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2

[军事] 《出鞘》2015-02-15:平时如何多流汗?从“郑州”舰遇险谈军舰损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9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最近一则关于中国海军西太平洋演习对抗的新闻中,一艘052C型驱逐舰在大风浪航行中出现舱门打伤舰员,舱内进水等情节引发了广泛关注。军舰的损害管制(简称损管)系统暴露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外军这方面情况如何?《出鞘》为您详细解读。




2.jpg
出现涌浪的舱门位置在舰艉,便于观察收放缆过程。通过对比可见,我军其他052B/C型驱逐舰相同位置上的舱门大小尺寸均和窗口吻合,这个舱门看起来小了一圈,实际上是由于光线问题导致的错觉。问题是舱门锁采用了简单的单向锁,海浪多次冲击后易致变形而无法关上,从而导致险情。




3.jpg
面对海浪,图中两名海军官兵冲上去关闭舱门的场面,其英勇精神和责任心值得肯定,但这种动作背后潜藏着的对海浪威力的轻视反映的却是培训缺失。常人看来似乎“人畜无害”的海浪,真正发挥其威力时,连钢铁制成的战舰上的部件(炮盾,防浪板等)都能轻易撕开,何况人的肉体呢?




4.jpg
幸好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上,同样位置上的舱门不仅采用了类似水密门结构的,更加坚固可靠的四向锁设计,并改为向外开启;为防被海浪打掉,关闭方式中还增加了利用液压装置的遥控紧急关闭模式,不仅降低了高海况下这一舱门的进水可能,也能更好保障官兵们的生命安全。




5.jpg
需要注意的是,在舰艉开设舱门并非是什么落后设计,除了前面提到的观察收放缆绳之外,还有助于改善下层甲板工作官兵(操作维护拖曳声呐和反鱼雷诱饵)的环境,而这个舱室也并非没有排水设备,其甲板前高后低的设计本身就利于排水,高海况下涌浪现象出现了也不影响航行安全。




6.jpg
加上舱室甲板上本身拥有排水口,实际上大部分进水可以自行排出,也就是说,该舱室当时最多也就是存在少量暂时没有排出的积水时,产生的所谓“自由液面”对航行威胁究竟有多大?那么,指挥者集中大量官兵聚集在该舱室用盆往外舀水的行动效率几何?甚至说,是否有其必要?




7.jpg
这则新闻真正暴露的严重问题其实在后面,报道中提到,“舰艉01甲板主通道也进水”,要知道被海浪拍击的舱门所在舱室和主通道之间是有水密门作为隔断的。出现进水事故,说明军舰没有按照规定在高海况航行中关闭这道水密门,导致01甲板主通道进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失误。




8.jpg
报道中还提到,当损坏的舱门需要切割焊接时,却只有主机班长一人拥有电焊相关经验,虽然前面也说了这个舱门并不是多大的事儿,就算被打掉了也不影响军舰航行安全,但是在平时训练中,遇到了一个位置固定已知的破口就造成了这么大的麻烦,那么战时被敌火力命中后如何组织抢修?




9.jpg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固然没错,但是如何在训练中把汗流到该流的地方,基层官兵如何获得更多损管专业技能?指挥员损管指挥素养如何提高?海军整体的损管意识如何养成?举个简单的例子说,在实战化演习中,何时能够看到战位上的舰员如美军这般全副防火防化着装的场面?




10.jpg
对比之下,外军的损管工作和经验也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论大规模海战经验,恐怕无人能及美国海军,打得多了,挨打的次数也不少,其损管经验自然也是天下第一。不仅其大小军舰上的损管设备普遍设计科学,海军官兵的损管训练组织以及损管意识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逢敌手。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美军对损管培训的重视,可从其著名的损管训练巨型模拟器“21战斗港”窥见一斑。这个外形和“伯克”一模一样的模型是美国海军2个月新兵营训练的损管作业结业大考所在地。他们在进行一整天高强度训练后不经休息在夜间开始考核,持续时间长达12小时。这样极大增加了考验的难度。




12.jpg
通过完善的特技效果,新兵们将真切感受到,军舰突然被一枚导弹击中引发大火,紧接着第二枚命中军官住舱,军官全灭,只能依靠自己自救的场景。舱内火焰乱舞,管道爆裂,隔舱被水淹没。受训新兵们必须迅速对现场,同时帮助生还者。为了营造真实的现场,模拟器在细节上煞费苦心。




13.jpg
新兵在损管中会遭遇多个穿着新兵的衣服,剪着一样的头发的假人,有的通过内置的MP3播放器还能发出各种尖叫声。还有一些假人被“炸烂”了,或者已经“死了”。其中最有挑战性的是4个着火的舱室,以及16处漏水点。每一舱室内都有闭路电视摄像机,既用于安全监控,也用于事后讲评。




14.jpg
管道破裂喷入新兵眼睛里的水其实是净水,但通过气味喷头喷出来的“调料”调制,它们闻起来就像海水一样。从舰体破口突然涌入的大量“海水”,过滤后又会重新被抽回沟里,准备下次涌入。这些水通过一个臭氧和电离系统来过滤和消毒,这样就闻起来像海水,而不是游泳池的味道。




16.jpg
为了尽可能仿真,“21战斗港”上很多细节丰富的部件,如有破损的窗户,连接盒,灯,电缆等,都来自3艘已经退役的军舰。在这样既保证绝对安全但又极其逼真的培训下锻造出的新兵,当他们登上真正的战舰之后,在老兵的言传身教之下,一旦遇险时发挥出的损管素质更是可想而知。




15.jpg
回顾1987年5月两伊战争期间抵近波斯湾监视的美国海军“斯塔克”号护卫舰被伊拉克空军幻影F1战机的两枚“飞鱼”反舰导弹命中炸成重伤的全程,可以说暴露了其身处战区却无比糟糕的战备意识,面对可能的威胁时漫不经心的态度……但是却依旧体现了美国海军超一流的损管素质。




17.jpg
在第一颗导弹刚刚命中舰桥的一瞬间,指挥损管的军官一跃而起,关闭了“标准”-1导弹库后部的水密门,虽然很快就被第二枚导弹炸开了,但他在浓烟烈火面前依然镇定,率领部下穿上防护服,用消防水管对准弹库不断喷淋,弹库官兵忍受着高温有毒浓烟坚持12个小时,直到大火扑灭。




18.jpg
舰长虽然之前的表现只能打负分,但他在出事前一周组织了一次模拟夜间军舰全部断电情况的损管演习,使得官兵在真实损管中没有“手生”;而且在舰上消防总管被打断、消防水涌入舱室导致战舰侧倾危险局面下,他通过全力组织排水,使得“斯塔克”被击中的破口始终保持在水线以上。




19.jpg
13年后,美国海军“科尔”号再遭敌袭,同样在遇袭前漫不经心,但这次“基地”组织的自杀式小艇的撞击位置更加致命,可以说非常近似被掠海反舰导弹命中的效果。200-300kg的爆炸物造成了12*12米的大破口,导致机舱大量进水,但“科尔”仍然依靠损管队伍的高效成功挽救了军舰。




20.jpg
小编参观过美国“自由”号濒海战斗舰,由于该舰自动化程度高,人员编制数量少,舰内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遍布各处几乎三步一个五步一堆种类全面的损管设备,使得舰上任何时刻任何位置出现险情,该位置附近的人就能迅速抢险。为了进一步优化损管效率,该舰还设置了三个损管控制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继承了旧日本帝国海军丰富海战经验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同样高度重视损管。小编参观过“村雨”级“五月雨”号驱逐舰,损管设备密度也非常高,但位置与美军明显不同;另外由于人员没那么捉襟见肘,堵漏材料也没有采用“自由”那么极端的分布式,而是集中放置,相对降低了起火概率。




22.jpg
法国海军“追风”号新概念巡逻舰实验舰,虽然只是一艘试验性服役的水面舰艇,武器装备少,人员编制数量也较少,但该舰在损管方面做法同样令人称道。舰上损管材料堆放部位和通道路线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全舰任何部位受损时官兵第一时间将材料搬运到位,并在多个部位存有工具箱。




23.jpg
远洋航行经验丰富却缺乏大规模海战经验的俄罗斯军舰损管方面更多强调“被动损管”——通过全封闭高强度舰体,小分舱结构等设计思路,强化军舰遇险时的抗毁能力。但这种设计也容易导致出现事故时施救工作速度不够,且小分舱进水后一旦无法控制仍有可能对舱壁结构造成严重损坏。




24.jpg
我军引进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在几次远洋训练中,其高强度结构,全封闭无舱门设计,加上适合远洋航行的舰体,都使得它们在遭遇高海况时极少遭遇这类事故。可惜小编错过了登舰参观1155.1“勇敢-II”级“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的机会,否则可以实际感受俄制军舰的损管设备情况。




25.jpg
缺乏海战经验的印度和韩国虽然大舰不少,但损管方面却差一些。小编在印度“什瓦里克”级护卫舰“萨特普拉”号护卫舰上的总体感觉,这船的损管设施大体看来就是坑自己玩的;而韩国海军“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内部走道上的损管设备数量,似乎还不如小编在我军168舰上见到的多。




26.jpg
损管工作中人的因素不可忽视,这不仅仅是经验本身,很多损管设备布置应用的细节就是在平时使用中不断积累的。联想到很多美军军官认为不应该让中国海军参观美军航母,背后的一大原因可能就是害怕这些他们在将近100年航母运作中积累的经验,当然也包括损管系统的经验被轻松学去。




27.jpg
当然,中国海军想成长为真正成熟的远洋海军,就不能完全指望“洋师傅”的指点,只有在自身逐渐走向远洋,在战风斗浪的过程中,乃至在有可能的实战中明白舱门应该是这么关的,积水应该是这么排的,火灾应该是这么灭的……中国海军才能够在软件的建设上缩小和老牌海军强国的差距。




28.jpg
我军和船舶工业部门有着正常的沟通反馈渠道,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能够让海军服役的新型战舰在这方面更加进步。052型中期改进升级中艉部舱门的修正以及前文提到过的052D舱门设计的改进就是例子。人们常说“百年海军”,其中的意味也包括这些看似微末经验的不断积累。




29.jpg
很多人不满于这次事故中我军在损管器材和处置方法的失误,完全可以理解。对这样一支处于装备井喷期,却仍然年轻,未经大规模海战的海军来说,也确实需要理性看待他们在武器装备硬件和人才训练软件两个方面的差距,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弥补。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再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12:20 PM , Processed in 0.0787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