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0|回复: 7

[中华瑰宝] 中国有哪些现存的宏伟至极的古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5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古镇玩只能惊叫:哇房子好漂亮,现在知道了这些。
以后带着妹子玩就可以显摆了,就是缺个妹子。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一个标志。
屋顶的形式主要分为: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五种。

还有扇面顶、万字顶、勾连搭顶、穹窿顶、盔顶、盝顶、十字脊顶等特殊的形式。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重檐两种。

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囤顶。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盔顶、盝顶。亭台楼阁。

以下一一道来:

硬山顶:是汉族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常用于中国汉族民间居住建筑中。位于屋顶等级最低端。


实景:

山西王家大院--再有钱也只能用硬山顶,属于民间建筑,明清修建,当时建筑分阶级比较严格。

(以下还有各种山西,山西的古建筑真TM多,真丰富,实在羡慕嫉妒啊)
北方农村民居----多硬山顶

洛阳老街

徽派建筑也多属于硬山顶,只是有些山墙高于屋顶(叫做马头墙)

悬山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 悬山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其特征是:各条桁或檩不像硬山那样封在两端的山墙面中。而是直接伸到山墙以外,以支托悬挑于外的屋面部分。也就是说悬山建筑不仅有前后檐,而且两端还有与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于是其两山部分便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得名。

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

实景:

莆田民居群-悬山顶

山西明秀寺 悬山屋顶五花墙  


典型的明代悬山屋顶-山西平遥双林寺 (双林寺的泥塑非常非常精美,不过为了保护起来,都装了栏杆不让靠近,而且不能开灯见光,只能看到门口一点,已足够惊叹)

浙江平阳县顺溪古镇民居多悬山顶




歇山顶: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宋朝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

实景:

天安门是典型的重檐歇山顶



长子法兴寺圆觉殿 单檐歇山顶

水镜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

韩国景福宫勤政殿

福建连城玉沙桥-阁楼式歇山顶


三重檐歇山--福建泉州天后宫

歇山式在日本叫入母屋造--熊野神社



山西长治县玉皇观五凤楼--南宋五重檐歇山顶


庑殿顶: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从外观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凹曲屋面的造型飘逸舒展,犹如大鹏展翅,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飞动之美。凹曲屋面形如“人”字,它又与古代天地人学说相吻合,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符合“天人合一”学说。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

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实景:

故宫太和殿


现存唯一北宋庑殿顶建筑-山西万荣县稷王庙


北京孔庙大成殿



日本唐招提寺金堂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单檐庑殿顶


攒尖顶: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和塔等建筑。宋朝时称“撮尖”,清朝时称“攒尖”,是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语称宝形造。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等


实景:

北京天坛主殿-三重檐圆尖攒顶



扬州四望楼 明代重檐攒尖 重檐三滴水




台湾中正纪念堂-八角重檐攒尖顶

承德外八庙万法归一殿--重檐四角攒尖顶




黔东南信团鼓楼--十一重檐攒尖顶


盝顶: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 加上一圈外檐。


实景:

甘南藏传寺庙--典型的盝顶




河北石家庄正定县隆兴寺--明代重檐盝顶






加德满都三圣庙


盔顶:屋顶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

特征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在这一点上,盔顶和攒尖顶相同,所不同的是,盔顶的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内凹,断面如弓,呈头盔状。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

使用盔顶造型的现象在中国古建筑中实不多见,现存最大的最出名的盔顶建筑,要算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


实景:


岳阳楼--盔顶



资中文庙内钟楼--盔顶



重庆云阳张飞庙---盔顶



江西上饶冰溪第一楼--民间难得一见的盔顶(这个存在争议,答主并为去过此楼)


湖南会同县金龙宝顶-青石材盔顶


十字脊顶:由两个屋顶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可以是悬山式,也可以是歇山式。故又称“四面歇山顶”。

十字脊顶建筑典型代表有北京角楼、阅江楼、光岳楼、金陵大学钟楼(今南京大学北大楼)、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楼等。


实景:

山西介休五岳庙---双十字脊顶




山西华严寺--十字脊顶




张家口靖远楼-三重檐十字脊顶



浙江台州东辉阁--明三暗五十字脊顶


囤顶:特征是屋顶略微拱起呈弧形,前后稍低、中央稍高,房屋左右两侧山墙有的会凸出于屋顶,凸出部分会被砌成弧形。主要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带常用,这样设计的屋顶可避免过多的雪在房顶上堆积,减少屋顶的载重量。


实景:

辽宁兴城古城--囤顶民居


卷棚顶:又称元宝顶。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多用于园林建筑,在宫殿中也多用于太监、佣人等所居的边房。


实景:

河南新乡周武王庙侧殿---卷棚顶



颐和园仁寿殿--歇山式卷棚顶相结合



山西祁县老街--卷棚顶



山西武则天纪念馆--卷棚顶



----------------------

中国建筑历经几千年,除了以上各种典型的房顶形式,还有许多各种形式参杂在一起的建筑和非典型性建筑。



贵州织金财神庙




宁夏中卫高庙--双十字脊顶+悬山顶



广东岭南古建筑




广东佛山祖庙--硬山卷棚顶


白族民居




福建尤溪土堡




四川丹巴碉楼


芷江风雨桥


福建土楼



湖南凤凰吊脚楼

河南洛阳山陕会馆-一个戏台。歇山顶和庑殿顶相连。合二为一。

好了,带着妹纸装A-C去吧,明天继续古建筑之五脊六兽篇。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图描述怎么做出来这些五脊六兽

大概讲一讲古代房顶各种脊兽的来历还用途
看下文之前要先牢记这张图。

重檐歇山殿 是用各种兽各种脊 各种装饰最复杂最多的一种房型。
用重檐歇山来举例最合适不过了。

如需了解脊兽还要先大概了解一下古代建筑的分类

五脊六兽是统称,分为:螭吻、望兽、合角兽、垂兽、戗兽、角兽、套兽、走兽、筒瓦、勾头、滴水、正脊、垂脊、戗脊、宝顶、等。
古代大部分房子都是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都是有一条正脊 四条垂脊(庑殿顶叫戗脊)共5条脊,每条脊两端都有一个兽,共6个。统称五脊六兽。
所以说人五脊六兽的 就是说他天天蹲着没事干,闲的D疼。
现在的小文青喜欢的马頔还演过一部电影就叫《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当时的马頔还远没有现在的名气。
扯远了
下面一个一个来说。
最主要的是 螭吻。也叫鸱吻,但是不叫鸱尾。
有些人容易把螭吻鸱尾混为一谈,其实是不严谨的。
唐朝以前叫鸱尾 ,是这样的
向内翻卷,取大鹏欲飞行前尾巴上翘之意。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李家庄的南禅寺--建于唐代的木结构,房顶就是唐鸱尾。话说山西的老建筑真TM(此处为赞美嫉妒语气)多啊,到处都是宝贝。

日本唐招提寺金堂上的鸱尾
西安很多翻修的古建筑房顶也是鸱尾

宋代鸱尾, 唐鸱尾向明螭吻过渡的一种产物。山西平顺大云院---北宋年间鸱尾

此图来历不明,不知何年产物,看形状应是宋朝。有评论说是辽代。都是属于唐朝到明代中间过渡的时期。等找到此图的建筑自然就明白了。

螭吻的来历,民间传说龙生九子,第八子就是螭吻,口阔嗓粗而好吞,取其灭火消灾。

唐之后,皇帝把自己化身成真龙天子。而鸱尾是凤鸟的尾巴,是女性的代表。从此龙的形象就开始逐渐代替鸱尾。
但与飞禽不同的是走兽都是夹着尾巴,螭吻都是向后卷着尾巴。
各种有代表性的螭吻形状。可以看到从隋唐到明清螭吻的演变过程。明清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
下图的明清螭吻的部件名称。
螭吻安装在正脊两端,俗称吞脊兽,上唇要高于正脊。所谓的正脊不掩上唇,垂脊不掩下爪。
此图为明代官方螭吻的样式。
故宫等官方 都是这样款式,比较规整严肃,民间的都比较活泼多变。
故宫的螭吻。 上面的仔龙 必须低头俯首老龙,不能过于张扬。
而且后面的背兽很小。很呆滞。
背部插一把剑 有很多传说,其中一说说法是 剑插仔龙,不让仔龙飞上天,让仔龙听命于老龙,
老龙代表皇帝,仔龙代表什么不言而喻了。

而民间的比较多变,有些甚至仔龙张牙舞爪,仰天长啸 风头完全压制了老龙。
后面的背兽也很突出。
拍摄与山西五台山 十字歇山顶的脊兽 非常精美。

山西稷山青龙寺-只有老龙没有仔龙

青海省乐都区曲坛乡瞿昙寺-细卷尾螭吻 和 五把鬃垂兽 和 字体花样垂脊 和 藏文猫头

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北方少有的鱼龙螭吻 ,龙头鱼身 (鱼龙也叫鳌鱼)但是是泥塑和砖雕的。
不同于南方的灰塑。

江南和南方的螭吻多是 鱼龙吻兽
取鱼跃龙门之意,但不能变成真龙天子,就变成一种鳌鱼,龙头鱼身的鱼龙吻兽。
此种鱼龙多是灰塑,由工匠现场堆塑而成,固形状没有规制,随心所欲。
灰塑--以石灰为主要原料,配以稻草、砖块、木架等在施工现场塑造出神仙、人像、花朵、龙凤等形象。 
现场雕塑这这一特点是与北方泥塑砖雕的最大不同。
图片来源于度娘 房顶就是鱼龙吻兽
@陈柏林 评论说是日本佐贺城 鯱の門 上的吻兽。另外从瓦头,正脊做法也可推断不是我国常见建筑形制。
谢谢陈柏林。

拍于大理喜洲一个戏台。房顶就是灰塑鱼龙
坐落于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水潭村的吴氏大宗屋顶的 鱼龙吻兽
广东均安镇上村李小龙的祖居

其他非常用形状欣赏:
苏式建筑除了典型的鱼龙吻外 还有哺鸡脊兽、哺龙脊兽、狮吻兽等。
江南哺鸡吻脊兽

闽粤镶瓷卷草吻

山西晋城市泽州县俯城村玉皇庙大殿 两个不同的螭吻。一个飞尾、一个常见的卷尾。

山西晋城青莲寺- --有老龙有仔龙有背兽 但竟然是个鱼尾。




2、望兽

望兽的螭吻的变种 ,螭吻是吞脊兽,口向内。多安装在重要建筑上。
望兽口往外。多安装与门楼 钟楼等之上,取瞭望之意。也安装在歇山顶的垂脊、戗脊上当作垂兽戗兽用。
例如北京鼓楼、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北京国子监正脊上均用望兽。
民间普通建筑也多安装望兽。守望平安。
明代官方望兽 统一规制,比较呆板。
什么东西到了民间就多种多样了。

山西王家大院,远看 屋顶都是望兽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五尾望兽 。 还有正脊莲花脊、山墙山花雕刻都很精美。

河南洛阳民居望兽 两种形式。 这两个是答主老爸当年做的,后来新房大多变成混凝土的了,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了。老爸就退休改行了。

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五把鬃望兽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望兽 没有龙头变成了云纹。
也是为了回避忌讳,低调了。

西安五星街天主教南堂 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前面是罗马式大柱,两侧是中式硬山顶耳房,挺有意思的 。
装的望兽和垂兽一模一样。正脊也非常精美。


3.走兽
走兽和螭吻、望兽有个本质区别,螭吻和望兽都是装饰物,而走兽是实用构件演变而来的。
古建筑上屋檐和戗脊上安装的装饰物,也叫小兽、飞鱼海马。
按建筑等级和用途来确定使用数量,最多10个,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xia)鱼、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斗牛、行(hang)什。很多人都最多只有故宫太和殿用了10个。
其他的都是1、3、5、7、9个。也有部分寺庙用双数。
先说说为什么用走兽,最根本原因是垂脊和戗脊上是开口的,会进雨水,于是加了个筒瓦盖住,但是是有坡度的,为了防止筒瓦天长日久不牢固容易下滑,于是在筒瓦中间钻了个眼儿,用铁定固定住,但是铁定也会生锈,肿么办,再用个顶帽盖住钉子。、
艾玛,好复杂。
后来虽然不用铁钉固定了,但是走兽作为装饰品保留下来了。

开始的顶帽是这样的
很简单很实用有木有?但是比较难看
后来也有做成这样的
今天刚在河南嵩山中岳庙拍的,没带相机,爪机拍的,放这么大已经完全模糊掉了。、但是请看房檐筒瓦上一排排整齐的小人,那就是筒瓦钉帽。只是站岗很累,好多都当逃兵了。

钉帽放在垂脊和戗脊上就慢慢演变成了走兽。
网上最多的图是这样的
这就是太和殿的10个最全的走兽。也是官制的样式。
而民间的形状就更多了,网上可以搜到很多。
下面说说都是什么作用
龙、凤、狮子都不用说了。
狎鱼、海马是海中异兽,汉族神话传说中它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獬豸: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行什:不是兽,而是人,尖嘴猴腮的想起了谁?
孙悟空?
再猜。
雷震子?
恭喜你答对了。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只有故宫太和殿有。
所以你看龙、狎鱼、海马、狻猊、雷震子等都是和水有关,加上骑鸡仙人就是一支灭火大军啊。
这也就是走兽代表的意义。

仙人骑兽:不算在走兽数量之内的。还有个很好笑的名字叫走投无路,在最前面,再走一步就掉下去了。用来固定脊最前面一块瓦。
关于仙人骑的什么说法很多。



仙人骑鸡
这也是今天在河南中岳庙拍的,明显就是公鸡的形状了。后面依次是 龙、凤、狎鱼。
还有垂兽。下面是垂脊。再下是青砖、勾瓦、猫头、滴水。
我知道的是 鸡在十二生肖中属酉鸡,酉在十二地支中属于西,西方属金,金生水 水克火。
所以叫仙人骑鸡意为防火。
可能还有其他说法是我没了解到的。欢迎评论探讨。
再插一句
螭吻这个名字的来历(李东阳版、民间版),走兽代表的意义等等都是传说,既然是传说就有很多种版本。无所谓对错。也欢迎评论区说出更多的说法和出处。
我这里介绍的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评论说是仙人骑凤。
这是另一种传说,齐国的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被敌人追到一条大河边,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化险为夷。因此人们把他放在建筑脊端,寓意着逢凶化吉。
还有的走兽前面用的是人物,没有骑任何东西
拍摄于河南洛阳山陕会馆
最前面四条戗脊上走兽前那四个人物是韩信、蔡桓侯、庞涓、子都。都是刚愎自用不听人劝或作恶而下场悲催的人。意为警示后人。所以用在商业会馆中,警示后人八面玲珑与人为善听人劝吃饱饭。
关于走兽还有很多,回头组织下重点再说。

4、正脊
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除了攒尖顶、平房和卷棚顶都有正脊。
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都有一条正脊。
十字脊顶则为两条正脊垂直相交,盝顶则由四条正脊围成一个平面。

山西榆次城隍庙
山西王家大院 屋顶的脊多少脱模的,不是手工的。不够精美但庄重。

北方民居的正脊多有植物的图案,庙宇等重要建筑的正脊多用龙、凤图案。
山东济宁太白楼--龙脊。中间那个叫宝顶,好多重要建筑都有宝顶,普通民居很少装宝顶的。
宝顶也很重要放到后面单独讲。


广州陈家祠的正脊 炒鸡精细有没有。据说是中国现存最精美的屋脊。
@宁虹川 拍的陈家祠堂,可以清楚的看到27米长的泥塑屋脊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社会生活场景,不比清明上河图逊色啊。下层是植物、动物装饰性的图案。陈家祠的木雕石雕也是美的惊叹啊。

山西省蒲县东岳庙 正脊上面还加了一排骑马的人。


宁夏中卫高庙 正脊用的牡丹图案。
也是泥塑炒鸡精美的一个建筑群。有朋友去玩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抬头看看屋顶。

江南地区没有脊兽的原因(前面讲过),脊多用瓦片封盖,为了好看,又组成多种图形。
上海龙华寺屋顶 用瓦拼成图案,两端是鱼龙螭吻。筒瓦上是一排小人(顶帽)

绍兴龙华寺 也是瓦片组成的图案。

海南省定安县 王宏海故居-- 正脊的双龙戏珠也是灰塑。

盝顶则由四条正脊围成一个平面。
十字歇山顶 有两个正脊 组成一个十字。也是十字歇山顶名字的来历。
山西临汾东岳庙的戏楼 -这个角度看十字非常明显。交叉处加了个宝顶。

5.戗脊、垂脊、戗兽、垂兽。
垂脊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等屋顶垂直与正脊的四条脊。
戗脊又称岔脊,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支戗作用。
庑殿顶四条由正脊到屋檐的四条斜着的脊,。
然后 垂兽和戗兽的概念就很简单了,装在垂脊尾部的兽就叫垂兽。装在戗脊上的兽就叫戗兽


宁夏中卫高庙 -梅花垂脊 和远处的牡丹花戗脊
还是山西晋城青莲寺--琉璃飞龙垂兽和灰瓦狮子戗兽,还有龙头套兽,仙人。琉璃龙正脊和琉璃龙垂脊和斜着的灰色莲花戗脊

安徽亳州岳庙上的垂脊和垂兽 、走兽、仙人。
硬山顶、悬山顶房子只有垂脊没有戗脊。有些民房只有正脊,没有垂脊。
陕西韩城城隍庙--黄绿琉璃 跑龙垂兽, 很很少见的 据说失传的孔雀蓝的螭吻。

6.筒瓦、瓦当(猫头)、滴水
筒瓦:用于大型庙宇,宫殿,的窄瓦片,制作时为筒装,成坯为半,经烧制成瓦。(百科)

瓦当: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就是筒瓦上加个圆形(少数为弧形)的带图案的瓦片。
滴水:是屋檐瓦垄最前端的一片倒三角形的瓦片,用于流雨水。防止浸湿檐木。
瓦当小小的构件,但是图案却非常精美。
答主 雕刻了很多瓦当图案。有时间传图上来。
一个瓦当配一个滴水。但是古代留下来的瓦当很多,但是留下来的滴水却很少。

7、套兽
安装于仔角梁的端头上,起作用是防止屋檐角遭到雨水侵蚀。
套兽的空心的,套在最前端的角梁上。所以叫套兽。
清福陵隆恩殿。--套兽
这张可以明显看出来是套在角梁上的,用来保护角梁。


河北曲阳修德寺塔 塔角的套兽。

8、悬鱼、山花
歇山顶、悬山顶的山墙上博风板中间垂下来的装饰叫悬鱼
硬山顶 悬山顶山墙上镶嵌的装饰物叫山墙花。



因为悬山的梁都是伸出山墙外的,所以要用博风板和悬鱼遮挡一下 防止日晒雨淋。
悬鱼就是这么来的。最开始就是鱼的形状。


清福陵隆恩殿的博风板、悬鱼、惹草,图案雕刻得非常精美。是泥制琉璃的。南方多少木材的。
歇山顶的 悬鱼与博风板

硬山顶 镶嵌在山墙上的叫 山花。
拍于大理 一条街的夜景, 山墙上的花纹就是山花,白族民居。
山西古建筑硬山顶的山花

9、宝顶
中国古建筑的构件,原用于封护屋脊使之不受雨水等浸蚀,后来逐渐突出装饰性,所用材料多为金属或琉璃,位于建筑的中轴线中央,形状有圆形、束腰圆形、楼阁形、或宝塔形。具有丰富的装饰性。
宝顶分屋基宝顶 和 塔宝顶。

陕西韩城城隍庙 正脊中宝顶

贵州侗族鼓楼 最上面最细的就是九级宝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全木结构,体型庞大,覆压四方,美学与功能的高度统一,现存最优秀的仿宋建筑(镇江北固楼也是一个),虽然有点不符合题意,但是作为原址重建(原建筑倒塌于风雨飘摇的晚清),也足以遥想当年盛况,建阁供佛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色,动辄数十米的大佛在古代稀松平常,相应的大佛阁也要高达数十米,甚至三百尺高度,可以想象那些已经远去的古代建筑。
辽宁人应该都非常熟悉,锦州义县的奉国寺,辽开泰九年开始修建,由于工程过于庞大,一直到辽代灭亡也没有建完,隔了三十多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才完成,横跨两代的巨大建筑,这个是个例子。大殿面阔九间(48.2米),进深十架椽(25.13米),为了容纳高达九米的7尊大佛,大殿用了彻上明造和减柱造,彻上明造即精细加工梁架,展示上架的纵横交错的结构美,站在外面看大殿,深远的出檐,庞大的斗拱就给人一种压迫感,进殿,与自身极不成比例的佛像俯视你,你就好像一枚草芥一般,不自觉地进入了宗教氛围。
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的斗拱,斗拱用材硕大,比人要大上很多,材高29厘米,厚20厘米,虽与宋尺有出入,但折合可得宋匠尺9.3寸,一等材,与殿身规模相称。

这个是大同华严寺大殿,比上面的奉国寺大殿还要大,中国最大的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兵燹后重建,大雄宝殿面阔九间(53.75米),进深五间(29米),单单琉璃鸱尾就有4.5米,比一层现代的楼还要高。
要说到底有多巨大,可以对比一下下面的人,像蚂蚁一样。木材还没这么匮乏的时候,这样巨大的建筑也不少见。

这上面是福建三明的安贞堡,清代建筑,福建像这样巨大的堡垒式民居,即土楼还有很多很多。
为什么说是堡垒式民居?八闽不同音,历来就是南下的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山高皇帝远,家族之间的争斗,土匪的骚扰不断,像土楼这样的建筑,外面墙壁用三合土夯筑,三合土即石灰+黄土+糯米汁,有时候为了防止开裂还要加明矾,干硬之后就刀枪不入,异常坚硬。用三合土做墓室,几百年尸体都不会烂,效果等同于白泥膏。
当然土楼除了防止刀枪入侵是不够的,还要防火器,明代土匪就已经从西洋引进了火炮,可以进行火攻,但是面对高高耸立的三合土墙,大炮却只能在墙面上打个小坑,炮弹最多嵌入到墙里,不构成大威胁,还可以依靠墙里的射击孔进行伏击。
同时期的日本天守阁,还在用木骨泥墙,大炮一轰就没啥事了,面子功夫。
上面是建于乾隆年间的介休的玄神楼,原本是明代早年流行的西域拜火教的寺庙,后来拜火教衰败,清代改为三结义庙,这个玄神楼是庙里结构最复杂的建筑,看到这个就能想到仇英画的藤王阁图,结构也是这样复杂,组合式楼阁+十字歇山+悬空抱厦。
中国人不怎么喜欢居住楼阁,特别是三层以上的楼阁,因为保暖、隔音、承重、隐私、交通都是很大的问题,还有院落式的礼制布局根深蒂固,中高纬度地区也没有其他什么民族喜欢居住木楼阁,欧洲的中世界的楼阁多是纯石结构或石木混建。
但就是如此,也如法掩饰中国对楼阁的喜爱,上檐有两层檐,是为了调整建筑节奏,让楼阁更富丽堂皇,雄伟高大。楼阁之上用来供神,下面匆匆走过的人,相当于拜了一遍神。

上面是湖州飞英塔,著名的塔中之塔,内外两座塔建于北宋,高敞的室内空间仅仅占三层,宛如导弹发射基地,有胡梯层层旋级而上,小塔之上还有四层,所谓危楼高百尺,不过如此,整座建筑是砖木结构,外塔没过多雕饰,内檐全靠层层的上昂斗拱支撑平座,简单大方,非常有结构感,说一句话都嫌多,至为精美。

应县木塔,千年国宝,世界最高的木结构建筑物,其结构之复杂,体量之巨大,外观之宏伟,足可以难倒一片现代的结构工程师,乃至千年之后它有梁架结构闪歪,竟不知道如何去修才好。中国有如此国宝建筑,是国之幸。北京雍和宫大佛阁,中国最后的飞廊遗存,主楼从两边伸出两座臂膀一般的飞廊,伸入两边的配楼中,同样是为了供巨型佛像而建的阁,同样的雄伟,富丽堂皇,由于施地仗彩画,使得各个部分外观效果高度统一,宛如石造建筑一般,没有别国木造建筑那种原木色的粗陋的质感。
恒山悬空寺,依山势地形而建,远观如悬挂半空,层楼耸翠,飞阁流丹,非常壮观。
故宫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中国往往不以单体建筑取胜,而以群组众星捧月般蓄起一组建筑的规模,当然故宫即使单体建筑体量也很惊人,由于主要大殿内面都不开放,无法感受内部空间的柱网森严,但是即使只是站在太和殿丹陛石脚下,也可以感受天子气度。
上面是历代帝王庙,装饰华丽,却又高度统一,一组建筑群的气势应运而生,气贯长虹。
奉先殿,明代建筑,内檐装修全部贴金箔,耗金量惊人,因为是供奉帝王祖先牌位,所以彩画等级比太和殿的金龙和玺彩画还要高,即全部贴金的浑金彩画。
想象一下,巨大的建筑外部是普通的旋子彩画,调整呼吸,踏入殿内,立马被金光闪闪的内檐震慑,几乎不能睁大眼睛,心里顿时风起云涌。
太和殿内部,金龙和玺彩画,中国到辽代就有减柱法,清代就可以建造梁架与柱间跨度达十几米的建筑,但是太和殿还是柱网森严,暗含了一种政治哲学,即极其严整的对称、一丝不苟的建筑格局。
客家土楼,如果这个可以算是单体建筑的话,土楼算是中国最大的单体建筑了,可以容纳一个家族数百乃至上千人居住,极其壮观。
清末建于天津的广东会馆戏楼,跨度达20多米,在里面看戏视线毫无遮挡,内部空间宽敞至极。
北京湖广会馆戏楼,尺寸不详,但是内部空间结构相当宽敞,打个篮球绰绰有余
北京正乙祠戏楼,跨度也不小,很多京剧名角,如梅兰芳在这里献唱过,像这样的戏楼,各地还有一些存世,但是远远不能与戏楼建筑全盛时期相比,不过可以侧面映正功能决定形式这一理念,正因为戏楼需要不遮挡视线的大跨度无柱空间,所以才比皇家宫殿、寺庙柱间跨度大。
西方有这种类似建筑,木屋顶桁架跨度可以达到20多米,但是还需要石壁来抵消桁架荷载产生的水平推力,本质上是石木混合结构,而中国不需要,完全是传统的木结构梁柱上架三级框架式结构。


以上三个也是建阁供佛的例子,第一第二个为热河行宫外八庙,第三个是隆兴寺大悲阁,观音像还是北宋的,造像均高达几十米
故宫午门,明清两代多在此献俘,巨大的木造建筑再加上城台,展现出慑人的气度,而且这仅仅是一组建筑物前面的一个门,怎么让人不股栗?
云南独宗格古城的松赞林寺,无论是体量还是规模,都属于土木结合的巨型建筑,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去,宛如天上宫阙
西安古城,中国城墙是冷兵器时代最成功最伟大的成就,看看北京、大同、西安、南京这些巨大的工程就知道,中国古代城池曾如此雄伟。

四川阆中古城,硕大的古城2/3都保留了下来,雄伟异常

大同城墙,其城防系统之独特,等级之高,现存古代城墙中可以独树一帜。无数重复的堞楼与城楼组成了巨大的建筑群
北京内城角楼,内部空间巨大,可以屯兵,也可以作战,倘若每个孔都用上大炮,威力惊人

辽代独乐寺观音阁,中国最早的楼阁建筑

榆次城隍庙,组合式楼阁,装饰繁复,结构复杂
山丹大佛寺,第四批国保,几公里之外就可以嗅见宏伟的气势
西姜祠堂,用极其厚重的月梁来营造彻上明造宏伟的内景,又不显呆板
平遥的城墙,虽然不如西安,北京的高大,但是更容易让人想到久远的事物
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寺庙遍布的山丘,是一种高度密集的建筑组群上的宏伟,虽然比不上色达五明佛学院密集,但是其中之庄严神圣,千年如一
万荣飞云楼,明代建筑,极其复杂,四面均出悬空抱厦,精巧雅致
故宫各个地方的建筑装饰,中国古建筑对细节的极度追求可见一斑,这也是一种震撼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去山西自驾,在最美好的季节里去到了「佛光寺」和「南禅寺」,正如很多答案已经提到,中建史也学过,它们分别是中国现存最大和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也还记得大学里用硫酸纸描过它们的立面图。但是身临其境的感受,无法言喻。
不知道如何定义题中的「宏伟至极」,也许佛光寺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深隐于山间,远离尘嚣,在夕阳中松涛阵阵,花香掩映,它就在眼前的那一刻,有一种宏远的意境传达至内心。

  • 佛光寺
「松林疏落,晚照幽寂,峰峦萦抱着亘古圣地。……瞻仰大殿,咨嗟惊喜。」
夕照中的大殿
幽静的大门
院子里开满了花
远处的山脉和云彩
可以听到松涛阵阵


  • 南禅寺



  • 应县木塔
再附一张雨中应县木塔的照片。直到此时才理解了梁思成那句话:
「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你想要震撼,这确实不是中国古建筑一直以来最擅长的。
单说比体量和比历史,中国都很难找出能跟西方比的建筑,梁思成也是因这个缘故才痛下决心建立中国建筑的历史体系。
古罗马在距今2000年左右都能弄出万神庙43米的大穹顶,而且已经懂得运用火山灰混凝土,相比这个体量,中国的古建筑确实不那么宏伟,因为木结构的建筑从材料和力学性能上很难往这般大体量上建造,且很难保存这么久,这本就不是我们这个古建体系的灵魂和长处。

日本曾有断言,唐以前的古建只能在日本寻得,实际情况也没太大出入(除了南禅寺和佛光寺等少数孤例)。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不少,首先在中国的技术和艺术体系中,建筑并不很受重视,一直以来只有文人骚客才是最高等级的,匠人和建筑师的手段从来都是奇巧淫技,不入大雅之堂,连客家土楼这样的创新都是民间的。另外中国战乱太多,而帝王又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烧前朝的宫殿(宗教建筑很多也都被各个朝代的武帝灭佛给灭掉了),所有伟大建筑都只存在传说中了……阿房宫只出现在诗词中,具体形式到底是啥样的谁也不知道;大明宫现在倒还真是可以找到遗址,含元殿和麟德殿形象是杨鸿勋先生复原的,现在的所有图像都是基于杨老的方案,但也仅存在方案中,要是老外要看实物,你能让他看到吗?即使含元殿还存在,依然是公元700年左右的建筑。
再说西方,埃及金字塔和神庙有公元前3000年的现存遗址,雅典卫城公元前600年,罗马所有伟大建筑也都在距今2000年左右。这些建筑因为都是石材,体量也极端庞大。

这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西方最高大恐怖的建筑都是神性崇拜的产物,是献给上天的,而中国向来比较世俗,再宏伟的宫殿也是用来住人的,自然不需要往高大了建(太大住着还不舒服呢……),所以才不会追求极端的巨大。
其实咱们根本用不着拿单纯的体量来跟别人比。中国建筑有自己的优点,木结构的温和持久(这里的持久是可持续的持久,一个地方朽坏了,整体的结构依然能维持),建筑群落和园林的交汇,世界一绝,美感无出其右,并不胜在单体建筑的夸张(虽然也可以理解为选用了木材质的缺点……)。建筑这种艺术,不是非要建得高大就是最好的,而是能给人安宁祥和的美的体验,单从这一点来说,哪一个国家敢说胜过中国?

但即使从这个短处上,中国建筑也依然有几个例子可以一说。在此忽略其他答案中提到的已经鼎鼎大名的长城故宫之类,挖掘几个不太知名但其实神乎其技的。


1.应县木塔

这是最牛逼的木建筑,没有之一。首先它足够老,公元1000年左右;其次体量足够高大,67米;再次他细节足够精妙,外面看起来有5层实则有9层(四个暗层)。
如此年代久远的木建筑能够造到这般高度简直就是奇迹。你在近处才能体会这塔的庞大。我曾有幸在建科院观摩应县木塔原比例的斗拱受力试验,仅那朵斗拱就是两米多高的庞然巨物,要知道那斗拱可是架在柱子上的。
另,这个塔因为体量比较敦实,所以外人很难知晓,这塔已经歪了。它的倾斜度已达到11.3°,而比萨斜塔才7°,因为木结构的柔韧性才扛着没倒……目前国家正在研究怎么处理这个宝贝,是一劳永逸落架大修,还是在原基础上修补加固。不过因为塔存在危险,好像2层以上已经不对外开放了。
这是中国经典木结构体系最大最老最唬人的,也是整个体系的骄傲。

2.莫高窟96窟
佛教石窟造像的经典,历史地位和吓人程度都够了,关键是有个阁楼遮着!

这是从外面看……
实际里面是这么一个景象……确实足够吓人……
乐山大佛其实以前也有一个阁楼遮着,已经发现有阁楼基座了,但是现已不存,所以不算建筑了……

3.客家土楼
中国古建筑中的ET。常年不存在正统研究体系中(有个常见的段子说美国卫星定位到福建山里,把土楼误认为导弹发射基地),近几十年才声名鹊起,但它们却是最了不起的民间建筑师的智慧结晶。
体量足够大,形式足够神奇,且为奇异的圆形,这个形体在中国古建中非常难遇见(其实也是木结构的问题,框架结构搭圆形就是吃力不讨好,而客家土楼是外墙夯土墙,所以可以弄一个诡异的圆形出来),且都藏在深山之中,足够老外进来吓尿了。


4.留园
这个小园子体量确实不大,但是震撼点在内部细节和空间设计的极端精妙,哦对了,还有形体非常吓人的奇石。这其实才是中国建筑的精髓——细节的诗意和随性。
拉老外进来,随便转一转,足够让他惊叹,前提是挑个好时候,人没那么多……


5.桑耶寺
西藏的美丽建筑放在这里估计有人会说,但无妨了。
外部看不出来,但其实内部空间精彩绝伦。正中上方的一个大殿木结构令人赞叹。四方的四色佛塔也非常抢眼。

6.布达拉宫

这是吓尿指数最高的宏伟建筑。
首先依山而建,体量依山势无限放大,建筑立面开得那些小窗让你误以为有非常多层,其实是骗你的……进去之后,因为缺氧和昏暗(还有高反……),你会陷入无尽的惶恐和虔诚中,保准老外神魂颠倒。

7.悬空寺
说到吓尿,无外乎几个点:1.体量大;2.造型奇异;3.依附一个本来宏伟的东西;4.建在非常奇葩的地方!(^_^)
悬空寺就属于第四种……
类似的修道院在欧洲很多,但用中国古建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具备了独特的美感。
另外补充一个不丹的神奇建筑:tiger‘s nest,跟悬空寺类似,是个修道院。


8.九龙城寨
补一个不算古建的私货(其实也已经很老了哈哈)。虽然遗憾,但是已经被拆了——九龙城寨。
这建筑其貌不扬,但却是无数脏科幻和赛博朋克的模板。极尽想象力的空间生长,虽然不人道,但却非常意外的具备了美感。
附一张殿堂级大神Daniel Dociu的大作,是不是很有九龙城寨的神韵……

9.这回来一个更吊的!!!是不是反例大家自己评估!但绝对能吓尿!!!哈哈哈!
天子大酒店!!!
有个段子(不知道是不是真得……)说是,这玩意的建筑师在做完之后对甲方说,求你们千万别对外说是我做的,我就是挣个钱,要是暴露了我就没脸在这个圈子混了……


(下面回复了一段话,现在把它添在正文开头,觉得比较能表达意思……20150606)
(晕,竟然被日报推荐了,特此声明: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图片版权疑问,请与我联系,我立刻更替图片,多谢!20150613)
{ 20150630备注:
下面有位哥们觉得我不够爱国,有点贬低中国建筑,在此补下一些看法:
其实我一点都不想贬低中国建筑,毕竟不管身为一个读建筑的还是一个中国人,都希望本国的东西是最牛逼的。但是我想在这里讨论的是不能拿自己体系的弱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读建筑史时一直在想,为什么无论比年月还是比高大宏伟,中国建筑都比西方的石头房子差这么多。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上所有文明负责的倾向是不一样的,西方就把石头往最高盖,拼命的玩拱圈飞扶壁;中国所代表的东亚文明就研究另一类结构,把木质盖出无数的花来。木质结构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是中国建筑的神采就蕴含在内,中国的天人合一和改造自然的思想和园林完美结合,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建筑风格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而是“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所有文明都把建筑盖成一个样子,都盖成一个高度。各种文化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极端挖掘,才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丰富和多样性。如果这世上只有罗马那种盖到最大的穹顶,和西欧那高耸入天的飞扶壁,而没有中国的温和美妙的木建筑,那该有多无趣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个阴谋:冬天灌醉一批想进藏洗涤心灵的北京文青,趁夜装车,奔袭200公里(没错)来到布达拉宫。尽情体会藏传佛学,和如假包换的喇嘛讨论密宗心法,再到高寒牧场骑马吃羊,最后捐几万香火钱,回报我安排的朝圣之旅……这个计划的底气就是下面几张图:

布达拉宫?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天坛祈年殿?



名字就是六和塔,但并不在钱塘江边……

上面这个圣地,就是草原之都、游牧民香火钱集聚之地,两个世纪前的年度军事演习总部——我热河省首府承德。上面前三座建筑,正式称呼是:普陀宗乘庙、须弥福寿庙、普乐寺,均属承德“外八庙”,建造时的确仿造了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天坛,是当年清帝国征服草原后用来消化战利品的胃酸。第四座是避暑山庄内的永佑寺舍利塔。欢迎大家来承德访古。

承德围场县,也能冒充西藏吧。

热河省曾经是中国最穷的省级单位之一,存在的意义就是沟通内地和草原,维护疆域前所未有的二元帝国,所以此地蒙汉杂居,喇嘛庙密布。我家祖宅在承德东面一个县城边上,院墙离另一个大型喇嘛庙只有100米,祖辈曾经一抬头就能看到喇嘛庙大殿金光闪闪的铜顶。不过呢,我倒不惋惜热河省废弃了大多数喇嘛庙,毕竟供养成千上万年轻力壮的喇嘛过好日子,耗费的也是农夫牧民的民脂民膏。50年代新政权赶走了喇嘛,村里的小学就设在喇嘛庙的经堂,经卷变成了贫农学生的作业本,直到90年代我奶奶还把去学校说成“上庙”。如果不赶走喇嘛,村里的小学恐怕还要晚几年开张,我父亲和几百个同龄人的命运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从这个角度说,砸佛像真是莫大的功德。留下这么几所喇嘛庙展示建筑艺术,已经很不少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乔智
懂一点建筑设计/懂一点摄影/懂一点历史
这篇答案准备长期更了~~把我曾经去过的中国古建筑都写出来,供大家欣赏~~~欢迎转载,需注明出处~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中国古建筑(2015.12.09新更~~)
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只说去过的当中蓟县独乐寺算一个。今年清明节刚去过,先放图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县,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寺庙历史最早可追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
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上下为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来自百度。。。)
就放点自己拍的照片好了~~有兴趣没兴趣一定要去看看,真的可以算得上中国建筑活化石了,就在蓟县最繁华的武定街上,很好找,就是近年来人太多了。。。
2016年2月19日又去了一次,这张手机拍摄并后期~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古建筑历史研究所丁垚教授《发现独乐寺》一文
如果有兴趣可以多看看关于辽代建筑的书籍与论文,非常不错~
图片来源:人人网 独乐寺的剖面,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无需多讲~~

---------------------------------------------------------------据说这是分割线---------------------------------------------------------------------------------------------------------------------------------------------------------------------------------------


之前学校放假还留在学校做竞赛,还通了三个宵。。。交完图后意识到是时候出去转转了,这一次去的是辽宁义县奉国寺。

奉国寺位于辽宁西部义县县城东街路北,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列,现占地约为 2.5 公顷 。几座古建筑集中在北半部,沿寺院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及东西角门、牌坊、无 量殿和大雄殿、大雄殿月台上有钟亭、碑亭分列东西,另有一组两进院落位于大雄殿西南 。著名的大雄殿始建于辽代 , 其他均为清代创建。

奉国寺最早被载人史籍, 目前所知是在 明英宗复辟后的天顺五年 (1461 年 ), 这一年编纂成书的大明一统志6写道:崇兴寺。在广宁城内,寺有两塔。奉国寺。在义州城内,一名七佛寺。佛宇高七丈,中有佛像七,其高与屋称。以上二寺俱辽时建。“
图片摘自《义县奉国寺大雄殿调查报告》————丁垚教授
照片皆本人拍摄~
最后附几张大雄殿的剖面
图片摘自《义县奉国寺大雄殿调查报告》————丁垚教授
摘自《义县奉国寺大雄殿调查报告》--------杜仙洲先生
总结:妙不可言~

2015.11.09新更

最近趁着周末去了位于高碑店的八大辽构的开善寺。坐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高碑店市旧城址的东北角,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公元916~1125年)建筑风格的佛寺。
开善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原建筑多已被毁,现仅存建于辽代的大殿和后代修缮的天王殿、金刚殿。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通高约13.2米。殿内立柱用材粗壮,具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各柱卷杀圆润,殿顶为出檐深远、弧度平缓的庑殿顶。为了扩大视野,大殿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辽金建筑中常见的减柱法。殿内仅有立柱4根,视野宽阔,适应了在殿内布置众多佛教群像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辽代佛殿内部结构安排与实用要求紧密结合的设计思想。此外,殿内还保留有辽代壁画。
不多说了,上图


2015.12.09新更~

交完第一个设计课作业,就踏上了早就计划好的晋北古建筑考察之行,这次还带上了两个从台湾来的大四交换生。我们一路奔波,从北京到涞源,从涞源到繁峙,从原平到大同,从大同回天津,为了看一眼大佛光寺,早上坐了一个半小时的长途汽车,在零下3度的环境下走了快半个小时。在雪地里架着三脚架拍善化古寺大雄殿,最后手已经失去知觉,但整个寺庙只有我们三个人真是极好的,可以随意拍而不用担心人群,可以看着《营造法式》指着铺作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
只是太冷。。。。
等有空了我想把整个考察都记录下来,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合理的安排时间~~

进入正题~
阁院寺

阁院寺又称“大寺”,座落在中国北部河北省涞源县城内的西北角,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公元916~1125年)建筑风格的佛寺,为八大辽构之一。
文殊殿有三宝。一是殿本身独特的建筑风格。二是堪称木雕孤品的棂花格子门窗。在文殊殿正门,有两处历经千年风吹日晒至今仍保持完好的辽代棂花格子门窗。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仍在使用的木窗棂之一,被称为木雕孤品。三是壁画佳作。文殊大殿内,东西北三壁上皆是大幅壁画,因其用黄泥覆盖,得以长久保存至今。从泥坯脱落处露出的内容看,画面属佛教故事,画风保留有浓郁的唐代风格。其画技之精湛,似不是出于民间艺人之手,而是皇宫画院大师的杰作。
上图了~~

差不多就修出来这些图了。。明天还要上设计课,就酱,准备设计课去也~~
放一张佛光寺的照片,之后有空一定全修出来放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个大西安的钟楼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初建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现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属碑林区管辖)。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每边长35.5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7 04:36 AM , Processed in 0.0753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