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2

[军事] 《出鞘》2015-05-19:纸片轰炸是与非:纪念中国空军空袭日本77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9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77年前的今天,当华夏大地正被日寇践踏时,中国空军2架美制马丁轰炸机飞临日本本土上空投放大量传单,史称“纸片轰炸”。有人说这是条件所限时的不得已,有人说这只是一次自欺欺人的把戏;本期《出鞘》带您回顾那段光辉与争议并存的历史。




2.jpg
这款轰炸机由美国马丁公司生产(厂家型号马丁139WC型),性能颇为先进,速度和当时战斗机相当,系193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为蒋介石50岁生日“献机运动”时购买。它是当年中国最先进的轰炸机,装备在空军第30中队,也被称作“马丁中队”,在抗战早期曾多次出动但效果欠佳。




3.jpg
虽然早在纸片轰炸之前,中国空军已于1937年10月拿到了航程更远的苏制TB-3四发重型轰炸机,其中5架TB-3在11月底飞往南昌,准备执行轰炸日本任务。然而它们的行踪被日机发现,并在12月13日抢先发动空袭,摧毁2架重伤2架,失去了攻击突然性的TB-3从此之后只能执行运输任务。



4.jpg
而航程3800km的DB-3轰炸机虽然在后来的轰炸中屡立战功,但此时饱受可靠性问题(特别是起落架不结实)还没有形成战斗力;SB-2虽然性能优秀可靠性好然而航程只有1400km实在过不去,而且苏制轰炸机普遍存在导航设备性能落后等问题,所以轰炸日本的任务还是落到了马丁的头上。




5.jpg
不过有了飞机还不行,1938年航空委员会提出远征日本的时候,此时刨去战损剩余的几架马丁都被美国志愿飞行队控制,洋人一听这事儿就摇头,开始漫天要价要不就不给你卖命。后来还是蒋介石专机飞行员徐焕升自告奋勇,略施小计把飞机控制权拿到手,在航委会帮助下组建了特别轰炸中队。




6.jpg
最终选定的两架马丁轰炸机不仅机体状况良好,机组成员也都是在当时中国空军中的精英,就连无线电通讯员都是上海广播电台的业务骨干(因为中国空军其他老旧飞机缺乏无线电设备,少有经验丰富的通讯员)。另外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还派出了空军最后一架He111A0轰炸机担任后勤支援。




7.jpg
5月19日下午,三架飞机从汉口机场起飞,在浙江栎社机场着陆后,两架马丁轰炸机利用He111A0带来的备件进行检修和加油,并于午夜时分起飞前往日本,图为日本著名漫画大师宫崎骏先生绘制的出动过程。两机于次日凌晨两点半飞抵九州岛上的长崎市上空,并下降高度开始——投放传单。




8.jpg
为什么没有炸弹?因为为了能够飞抵日本本土,两架马丁已经把炸弹舱改为油箱以增加航程,而且即使如此也只能飞到日本西部的九州岛而已。另外考虑返航途中可能受到日本人的追击,在内陆省份着陆更加安全,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耗油量。从科学上讲,客观条件的限制确实不容忽视。




9.jpg
但同样客观的说,这也是中国空军1944年之前最后一次轰炸日本本土的机会。随着战局迅速恶化沿海省份先后沦陷,之后六年的漫长时间内,连理论上轰炸日本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很多人都在想,如果在马丁中队之前的训练改装时,能在翼下加装能挂哪怕只有几十千克重的炸弹的挂架……




10.jpg
由于当时日本尚未实行夜间灯火管制,如果只是对城市发动象征性的空袭并无难度。从后来资料分析,国军高层当时认为投下炸弹势必会招致日本更大的报复,所以不如投点传单起到“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尔再不驯……”的作用。然而从之后的历史看来,传单也没有让日寇心慈手软。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当然由于日本人确实“尔再不驯”,“千张传单”倒也确实变成了“千吨炸弹”,只不过是由美国人扔的而且确实不止千吨而已;光两颗原子弹的当量就好几万吨了。而77年前的那个晚上首先“挨”传单的长崎也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也是至今最后一个被原子弹毁灭的城市。




12.jpg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不过这毕竟是杜立特轰炸东京之前盟国首次远征日本本土的壮举。两架轰炸机20日凌晨安全返航后转场到武汉,23日,周恩来、吴玉章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亲赴武汉,向勇士们赠送了写有“德威并用,智勇双全”的锦旗。僚机飞行员佟彦博亲手接过了锦旗。




13.jpg
佟彦博1939年赴苏联负责接收援华航空物资,1942年回国后被长期软禁并审查,直到1943年才任空军第二大队大队长,负责对正在到货的B-24和B-25等轰炸机飞行员的培训。1944年1月,他在一架轰炸机上训练新飞行员进行暗舱仪表飞行时,不幸坠机遇难,时年仅33岁,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




14.jpg
两架马丁轰炸机在武汉失守后撤往成都凤凰山机场,编入中国空军残余轰炸机编成的轰炸机总队。日机空袭成都期间,其中一架飞机起飞逃避时失事损毁,另一架推入防空土堡中存放封存;由于当时管理颇为混乱,后来想找却找不到那个土堡,从此下落不明。中国空军进入了低谷期。




15.jpg
对日轰炸计划也沉寂了很久。虽然早在1941年美国就曾计划在援华飞机中增加轰炸机,但由于欧洲战场的重要性被认为更高,原本计划援助中国的轰炸机都优先给英国人了。所以直到1943年开始,部分由中国飞行员担任副驾驶的B-24轰炸机才开始投入对日轰炸,编在美陆航第14航空队下作战。




16.jpg
1944年1月,美军曾向中国移交10架B-24D,但由于当时不具备使用能力而在8月归还。而虽然早在1943年秋季中国飞行员就到美国改装B-24,然而由于中美高层对这批飞机的指挥权存在争议,直到1945年下半年他们才驾机归国。此时日本已经投降,只来得及执行当年年底飞往日本的威慑任务。




17.jpg
抗战胜利后这些B-24被投入内战,先后有4架起义或被缴获。其中首位起义机长刘善本上尉曾被认定是驾驶B-24空袭日本的首选。他先后任东北老航校副校长,空军第10师师长等职务,指挥了首次夜间轰炸大小和岛作战,1964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67年被迫害逝世,1975年方得平反。




18.jpg
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之后,当年执行纸片轰炸任务的长机飞行员徐焕升上尉一路升迁,1963年任国民党空军总司令,颁授空军二级上将军衔。1967年113空战中,“国军”一架F-104G被人民空军空24师飞行员胡寿根驾驶的歼-6在超音速对头炮战中击落,徐焕升为此黯然去职,1984年在台北病逝。




19.jpg
驾驶保障机He-111A0的陈衣凡中尉在“纸片轰炸”后进入空军参谋大学学习,之后赴美学习现代空军作战理论,回国后长期投身于国民党空军训练正规化工作,1970年升任空军总司令,2008年在台北病逝。“国军”对这位抗战老兵的后事可谓极尽哀荣,其公祭仪式上四名覆旗官均为上将。




20.jpg
马丁中队的故事早已远去。虽然“国军”的F-16具备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但其矛头指向却不再是当年的仇敌。至于人民空军,早已不用飞出领海线就能对敌全境攻击,图为刘善本将军的老部队装备的轰-6K轰炸机。倒数第二期《出鞘》就到这里,明天倒数第二期《武器的秘密》我们再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9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6:45 AM , Processed in 0.0920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