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回复: 3

[军事] 《出鞘》2015-12-01:君士坦丁堡的梦:漫谈俄土间的恩怨情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0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军事 2015年12月01日 02:04


1.jpg
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在土叙边境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双方关系迅速跌至冰点。事后,土耳其拒不道歉,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在28日签署命令对土耳其实行大规模制裁。一时间外界关于俄土爆发战争的猜测不绝于耳,本期出鞘,小编就谈谈今时往昔,俄罗斯与土耳其间的恩怨情仇。




2.jpg
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迎来了历史上的巅峰一刻,在苏丹默罕默德二世的带领下,土耳其人攻克了君士坦丁堡,享有国祚千年的东正教中心、东罗马帝国就此灭亡。而就在此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东罗马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o帕列奥罗格公主在城破前逃往罗马天主教廷寻求庇护。




3.jpg
在东罗马帝国灭亡后,以莫斯科为首的罗斯诸城邦成为东正教的最后支柱,而罗马天主教教廷一直试图将已经分裂千年之久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合二为一,建立一个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统一的基督教会。19年后,在天主教教皇力主下,索菲亚o帕列奥罗格公主被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4.jpg
在此之后,莫斯科公国及后来的俄罗斯,时刻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东正教世界的领袖自居。当时的修士费洛休斯写信给伊凡三世,称:前两个罗马虽已灭亡,但第三个依然耸立,而且绝不会有第四个!从此俄罗斯有了“第三罗马”的称谓,并开始了“兴复罗马,还于旧都”的战争准备。




5.jpg
终于,在1569年奥斯曼土耳其与俄罗斯帝国爆发了第一次冲突。1556年,伊凡四世征服了阿斯特拉罕汗国,这威胁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利益。于是1569年夏天,奥斯曼帝国派出2万名土耳其士兵和5万鞑靼人围攻阿斯特拉罕,但多次被俄军打退。1570年俄土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恢复了和平。




6.jpg
1676年俄土战争又爆发了,这是沙俄罗曼诺夫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的首次大战(第一次俄土战争),目的是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起因是1672-1676年,波兰遭土耳其入侵丧师失地。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大战5年,于1681年停战签约,土耳其从此承认沙俄对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7.jpg
于是1686年,沙俄与正在和土耳其开战的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组成同盟。1687、1689年,俄军两次远征克里米亚,当时彼得大帝已经亲政,俄国刚与清帝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正是雄心勃勃的时候。1695-1696年彼得一世两次亲征土耳其,占领了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




8.jpg
1709年俄罗斯又打败了另外一个宿敌瑞典,瑞典请求奥斯曼土耳其支援,土耳其当然不会放过收复失地的机会,于1710年北进伐俄。1711年,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重围,俄国战败,将好不容易取得的亚速归还土耳其,并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




9.jpg
于是1735年,俄国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取胜后再度向土耳其宣战,旨在是夺取黑海北岸和克里米亚半岛,取得黑海出海口。此战俄军依旧和土耳其宿敌奥地利结盟,1739年在斯塔武恰内战役中击溃土军。摩尔达维亚并入俄国,俄国同土耳其签订《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10.jpg
1766-1768年,俄国和普鲁士借口波兰境内的东正教与新教教徒的问题,强迫波兰政府给他们与天主教徒一样的权利。土耳其以捍卫波兰自由为名向俄宣战,结果大败,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俄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克里米亚也于1783年并入俄版图。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3年后的1787年,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米亚,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并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遭俄拒绝。于是土耳其出动20万陆军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结果土军溃败。1792年两国签定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占有克里米亚和格鲁吉亚,俄获得黑海不冻港。




12.jpg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的支持,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俄军名将库图佐夫大胆诱敌,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811年10月,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崩溃,于11月23日向俄投降。土耳其于1812年5月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13.jpg
1821年至1829年间,希腊人发动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列强借支援之名嫌弃瓜分土耳其的狂潮,世仇俄国自然要趁火打劫,于1828年对土耳其宣战, 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14.jpg
眼见奥斯曼帝国衰落如此,沙俄“光复”君士坦丁堡的梦想指日可待,但土耳其依然占据着欧亚大陆的交汇点土耳其海峡。这就使得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列强无法坐视土耳其被俄罗斯吞并,于是土耳其转眼从一个雄霸一方的帝国变成了英法等其他列强盯防俄罗斯扩张的马前卒。




15.jpg
于是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在对土耳其开战后。英法两国为制衡沙俄的南侵扩张,保卫他们在中东和东欧的利益,与土耳其结成同盟参战,俄国难敌当时如日中天的英法,沙皇尼古拉一世绝望的服毒自尽。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战果。




16.jpg
绝不服输的俄国人于1877年打着解放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兄弟的旗号再次向土耳其宣战。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被逼接受俄国提出的条件,签订《圣士提法诺条约》,由于担心俄国在欧洲的势力坐大,列强均极力反对。最后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




17.jpg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分属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俄土间再次爆发战争,土耳其军队先胜后败,1915年,英法俄达成《君士坦丁堡和海峡问题秘密协定》,英法放弃阻止俄国走出土耳其海峡的传统政策,战后君士坦丁堡划归俄罗斯,而英法则将瓜分土耳其的阿拉伯地区部分。




18.jpg
眼看沙俄就要实现几百年的夙愿,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暂时救了奥斯曼土耳其。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为尽快退出战争,与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德国、保加利亚等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条约规定苏俄将阿达罕、卡尔斯、巴统等沙俄从土耳其手中夺走地区交还给土。




19.jpg
或许大家会问,看了半天都是在打仗,恩怨情仇的恩情二字从何体现呢?下面就讲讲俄土历史上的短暂蜜月期。一战结束后,土耳其面临被瓜分亡国的险境。这个时候,土耳其革命者凯末尔挺身而出,带领土耳其人民抗击战胜国的瓜分狂潮,而此时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20.jpg
当时的苏俄支持土耳其对希腊和亚美尼亚作战,并给与大量军事和财政援助。 1921年苏土签署友好条约,苏俄将阿达罕、卡尔斯等布列斯合约中割让给奥斯曼政权的土地交给土耳其,只留下了石油重镇巴统(德国魏玛政府却一块条约中的土地也没得到),成为土耳其抗击入侵的大后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在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政权稳固,开始推行凯末尔改革后,受苏联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凯末尔国家主义的经济原则就是其中的典型,苏联工业化的经验是凯末尔国家主义借鉴的主要蓝本,土耳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实行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2.jpg
总体来说,1935年之前的苏土关系比较稳定,两国高层多次互访,但随着德国重新崛起并开始向中东渗透,两国局势再次紧张。1938年凯末尔去世以后,这种分歧随着二战的临近而越发明显,二战中,土耳其巧妙地周旋于轴心国与盟军之间,最后竟不费一枪一弹的成为了战胜国。




23.jpg
二战即将胜利时,苏联曾制定过“战后改造土耳其方案”,试图借苏军在东欧推进的声势,一举摧垮土耳其,同时将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纳入苏联版图。这个极富野心的计划最终因美国的核威慑被叫停。战后美国在土耳其推行马歇尔计划并邀其加入北约,地中海的大门再次向北极熊关闭。




24.jpg
冷战期间,投入美国怀抱的土耳其境内拥有大量美军基地,成为了美国及北约封锁和侦查苏联的重要基地,1958年9月2日,一架从土耳其起飞的美军C-130A-II型军机在进入苏连领空执行抵近侦察时被苏联国土防空军四架米格17战机击落,机上17人全部死亡,这是C-130第一次任务损失。




25.jpg
冷战结束后,俄土间的关系也难言转暖,在旷日持久的车臣战争中,土耳其对车臣反政府武装的暗中支援给了俄罗斯很大的麻烦。而带有明显保守派宗教色彩的埃尔多安上台后,其政策对国内世俗派尚且有所打压,对前任极力要加入的欧盟尚且失去入盟兴趣,就更别提被视为世仇的俄罗斯了。




26.jpg
尽管土耳其击落俄战机很明显是蓄意而为,俄罗斯手握舆论支持,但其目前并不具备与土全面开战的实力与环境,这也就解释了普京使用制裁手段反击土的原因,不过纵观俄土关系史,俄还没有过打不还手的时候,未来如何发展,也只能靠大家亲自去见证了。本期的出鞘就到这,我们明天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30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6 08:14 PM , Processed in 0.0537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