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5|回复: 0

[旅游天地] 这个被遗忘的江南小镇,有东瀛的禅意和江浙最美的秋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4 09: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10-23 专治不会玩 在路上

或是一间雅舍,

或是一段青石板路,

又或只是一丛微笑的花,

一瓮简单的清水,

似乎自带清风般地让人安静。


但如此雅静,若要开在都市,唯有坚定的决定才可建成!

安迪·格鲁夫曾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马云也说:“做人要像疯子一样幻想,做事要像傻子一样投入……因为没有幻想就没有创新。而没有投入和苦干,幻想永远只是一张白纸。”

或许,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要做出令人拍案叫绝、让人尖叫的产品,真的应该像“疯子”和“傻子”那样,为专注于品质到如痴如狂的地步,做一个“偏执狂”!



拈花湾就是这样一个由“品质偏执狂”反复磨砺出来的奇观,许多人来此看过之后,无不惊叹这群年轻人惊世骇俗的举动,有的甚至说:“拈花湾的建造者简直是一群疯子!”

为何去过的人会如此评价?让我们先从最不起眼的一片瓦、一丛苔藓、一堵土墙、一块石头、一排竹篱笆、一个茅草屋顶入手,深入拈花湾的建造过程,向你揭秘一个关于“品质偏执狂”故事。


关于茅草屋顶的故事

拈花湾的主事者认为,这里的禅意建筑和景观,都是要“会呼吸的”,就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般。为了让苫庐屋顶最大程度达到自然禅意的效果,他们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东北甚至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地方选择了二十多种天然材料,同时将能够找到的最好仿制品拿来,放在一起进行日晒雨淋等各种手段的反复试验比对。在这其中初选出八个品种,请包括巴厘岛在内的当地工匠,在现场搭建茅草屋顶的样板,再进行为期一百天的户外综合试验。


在这场严苛的试验中,淘汰了虽然防腐性能好、但是美感欠缺的所有仿制材料,也淘汰了虽然自然优美、但是不耐腐蚀、使用年限短的大部分天然材料,最终找到了二种既牢固耐用又美观自然的天然材料。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顶,整合了十八家专业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与力量,前前后后“折腾”了十三个月的时间


关于竹篱笆的故事

大巧若拙,重剑无锋。原本最简单的庭院竹篱笆,在拈花湾却演变成最复杂的工程。经过数月的尝试,换了好几个施工队伍,竹篱笆就是难以令人满意。浙江安吉、江苏宜兴、江西宜春……许多国内著名毛竹产地的工匠都来试过了,空灵的禅意、艺术的质感、天然的美感、竹制品的韵律感、建筑需要的功能性……综合大家的力量,也不能做到全部兼顾。

而主事者坚持一定要达到最好、最全面的效果,于是将视线放大到国外和东瀛,寻找大匠来指导。几番苦苦寻觅,终于在国外找到两位七十多岁的匠师。他们做竹篱笆已经三十多年,一辈子只专注做这一件事,还是竹篱笆“非遗”传人。主事者花了十万元人民币将两位老先生请到拈花湾,手把手教自己编竹篱笆。

选竹、分竹、烘竹、排竹,编织手法、竹节排布技巧、结绳技法……竹篱笆在拈花湾不仅成为一个艺术创作,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光打结的麻绳就选了三十多种、十几种技法。老先生教大家打蝴蝶结就用去半天的时间。主事者认为,仅仅学会还不够,还要把这些工艺标准化,牢牢地烙印在大家的心里,确保这里的每一尺竹篱笆都达到完美的水准。

于是,又经过一百多天的反复操练、印证、强化、完善,形成丝毫也不准走样的标准流程。后来,人们在拈花湾竹篱笆建造标准流程表看到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这里的竹篱笆搭建,共需使用二十九种标准工具。普通竹篱笆建造有二十九道标准工序,竹丝竹篱笆有四十三道标准工序。


关于苔藓的故事

分布于拈花湾庭院、池边、溪畔、树下的苔藓,或许是最不起眼的,却是营造禅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苔藓受空气、阳光、水分、土壤酸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大面积移植成活。上海世博会虽有推荐,但是国内尚无成功先例。这也注定拈花湾的苔藓铺植,是一个“品质偏执狂”才会干的事。

这里的每寸苔藓,都是有着丰富的故事。从遥远的大山来到拈花湾,它们是从临安、萧山、天目山、宜兴、雁荡山、武夷山、湖州、吉安等自然生态极好的山区,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拨而来。主事者专门设立一个苔藓基地,将入选的苔藓,植入拈花湾的泥土。安排一位农学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每时每刻悉心照料呵护。

一个月过去,5公斤的入选苔藓死了好多。另换其它山区的苔藓再来,三个月过去,这次大部分活下来了。放大移植量再试,又是三个月过去,这次全部活了。

接下来将大面积的苔藓移植到拈花湾每个庭院中去,为了让苔藓们在拈花湾快活地生长,每片巴掌大的苔藓都要整三次地形、浇三遍水,一块桌面大的苔藓,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六个月过去了,大山中的苔藓在拈花湾安家落户,鲜活疏朗,禅趣盎然。而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拈花湾明媚的阳光、温润的泥土、洁净的空气、甘冽的水分,还有主事者和园艺师们的用心,都构成了最关键的助缘。


揭秘故事就讲到这里……

再来谈谈“我们”吧。



我们都曾渴望过,远离都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霓虹闪烁。在山下有我们一栋小房子,一条溪水流过,花开四季,云淡风轻……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向往那个所谓的“江湖”,但事实无奈,却终究还是难逃“责任”、“金钱”的束缚。



我们时常对城市中的建筑过目即忘,甚至不会觉得城市与城市之间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些钢筋混泥土建筑的空间里,没有与我们内心与之呼应的东西。

看了多少名川大山,经历多少旅途烦恼,一个匆匆的“观光客”。才发现,真正的假期,并不是舟车劳顿的远行,而是远离尘世烦扰的心灵回归。


有人说,不住客栈等于没去拈花湾。栖居在这些禅意客栈中,茅草屋顶、原木家具、素色面料,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经意,天然去雕饰。

设计师认为木材是有生命的。置身在这样一个清丽如水、沉淀如钟的“世外之家”,一颗心也被浸润的晶莹剔透,不惹半点尘埃。


在茶道馆,点上一壶清茶。平日里慨叹生活走得太快,来不及回望来时的路,那就在这里,让时间慢下来。


在抄经馆,用虔诚、恭敬的心,抄下一段段经文,当整个身心投入其中之时,便可收摄乱心,将心沉淀。



若是饿了,还能再此享用一份饮食的清甜之乐。


一花一叶一菩提,一笺一墨一心语。拈花湾的美,就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0 12:05 PM , Processed in 0.0287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