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北京官方海报被指性别歧视:"女人别抢男人地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2 07: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5-4-22 08:01 AM 编辑

北京官方海报被指性别歧视:"女人别抢男人地盘"



《女神和女汉子》未歧视女性,争议让我心碎
“直男癌”凸显中国性别歧视根深蒂固
中国第一例性别歧视案原告胜诉 港媒:值得点赞
中国跨性别者遭歧视 多数被迫从事性工作


北京官方海报被指性别歧视:"女人别抢男人地盘"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5-04-22 09:03:00

核心提示:这幅文图相配的海报,配图是一幅卡通漫画,漫画中,一男生和女生勾着小腿相向而立,亲密地脸贴着脸。


a657.jpg

北京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海报。图片来自微博


参考消息网4月22日报道 港媒称,一幅悬挂在北京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海报,近日引发内地网民热议。

据香港明报网站4月22日报道,这幅海报写着,“做一个好主妇、好母亲,是女人最大的本事,为什么要削尖了脑袋、累吐了血,跟男人争资源、抢地盘呀?”被批是歧视女性,如今海报已被撤下。

“做好主妇是女人最大本事”

香港明报网站援引《新京报》的报道称,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响应称,海报文案来自电视剧《婚姻保卫战》中的台词,原本是挂在调解离婚家庭的辅导室。这幅文图相配的海报,配图是一幅卡通漫画,漫画中,一男生和女生勾着小腿相向而立,亲密地脸贴着脸。

网友“张小蟋蟀”在新浪微博最先贴出这幅海报的图片。这名网友称,“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我呵呵你一脸花露水儿。我发誓我生命的意义是自由的,绝非要和男人和家庭捆绑在一起。我是女人,不需要男人和家庭就能定义的女人。”该条微博的评论火爆,转发4万多次。

网民:说好的男女平等呢?

网民普遍认为,海报是对女性赤裸裸的歧视,“这文案简直亮瞎了我的眼”、“把我们女人当成啥了?”、“说好的男女平等呢?”绝大多数网民对海报的词语持批评态度,更有网民说:“男女平等是写进宪法的”。

对此,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一名工作人员称,海报是请别人做的,也曾经过北京市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审核。据悉,海报的文字确为电视剧台词,而该句的前半句是:“婚姻就是一场男人和女人争夺话语权、经济权、掌控权的战争”。

工作人员称是台词 已撤下

“其实这海报悬挂位置很关键”,西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解释道,这幅宣传海报原来挂在民政局调解离婚家庭的辅导室,本意是想平复前来办理离婚手续的人的心情,想以此挽救破碎的家庭,但不知为何挂在了结婚登记处。由于遭网民猛烈批评,该海报现已被撤下。

【延伸阅读】贾玲:《女神和女汉子》未歧视女性,争议让我心碎

新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 张曦) 2015年央视春晚上,贾玲、瞿颖等在小品《喜乐街》中演唱的一首《女神和女汉子》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其中提到的“女汉子”、“矮胖”等涉嫌歧视女性。近日,贾玲接受中新网记者独家专访,对于这些声音,她坦言很伤心,“我觉得会把中国女性喜剧的路再给堵死”。

回应《女神和女汉子》歧视争议

“会把中国女性喜剧的路再给堵死”


采访中,谈到今年在春晚的表演,贾玲先是颇为兴奋,她透露自己在后台见到了偶像刘德华,“他还主动抱我呢,我太激动了!1995年我十来岁时就在电视机前看他;2005年我在观众席里看他;2015年我终于能在春晚舞台上看到他”。

贾玲告诉记者,最早自己出演的小品《喜乐街》的结局是请刘德华上台和自己一起表演,但因为舞台的原因未能实现。

不过,谈到小品中演唱的《女神和女汉子》引发争议,贾玲却一下收起笑容,反问说“是女权问题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叹了口气,“我觉得这个会把中国女性喜剧的路再给堵死了,我挺伤心的”。

贾玲坦言在网上看到关于“歧视女性”的争议后,非常不安,“其实春晚相关领导审查已经很严了,而且领导很注重民声,比如大家说没有新人,领导就积极地想要推新人;说没有女演员,领导又很积极地去找女演员;但现在说我们歧视女性,我相信如果明年再想要去稍微自黑的话,就会比较难了”。

对于歌词中的““女汉子”、“矮胖”等词汇,贾玲认为并未歧视女性,“这么说太无聊了,我演的是一个胖胖的、积极活泼开朗的女孩,有一大堆朋友,这是多么积极向上的事情,怎么会说歧视女性?这让我觉得心都碎了一地”。

谈感情:一直很受欢迎

“6岁时曾追求男生”

在这首《女神和女汉子》中,贾玲唱到“我没心没肺,一群男生前呼后拥,找我掰腕子”,引发无数笑声。

事实上,早些年贾玲并非现在的身材,在最近网上曝光她的旧照就能看出,当年瘦的时候,女神范十足。

问到当时是否很受异性追捧时,贾玲哈哈大笑说:“那时候跟现在都很受欢迎,但是没有被很疯狂地追求过,但收到过各种各样人送的花。”

对于被如何追求,贾玲反问记者“你没有谈过恋爱吗?”,随后大方坦言,“一般就是眼神暗送秋波,比如暧昧期时,你会感觉得到这个男孩喜欢你,或者你喜欢他”。

虽然常常在节目中自嘲没男友、单身,但贾玲承认自己曾和某位追求者恋爱,并开玩笑道:“说得我好像这么多年没谈恋爱一样,大家既然这么着急我个人问题的话,(用手指旁边的工作人员),他有可能即将成为我的男朋友。”

另外,贾玲还告诉记者,自己6岁时曾追过男生,“后来长大,觉得有自尊心后就没追过别人了”。

(2015-03-23 00:42:14)

【延伸阅读】外媒:“直男癌”凸显中国性别歧视根深蒂固

考消息网3月16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目前流行的一个词让女权主义者看到了实现男女平等的希望。所谓“直男癌”是指经常贬损女性的“大男子主义者”。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13日报道,这个词去年开始流行,不久前因中国著名学者周国平的一番话而进入主流视野。周国平在微博中说,操持家务、哺育婴儿的女人是美丽的。随后网上掀起一场风暴,周国平被网友“诊断”为“直男癌”患者。


对中国女权主义者来说很遗憾的是,周国平的见解远比反对意见更为普遍。他发表这番言论后,中国一些网民立即着手搜索有这种“疾病”的其他公众人物。他们没费什么工夫。中国知名博主韩寒声称,他不会让自己的女友去上班。他被认为是“中度直男癌”。别忘了还有知名英语教育专家李阳,他承认殴打自己的美籍妻子李金。

可见,性别歧视跟空气污染一样,是现代中国的一部分。但有所不同的是,空气质量是最近几十年恶化的,理论上可以扭转;而男女不平等延续了许多个世纪,已经根深蒂固。在中国被尊为圣人的孔子被认为持有男尊女卑的观点。时至今日,周国平的言论证明,对女性的看法没有多大改变。

那么,中国女性面临着哪些难题呢?歧视从女性出生前就开始了。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性别选择性堕胎等行为导致了118∶100的男女出生比例。性别歧视随后贯穿她们的一生。

一些统计描述出一幅美好图景:大学里女生多于男生;女性在企业高管人员中占一定比例。

但这些掩盖了凄凉的真相。有些专业严格限制招收女生——或者干脆不招女生。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揭示,超过72%的女性明显觉得“因为性别(歧视)而得不到聘用或提拔”。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中国女性的一些权利出现倒退,洪理达在《剩女:中国性别不平等死灰复燃》一书中对此作出生动剖析。洪理达先解释了“剩女”现象,即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称她们会受到嘲笑和鄙视。随后,洪理达指出,“剩女”形象使女性得不到社会平等地位、房产权利和面对家暴时的保护。

一个最令人不安的问题是,女性往往是她们自己的最大敌人。人们常听到中国有钱、有教养的女性自称不如男性,绝大多数人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在这种情形下,“直男癌”不能被轻易地认为仅仅是又一个互联网热词。它表明至少有些女性不再愿意接受旧规矩。中国的社会受到严格管控,因此,积极争取女性权利的团体数量有限。在这样一个国家,自发的民间行动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比如曹菊起诉某公司因为她是女性而不肯聘用她。再比如上文提到的李金。她的大胆控诉被认为推动了中国起草反家庭暴力法。诚然,这些例子与反面例子相比犹如沧海一粟,但毕竟聊胜于无。

中国近年来还流行起另一个词:阴盛阳衰。这个词目前让人觉得颇为不合时宜。尽管如此,这些小小的胜利预示着女性顶起半边天的局面即将到来,届时中国将最终摆脱“直男癌”。但愿如此吧。

【延伸阅读】中国第一例性别歧视案原告胜诉 港媒:值得点赞

考消息网1月18日报道 港媒称,黄蓉(化名)赢得了中国第一例就业性别歧视案,这是历史性的。不过尽管判决被中国媒体称为创纪录的,对于这个23岁的女子来说是不够的。她提出了后续诉讼,要求新东方烹饪公司正式就去年因她的性别拒绝她的求职申请正式道歉。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3日刊文称,刚毕业的黄蓉申请新东方一个办事员的职位,不过,她的申请根本没有获得考虑。黄蓉致电该学校时被告知:该职位是为男性申请者保留的,因为该工作需要出差,且包括一些费力的工作,例如为领导拿行李箱。她明确表示她不介意出差,且她很强壮,但是没有用。受到几个月前另一名年轻毕业生曹菊(也是化名)在北京的案子的启发,黄蓉决定将用人单位告上法庭。

去年11月,杭州某法庭判决该烹饪学校侵犯了她的平等雇佣的权力,必须向她支付2000元精神损失赔偿。尽管这个赔偿数量比曹菊获得的3万元少,但是本次判决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赔款是由法庭判决的,而不是像曹菊那样是庭外和解获得的。


文章称,性别歧视在中国很普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1年进行的调查显示,近92%的女学生表示在就业时遭遇过性别歧视。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招聘时,约69%的雇主有性别要求。

文章称,大部分性别歧视受害者保持沉默。黄蓉和曹菊这样的年轻女性有勇气打破那种沉默令人欣喜。这是有风险的;如果她们的真实身份暴露,她们在中国可能再也找不到工作了。另外,这样做也很昂贵,过程耗时很长,结果不确定,司法体系也不是为了适应这种案件而存在的。

性别歧视来源于性别不平等,这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女婴不像男婴那样受欢迎,女孩子要想被大学接收,通常需要在学校里获得更好的成绩。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在工作场所也持续发生。

最近这些案件发生于中国女性权力活动主义上涨之际。2013年11月,10名大学生在冬季大衣外面套上了巨大的纸裤子,站在武汉地方政府大楼前,抗议女性申请公务员工作时被要求进行侵入性妇科检查。那年年初,全国20名女性剃光头抗议大学录取标准歧视。

从2013年起,各个城市的数十名女大学生向当地政府和劳动部门写信报告她们认为有性别歧视嫌疑的招聘广告。

文章称,这种行为值得让人点赞。与老一代相比,这些受过教育的女性更懂得国际惯例。她们了解互联网,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联系有类似思想的人并寻求帮助。

黄蓉告诉我,如果不是有很多女性与她同样有兴趣推动女性权力并帮助和支持她,她不会走得这么远,那些人几乎全是陌生人。其中一个就是曹菊,她不仅资助了黄蓉的法律开支,而且组织了网上请愿支持她的行动。
黄蓉的案件在国内和国际媒体上都引发了大量关注。希望它能让人们更多意识到性别歧视,让用人单位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排除女性申请时能三思,并鼓励更多受到性别歧视的女性也能进行斗争。

a658.jpg

资料图片:广州女大学生脱衣 抗议就业性别歧视

(2015-01-18 07:05:01)

【延伸阅读】报告称中国跨性别者遭歧视 多数被迫从事性工作

a659.jpg

发现很难在北京找到一份主流的工作后,飘飘开始在酒吧表演,并从事性工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考消息网1月31日报道 美媒称,26岁的飘飘来自山东。她出生时本是男儿身,但觉得自己其实是女的。2008年,为了能以女性身份生活,她来到了北京,却遇到了无数问题。她开始照女人那样穿衣打扮,但所用的正式身份文件却显示她的性别为男,导致她难以找到一份主流的工作。于是,她开始在酒吧表演,并通过从事性工作来多挣些钱。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28日报道,她一晚上的演出收入约为200元人民币。运气好的时候,夜里演出结束后,她会与异性恋男子约会,并将他们带回自己在北京东南部的一处巴掌大的单间公寓。

前不久的一天下午,飘飘(艺名)在家里接受采访。公寓的窗帘都已放下。“我在这里很受歧视,”她说。“我想找一份真正的工作,但在北京城里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一直靠的是表演和跳舞,还想了其他各种办法。”

“在这里,没法活得太铺张,”她接着说。“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报道称,关注中国和东南亚卫生问题的亚洲促进会(Asia Catalyst)是一家非政府组织,总部位于纽约。该组织与两家中国机构合作,对北京和上海的跨性别性工作者做了一项调查,而飘飘的经历,正是受访者经历中的典型。最近,在对70人进行采访的基础上,三家组织发表了这份名为《暗不见光的日子》的报告。接受采访的大部分人离开了农村的老家,生活在思想较为开放的城市,以性工作为生。

报告呼吁政府进一步认识到那些出生性别与心理性别不一致的人面临的问题。文中还呼吁采取行动,包括制订反歧视法规、简化变更个人正式文件上的性别的程序,以及为相关群体提供更多医疗服务。

“跨性别女性性工作者是当今中国最边缘化和最脆弱的群体之一,”报告指出。她们“面临广泛的歧视,使这一边缘人群难以获得社会服务和法律保护”。

报道称,在中国,变装和变性手术并不违法,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将寻求改变性别的个体归为精神病患者。很多维权人士希望变更这种判断。

该报告建议采取更高效的方式来更改户口本和身份证等文件上的性别。对在中国的城市里生活和找工作,这些文件至关重要。

报告中采访的几名跨性别人士描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重重障碍,比如去中国北方常见的公共澡堂、接受医疗服务,乃至以女性打扮走在大街上。一些人说自己曾被邻居举报到地方有关部门,并被从住的地方赶出来。

报道称,有从事性工作的人表示自己遭到过警方的虐待和勒索。性工作在中国属违法行为。在上海和北京,警察常常在酒店钓鱼执法,假扮成顾客,主动寻找跨性别者。有几个人认为自己之所以被捕是因为警察要完成抓人指标。

报告援引性工作者小同的话描述了她在派出所的遭遇:“进去就拉你假发,使劲拉啊,还打人。问我是不是男的,我就说不是。然后他们就搜身,还把你的胸罩翻一翻摸一摸。他们还问特别变态的问题,就问你们都怎么做爱的啊。我就反问他,你想尝试么。然后他就踹我,真的,真踹人。”

维权人士称,中国在对待跨性别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09年,官方发布了性别重置手术临床标准。现在也有好几家医院提供激素治疗。
不过他们表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中一个建议是,政府应该将跨性别者的需求,纳入预计将于4月发布的2016至2020年的艾滋病防治计划中。亚洲促进会希望,该计划能扩大现有的艾滋病监测系统,研究性别焦虑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为性工作者提供更多医疗服务。

“我想我们所做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沈婷婷说。“我们希望看到卫生部门认真评估这一人群的需求,因为这是一个极其多元的群体,存在非常多元的性行为。他们可能会在面对不同伴侣时扮演不同角色。所以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马上拿出一套应对策略。”
(2015-01-31 00:34: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4 08:28 AM , Processed in 0.0474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