底歼灭了敌先头部队一个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役中,林彪的指挥所为突围之敌所围困。


在此紧要关头,陈光带领本支队拼死突入前沿,将林彪安全救护下来,自己却在战斗中挂了彩。事后,不善言谈的林彪到救护所看望陈光时,一再表示感谢并主动为他请了功。

是年6月,陈光所在的红四军与红六军、红十军组成红一军团,在胡耀邦家乡文家市的一次战斗中,已升任营长的陈光第3次负伤。敌人的子弹穿过他的右膝,卡在骨缝里,血流如注。同志们把他抬上担架,他挣扎着从担架上滚下来,重新爬回阵地,直到将敌人击溃。10月,红四军进行整编,林彪出任军长,罗荣桓担任政委。陈光则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该军第十师三十团团长。由此,性格坚贞倔犟、刚直易怒的陈光和两位领导便开始了恩怨集结的配合。
次年5至9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二、三两次围剿,陈光在作战期间,升任十师参谋长,带领本师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召开,陈光被授予二级红星奖章。年底,他调任红四军第十二师师长。1933年8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采取碉堡战术对中央苏区发动了残酷的第五次围剿。为了扩红,党中央组建了日后名闻遐迩的“少共国际师”。当时,这个师共青团员占到了70%以上,平均年龄仅为18岁。为了把这些“红小鬼”培养成坚定合格的战士,中央军委在师长和政委的人选上反复遴选,最后决定派战术素养好、政治觉悟高、指挥能力强、作战勇敢的陈光出任该师师长,政委则为年仅17岁的总政青年部长肖华。

在陈光、肖华的带领下,“少共国际师”第一仗便在福建一役中歼敌500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为此,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专电嘉许该师,称赞他们是“铁拳初试”。3个月后,陈光调任红二师师长。虽然他在少共国际师只有3个月时间,但正如后来肖华上将评价的:“陈光对培养这支年轻部队呕心沥血,打下了良好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2]


2人生履历

1915年,10岁入读私塾叁年,因贫困,14岁弃学务农。
1926年,参加革命,任栗源堡农协会会员。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任栗源区赤卫队长。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十师二十九团叁连连长,后任永新北乡游 击队队长,九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叁十一团任排长,连长。
1929年,10月起任中国工农红军一纵队一支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副支队长,支队长。
1930年,10月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四军十师叁十团团长、师参谋长。
1931年,12月任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十二师师长。
1932年,3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十一师师长
1933年,5月任少共国际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师长,红一军团二师长。
1933年,8月1日荣获中革军委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2月1日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其间参与了自1930年11月起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并十次负伤。
1934年,10月任红一军团二师师长,率部担任前卫,参加长征。其间,连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指挥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参加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攻占腊子口等著名战斗。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副军团长、四师师长。 率部 参加直罗镇和东征等著名战役。 1936年,6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任高级干部科科长(政委罗荣桓)、红一军团副军团长。结业后,1936年12月任红一军团代军团长。
1937年,7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叁四叁旅旅长,参与指挥平型关大捷的战斗及广阳战斗。
1938年,3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1938年12月,与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率部挺进山东,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次年到达鲁西。
1941年,8月8日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首长指挥,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任委员。
1942年,8月任山东军区司令员。1938年至1942年间指挥攻克樊坝、陆房突围、梁山战斗及1941年11月对日寇铁壁合围“大扫荡”的斗争。
1943年,3月离开山东赴延安,由罗荣桓精心安排,在以史瑞楚为书记的11人临时党支部护送小队护送下,于10月中旬抵达延安,入中共中党校学习。
1944年,5月所在中共中央党校通过了《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称“是我党有数的军事人材之一”。其间著述《我的历史自传》是当今考证我党我军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珍贵的史料文献。
1945年,4月23日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其间,毛泽东致信陈光称:“你在山东执行的路线是对的,“七大”要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相信你能致力于开好这次大会”。
1945年,8月25日离开延安,与其他二十几位中共高级将领一道乘美军飞机奔赴前线各战区。几经周折转道与林彪、肖劲光、邓华等于10月29日抵达沈阳。11月,初战山海关时在黑山一带组织第二道防线。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
1946年,2月任吉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攻打长春、拉法、新站等战斗。10月任第六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叁下江南战役。 参战指挥焦家岭、城子屿 、德惠等战斗。
1947年,5月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参与围困长春、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及北平入城式。
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其间,四野在北平朝阳门内“九爷府”高级干部南下动员会上,未征罗荣桓首肯,林彪公开点名批评陈光“居功自傲”。后随军南下进驻武汉。
1949年,11月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
1950年,7月23日遭软禁。10月转到武汉继续被关押
1951年,3月被开除党籍。继续被长期非法关押。其间,有梁必业、刘兴元奉命面劝其承认错误,但遭拒绝。
1954年,6月7日于武汉关押处一幢二层楼里,一代名将陨落。时年四十九岁。
1988年,4月,中共中央为陈光将军正式恢复党籍、名誉。


3个人事迹

红一军团军团长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4日夜,陈光率领红二师渡过于都河,踏上长征路。长征之初,陈光带领红二师担任突前前卫的任务,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经过浴血拼杀,终于来到了贵州。“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向遵义进发,红二师四团被选作前卫。陈光被军委首长亲自点将,带领耿飚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的四团抢渡乌江天险。随后,他折回师部,指挥六团、四团,分别攻取遵义,抢占娄山关,占领松坝,然后再度集结部队沿西北方向警戒,与兄弟部队一道警卫着遵义会议的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被重新确立了领导地位。随后,陈光带领红二师参加了四渡赤水,顺利进军川西。行至大渡河安顺场渡口,中央红军面对几十万蜂拥而至的敌军,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当时正值5月雨季,安顺场渡口水流湍急,河床宽广,工兵部队无法架起浮桥,全军上下费尽心机搞来的4只小船只是杯水车薪。唯有抢占泸定桥,才能保证部队抢渡完大渡河,避免当年石达开在此全军覆灭的命运。重任又一次落在了陈光肩上。他带领红二师四团以一天狂奔120公里的速度,创造了军史上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奇迹--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的北上之路。

走出草地后,红二师率先进入甘南境内。又一道著名天险--腊子口挡住了红军的去路。这道关隘被夹在连绵的群山中,在两道山峰间如同一条狭窄的口子,刀砍斧削。两面尽是绝壁悬崖,下面则为一条奔腾的河流,其间仅有一座木桥,是出入腊子口的唯一孔道。林彪、聂荣臻等军团首长和陈光一道仔细观察了地形,决定由陈光和四团政委杨成武指挥。经过一夜激战,腊子口终于被攻克。1944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党小组曾对陈光的这一功绩作了如下评述:“在长征中腊子口攻坚,陈光对中央红军北上,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1935年11月19日,红军进入陕北吴起后,陈光改任红四师师长,彭雪枫为政委。在”直罗战役“中,他带领四师,在友邻部队配合下,担任主攻任务,最后一举攻克直罗镇,全歼敌一0九师,生俘师长牛元峰以下5000余人。“西安事变”后,陈光接替已调任红军大学校长的林彪,成为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直至半年后,红一军团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出任115师代师长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3个师,即115、120、129,而以115师实力最强,有1万5千余人,由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合编而成。115师成立之初,师长为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实际上是政委角色),政训处主任罗荣桓。下辖343、344两个旅。徐海东任344旅旅长,陈光则担任343旅旅长。

9月,115师出师即胜,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林彪集中该师兵力,在山西平型关设伏,歼敌板垣师团二十一旅团1000余人,打下了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一个月后,陈光和老搭档肖华一道率343旅于广阳再次设伏,毙伤日军千余人,取得了广阳大捷。改变历史序曲的往往有很多偶然因素。次年3月,林彪在清晨的一次策马晨练中,为晋军误伤,生命垂危,旋即被接回延安,转送苏联救治。经中央军委提议,八路军总部任命陈光为115师代师长。

不久,115师大分家。聂荣臻带部分人马去了五台山,建立晋察冀根据地。陈光和政委罗荣桓一道带着主力部队东进山东。进入齐鲁大地不久,他们便指挥杨勇打下了樊坝,树立了八路军的声威。接着,一鼓作气,直插泰山以西,建立起各级抗日政权,有力地威慑着津浦铁路中段的日军。5月初,日伪军数千人马,兵分九路,杀气腾腾地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向泰西地区扫荡,伺机寻找115师主力决战。

这时,陈光率领的师直、686团、津浦支队以及鲁西区党委共3000余人,顿时陷入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实际上,早在日军有所动作之初,陈光就有一种预感,日军会对115师进行大规模扫荡。但罗荣桓去东汶支队检查工作不在家,他虽有些意识,但没料到日军会有如此大规模的九路围攻。当发觉情况的严重性时,陈光决定紧急突围。1938年5月11日拂晓,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全线发起攻击,并出动飞机轰炸扫射。115师总部所在的陆房村房倾墙摧,地动山摇。这是陈光在战斗年月遇到的最被动最危险的局面,他命令各部队:不惜一切,坚守阵地,夜间突围1各线守军也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打退敌人一次冲击。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毙伤敌联队长植树田大佐以下1300余人。黄昏时,敌人停止了攻击,企图次日清晨再攻。夜幕降临后,陈光立即召集师部机关的参谋处长王秉璋等,研究并确定了当晚突围的路线、时机和具体安排。夜10时后,利用敌人不敢夜战的弱点,在进行动员、紧急埋藏笨重物资之后,从敌人阵地的空隙,分两路向东南及西南方向隐蔽地突出重围。12日拂晓,安全到达东平以东的无盐村一带。1938年5月12日拂晓,115师渡过汶河,跳出陆房村,在东平以东的无盐村与政委罗荣桓会合。这便是抗战军史上有名的“陆房突围”,也是陈光日后蒙冤的一大伏笔。

此役115师伤亡300余人,丢掉部分骡马和辎重,暴露了部队的一些问题。对此,一些干部颇有怨尤,有的甚至指责陈光“指挥失误,受到些损失,不好向中央交待”。陈光听到这些议论,心情可想而知,后在罗荣桓的鼓励下,情绪得以稳定下来。两个月后,陈光又用手里仅有的三四百人,将日军长田大队包围,打了一个大胜仗。战后第二天,八路军总部传令嘉奖,称是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陈光的威名,遂在山东流传开来。他和政委罗荣桓紧密配合,精诚团结,以致山东军民一提到115师,便呼为一个人“陈罗”。

随后数年,陈光和罗荣桓一道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取得了甲子山、梁山、郯城等著名战役的胜利,当初不到一旅人众而入山东,到抗战结束时,已发展到10余万人。陈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致在日军本部,有关部门专门撰写了《陈光部作战研究》的小册子供他们指导作战之用。
1945年,陈光在延安出席党的“七大”,并成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生性率直的他在出席七大代表的人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于情于理,皆不为过。不料,此举引来轩然大波,有人以“陈光欲抵制党代会”为由,直接上书毛泽东,指斥其有“反党行为”。这也成为后来陈光蒙冤的又一罪状。
毛泽东对这位井冈山会师时的连长毕竟是了解的。他经过调查,当即给陈光回了封信,称:“你的意见我是了解的。有些意见是对的。你在山东执行的路线是对的。‘七大’要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相信你能致力于开好这次大会。敁意见可以会后交换。”陈光接信,释然于怀,并将书信一直珍藏在贴身衣袋里。七大以后,毛泽东果然践诺,特地邀请陈光和夫人史瑞楚一道来家中作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毛泽东对陈光参加革命以来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很多指示和嘱托。

当时的延安审查小组经过全面考核,在陈光的《历史总结》中作了如下评述:“陈光是我军有数的军事人才之一,他一贯忠心耿耿,具有为党为阶级虚心学习,联络群众的优良品质。”“抗日战争中,陈光率115师转战华北,1939年进入山东,创造了梁山歼灭战、陆房突围等有名的战役,使我党我军威名远扬,鲁苏局面大开,根据地建立。”

飞夺沪定桥
在向遵义进军途中,中央红军首长亲自点将,令陈光师长带领耿飚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的红四团突破乌江天险。接着他又指挥红四团与红六团攻打遵义、抢夺娄山关、占领松坝,然后与兄弟部队一道,严防死守10多个昼夜,忠实地完成了遵义会议的警卫任务。在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重新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陈光带领红二师四渡赤水,进军川西。

飞夺沪定桥[1]
1935年5月,天公不作美,连天降暴雨。陈光率红二师来到大渡河安顺场渡口。此时,大渡河水流湍急,浊流滔滔,河面变得更宽,举目一片汪洋。工兵部队无法架设浮桥,先头部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仅仅找到4条小船,红军大部队一时无法全部渡江。身后是杀气腾腾的数个师的追兵,对岸是上十万蜂拥而至的顽敌,他们狂妄地叫嚣:要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灭!面对敌人重兵前后夹击,红军只有避开锋芒,绕道几百里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红军才有生路。又是生死关头,又是临危受命,陈光带领红二师四团迈开两条腿在坎坷泥泞的羊肠小道上同敌人赛跑,一天狂奔240里,终于夺下了泸定桥,打开了红军的北上之路。

“扣压电台”事件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国共双方瞩目的焦点。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林彪、陈云、彭真等率10万余干部昼夜兼程赶往东北,罗荣桓与黄克诚分率山东八路军、苏皖新四军齐头并进。陈光原本回山东,由于形势的变化,也和林彪一道赶赴东北。10月,陈光在与罗荣桓及老部队会合后,中共东北局决定,在黑山、北镇一带设置第二道防线,交由陈光负责指挥。出于战略需要,罗荣桓当即把从山东带来的一部电台和机要人员交与陈光使用。
约两月后,林彪带领东北民主联军指挥所出关撤往阜新。此时,国民党部队已进占锦州、沟帮子一域,恶战一触即发,情急之中,林彪得知陈光处有部大功率电台,连忙致电陈光,要求调电台和机要人员火速赶往阜新。陈光考虑没有电台无法进行联络、指挥,况且林彪部已有两台大功率日制电台,当即回电希望不要调走电台。林彪则两度来电继续催调,并严辞责问陈光扣压电台,妨碍其指挥作战。见此情况,陈光忙抽调出电台及机要人员,准备送往林彪处。不料,锦州之敌大举进犯陈光部,仓促撤退之际,陈光只得带走电台及机要人员。电台就此无法上交。随后,性格内敛、含而不露的林彪多次在公开场合指斥陈光“无理霸占电台,抗命不交”。

在东北数年,在林彪、罗荣桓节制下,陈光参与指挥攻打长春、拉法、新站等战斗。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参与指挥焦家岭、城子予、德惠等战斗。1949年初,陈光担任了第四野战军的副参谋长。3月进驻北平时,林彪在防止居功骄傲的会上,既未征得东北局同意,更未得到罗荣桓首肯,再次点名批评了陈光。

广州蒙冤

在当时的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的领导下,负责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市场物价等多方面的工作。广州紧邻港澳及海外,是新中国的南方前哨,百废待兴。与许多枪林弹雨中厮杀过来的战友一样,陈光遇到了人生的新课题,缺少对城市管理建设的经验。当时,中央明确规定,在港、澳、台做情报工作,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高度的纪律,结果陈光在掌握政策时,表现得主观、简单和不够审慎,以致出现一些较大的错误。同时,他从局部利益出发,在老家宜章违反干部政策和一些规定,将烈士子弟和知识青年招来广州,办起了训练班。

鉴于陈光的错误和抵触的态度,中南军区报请中央后,给予他开除党籍的处分。1950年7月23日,陈光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理。这天一大早,原115师作战科长、陈光的老部下、时任广东军区参谋长的李作鹏,邀约他赴广州荔枝湖游玩。陈光很开心。两人在湖中泛舟,还搞了野餐,颇为尽兴。但是待到下午归来时,陈光大吃一惊,只见其达道路的住所已戒备森严,跟随他多年的老炊事员含泪望着他,四周则站满了他不认识的战士。警卫全部撤走,查抄了住所,在二楼的房间里,李作鹏尴尬地望了望他,然后朝保卫部部长呶了呶嘴。保卫部长便捧出上级的电令,宣布他已被撤销广东军区副司令兼广州警备司令的职务,旋即将他软禁起来。

实际上,对陈光的处理意见已在1950年7月22日晚由中南军区电告了广东军区,鉴于陈光性格刚烈,又是战功卓著的老同志,电文强调尽量做到不扩散,具体实施由广东军区党委安排,采取先撤换警卫,再行就地软禁的办法。但是怎样实施呢?广东军区连夜召开党委常委会(未通知陈光参加),由叶帅主持,拟了几套方案,都未获认同,最后李作鹏自告奋勇提出了邀陈光游湖、再派人查抄住所的办法。客观上讲,李作鹏提出这个建议,一是基于多年的战友情谊,希望在老战友被打入“另册”前,能够开开心,叙叙旧;二也是执行上级尽量不扩散的指示。作为参谋长,这是他的分内之事,不能因为后来的蜕变而在这件事上指斥他。

陈光被软禁后,据当时看守陈光的保卫干事王大述回忆:“我带一个警卫班负责对他进行监护。陈光在二楼听到对自己的处理意见后,情绪很激动。因执行者都是他的老部下,不便作什么解释。开始几天,他饭量很小,常常大发脾气。我职务低,只负责看守,便对他说,首长,你的问题我们不了解,领导派我们来,有三条任务,一是保卫你安全,二是照顾你生活,三是限制你自由,不能下二楼。你有意见可以向组织反映,但不能老发脾气,不吃饭,这样会影响健康的。”

陈光连连摇头,两行清泪挂满腮边,盛怒中他掏出珍藏在贴身衣袋里的毛泽东1945年写给他的信,气愤地说:“有人陷害我,毛主席了解我,信任我,我要见毛主席。”说完,把信递给了王大述。王大述看完那封信,叹口气劝道:“首长,你不要着急,事情会搞清楚的,你可以向毛主席反映情况嘛。”陈光点点头,情绪才稍稍稳定下来。

病殁武汉
这年10月,抗美援朝战端开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陈光在王大述和其他警卫人员的护送下,被转送武汉,软禁在中南军区的一座二层小楼里。期间,中南军区不少旧部以各种方式探望过他,由昔日功臣沦为今日的楚囚,陈光百感交集,情何以堪?在以后长达3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被监禁于此,从来没有离开过二楼。

对于他的错误,显然是夸大了。尽管当时的中南局、中南军区先后派苏静、刘兴元、梁必业找他谈话,劝他认识错误,但陈光认为,“当年的陆房突围,七大代表的审定,无故扣压电台,对港澳台情报工作以及私自招收宜章子弟开设训练班”等主要错误,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处理得极不公正;他还认为,林彪出于历史过节,刻意加害他,因而拒绝接受组织对他的处理。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

1954年6月7日,陈光在那栋2层小楼里,含冤去世,终年49岁。此前,他已有精神病征兆出现。6月7日,赫赫名将陈光在这座小楼里自焚身亡,此即军史上骇人听闻的“陈光事件”。陈光逝去一年后,其夫人史瑞楚带上两个儿子改随母姓,悄然隐居于北京。如今,两个儿子学有所成,多不愿提及父亲的悲剧。

终获平反

30多年后,在纪念长征五十周年之际,熟知陈光的人,包括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在内的10余老同志,联名上书陈云,希望重新公正处理陈光的问题。1987年,中纪委、中组部、军纪委和总政组成联合调查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审查,实事求是地认定其解放初所犯错误纯属人民内部矛盾,受到了林彪的诬陷和打击,以致长期非法监禁和错误处理。1988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撤销了强加于陈光头上的“反党”结论,恢复他的党籍和名誉。此时,距陈光蒙冤去世已是整整34年。

参考资料

        1.  拳拳战友情:罗荣桓与陈光  .衡阳生活网 [引用日期2012-11-16] .

        2.  名将陈光1953年被诬“通敌叛逃”致绝望自焚(图文)  .sohu [引用日期2012-10-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8:41 AM , Processed in 0.0727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