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6|回复: 3

[历史] 【历史图刊】国民党百年纷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0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6-10 10:45 AM 编辑

新浪图片  2013.09.18 00:56:39

国民党百年纷争

文|李夏恩

  2013年8月,本年度迄今为止最大的政治戏码,在台北总统府门前的凯特格兰大道隆重开演,20万穿着白衬衫的人高举流着血泪眼睛的标语牌高喊口号示威。这一大票人之所以心甘情愿贡献自己的嗓门和时间挤在这条大街上,是为一个月前被体罚身亡的台军下士洪仲丘讨还死亡真相。

  尽管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亲自莅临洪家祭拜慰问,更在洪仲丘的告别式上致哀,但仍没逃过民众的愤怒抨击。最具个性的谩骂来自作家张大春的“脸书”:

  “就在洪仲丘怒骂‘X你娘X掰’而休克的同时,马傻说的是:‘拜托拜托!”——人命关天之时,执政的国民党仍热衷权力之争实在令民众心寒。

  民众之心尚未一寒到底时,另一突发事件却将洪仲丘案挤到了报屁股上。洪案中温良恭俭让的马英九突然以冷酷无情的雷霆之势,以司法关说为名,重批自己的国民党同志、立法院长王金平,宣布撤销其党籍。

  从洪仲丘案到王金平案,国民党在三个月内已遭两大打击,旧伤未愈,又添新创。



  历史上的六次分裂

  其实国民党这间百年老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分分合合的命运。其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总理的孙文,从缔造这个政党的头一天起,就使出浑身解数将一群志同道不合的革命人士黏合在一起。在其前身兴中会、同盟会年代,革命阵营就为各种大小问题打得难解难分,从政见到领导、再到资金甚至嫖金赌资等等,无一不是在吵闹中勉强取得一个摇摇欲坠的共识。痛斥谩骂甚至拔刀相向都是常事,同志相残也理所当然——后来执掌国民党大权长达半个世纪的蒋介石,就是靠暗杀党内另一名大佬陶成章而攀上高位。

  1919年,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的运作改组下正式成立,党魁自然是孙中山本人。尽管国民党内部派别林立,但却在服从总理孙中山这一点上取得一致。孙中山亦得藉此推行他的政治计划,包括“联俄容共”这样引发颇多异议的政策。

  孙文在世的日子,所有反对的声音都被暂时压下。尤其是1926年北伐的开始,更为整个政党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团结精诚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

  随着孙中山的病逝,国民党权力宝座突然出现真空。总理众说纷纭的遗言就成为各派竞夺目标。很快,1925年11月23日,邹鲁、谢持、林森、张继等12名在孙中山生前就反对容共政策的国民党大佬,就在孙文灵柩安厝的西山碧云寺举行会议。会后在上海另立山头,即后来大名鼎鼎的西山会议派。尽管两个月后,这个无枪无炮的山头即遭中共指使下的国民党二大攻陷。但这并没有挡住权力真空下的国民党继续分裂的苗头。

  当北伐进入白热化阶段,手中握有军队的蒋介石即在南京另立中央,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对立。尽管蒋介石因分共等问题暂时下野,但他仍敢将宣言付诸实践。在反共上取得一致后,尽管汪精卫本人心不甘情不愿,但他只得屈从枪杆子的力量,宁汉复合。

  此后1928年邓演达率一部分国民党左派脱党另组新党,以及1931年国民党各实力派的混战都不过是1925年那场孙文柩前会议的武力升级版而已。1938年汪精卫以国民党副总裁身份“曲线救国”,在占领中国的日军扶持下成立的国民政府,则完全是个另类。尽管闹得沸沸扬扬,但其实只是色厉内荏,自顾不暇,甚至连20年代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都弗如甚矣。

  1948年内战中,国民党桂系代表李宗仁和白崇禧,借美国之力迫蒋介石交权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分裂。蒋前临中共大军逼近,后有桂系借机拆台,腹背受敌,愤恨凄怆,最终退守台湾,但却顺利地甩掉了一个难缠的政治对手。

  点数国民党退守台湾前的这六次分裂,虽然来势凶险,但仔细看来都不过是缺乏政治眼光的权力斗争。当国民党人终于发现权力争斗可以不那么赤裸裸的时候,已经身在四面临海的台湾小岛上。



  没有敌人,只有政敌

  “人与人不会成为仇敌,除非是由于政治上的错误。”

  《自由中国》的主编雷震在说出这句话时,多少点破了现代政治的秘密。雷震虽然明了此理,但他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只有他自己和几个同志是按照这套规则出牌的。而蒋介石治下的台湾,仍在缓慢地从旧式权力斗争的老套中挣脱出来,向现代威权政治转轨。同时,雷震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自由中国》的那篇《台湾人与大陆人》的争论。由“二二八事件”引起的省籍鸿沟伤痕,一直是国民党讳莫如深的问题。正是因为这场发生在1947年2月28日的事件,使台湾本省人对国民党及其与之而来的大陆外省人心存怨怼。

  权力结构的老化与固守,加上本省与外省之间的矛盾,成为台湾政治的两大难题。雷震触动的正是这两个雷区,1960年,雷震更提出要组建新党,实现真正民主。结果是《自由中国》杂志被停刊,雷震身陷囹圄。然而这个出自国民党内部的声音,却在固化的权力结构中敲出了一个裂痕。

  尽管蒋介石施行严厉的戒严政策,但政治却在以不疾不徐的速度缓慢向现代过渡,就像蒋本人说的那样:

  “如果我去世时仍是个独裁者,我必将和所有独裁者一样为后人遗忘。但是,如果我能够为民主政府建立坚实的基础,我将永远活在中国每个家中。”

  蒋的愿望最终在他的儿子蒋经国统治时期得以实现。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组党;1987年7月1日,台湾解严;1988年1月1日,解除报禁。

  但蒋经国这位政治强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归于宁静时,留下的却是一个争吵声越来越大的国民党。当他宣布解严时,国民党中保守派就在背后抱怨说,这位改革者太过软弱,居然“不生气”。

  这位祖根大陆的政治强人的继任者,居然是个在日治时期取过日本名字,且入过共产党的台湾本省国民党员李登辉。

  1988年7月,后蒋经国时代的第一届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民党本省籍代表首次超过外省代表,李登辉顺利出任党魁,随后开始他的整党计划。1989年,立法院内的国民党少壮派立委以“新国民党”为名成立问政团体“新国民党连线”,诉求党务改革,挑战李登辉等“主流派”,却连遭打击。原先在蒋经国时代稳操军权的外省大佬郝柏村成为李登辉第一个整治对象。1993年2月,郝柏村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消灭台独!”后屈辱辞职。8月,丧失抗争实力的“新国民党连线”愤而出走,另组新党。

  1996年台湾首届总统直选,郝柏村搭档林洋港共同参选,李登辉曾在1990年劝退林洋港时说自己总统只干一任,但此次却食言再度竞选。李登辉有1993—1994年美好台湾时代的筹码在手,毫无悬念胜出,并且获得台湾“民主先生”的美称。而林洋港、郝柏村、陈履安等国民党重量级大佬则出走另立山头,以示决绝。

  两次分裂,已经使国民党元气大伤。尽管李登辉一直以来培养本省政治新秀,但其始乱终弃和食言而肥的政治做派,又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前,逼走了他一手栽培、民望甚高的宋楚瑜。宋楚瑜组建亲民党参加大选,结果李登辉看好的国民党员连战得票率仅为23.1%,而宋楚瑜则得到36.8%的选票。如果不是此次分裂,宋楚瑜大可以高票完胜陈水扁,但败局已定,无可挽回。

  分裂之家不能长久,但对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来说,似乎正是不断分裂源源不断地为其注入活力。2013年的马王之争是否会带来另一次分裂尚未可知,但对国民党来说,这多少是一次实验。就像总统府前,那条原本为蒋介石庆寿的“介寿路”,被改为以台湾原住民名字命名的“凯特格兰大道”一样——名字变了,可路还在那里。


感谢《国家人文历史》编辑纪彭、中国基金博物院研究员克念对本专题的支持!

栏目编辑|马俊岩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历史上的国民党,分分合合,令人眼花缭乱。蒋介石曾说:“如果我去世时仍是个独裁者,我必将和所有独裁者一样为后人遗忘。但是,如果我能够为民主政府建立坚实的基础,我将永远活在中国每个家中。”“马王之争”后的国民党路在何方,历史自会做出选择。




2.jpg
国民党的前身是兴中会和同盟会,孙中山始终是这个党的核心。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派别矛盾凸显。1925年11月23日,在孙停灵的西山碧云寺,邹鲁、谢持、林森等12名国民党人开会,反对容共政策。这些人被称为“西山会议派”,后遭到国民党二大处分。图为碧云寺开会情景。





3.jpg
因为容共问题,宁汉分裂。1927年4月17日,胡汉民、蒋介石等人在南京组建政府。南京宣布“清共”,武汉下令开除蒋党籍。4月18日,南京政府举行定都典礼。前排自左至右:蒋介石、萧佛成、邓泽如、蔡元培、吴稚晖、伍朝枢、胡汉民、王宠惠等。供图|FOTOE




4.jpg
宁汉分裂后,蒋介石因北伐孙传芳失利宣布下野。1927年9月,蒋到日本拜会宋美龄的母亲,与宋的婚事得到宋母首肯。12月1日,蒋宋在上海举办婚礼。图为1927年10月,蒋介石(中)在张群(右)的陪同下,在东京访问日本人涩泽荣一。供图|秦风老照片馆/FOTOE




5.jpg
宁汉分裂不久,1927年6月30日,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秘密离开汉口,留下一封《告别中国国民党的同志们》,开始游历欧洲。1928年脱离国民党,建立“第三党”,1931年被国民政府杀害。图为邓演达(右)与宋庆龄(中)、王人达(前坐者)等在苏联合影。




6.jpg
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史称中原大战。中原大战的结果是,各处军阀被削弱,蒋介石一家独大。图为云集在柳河车站参加中原大战的蒋介石部队。




7.jpg
蒋介石、阎锡山和冯玉祥曾有过短暂的合作,但是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图为中原大战之前蒋介石(中)、冯玉祥(左)和阎锡山的合影。




8.jpg
1931年2月,蒋介石与胡汉民之间为是否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问题发生冲突,蒋介石将胡汉民拘禁在南京汤山,史称 “约法之争”。图为1929年,蒋介石、王宠惠、胡汉民和伍朝枢(从左至右)在南京汤山。




9.jpg
1931年5月27日,反蒋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图为广州国民政府部分委员,左起:伍朝枢、汪精卫、李文范、孙科、陈友仁、邹鲁。




10.jpg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通电下野。国民党四大在南京、广州、上海分别召开以后,宁方国民党中央电邀粤方、沪方中央委员来南京举行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但粤方坚持蒋介石必须下野。图为1931年冬,蒋介石(前左四)下野前与国民党元老们合影。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938年,汪精卫以国民党中央副总裁身份另立国民政府,声称以“曲线救国”为纲领。图为1942年12月,汪精卫(右三)前往东京参加“大东亚战争一周年纪念会”时会见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左三)。




12.jpg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左派出走建党。1945年“民联”成立,1946年“民促”成立,1948年“民革”成立。1949年11月,民联、民促并入民革。图为1946年6月23日,民促和民革的同志们呼吁和平、反对内战,请愿部分代表合影。其中左六为雷洁琼,右一为马叙伦。




13.jpg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大会召开,选举总统和副总统。这次竞选,蒋介石希望李宗仁主动退出选举,因为他有意让孙科成为副总统。最终,李宗仁以多票当选。图为1948年4月29日,被选为副总统的李宗仁向同僚致意。供图|秦风老照片馆/FOTOE




14.jpg
时光进入1949年元旦。这一年,蒋介石在三大战役中失利,退守长江。同时,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对其展开政治攻势,蒋介石不得不于1949年1月21日宣告“隐退”,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图为1949年蒋介石宣布下野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15.jpg
李宗仁的代总统职权没行使多久,国民党来到台湾岛上。1950年8月,国民党“改造”正式拉开序幕。此时,CC系的大佬陈果夫卧床,陈立夫远走美国。最后成立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中,CC系唯有两人入选。图为1949年陈立夫与妻子乘机抵达台湾。供图|秦风老照片馆/FOTOE




16.jpg
陈立夫出走美国,跟陈诚渊源很深。初来台湾时,围绕“行政院”授权问题,陈诚控制的“行政院”与陈立夫把持的“立法院”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程度。为保持内部团结,蒋必须抑制CC系。图为1954年,被蒋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的陈诚举行记者会。供图|秦风老照片馆/FOTOE




17.jpg
雷震是政论杂志《自由中国》的发行人。这本杂志的言论由“拥蒋反共”逐渐转变为“民主反共”。1960年,雷震提出组建反对党,成立新党。9月4日,国民党当局将其逮捕入狱。图为1960年,雷震步入法庭面对新闻界询问。供图|秦风老照片馆/FOTOE




18.jpg
在整个蒋介石时代,台湾实戒严政策。但是他有一个愿望:“如果我去世时仍是个独裁者,我必将和所有独裁者一样为后人遗忘。但是,如果我能够为民主政府建立坚实的基础,我将永远活在中国每个家中。”图为1972年4月,蒋介石第五次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jpg
人们都把民主的希望寄托在蒋的儿子蒋经国身上。1979年12月,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人士,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游行,却被国民党当局派遣军警全面镇压。图为美丽岛事件现场。




20.jpg
美丽岛事件推动了台湾民主的进步。图为1980年4月18日,警备总部军事法庭对美丽岛事件的重要人员进行审判。他们从左到右依次是:张俊宏、黄信介、陈菊、姚嘉文、施明德、吕秀莲、林弘宣。这些人都是台湾民主的追求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蒋经国从父亲手中接过权力的接力棒。他在《时代》上公开总统之位不再父传子。他在培养新人。台湾本省国民党员李登辉逐步走向权力的高峰。图为1981年3月12日,蒋经国早晨到阳明山公园植树,由“行政院长”孙运(右)及台北市长李登辉(左)陪同。供图|CFP




22.jpg
宋楚瑜也是在蒋经国身边成长起来的一颗政治新星,在蒋经国左右14年。图为上世纪80年代,蒋经国和秘书宋楚瑜在自己的办公室中。




23.jpg
蒋经国像其父一样以铁腕进行统治,他也用同样铁腕的手段来推行政治改革。1987年7月1日,台湾解严;1988年1月1日,解除报禁。图为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左)接受已故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莎琳.葛兰姆(右)专访,当时担任翻译的是他的英文秘书马英九(中)。




24.jpg
早在1984年,蒋经国就刻意培养李登辉成为自己的接班人。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的当天,李登辉继任“总统”职位。随后开始了整党。图为1996年3月,李登辉和夫人曾文惠在选区投入选票,这是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首次直接民选。




25.jpg
1989年,立法院内的国民党少壮派立委成立“新国民党连线”,以“新国民党”为名,谋求对党务进行改革,遭到李登辉的打击。图为“新国民党连线”的一个会场。




26.jpg
郝柏村是蒋经国时代稳操军权的外省人,成为李登辉重点整治的对象。1993年2月,郝柏村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消灭台独!”后屈辱辞职。林洋港、郝柏村、陈履安等国民党重量级人物纷纷出走。图为1995年1月13日,郝柏村(左)和林洋港在一次竞选集会上。




27.jpg
2000年总统大选,国民党完败给民进党,成为在野党。此次,国民党高层出现分化,宋楚瑜退出国民党,组建亲民党,在大选中赢得36.8%的选票,却不敌民进党的陈水扁。图为2000年3月17日,宋楚瑜和妻子女儿在大选前的最后一个竞选集会上。他们痛哭流涕,仿佛知道结局。




28.jpg
回到最近大家热议的“马王之争”上。这一场争斗,谁都不能否认背后有权力斗争的因素。到底什么重要?如果一切都以民意为基础,那么结果无论是分裂还是好合,民众都乐于接受。图为2005年7月2日,台北市长马英九和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在竞选国民党主席期间互相拥抱。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4:28 PM , Processed in 0.0870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