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3

[军事] 《出鞘》2015-02-12:斯拉夫人的撕逼大战:独联体对华军售明争暗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据俄媒9日报道,中国最初与乌克兰签署的后续引进“野牛”的项目风云突变。项目将由俄罗斯负责,在中国完成建造工作。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为占领这个巨大的武器出口市场,独联体军工巨头们展开过无数明争暗斗,本期《出鞘》为您讲述。




2.jpg
1990年,中苏关系解冻,中国从苏联获得先进战斗机的途径再次开启。在当时的舆论看来,长期装备米格机仿制品的中国空军,选择当时苏联最新的且已经对外出口的米格-29战机简直顺理成章。因此米高扬设计局甚至已经志在必得到对中国客人们的态度都有些敷衍了事的地步,只等签署协议。




3.jpg
殊不知志存高远的中国空军认为航程短,载弹量小,持续空战能力不足的米格-29并不是其最想要的型号;在时任苏联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的积极牵线下,中国空军代表团接触到了苏-27重型战斗机,而苏-27总设计师西蒙诺夫等苏霍伊工作人员相对亲切的态度给中国客人留下了良好印象。




4.jpg
更倒霉的是,在面对中国空军代表团的飞行表演中,一架米格-29因故障坠毁,虽然一位苏军上校立刻驾驶另一架米格-29升空继续表演,但这起事件仍然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1991年中苏关于苏-27引进合同签署的一刹那,米高扬和苏霍伊两大设计局的命运就此发生转折。




5.jpg
我军引进的多达上百架(份)的单座型苏-27SK(包括歼-11散件)均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厂生产,赚得盆满钵圆;而伊尔库茨克厂只拿到40架双座型苏-27UBK的订单,自然眼红不已。于是在获悉中国空军寻求一种基于苏-27的双座战斗轰炸机之后,其迅速拿出了一个在苏-27UB基础上的改进方案。




6.jpg
这个方案被称作苏-30KN,其实就是找一架厂里自用的苏-27UB加了两个内侧挂架以挂载大型对地武器,另外把座舱“玻璃化”一番给人以“现代化”之感;但该机包括相控阵雷达在内的大部分新型航电系统都是等人投资的“空中楼阁”,可以说跟同期的苏-30MKI一样都是“愿者上钩”的产物。




7.jpg
中国空军显然不会上这种当,最终依旧是技术成熟的共青城厂的苏-30MKK成功“孔雀东南飞”。伊尔库茨克因为私自搞苏-30KN项目也被苏霍伊公司严厉申斥,不过该厂卖给中国的第三批苏-27UBK实际上跟同期卖给印度的苏-30K一样,具备一定精确制导武器使用能力,也算买卖不成仁义在。




8.jpg
而围绕苏-27的争斗远还没有结束。苏-27来华10年后,虽然中国已经开始生产歼-11,但其技术状态仍然与苏-27SK一致,面对周边装备的西方第三代战机时在航电武器方面明显落后,特别是不能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的R-77型空空导弹,这在超视距空战中尤为不利。中国的苏-27机队亟需升级。




9.jpg
早就估计到会有这一天的苏霍伊适时推出了全面改进的苏-27SKM,并参加2004年珠海航展,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正当苏霍伊和共青城厂认为这笔单子志在必得时,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却被一直被当作小兄弟的白俄罗斯横插了一杠子,这插杠子的正是白俄罗斯空军558空军大修厂。




10.jpg
在苏联时期,白俄罗斯境内军工产业也非常密集,解体后仍有一定实力。白俄罗斯558大修厂曾以低廉的成本为其空军升级了苏-27UB,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空军对比后发现,更换了以N001VE雷达为核心的RLPK-30火控系统的苏-27SKM,在对空作战能力上和558厂改进版比,并无本质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两者均可以使用R-77导弹同时攻击两个目标,虽然苏-27SKM航电对地能力更强,但对于拥有苏-30MKK和“飞豹”的中国空军,歼-11只需提升对空作战能力即可。从2005年开始,我军苏-27/歼-11开始分批进行升级,目前除了最早引进的24架苏-27SK/UBK之外,所有的苏-27/歼-11均升级完成。




12.jpg
最后不能少了航空发动机的故事。近些年来,为争夺中国空军发动机大单,俄罗斯“礼炮”和“土星”两大航发生产厂家斗法不已。“土星”利用中国庞大的苏-27系战机机队的备用发动机需求获得了“长期饭票”;而“礼炮”则依靠歼-10专用的单发下机匣版AL-31FN保持着供货关系。




13.jpg
目前,借助可为歼-10B合法供货的独特优势,“礼炮”的99M/AL-31F(N)M系列发动机在中国显然销路更旺;而即将随着苏-35一同到来的“土星”117S/AL-41F1S,是否又会再度引发两大航发巨头的剧烈竞争?以中国航发的现状,和两大巨头都保持良好的关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14.jpg
俄罗斯喀山和乌兰乌德厂在中国陆航米-17大单上的争夺相对少为人知,但激烈程度甚至更甚。陆航1990年首批引进10架喀山直升机厂的米-17(民版)之后,另一家米-17生产厂——乌兰乌德厂也表示希望向陆航出售该型直升机。利用两家工厂竞相销售形成的有利局面,陆航决定择优采购。




15.jpg
乌兰乌德生产的米-17系列以米-171命名以示区别,1992年,我军开始引进米-171直升机,不仅装备陆军航空兵,还装备在空军搜救直升机部队。喀山不甘示弱,不仅2001年开始向中国交付35架军用型米-17-V1,2003年后更是先后推出了为中国打造的高原型米-17V5和米-17V7。




16.jpg
眼看喀山厂的米-17高原型抢走了乌兰乌德的单子,乌兰乌德也决定使用米-17高原型的VK-2500-6系列大马力发动机改进其米-171E,而最近几年,乌兰乌德厂明显风头更劲。2009年和2013年先后和我军签下两批共82架米-171E直升机的大单,最后一批直升机已于2014年交付完成。




17.jpg
中国引进首批2艘“现代”级驱逐舰之后对其性能非常满意,决定再订购2艘改进型。对于当时处于空前严寒,自用订单基本为0的俄罗斯造船工业来说,两艘价值5亿美元的战舰意味着什么可以想象。因此虽然承建前两艘“现代”的北方造船厂势在必得,但其他俄船舶巨头同样虎视眈眈。




18.jpg
2002年1月俄罗斯武器出口公司突然宣布,以“公开招标”方式重新选择生产厂家,同在圣彼得堡,曾建造过“基洛夫”级巡洋舰的波罗的海造船厂以较低报价赢得了订单。预先投入大笔资金购买了钢材及设备,还向设计单位垫付了“现代”改进型设计改动费用的北方造船厂自然怒火中烧。




19.jpg
中国海军对此也大为不满,马上照会俄罗斯反对这个结果。中方代表在照会中力陈,虽然波罗的海造船厂实力雄厚,但先前毫无建造“现代”级的经验,且当时波罗的海造船厂正在为印度建造三艘“塔尔瓦”级导弹护卫舰,该厂根本无暇承接中国海军的订单,而且该厂西方背景浓厚不利保密。




20.jpg
两家船厂一路从从圣彼得堡吵到莫斯科,随着波罗的海造船集团拉拢贿赂当时主管俄国防工业的副总理克列巴诺夫的事实被曝光,冲突性质也演变为政治斗争。最终随着克列巴诺夫因库尔斯克事故黯然去职,订单重回北方造船厂,波罗的海造船厂只分到了锅炉等部分子系统的供应订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波罗的海厂再度爆料:北方造船厂在这两艘956EM上严重违反技术规定,偷工减料,大规模使用退役报废“现代”级上的的旧设备和零件涉及的范围包含舰上所用的蒸汽轮机主机、发电机和减摇鳍等多项设备而且未经验证,波罗的海造船厂为保证全舰质量拒绝交付锅炉。




22.jpg
波罗的海厂厂长表示,如果该厂提供的锅炉系统与这些旧货烂货配套混装,很可能会发生事故;所以在北方厂没有对那些旧设备有个说法之前,为了保证国家造船业的信誉,波罗的海厂将不会供应锅炉。而作为该型锅炉唯一供应商,若该厂拒绝供货,则整个生产合约将面临被迫中止的危险。




23.jpg
这场“撕逼大战”最终在俄领导人“卖给中国同志的战舰决不允许有质量问题”的命令下总算到了头,两厂偃旗息鼓开始合作。波罗的海船厂在2003年8月交付了两艘956EM所需的锅炉──而原计划是在2月交货。最终名为“泰州”和“宁波”的两舰,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交付人民海军。




24.jpg
大家都能看明白,这种“撕逼”最终受害者还是我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中国海军同期购买的第三批8艘“基洛”级636M潜艇就分别由北德文斯克,新海军部和诺夫哥罗德三家船厂承建,在加快了交付速度的同时,也便于和不同厂家的人员保持友好关系,方便未来的进一步合作。




25.jpg
随着中国尖端武器自产比例的提高,国外武器厂商能够分得一杯羹的次数越来越少,因此订单的争夺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最近俄乌两国围绕“野牛”后续大单的争夺就是一例。当初签订“野牛”首批单子的时候,由于俄罗斯漫天要价,我国最终和乌克兰方面达成了引进4艘“野牛”的协议。




26.jpg
在去年的乌克兰危机期间,建造“野牛”的大海造船厂随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于是乎我们按照当初协议正要打给乌克兰国防进出口公司最后1400万尾款就不知道该怎么打好了——打给乌克兰?那这钱“大海”厂甭指望了;直接打给俄罗斯然后按比例支给“大海”厂?这就有违约之嫌。




27.jpg
按照俄罗斯《观点报》的说法,根据最新协议,该项目将由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负责,“大海”造船厂在中国完成建造工作。这说明“尾款事件”应该也是按照这一模式解决的,只是不知道乌克兰方面的损失该怎么补偿了;而且后续建造计划转手给俄罗斯估计建造成本也会上升。




28.jpg
在这些故事中,我国作为夹在中间的客户方,多次利用“两虎相争”的局面“货比三家”,在保证部队换装进度不受影响的同时,通过厂家之间的“撕逼”对武器装备的性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大大降低了在军购中被供货方“坑爹”的风险。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再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23 12:36 PM , Processed in 0.0391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